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USS通用脊柱系统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和总结USS通用脊柱固定系统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应用SYNTHES产品USS通用脊柱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21例。其T102例,T112例,T125例,L14例,L23例,L33例,L42例。分别行后路减压,伤椎上下各2个椎体共四组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小关节突及横突问植骨融合。结果 21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均愈合,18例椎体高度完全恢复。3例残留10%~25%的压缩未能恢复。20例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现象。结论 USS系统操作简便,固定可靠,骨折复位和胸腰椎正常弧度可以分步骤一次完成。重建的脊柱稳定性好,可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用脊柱系统(universal spine system,USS)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SYNTHES产品USS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8例.[结果]28例获得7~36个月(平均17.2个月)的随访,术后伤椎的高度及脊柱Cobb's角均有较满意的恢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1~3级的改善.[结论]USS通用脊柱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操作简单,易于安置,并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椎体及椎间隙的高度及椎管有效减压,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X线引导下经皮通用脊柱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X线引导下经皮通用脊柱系统(U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2002年10月~2004年5月对无须减压胸腰椎骨折8例采用后路经皮USS椎弓根螺钉植入,在椎旁肌深层置入固定棒行伤椎复位固定.结果手术时间120~240 min,平均140 min.术中出血量20~90 ml,平均40 ml.后凸Cobb's角术前(21.5±4.3)°、术后(2.7±1.5)°(t=17.541,P=0.001),椎体塌陷术前18.5%±4.1%、术后2.4%±1.0%(t=16.504,P=0.001).术后3周佩戴腰围支具下床,复查Frankel分级,C级恢复至D级2例,D级恢复至E级1例,保持D级1例,保持E级4例.结论经皮USS内固定治疗无须减压的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恢复快,但技术难度高,X线暴露时间长.  相似文献   

4.
脊柱通用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六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柱通用系统(universal spine system,USS)是在TSRH和CD基础上的一种新一代短节段后路脊柱固定的钉一棒系统,已被广泛用于骨折、滑脱和脊柱先天性畸形。我院2005年1月引进AO公司USS治疗胸腰椎骨折6例,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8~51岁,平均36岁。损伤部位:胸111例,胸122例,腰11例,腰21例,腰31例。Cobb角平均25.2°(14°~53°),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平均压缩至42.7%。脊髓神经功能评定采用ASIA损伤程度分类: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1例。2.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完善后,使患者俯卧于体位垫上,腹部悬…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通用脊柱系统(USS)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USS系统内固定+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结果 62例获得9~30个月(平均19.3个月)的随访,术后摄X线片示伤椎的高度及脊柱Cobb's角均有较满意的恢复。骨折愈合后已行内固定取出60例,无椎体高度丢失。结论 USS系统+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是防止术后伤椎高度丢失、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AF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AF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经验。方法采用AF系统内固定治疗12例胸腰椎骨折、随访、总结、分析手术疗效。结果12例病人术后随访6~18个月,脊柱生理弯曲、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疗效满意,有效率达90%0。结论AF脊柱内固定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复位确切,固定可靠,重建了脊柱的生理弯曲,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改良后路减压椎体间植骨U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脊柱损伤,采用后入路手术为较多骨科医生所熟知。作者采用脊柱后路切口行半椎板切除、经椎弓根入路椎管前方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USS器械内固定,经临床16例治疗观察,疗效良好。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32岁。其中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3例。损伤部位:T112例,T127例,L16例,L21例。所有病例均行脊柱正侧位X线摄片、CT及MRI检查。椎体爆裂骨折按AO分类:A3型5例;B1型9例;B2型2例,骨折块突入椎管内并翻转,椎管狭窄50%以上,脊髓受压明显,损伤椎体…  相似文献   

8.
USS器械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脊柱通用固定系统(USS)内固定器械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对34例病人采用USS前路或后路固定后植骨,其中胸腰椎骨折10例,椎体病损6例,椎间盘退变性疾病15例,脊柱侧凸3例,术后平均随访16.4个月。结果:X线片未见钉、钩松动,无断棒,复位无丢失,无感染及神经损伤,植骨均融合。1例因严重骨质疏松症改用椎弓根螺钉,余效果满意。结论:USS器械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等优点,适用于多种脊柱疾病的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9.
我们自1996年1月起采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47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7例,男35例,女12例;年龄20~62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1例,交通事故伤15例,重物直接砸伤11例.损伤节段:T1211例,L123例,L29例,L34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爆裂型骨折37例,单纯压缩骨折7例,骨折脱位3例.  相似文献   

10.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高处坠落伤及交通伤的不断增加.胸腰段脊柱严重爆裂骨折呈明显上升的趋势。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和生物力学的应用.出现了多种内固定系统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在无导向设备下施行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内固定44例,除2例定位错误外,优110钉,良28钉,优良率82.1%。作者体会到只要仔细定位病椎。正确选定钻孔占点。置入螺钉,一般不会发生螺钉穿出椎弓根损伤脊髓及神经根。虽无导向设备,在基层仍可开展椎弓根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12.
两种常用胸腰椎骨折分类系统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Denis和Gertzbein分类系统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急性胸腰椎骨折的X线片和CT提供给10位骨科医生,用Denis和Gertzbein两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3个月后再分类。用Kappa(k)指数评价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可信度。结果Denis四类型观察者间的平均Kappa(k)指数为0·588,16亚型为0·342;Gertzbein三类型为0·603,9亚型为0·420。Denis四类型观察者内的平均Kappa(k)指数为0·706,16个亚型为0·432;Gertzbein三类型为0·746,9亚型为0·511。结论Denis和Gertzbein分类系统都只呈中等程度的相符性和可重复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及最长肌肌间隙入路(以下简称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2006年8月至2010年3月经后路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56例无神经症状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其中采用肌间隙入路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0~60岁,平均40.7岁;传统椎旁肌剥离人路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24~54岁,平均3Q.2岁。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角,对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19个月,肌间隙入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两组患者术前术后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相同。结论肌间隙入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置钉方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腰段结核的手术治疗,以提高胸腰段结核的手术治愈率。方法:1991年1月至1999年1月,我院共实施胸腰段结核手术34例,其中前路病灶清除兼椎间植骨融合术32例,后路病灶清除并横突间植骨融合术2例。结果:术后对所有病人进行了0.5 ̄6.5年,平均3.5年的随访,手术优良率为94.1%。结论:多数胸腰段结核适合于前路病灶清除术Ⅰ期椎间植骨融合术,部分可以选用后路病灶清除并Ⅰ期横突间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改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n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传统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使用改良PLIF术和传统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各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改良PLIF术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8~72岁,平均55.5岁。传统PLIF术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7~70岁,平均53.0岁。结果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的效果。术后随访12~50个月,平均26.5个月。改良PLIF组和传统PLIF组JOA评分术前分别为(6.5±1.3)分、(6.5±1.2)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12.6±2.3)分、(12.4±2.1)分;末次随访分别为(13.1±1.7)分、(13.2±1.6)分。手术前与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与末次随访之间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术前分别为(7.9±1.6)分、(7.8±1.6)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2.5±1.2)分、(2.5±1.1)分;末次随访分别为(1.2±0.1)分、(1.2±0.2)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之间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之间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住院日无差异性,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差异性。影像学检查内固定均无松动和折断,椎间融合良好。2例改良PLIF术病例和3例传统PLIF术病例并发脑脊液漏,对症引流治愈。结论改良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传统PLIF术相同的临床效果,但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AF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AF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AF系统复位内固定和选择性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246例,其中椎体屈曲压缩型骨折132例,爆裂型骨折66例,骨折脱位型48例.合并脊髓神经损伤98例,其中完全性神经损伤32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66例.结果经3~18个月随访,采用摄X线片测定椎体前、后缘高度,前缘术前平均高度42%,术后95%;后缘术前平均高度92%,术后98%.Cobb角术前22°,术后降为3°.完全性神经损伤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20例,无恢复8例;不完全神经损伤完全恢复46例,大部分恢复20例.结论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复位满意、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内固定牢固、容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良好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手术和植骨融合方式对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6例诊断为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进行彻底的椎管减压,采用三种方法内固定,U型棒23例,Steffee钢板20例,RF系统33例;二种方法植骨融合;两侧横突及关节突间植骨融合50例,后路椎体间Cage植骨26例。结果:随访6个月-10年,患临床症状缓解优良率为92.1%,对滑椎的复位率Steffee钢板和RF系统分别是90.0%和81.8%,U型棒则几乎起不到复位作用,二种椎间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4.0%和96.2%,结论: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手术治疗时应彻底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能可靠地将滑椎复位,复位后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椎体间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8.
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全椎板切除减压、国产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加入路侧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症103例。结果经临床、MRI、X线片检查诊断单节段腰椎管狭窄15例,双节段狭窄53例,三节段29例,四节段6例。术后随访86例,随访时间平均3年3个月,优良率89.5%。结论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可有效维持和重建脊柱的稳定,解除患者症状,是目前治疗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USS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治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应用USS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 ,对后凸角度矫正率 ,截骨融合率 ,内固定结构稳定性 ,对 31例接受截骨矫治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31例得到术后平均 1 2个月随访 ,术前脊柱后凸角平均 73° ,术后后凸角平均为 1 2°,截骨融合率 96 77% ,后凸角度矫正率为 83 56 %。无一例发生断钉、断棒及联接结构松脱。结论 USS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具有内固定坚固、稳定 ,可早期离床活动 ,无须外固定的优点 ,使脊柱基本呈流线型 ,恢复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20.
1991~1995,对14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在初次术后因各种原因进行了再手术。其中椎管内骨片遗留8例,均再行全环减压术。伤椎定位错误2例,发现后重新手术调整内固定和再减压。骨折脱位复位不满意2例,均予再手术。脑脊液囊肿1例,予以囊肿切除,软组织重叠加压缝合。椎弓根螺钉断裂致脊柱后凸畸形1例,行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初次术后4例神经功能得到改善,10例无效。而再次手术后经12~36月随访,7例获Frankel一级改善。作者认为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病人初次术后存在明显缺陷;神经症状恢复停滞,椎管内遗留骨片压迫脊髓者;存在其它严重并发症者;均应及时进行再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