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线粒体基因突变与老年性痴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衰老和老年性痴呆的发生是十分复杂。线粒体基因组以及线粒体呼吸链中酶复合体的改变会影响能量的供给,近年来,对线粒体DNA突变的研究不断深入,揭示了线粒体DNA突变与衰老和老年性痴呆有密切关系。本文就线粒体DNA突变和自由基损伤、氧化磷酸化、衰老及老年性痴呆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自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探索生物衰老的机制,提出了多种学说。迄今主要学说有中毒学说、免疫学说、遗传学说、大脑伤害学说、蛋白质变性学说、自由基学说、DNA分子突变与修复学说等。本文试图就DNA修复与衰老的关系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喻陆  史春夏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438-5441
目的 通过研究松花粉对衰老细胞线粒体(mt) DNA4977缺失突变的影响,探讨松花粉抗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细胞分为青年组、衰老细胞组、含240 mg/dl松花粉的衰老细胞处理组,三组细胞分别用不同培养基培养后,抽提线粒体DNA,进行PCR检测mtDNA4977缺失突变,以线粒体DNA中保守序列PCR扩增结果作为内参,比较各组mtDNA4977缺失突变在总线粒体DNA中的比例;同时对各组细胞进行β-半乳糖苷酶染色;并测定各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松花粉能够改善衰老成纤维细胞的衰老变化,并能降低衰老细胞mtDNA4977的缺失突变,提高细胞SOD活性及降低其MDA含量(P<0.05).结论 松花粉可能通过减轻成纤维细胞的氧化损伤,从而保护细胞mtDNA延缓成纤维细胞的衰老.  相似文献   

4.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生命遗传的物质基础,它与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共同组成细胞核内染色质的主要成份。自然环境中的一些有害因素(如核辐射、某些化学物质等)能造成DNA损伤,导致人体衰老,产生各种疾病,如放射病、遗传病及肿瘤等,因此,研究DNA的损伤与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简要介绍近年来国内DNA损伤与修复能力的研究概况,并联系衰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衰老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其相关致病机制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重视,寻找能准确地评估和预测人体衰老程度的标志物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表观遗传调控被证实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致病机制。近年来,发现利用人体DNA甲基化图谱构建的DNA甲基化年龄,也叫表观遗传时钟,可准确地评估个体生物年龄并评估组织器官功能衰退程度。表观遗传年龄被证实与衰老相关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新的临床生物标志物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现就表观遗传年龄的发展、与衰老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现状及应用做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发现的线粒体DNA大片段缺失与衰老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在人外周血细胞中筛选新的线粒体DNA(mtDNA)大片段缺失突变,探讨mtDNA尤其在片段缺失突变与衰老的关系。方法 以人外周血细胞DNA为模板,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用PCR半定量方法测定1条长达13.1kb的mtDNA缺失突变,<60岁组和≥60岁组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该突变以前未见报道,可能是一种与衰老有关的缺失突变。  相似文献   

7.
已知衰老过程涉及到许多内外因素。主要因为对这一重要而复杂的过程缺少肯定的实验资料,所以,为求解释这些现象而提出了众多的理论。这些理论的多数支持者倾向于下面二种观点:(1) 遗传观点,主张衰老过程是在受精开始的一种主动的“自身毁坏”的遗传程序;(2) 被动观点,认为衰老是一种意外的或随机的变化,是一种随时间而积聚的磨损。其中赞同衰老为一种有程序的遗传过程也有不同的看法,一部份主张程序存在于机体每个细胞内,而其他人则相信存在有通过神经内分泌干预、控制机体衰老的某些“先驱”或“指挥”细胞。同样,主张“磨损”的学者倾向于与时间有关的细胞损害。其中有些认为是细胞内生物化学功能固有的缺损;而有些则赞成是促进衰老的内外因素如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聋是一类伴随衰老而出现的听觉减退,它的发生与自由基损伤、线粒体DNA突变、微循环障碍、糖原蓄积以及细胞凋亡等有关。本文从以上方面对其发病机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VSMC)衰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不稳定性,部分是通过脂质介导的DNA氧化损伤和端粒功能障碍起作用。Sirtuin 6(SIRT6)是一种核去乙酰化酶,参与DNA损伤应答信号转导、炎症反应和代谢。然而,其在调节VSMC衰老和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SIRT6在人类VSMC(hVSMC)中的表达、作用、调控和其激活的下游通路,以及VSMC中  相似文献   

10.
韩宗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测过氧化氢诱导的大鼠衰老神经细胞DNA损伤与修复情况。方法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H2O2处理的3月、8月和26月龄大鼠的脑皮质、海马和基底节经分离的神经细胞及氧化损伤断裂的单链DNA,并做彗星图像分析。结果 在相同浓度H2O2介导下,衰老神经细胞DNA损伤分值较正常神经细胞高,皮质细胞较海马、基底节区细胞DNA损伤分值高,细胞更易受损伤。给予0.5~4.0 h孵育后,表明脑细胞最大修复时间仅为1.0 h,且衰老神经细胞较正常神经细胞的DNA损伤分值高,修复能力下降。当H2O2介导浓度为64 μmol/L时,3月龄鼠脑皮质、海马和基底节神经细胞DNA损伤分值依次为250、213和205,26月龄鼠DNA损伤分值依次为355、340和335。当H2O2介导浓度为128 μmol/L时,26月龄鼠DNA修复率约为10%。结论 彗星实验是一种非常敏感的检测DNA损伤与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肝脏疾病与遗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遗传是人类和各种生物赖以延续后代和保持特征的主要表现。所谓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发生突变(畸形)所引起的疾病。至目前止,人类已发现遗传病近4000种,估计每100个新生儿中有3-10人患有各种遗传病。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具有作为遗传物质的基本属性,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来表达生物体的各种性状。外界环境中许多理化因素作用于健康人的生殖细胞,从而引起遗传  相似文献   

12.
正衰老体现在生理完整性的逐步丢失,导致功能衰退,并提高死亡的风险性。衰老是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主要危险因素。表观遗传是指不改变DNA的序列但基因表达却发生可遗传的变化,在人类生长发育和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DNA甲基化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衰老及其相关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DNA的  相似文献   

13.
肺衰老是由机体衰老进程(年龄增长)和(或)内外有害环境作用所引起的肺部衰老性变化。吸烟可通过端粒缩短、线粒体功能障碍、蛋白稳态失衡、表观遗传改变、DNA损伤修复异常和细胞外微环境失调等病理改变促进肺衰老, 并参与多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从气道上皮、肺泡上皮、血管内皮、成纤维细胞和免疫细胞角度, 对吸烟在肺衰老中的作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胃癌中DNA聚合酶β的突变及与胃癌分化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积累的结果。这些突变包括参与DNA复制和修复以及维持基因稳定性和完整性的基因,其中DNA聚合酶β(polβ)和肿瘤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polβ是一种修复酶,其突变的存在与一些肿瘤的发生有关。胃癌病因起源复杂,推测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一定伴有DNA损伤修复,然而有关胃癌中有无polβ突变国内尚少见报道。本研究对胃癌及癌旁组织标本进行ploβ突变检测。  相似文献   

15.
依靠医疗保健去降低疾病死亡率固属必要,而搞清衰老的本质,延缓衰老进程,推移最高寿命的固定点,才是老年学的真正任务。 一、以往的衰老理论 关于衰老的理论,至今有200种之多。几乎任何代谢物的变异或损伤性积累都可提出一个衰老理论,如胶原纤维老化,自由基损害、脂褐质积累、DNA损伤、蛋白质变异等等。其中最著名  相似文献   

16.
正癌症是一种与衰老有关的疾病,在中老年人中癌症发病率很高。衰老生物学与癌症生物学存在着许多相似的特征,癌症与衰老的分子学机制又有着相互重叠的方面。因此,有关衰老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对于癌症的发生机制和抗肿瘤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DNA损伤修复、端粒(telomere)及端粒酶(telomerase)、RECQL4(属于人类RECQ解旋酶家族)、表观遗传学和自噬  相似文献   

17.
老年常与老化或衰老(ageing)相联,老化仅指生物年龄的衰老,而不是以日历年龄或法律年龄为标准.随着世界各国老龄人口比例逐渐增加,人们正以极大的兴趣研究并探索衰老个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及其机理,以及防止早老和延缓老化.对老化的原因,多年来已出现了许多学说:如自由基、体细胞突变、交联、肠道毒素一废物堆积、遗传误差、内分泌减退及免疫异常学说等。每个学说都有其丰富的实验根据和调查资料。在此仅就老龄个体的免疫状态做一客观剖析。  相似文献   

18.
衰老的发生和发展取决于遗传因素、内外环境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而且是多因素诱发和多层次变化的综合结果。有关衰老的机制目前存在着多种假说,如自由基学说、端粒学说、DNA损伤学说和衰老基因调控学说等。这些学说都只能从某一侧面反映衰老的因或果,很难完全解释衰老的机制。蛋白激酶CK2是一种具有潜在活性的信使非依赖性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生物界各物种中均呈高度保守性,广泛参与细胞正常功能的调控。有报道指出CK2调控DNA修复蛋白-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aycrosscomplementinggene1,XRCC1)的活性,参与大脑神经元染色质和多种蛋白质(如、微管相关蛋白MAP等)的磷酸化,调节神经中枢系统某些基因(M6b-2)的功能等。这些机制的失效可能导致衰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DNA与衰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衰老领域的应用,线粒体DNA在衰老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线粒体DNA的结构,遗传特点,突变原因,突变特点,生物学效应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DNA突变与衰老及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粒体DNA突变与生物衰老以及老年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均密切相关,阐明线粒体DNA突变的规律及其与衰老及老年退行性疾病的关系将为预防和诊治这些疾病提供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针在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延缓人类衰老的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