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大成.医案》析(续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灸大成·医案》析(续二)李永方尚景盛指导郑蕙田(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200030)图书分类号R249.1关键词中国医学文献杨继洲医案[原文]辛未夏,刑部王念颐公,患咽嗌之疾,似有核上下于其间,此疾在肺膈,岂药饵所能愈。东皋徐公推予针之,取膻中、气...  相似文献   

2.
《新针灸大成》钩要吴江市震泽中心卫生院(215231)邬品嘉杨继洲为明代著名针灸学家,其力作《针灸大成》(下称《大成》),系集明以前历代针灸之大成。台湾针灸研究中心主任林昭庚先生为《大成》注入新的内容、新的注解,取名《新针灸大成》(下称《新大成》),...  相似文献   

3.
《针灸大成》中记载了大量针灸医案,涉及多种病症,更有论治肿瘤医案多篇。《针灸大成》医案指出肿瘤为有形之邪,其病理因素常为痰作祟,宜早诊治,若拖延则易发危候。针灸治疗时要以治其瘤为治本,兼顾固本培元,治疗时应分清病情缓急、注重针刺时机、讲究针刺补泻手法、强调运用艾灸法等。《针灸大成》医案论治肿瘤的学术特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今日指导临床针灸治疗肿瘤病症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灸大成·医案》析(续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大成·医案》析(续一)李永方尚景盛指导郑蕙田(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200030)图书分类号R249.1关键词中医药学文献杨继洲医案杨继洲是明代著名针灸家,生活于明代万历年间,为浙江衢县六都人,其祖父为太医,杨氏继承家学,又注意吸收诸家经验、学说...  相似文献   

5.
倪夕期 《针灸临床杂志》1997,13(9):56-56,F003
《针灸大成·医案》证治特色探讨225800江苏省宝应县中医医院倪夕朗《针灸大成》是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在其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又汇集了诸家的针灸资料而编成,其《医案》篇集中记载了杨氏本人的临证验案33则,本文就其证治特色探讨如下:1.擅用...  相似文献   

6.
《针灸大成·医案》析(续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大成·医案》析(续四)张晨光尚景盛李永方指导郑蕙田(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200030)图书分类号R249.1关键词中医药学文献杨继洲医案[原文]壬申岁,大尹夏梅源公,行次至蛾眉庵寓,患伤寒,同寅诸公,迎视六脉微细,阳症得阴脉。经云,阳脉见于阴经...  相似文献   

7.
《针灸大成·医案》析(续五)尚景盛李永方指导郑蕙田(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200030)图书分类号R249.1关键词中国医学文献杨继洲医案[原文]己卯岁,因磁州一同乡,欠俸资往取,道经临洛关,会旧知宋宪副公,云昨年长子得一痞疾,近因下第抑郁,疾转加增,...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3,(3):441-444
文章首先阐释了研究《针灸大成》中针灸药结合治疗疾病的必要性,接着从《针灸大成》中对针、灸、药多措并举的理论认识,对针、灸、药适应证的认识和杨氏针药并用的医案记载三个方面整理了《针灸大成》的记载内容,通过分析,得出结论:(1)《针灸大成》在理论上阐释了针灸药的治疗原则;(2)《针灸大成》在临床应用上体现了针灸药相互配合,灵活应用的思想;(3)《针灸大成》中强调针灸的优势和长处;(4)《针灸大成》中的杨氏医案体现了针灸药综合疗效,取长补短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三脘辨证法治疗慢性胃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胃炎在中医属胃院痛、痞满等症。病位在胃院,医家鲜有再以上、中、下三院分别论治者。考《内经》即有上院、下院之分,后世亦不乏阐发,验之临床,实有分治之必要。上院名青门,在肤上五寸,生受纳。《临证指南医案》说:“大儿受纳饮食,全在胃口”“吵逆举发,汤食皆吐,病在冒之上院。”《针灸大成》亦云主“图胃呕吐食不下”。中院一名太仓,在上院下一寸,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谓之胃体部,《难经》云主“腐熟水谷”,《针灸大成》亦云主“合饮不化”。下皖别名幽门,《针灸大成》云:“在建里下一寸,肤上二寸,穴当胃下口,小肠上口…  相似文献   

10.
医案是历代医学家留给我们的重要临床资料,《针灸大成·医案》是杨氏毕生针灸临床经验的总结。但古代医案语言多深奥难懂,不易被初学者接受。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杨氏31个医案进行了评析,揭示了每则医案所蕴含的深刻医理,使古代医案更好地指导当代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1.
杨继洲为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有著作《针灸大成》流传于世。《针灸大成》乃明以前中医针灸之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甚深。该书收录诸多著名针灸著作之内容,同时还有杨继洲针刺手法、医案、考卷等,形成了具有杨继洲学术思想特色的"杨继洲针灸"。杨继洲学术思想的形成主要受家族医学背景以及其学医经历和行医实践影响,同时还受易学、儒家思想及道教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继洲针灸医案特色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娜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60-2261
针灸古籍中,医案保留最多最详的,首推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继洲不仅理论造诣甚高,而且临床经验丰富。整理分析其针灸医案,无论对了解他的学术思想或作为临床借鉴,均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谈直接灸中的手法运用福建省尤溪卫生职工中专(365100)林其盛灸法之补泻,始载于《内经》,后见于《针灸大成》。《灵枢》背腧篇说:“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至艾,须其火灭也”,《针灸大成》乃遵经旨,略有发挥:“以火补者,毋...  相似文献   

14.
正杨继洲,为明代著名针灸医家,他在其家传之学《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总结明以前针灸经典著作,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著成《针灸大成》~([1])一书,对后世针灸学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该书内涵丰富,其所记载的针灸医案突出体现了杨氏治病辨证准确,用穴精炼的特点。笔者发现在诸多医案中,三阴交穴应用较为常见,因此本文就杨氏临证运用三阴交穴规律进行探讨,总结如下。1腧穴定位关于三阴交的定位,《针灸大成》中有四处记载,取  相似文献   

15.
《四明心法》又名《医家心法》,与《四明医案》同为清·高鼓峰所撰,刊行于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高鼓峰,又名高斗魁,清代康熙朝鄞县(今浙江省鄞县)人,生于明代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卒于清代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高氏为浙中名医,其治学宗《灵》、《素》之旨,博采众说,积毕生之心血,乃成《四明心法》、《四明医案)之书.是书精辟地阐述了诊法、脉义、二十五方论及内、外、妇、儿科常见疾病的辨治,并附有验案。其中疾病部分25篇,医案部分28则。高氏在本书中很少引经据典,重在辑录其学术见解和临床经验体会,从理…  相似文献   

16.
杨继洲,字济时,明代著名针灸学家,临证经验丰富,撰有《针灸大成》一书。其中卷九之《医案》所载病案31则,有急病抢救,有慢性痼疾,有单纯针治,亦有针药合用。兹就其特点简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明代杰出的针灸家杨继洲,家学渊源,所撰《针灸大成》,集明代以前针灸之精华,在学术研究上享有盛誉。全书共十卷,卷九载有杨氏医案31则,计33例,其中4例单独应用中药,29例为针灸案例(包括针灸、  相似文献   

18.
我师干祖望与医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师干祖望与医案徐轩,陈国丰江苏省中医院(南京210029)1什么是医案旧《辞源》、《中国医学大辞典》:“医生所记治病之成绩也。学医者常资以研究,为审证处方之助。”《中医名词术语选释》、新《辞源》:“是医生治疗疾病时辩证、立法、处方用药的连续记录。”...  相似文献   

19.
《临证指南医案》与苦辛泄降9法姚伟仁,戴坚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221300)主题词《临证指南医案》,治则汉·张仲景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以辛散之"、"以苦发之"治疗结胸、痞证,开苦辛泄降之法门。清·叶天士将本法广泛运用于外感、内伤杂病等,在《临证指南...  相似文献   

20.
吴鞠通治疗痹证特色361005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医部王彦晖《吴鞠通医案》(下称《医案》)内容丰富,不但收集了大量温病医案,而且杂病医案也占很大篇幅,其中痹证病例记载了18例,共近百诊次,笔者不揣浅陋,将参照《湿病条辨})学习《医案·痹证》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