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1型糖尿病基因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保爽  邱明才 《天津医药》2004,32(7):454-456
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致胰岛β细胞损伤而引起的疾病。在遗传方面,该病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对与T1DM相关的多种基因的研究广泛展开,现就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是基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引起[1],T淋巴细胞介导,遗传为基础,环境为诱因,胰岛炎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已经发现的T1DM易感基因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复合体最为重要。本研究采用了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法(PCR-SSO)检测了HLA的基因型别,寻找山西地区T1DM患者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地区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多态性与肺结核的相关性。方法北方汉族肺结核患者97例为肺结核组,北方汉族健康人62例为对照组,采用PCR-SSP法对2组的HLA-DRB1基因启动子区进行PCR扩增,启动子区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结果肺结核组和对照组的HLA-DRB1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完全一致;对照组启动子区序列与数据库检索的序列比较有3个突变点:-26位的T被C替代,-49位的C被G替代,-78位的C被G替代。结论中国北方地区人群HLA-DRB1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具有多态性,但此多态性与肺结核的发病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HLA—DQBl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我国广东籍汉族肠易激综合症遗传易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及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了广东籍汉族肠易激综合症60例患者和健康对照者DQBl的基因分型,比较了基因位点的发生频率的分布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BS患者DQBI*02等位基因的频率较高,DQBI*0603的频率也低于正常组,DQBI*0601,DQBl*0602,DQBI*0604的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相关,IBS各临床亚型之间等位基因的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DQBI*02或DQBI*0603等位基因可能是我国广东籍汉族人群IBS的易感基因。HLA—DQ基因多态性与IBS的临床分型密切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Graves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LA-DQB1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方法,检测患者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的HLA-DQB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并与健康人对照(对照组)。结果:HLA-DQB10602的基因频率在Graves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组中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Pc<0.01,RR=9.889,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HLA-DQB10602可能是Graves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类血小板抗原1~5,15(HPA-1~5,15)基因多态性与贵阳市汉族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5例(DPN组),不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4例(非DPN组),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采用酚/氯仿方法提取DNA,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进行基因组分型。结果 DPN组、非DPN组的HPA-1aa、2aa、3aa型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DPN组与非DPN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DPN组、非DPN组的HPA-1a、2a、3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DPN组与非DPN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HPA-4、5、15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DPN组与非DPN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HPA-1~5,15基因多态性与贵阳市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7.
HLA-A、B血清学分型误定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HLA-Ⅰ类血清学分型误定规律,研究HLA-A,B位点基因分型方法,提高移植配型的准确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检测180例骨髓资料库中已用血清学分型的自愿者HLA-A,B基因。结果:HLA-A特异性血清学分型错误率在纯合子与杂合子中分别占30.77%与17.19%,HLA-A特异性血清学分型总错误率19.48%;HLA-B特异性血清学分型错误率在纯合子与杂合子中分别占46.15%与30.14%,HLA-B特异性血清学分型总错误率32.09%;HLA-A,B血清学分型总错误率为27.50%。HLA-A特异性血清学分型假阴性8.75%,假阳性2.27%,错误指认特异性17.21%,HLA-B特异性则分别为9.00%、2.18%、29.91%。结论:HLA-A和HLA-B纯合子血清学分型错误率明显高于对应的杂合子分型(P值均小于0.005),HLA-B特异性血清学分型错误率显著高于HLA-A特异性;骨髓资料库中自愿者HLA-A,B位点须重新用基因分型方法分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磺脲类药物受体1(SUR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正常人136例(正常组)及2型DM患者173例(T2DM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SUR1基因31号外显子多态性位点的区域.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并用测序证实不同酶切图形基因型的准确性。结果:T2DM组和正常组SUR1基因31号外显子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1基因可能是中国天津地区2型糖尿病发生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9.
<正>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将达3亿[1]。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糖尿病大国。2010版中国糖尿病指南指出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9.7%,大约10人有1人是糖尿病,这是令人震惊的事实!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四种。其中2型糖尿病占95%。2型糖尿病发病原因不明,但公认的是遗传和外界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家族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性序列寡核苷酸(PCR-SSO)探针基因分型方法结合荧光磁珠流式检测技术,对山西地区汉族家族性乙型肝炎家庭的143例患者,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13个位点检测,用统计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HLA-DRB1*07等位基因频率(17.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2.725);慢性乙型肝炎组HLA-DRB1*04及HLA-DRB1*13等位基因频率(5.1%;0.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6.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0.278;P<0.05);其他型别的等位基因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LA-DRB1*07与家族性乙型肝炎易感性密切相关,可能是家族性乙型肝炎的易感基因或连锁基因;HLA-DRB1*04、HLA-DRB1*13与家族性乙型肝炎抗性相关,可能是家族性乙型肝炎的抗性基因。宿主的HLA-DRB1基因可能是预测家族性乙型肝炎预后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D_4~+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探讨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状态及其在1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对49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时照组外周血用刺激物刺激细胞,增加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再加入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较正常时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Th1/Th2平衡失调,Th1型反应模式处于优势状态,Th2型反应模式处于弱势状态。Th1/ Th2平衡向Th1方向漂移。  相似文献   

12.
运动作为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与进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的运动依从性受到多种可控或不可控的因素影响,其干预和管理手段也逐渐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本文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现状进行综述,剖析其运动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干预对策,为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行为促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及生化指标的特征。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住院44例中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绝经后)的骨代谢及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分为糖尿病1组(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下)及糖尿病2组(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含10年);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分为糖尿病3组(HbA1c<8%)及糖尿病4组(HbA1c≥8%)。同时选取我院50例体检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①糖尿病组25-羟维生素D3、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C端)前肽(PICP)及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抗酒石酸碱性磷酸酶(TrACP-5b)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糖尿病2组患者血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PINP)、PICP和eGFR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1组患者(P<0.05),而TrACP-5b水平高于糖尿病1组,雌二醇(estradiol,E)、25-羟维生素D3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③糖尿病3组血PINP、PICP和eGFR明显高于糖尿病4组,TrACP-5b低于糖尿病4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④HbA1c和eGFR与PINP、PICP和TrACP-5b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0.3),而雌二醇与PINP、PICP、25-羟维生素D3、TrACP-5b无明显相关性。结论①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形成降低,而骨吸收增加,肾脏出现较重的损害,这提示糖尿病患者的骨质形成减弱、骨质破坏增加。②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患者的骨质形成速率减慢,骨吸收增加,肾脏损害加重。③血糖控制不佳会对骨的形成及骨质的吸收产生影响,而肾脏损害亦是加重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因而严格的血糖控制可有效延缓骨质疏松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分析,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用7170A生化分析仪检测7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83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TG、TC、HDL-C、LDL-C。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TG、TC、LDL-C均比健康对照组高,HDL-C比健康对照组低。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均有脂类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压及代谢紊乱指标的差异.方法 1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和非肥胖两组,肥胖组95例,非肥胖组81例.检测两组的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hINS)、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hCP)、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肥胖组的BMI、腰/臀比、血尿酸、FINS、2hINS、FCP和2hCP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1),肥胖组收缩压、舒张压较非肥胖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中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比例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1).结论 T2DM患者中,肥胖患者较非肥胖患者有更严重的代谢紊乱,对肥胖的T2DM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不仅要控制血糖,还要减肥和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 411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A组330例,HbA1c>7%;B组81例,HbA1c≤7%.测定两组空腹血糖、血肌酐和血尿酸水平,分析HbA1c与血清尿酸的相关性.结果 A组中男性血尿酸水平与HbA1c呈负相关(r=-0.25,P<0.05),B组中男性血尿酸水平与HbA1c呈正相关(r=0.38,P<0.05).女性T2DM患者血尿酸水平与HbA1c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男性T2DM患者,HbA1c>7%时,血尿酸水平随HbA1c增加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王霞 《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7):29-30
目的 提高1型糖尿病患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110 例 1 型糖尿病患儿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6个月,采用血糖自我管理日记收集资料.结果 每个月最多仅 4 例患儿能做到每天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月监测血糖总例次数由第 1 个月的1613例次下降为第6个月的544 例次;3 个月及6个月糖化血红蛋白均值分别为(8.69±1.65)%及(8.23±1.92)%;患儿月血糖监测次数与家庭月收入、父母学历呈正相关(P< 0.01),与患儿年龄呈负相关(P< 0.01).结论 1 型糖尿病患儿出院后血糖自我监测状况不理想,其可能的相关因素为父母教育水平低,家庭月收入不佳所导致的对疾病治疗的理解力较差,再加上青春期患儿的逆反或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脂肪肝(FLD)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156例T2DM伴有脂肪肝和不伴脂肪肝患者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S)、餐后2小时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C-肽(C-P)、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胆固醇(HDL)、低密度胆固醇(LDL)、载脂蛋白(Apo)、转氨酶(ALT)等指标,同时检查是否合并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结果与非脂肪肝组相比,T2DM合并脂肪肝组FBS、PG2h、HbA1C无差别(P>0.05);BMI、FINS、C-P、LDLTG、TC、ALT、HOMA-IR明显升高,HDL、ISI明显降低(P<0.05或P<0.01);大血管的并发症较多(P<0.05)。结论T2DM脂肪肝伴有较明显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且大血管的并发症发生较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影响因素及与其他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 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 2 4 5例 ,按是否合并末梢神经病变分为两组 ,观察其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 (FBG)、餐后 2小时血糖 (2hP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 c)、甘油三脂、胆固醇及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冠心病的发生率。结果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组FBG、2hPBG、HbA1 c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或P <0 .0 1 ) ,病程明显延长 (P <0 .0 1 )。其合并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冠心病的发生率亦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长期血糖控制不良为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与其他慢性并发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是一种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疾病,动物模型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应用广泛的糖尿病小鼠模型主要有自发性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性糖尿病小鼠模型和基因工程糖尿病小鼠模型。不同实验方法制备的糖尿病小鼠具有模拟临床糖尿病不同方面的特点,该文对各个模型的发病机制和生理特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利于研究者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验需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糖尿病小鼠模型来验证或实现科研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