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结合文献初步探讨髓质海绵肾临床表现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分析了3例髓质海绵肾的临床表现,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IVP)、B超及CT表现。结果 X线平片见肾乳头、髓质区成簇排列的圆形、椭圆形高密度影。IVP显示收集管呈线状、刷子状、囊状扩张。B超见肾髓质内有散在密丛状排列的强回声光点,后方伴有声影,肾集合管呈囊样扩张。CT有沿肾髓质分布的海绵肾结石,肾增强CT扫描后见结石被对比剂覆盖,同时有增强的条纹状高密度影从乳头伸向髓质。结论平片、IVP、B超、CT均可用于诊断髓质海绵肾,X线平片、IVP仍是首选检查方法 ,IVP对集合管的扩张显示较为特异、直观,B超特别是CT对海绵肾结石显示率高,对集合管的扩张也能做出一定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髓质海绵肾的KUB、IVP及CT影像学表现,探讨CT对髓质海绵肾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12例髓质海绵(MSK)CT表现,并与其中9例的腹部平片和排泄性尿路造影表现相比较。结果:髓质海绵肾的CT平扫显示肾髓质密度弥漫性密度增高,能检测到锥体内小斑点状的结石,当扫描增强后,发现扩张的肾集合管内结石周围的造影剂充盈,从无结石的肾锥体内发现条状或囊状造影剂聚集。结论:通过实验发现,CT与腹部平片、排泄性尿路造影进行比较,影响更加清楚,发现的髓质密度变大,发现锥体内细小结石,并能检测到早期的肾集合管扩张,有助于髓质海绵肾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线和CT检查对髓质海绵肾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从2000—2010年在我院诊治的9例髓质海绵肾病例,9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6例静脉尿路造影检查,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所有病例资料齐全,其中2例经手术证实。对9例髓质海绵肾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x线尿路平片肾髓质区散发或簇状排列结石影像。6例静脉尿路造影病例,5例成功诊断,1例失败,造影显示肾集合管呈条纹状或囊状扩张,结石在收集管内。CT平扫显示环肾小盏扇形分布结石影,髓质密度减低并可见多发囊状或柱状低密度影。增强表现为。肾多发囊状影,囊内充填造影剂,可见造影剂尿液分层征象;或表现为扩张之集合管内充填造影剂。结论x线和cT检查都能准确诊断髓质海绵肾,如果X线检查失败,cT检查能补充,cT增强延迟扫描见造影剂尿液分层征象比较独特。  相似文献   

4.
高磊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8):1152-1153
目的:探讨髓质海绵肾临床表现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分析2例髓质海绵肾的临床表现,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IVP)、B超及CT表现。结果:X线平片见肾乳头、髓质区成簇排列的圆形、椭圆形高密度影。IVP显示收集管呈线状、刷子状、囊状扩张。B超见肾髓质内有散在密丛状排列的强回声光点,后方伴有声影,肾集合管呈囊样扩张。CT有沿肾髓质分布的海绵肾结石,肾增强CT扫描后见结石被造影剂覆盖,同时有增强的条纹状高密度影从乳头伸向髓质。结论:平片、IVP、B超、CT均可用于诊断髓质海绵肾,X线平片I、VP仍是首选检查方法,IVP对集合管的扩张显示较为特异、直观,B超特别是CT对海绵肾结石显示率高,对集合管的扩张也能做出一定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对髓质海绵肾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超声诊断为海绵肾并经静脉肾盂造影证实的41例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肾髓质回声强度分成两组。结果:肾髓质回声强度接近肾窦回声即海绵样增强型30例,肾髓质呈强回声且后方伴声影即髓质强回声团型11例。结论:超声对髓质海绵肾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以作为海绵肾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胡俊松 《江西医药》2009,44(6):616-617
目的探讨髓质海绵肾的CT表现。方法对15例髓质海绵肾(MSK)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髓质海绵肾在CT平扫图像上表现为较轻时两肾正常或髓质钙质沉着,典型者呈花束状排列;中度病变时肾锥体部见多发斑点状钙化或结石,散在分布或簇集成团,呈放射状或多数粟粒状;重症病例上可见髓质集合管囊状扩张,呈扇状。增强扫描显示皮髓质分界清楚,钙化周围扩张的收集管内造影剂聚集,无结石的肾锥体内可见条纹状或小囊状造影剂聚集。结论CT扫描可清晰显示肾锥体内细小结石及早期的肾集合管扩张,对于早期诊断髓质海绵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提高对髓质海绵肾的螺旋CT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7例髓质海绵肾患者,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扫描,全腹部CT平扫,必要时加增强扫描。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各异,病程10余天至1年。主要症状有腰胀、腰痛,1例有纳差、恶心、无尿、水肿(临床考虑有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无临床症状,体检B超发现有双侧海绵肾。髓质海绵肾的CT表现为肾脏皮髓质交界处斑点或斑片状高密度影(结石或钙质沉着)。结论:螺旋CT对髓质海绵肾的诊断敏感性高、准确率高,可以定性诊断,而且还可以判断是否合并其他泌尿系结石及积水,图像直观,有利于临床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扫描对海绵肾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髓质海绵肾患者的CT表现。结果髓质海绵肾的CT平扫显示肾锥体内多发小斑点状结石影,增强扫描后扩张的肾集合管内结石周围有造影剂充盈,无结石的肾锥体内可见条纹状或小囊状造影剂聚集。结论CT可敏感发现肾锥体内细小结石及早期的肾集合管扩张,有助于髓质海绵肾早期诊断和并发症的检出。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多期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小肾癌(〈3cm)的螺旋CT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19例小肾癌中实性14例,实性3例,囊性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皮质期)皮质期8例明显强化,高于或相当于正常肾皮质,其中6例全瘤明显强化、2例部分不均匀强化。静脉期(皮髓质分界期)强化稍低于肾皮质。髓质期及肾盂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改变。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有明显优势。肾皮质期、实质期能显示小肾癌“快进快退”的强化方式有助于小肾癌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静脉肾盂造影及CT的表现及诊断。方法对1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病人,进行静脉肾盂造影,CT扫描,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静脉肾盂造影,可见病灶区肾小盏杯口不规则加深加大,穹窿向外略移位。CT表现:平扫病变均为低密度,肾外型失去正常的肾轮廓。结论分析静脉肾盂造影及CT表现的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的应用及临床分析。方法本院42例患者同时实施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影,其中30例同时完成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影,另外12例CT增强扫描后,模拟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 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的影像学结果与单独CT增强扫描、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结果没有明显差异。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的30例患者中,成功29例(96.7%),1例失败,另外12例CT增强扫描后,模拟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成功率为100.0%,并且影像学结果与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相同。结论 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不仅能够诊断明确,还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毒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在平扫、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螺旋CT表现。结果CT平扫中1例病灶呈稍高密度,10例为等密度,4例为略低密度,1例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皮质期12例强化程度高于或相当于正常肾皮质,2例强化低于肾皮质但高于肾髓质,1例强化程度等于肾髓质,1例囊实性病例囊壁明显强化。肾实质期扫描肿瘤密度迅速减退,肾盂期扫描肿瘤密度进一步减退。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对小肾癌是可靠有价值的诊断方法,特别是小肾癌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表现,有重要的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CT双肾平扫提示单侧肾盂及近段输尿管扩张积水 ,经排泄性静脉尿路造影 (IUP)检查 ,双肾盂肾盏显影充盈良好 ,未见积水及梗阻征象。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7例 ,均为男性 ,年龄 38~ 6 7岁 ,3例既往有输尿管阳性结石史 ,4例无任何临床症状 ,于健康检查时B超提示单侧肾盂积水。1 2 方法 :螺旋CT双肾区平扫 ,采用层、厚距各 7mm ,时间1秒。CT提示右侧肾盂及近段输尿管扩张 4例 ,左侧肾盂、近段输尿管扩张 3例 ,肾盂较对侧增大 ,肾脏未见异常改变 ,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 ,CT提示肾盂及近段输尿管扩张积水。7例病例经排泄性静…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其扫描计划。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3 cm)在平扫和皮质期(动脉期和静脉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螺旋CT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实性15例,囊实性1例,囊性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11例呈明显全瘤性强化,密度等于或稍高于肾皮质;4例呈轻中度强化,稍低于肾皮质;2例呈不均匀或分隔状或边缘强化。静脉期强化稍低于肾皮质。实质期肿瘤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肿瘤强化进一步减退。5例肿瘤边缘可见假包膜。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较常规CT有明显优越性,多数小肾癌动脉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呈更低密度,呈"快进快退"表现,有重要的定性意义。加扫静脉期图像有利于观察小肾癌与正常肾皮质强化模式的区别,避免假阴性或假"驼峰肾"的出现。扫描计划应包括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5.
袁雨生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77+79-77,79
目的 讨论先天性肾囊肿性疾病的CT诊断.方法 对先天性肾囊肿性疾病的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多囊肾CT表现为双肾增大,肾内有大小不一的CT值与水相近的低密度区或明显高密度区.髓质海绵肾CT能发现众多斑点状小结石,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增强扫描可见钙化周围扩张的收集管内造影剂聚集,呈现钙化影增大的条纹状图案.结论 CT诊断先天性肾囊肿性疾病有着其他诊断手段不具有的优势,对该类疾病可提供更准确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涛  罗鹏 《江西医药》2011,46(10):949-950
目的总结CT对经穿刺抽吸证实的肾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GE64排螺旋CT采用平扫与增强扫描相结合,增强扫描用螺旋CT动态增强双期扫描,即分别在肾皮髓质期和肾造影期扫描。结果 59例肾囊性病灶中肾实质性囊肿55例,囊性肾癌2例,肾盂旁囊肿1例,肾盏憩室1例。结论肾囊性病灶虽有共性的表现,但有其某些特征性表现,只要认真分析其征象,多可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的影像学(泌尿系造影、B超及CT)表现,重点探讨CT轴位特征.方法 对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23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均为单侧发病,15例右侧,8例左侧.9例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10例见肾盂不同程度积水,9例见输尿管扩张,3例见输尿管囊肿.主要影像学特征有:肾盂分离征、完全或不完全双输尿管征、肾上下径延长征、蒙面征、双侧肾实质交替增厚(肾盂肾盏偏离)征、同层双肾盂征、内髓质征、束腰征、输尿管异位征、蛇头征.结论 常见影像学方法各有特点,相互结合,有助于正确认识,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髓质海绵肾的腹平片(KUB)和静脉肾盂造影(IVP)表现。方法回顾2005年到2008年5月的14例髓质海绵肾病例,分析其KUB和IVP表现。结果14例病人28个肾,其中11例双肾受累,共累及25个肾。KUB检查21例次,16个肾表现为肾实质区见簇状排列的沙粒样致密影;IVP检查18例次,14个肾表现为肾锥体部囊样扩张,5个肾表现为锥体部放射状条纹样,花束样造影剂影;6个肾兼而有之。结论KUB、IVP结合有利于对髓质海绵肾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9.
杨世涛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389-3389
目的:探讨输尿管小结石CT诊断的可靠性,并与常规影像学检查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腹部X线平片及B超检查阴性的腹绞痛病人行CT检查的资料。结果:46例腹绞痛伴血尿病人,腹部X线平片均阴性,B超发现15例轻度肾积水(发现率32.6%),未发现结石。46例行CT扫描后,43例查出输尿管小结石(阳性率93.5%),输尿管结石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对结石引起的继发性改变,如输尿管、肾盂积水、输尿管壁水肿、肾实质损害等评价效果较好,对结石所致的急腹症病人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结论:CT是确诊输尿管结石,尤其是小结石最有效的方法,对观察继发性改变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30岁,农民。以发作性左侧腰痛伴血尿3年入我院。入院后查一般情况好,消瘦面容,腹软、未触及包块,左肾区叩击痛阳性。B超示左肾13.6cm×6.1cm大小,右肾8.0cm×4.3cm大小,左肾下极见一直径约2.1cm大小椭圆形结石,静脉肾盂造影示双肾显影良好,肾盂肾盏变形,两侧下组肾盏向内靠拢,考虑为先天性双肾畸形,马蹄形肾可能。于1997年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