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方证对应与方证标准规范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阶 《中医杂志》2002,43(7):489-491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准确辨证和合理用方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因此,将方证结合进行研究,有是证用是方,方证对应,方与证达到某种统一和契合,标准规范,切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正四物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绞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1]。除了病机的论述外,也表明本方所治疗的主要症状为出血、腹痛和瘕聚。  相似文献   

3.
礞石滚痰丸方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礞石滚痰丸出自元代医家王珪的《泰定养生主论》。本文以王珪对礞石滚痰丸的论述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家、学者对礞石滚痰丸的研究成果和临床运用心得,从源流简述、方药分析、功效主治、临床运用等多个角度入手,对其药物组成、方义、药物选材与炮制、剂型、剂量、服法、宜忌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研讨。  相似文献   

4.
从形貌、精神、体征、腹诊、舌脉、常见病等方面探讨四逆散应用的适应方证,并举验案5则。  相似文献   

5.
麻杏甘石汤源于《伤寒论》,对其方证分析,后人争议甚多,现将方剂学各版本中具有代表性的方解分析列出,并讨论其主证中无表证的依据,我们认为该方已非解表之功,而是主治上焦气分热证,故在分类上应将该方从辛凉解表剂中分出,划为清气剂,应归于清脏腑热篇内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方证对应是中医学经典中蕴藏的一种较为独特的疾病辨治模式。该模式以经验为基础,以经典为依据。临证经验是形成其雏形的基础,《伤寒论》等经典中的方证对应是对临证经验的升华,临证实践又对其进行不断重复、验证、发展与完善。证据是方证对应中"证"的原始内涵,证据包括症状、体征,疾病和体质3个方面内容以及方证、药证2种形式,其中疾病和体质是对症状、体征的进一步延伸。临证时主张以症状、体征为治疗靶向,以方证、药证为诊断单元,进而表现为一种以直觉判断和跳跃性思维为特征的疾病辨治过程。  相似文献   

7.
方证相应,其内涵是证、治、方、药等辨证论治环节的有机统一,核心是病证.从药物剂量及配伍比例与病证相应、剂型与病证相应、煎服法与病证相应,阐述辨证诊治中多个层次与病证的相应关系,探讨方证相应相关理论,以期为推动方证相应理论深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方证相关的系统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颖 《中医杂志》2005,46(4):249-250
"辨证论治"是几千年来中医学实践的基本内容方式."有是证,用是方".因此,"方证相关"是中医辨证论治内涵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探索和建立方证相关的实践与理论体系是当前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和推进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命题.通过对方证相关系统论的深度探索,进一步揭示中医学辨证论治、方证相关的科学内涵,探讨按证用方的研究方向和中医药现代化理论体系,为中药方剂现代化和新药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五苓散方证规范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治疗消渴病方证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它是一种发病率高、并发症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因此,引起历代医家重视。早在东汉末张仲景就专篇讨论,并最早提出治疗方药,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本文试将仲景治疗本病归纳为5个方证,并探讨如下。1麻子仁丸证 脾胃主受纳运化。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耗伤阴液,而为消渴。《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篇》(以下简称《消渴篇》)第二条:“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气…  相似文献   

11.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木防己汤方证。木防己汤证的病变部位主要是右心、肝脏及下腔静脉系统,临床主要表现有面色黧黑,喘憋,心悸,呼吸急促,心下痞满,气短乏力或口舌干燥,腹满,甚则面目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舌体肥胖,舌色淡暗,舌苔白滑,脉沉紧。临床选用药物多用汉防己、桂枝、茯苓、人参等温阳利水。木防己汤对于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心衰,证属气虚血瘀水停者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方方经典,临床应用甚广,麻黄升麻汤作为其中一方,历来医家褒贬不一,注释纷纭,其经旨难明,临床难用,效案亦少。笔者经参考其他医家对该方的认识,结合自己的体悟,掩卷沉思,试分析麻黄升麻汤的症状,并从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角度探讨其病机、方剂配伍,深刻理解其用药特色,通过归纳整理其临床应用报道,使其方证更加明确,以冀为临床使用该方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方证是临床安全有效用方的证据;方证常常是患者体质状态的重要特征;方证也时常是一种或一类疾病或某种综合征的主要特征。方证辨证的重点在于抓住患者的体质状态和主治疾病谱,前者确保临床用方的有效性,后者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证辨证可以指导古方和后世方、经验方的临床应用研究。同时,为多病共存状态提供较为明确的整体辨证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原治太阳表邪未解、水蓄为患证,后世扩大其应用范围,将之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的多种疾病。由于各家经验及认识不同,在证候选择、药物增舍、剂量大小诸方面互有较大出入。究竟何为五苓散真谛,似有探求之必要。 本文收集、筛选古今医籍及近40年来中医期刊所载完整五苓散验案478例,并对有关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将结果与仲景原方证对照,以求客观地总结出多数医家对该方的认识及其应用规律,使实践经验变成规范化的标准,以作为人们应用时的指导或  相似文献   

15.
银翘散为清代吴鞠通所创,是应用于风热外感的有效方剂之一。目前采用的剂型颇多,至于何种剂型最能充分发挥效能,即生物利用度最高,并符合中医药的传统理论,且具有服用、携带、贮存等方面的优越性,是值得研讨的。  相似文献   

16.
戴红  赵厚睿 《中医研究》2011,24(10):3-5
近年来,对"方证"的研究逐渐成为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专题,该专题之所以吸引众多学者的青睐,不外乎中医药界对中医经典学习的重视,尤其是对《伤寒杂病论》的重视,以及经典在指导当今临床时所显示出的生命力和实用性。二十多年来,学  相似文献   

17.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516-2517
文章对桂枝汤的方证关系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随着越来越多微观层面上的机制被认识发现,利用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网络药理学等学科的技术综合研究桂枝汤方证关系是未来的方向,并认为利用这些技术沟通微观药效分子作用机制和宏观方证表现之间的联系将是中医药方证关系研究的一个方向,为中医"证"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苟萍  罗云波 《国医论坛》2011,26(1):16-18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方证对应是属于论治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形式和方法.辨证论治能指导方证对应,所以它包含方证对应,并高于方证对应.方证对应是常,辨证论治是变.中医临床效果要好,应知常达变,在掌握方证对应方法的基础上还要灵活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0.
方证对应内涵及原则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调方证对应是中医学的核心所在.方证对应思想蕴涵方证原则、药证原则、量证原则、合方原则和类方原则.研究方证对应有望实现中医规范,提高临床疗效,深化辨证论治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