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玻璃体后脱离所致视网膜裂孔的确诊时间及不同处理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2年8月对95例(95眼)由急性玻璃体后脱离所致视网膜裂孔眼进行临床分析。裂孔已导致视网膜脱离的行视网膜复位手术,干性视网膜裂孔行532激光封闭裂孔术。结果 59例伴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明确诊断时间长,经手术治疗(部分为玻璃体手术)后视功能有一定的恢复,但有些病人需多次手术。35例视网膜干性裂孔患者诊断及时,经光凝治疗后视力无明显改变。结论 玻璃体后脱离导致视网膜裂孔早期诊断,及时光凝是为患眼争取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后脱离导致视网膜裂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术  刘静 《国际眼科杂志》2004,4(3):467-469
目的:探讨玻璃体后脱离所致视网膜裂孔诊断治疗时间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99/2003收治的92例(92眼)由玻璃体后脱离所致的视网膜裂孔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92例玻璃体后脱离引起视网膜裂孔的患者中,有39例视网膜裂孔发现及时,无视网膜脱离或仅有局限性的视网膜浅脱离,经光凝治疗后视力恢复到发病前水平;53眼明确诊断时间长,发生视网膜脱离,给予手术治疗,有些患者需多次手术,术后视力只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视网膜裂孔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再手术的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5例(25眼)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复发患者行巩膜外垫压、环扎术、玻璃体手术或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外硅胶垫压、环扎术,术中观察视网膜裂孔的位置、数目,结合前次手术的有关资料,分析视网膜脱离复发原因。随访6个月观察视网膜复位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视网膜脱离复发的25眼中,新裂孔形成7眼(28.0%),原裂孔封闭不良8眼(32.0%),新裂孔形成和原裂孔封闭不良并存10眼(40.0%);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展16眼(64.0%)。再次手术:行巩膜扣带术7眼(28.0%),行玻璃体切割术11眼(44·0%),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外硅胶垫压(环扎术)术7眼(28.0%);眼内填充硅油9眼,填充体积分数14%C3F8气体10眼。随访期末,24眼(96.0%)视网膜复位,1眼(4.0%)视网膜复位后再脱离;21眼(84.0%)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裂孔封闭不良、产生新裂孔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展是视网膜脱离复发的主要原因。根据玻璃体视网膜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氪多波长激光治疗和预防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用氪多波长激光治疗和预防视网膜脱离患者188例(193眼)。结果 视网膜周边干性裂孔和视网膜周边变性单纯用氪多波长激光治疗15眼,成功100%;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浅脱离10眼,先使用脱水剂、卧床休息、单眼加压包扎等措施,而后行激光治疗,成功率80%,2眼因玻璃体有牵引结合局部垫压术后成功;巩膜外扣带术后激光封孔141眼,成功率96.5%。5眼因玻璃体有牵引行玻璃体手术后眼内激光封闭裂孔成功;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经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及术后激光封闭裂孔27眼,成功100%。结论 氪多波长激光治疗和预防视网膜脱离成功率高,创伤小,对于周边视网膜干性裂孔和变性激光治疗可以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激光可根据病情在术中术后选择,作为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和玻璃体手术的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继发于圆形视网膜裂孔的视网膜脱离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对67例(73只眼)继发于圆形视网膜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屈光状态、术前视力、视网膜裂孔数量分布、视网膜脱离范围、玻璃体后脱离以及手术方式、手术效果、术后视力。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0.12岁,以女性(64.17%)和近视(87.37%)为主,46只眼(63.01%)不伴有玻璃体后脱离。对侧眼视网膜变性和圆形裂孔31只眼(42.46%)。71只眼行巩膜扣带术。2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手术复位71只眼(97.26%)。结论继发于圆形视网膜裂孔的视网膜脱离多发于女性患者尤其是女性近视患者,病情进展缓慢,多不伴有玻璃体后脱离,由于双眼同时发病概率较高,必须常规进行对侧眼检查。巩膜扣带术是治疗该类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手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 方法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35例38只眼,11例12只眼单行经睫状体平部的玻璃体手术及惰性气体眼内填充,未作激光光凝治疗;24例26只眼在玻璃体手术术中及术后作黄斑裂孔缘激光光凝。术后均作6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7个月)。 结果 非光凝组5只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发,占41.7%,术后0.1以上视力6只眼,占50.0%;光凝组2只眼黄斑裂孔复发,占7.7%,1只眼因周边新裂孔形成而复发视网膜脱离,术后有13只眼视力在0.1以上,占50.0%。统计学检验两组黄斑裂孔复发率概率P=0.024,视网膜脱离复发率概率P=0.0487。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无显著差异。 结论 玻璃体手术联合黄斑区激光光凝治疗可提高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成功率。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199-20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裂孔或脱离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必要性。 方法:对28例28眼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裂孔或脱离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视力改变,并分析玻璃体积血与视网膜裂孔或脱离的关系。 结果:不同原因所导致的玻璃体积血28例中,7例术前B超未发现视网膜脱离,而在术中发现3例裂孔,4例伴裂孔周围浅脱;28例患者术后视力(包括术后随访最佳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数指/眼前以上者27例(96%),≥0.05者20例(71%),≥0.3者5例(18%),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裂孔或脱离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安全有效,且能尽早发现视网膜裂孔及浅脱离,阻止视网膜脱离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失败的机制,以期为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70例视网膜脱离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手术失败原因,分别再给以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探讨其各自的机制。结果手术失败原因有: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46眼,原裂孔未闭34眼,出现新裂孔16眼,脉络膜脱离2眼,黄斑前膜2眼,玻璃体出血2眼。结论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失败的机制主要是:裂孔未能确切地封闭,PVR未能妥善地处理;为了减少手术失败应当尽可能封闭裂孔,而PVR严重者一定要行玻璃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的疗效。方法:对6例(7眼)伴有视网膜裂孔或脱离的ARNS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术,采用三通道睫状体平坦部切口切除玻璃体、剥膜、松解性视网膜切开、硅油填充及眼内光凝。术后半年到9个月取出硅油。结果:5眼伴有视网膜脱离眼手术治疗后视网膜均获得满意复位,2眼在取出硅油后视网膜脱离复发。2眼存在视网膜裂孔眼术后无新裂孔及视网膜脱离发生,所有病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最优者为0.1。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视网膜裂孔伴玻璃体积血的早期误诊原因,探讨对急性视网膜裂孔伴玻璃体积血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早期给予急性玻璃体积血的患者药物治疗,一旦发现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及时根据病情给予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治疗、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结果急性玻璃体积血患者早期给予药物治疗,612天发现其中12例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术后1年随访,12例患者视力均较手术前有所提高,其中3例患者在取出硅油后再次出现视网膜脱离,二次行硅油填充术,至今尚未取出硅油。结论对于Ⅱ级以上的急性玻璃体积血,尤其是老年患者,在早期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玻璃体积血吸收情况和视网膜情况,一旦发现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应尽快给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后脱离(PVD)所致周边视网膜裂孔早期诊治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5例25只眼由PVD所致周边视网膜裂孔作一临床分析.所有病例均行三面镜检查周边眼底,+90D前置镜观察眼球运动时玻璃体的状态.采用多波长激光或冷凝治疗周边视网膜裂孔,巩膜外加压与扣带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结果 7例(7只眼)PVD年龄高于50岁,18例(18只眼)因高度近视所致者年龄在50岁以下.18例中、青年人周边视网膜裂孔应用多波长激光光凝,6例老年人用巩膜冷凝术,唯1例老人并发RRD应用巩膜外加压及扣带术治疗,所有治疗患眼都获得了较好的视力预后.结论 由PVD患者引起的周边视网膜裂孔发生率随年龄增长或近视屈光度而增加,预防性治疗是安全、有效和必需的.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n the prognosis of peripheral retinal breaks caused by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 Methods Twenty-five cases(25 eyes)with peripheral retinal breaks caused by PVD were analyzed. The vitreous conditions of 25 eyes were examined biomicroscopically with a +90D present lens(slitlamp indirect ophthalmoscope)and a Goldman three mirror contact lens. Peripheral retinal breaks were treated with laser photocoagulation or scleral cryotherapy,and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with explant and scleral buckling surgery. Results Seven cases(7 eyes)with PVD were related with age over 50 years old and 18 cases(18 eyes)due to their higher myopia with lower than 50 years old. Peripheral retinal breaks in 18 patients of juniority were treated by laser photocoagulation and in 6 senile patients by scleral cryotherapy. Only one senile patient complicated with RRD was treated by explant and scleral buckling surgery. All treated eyes received favorable visual prognosis on them. Conclusions The prevalence of peripheral retinal breaks caused by patient with PVD increase with patient's age and degree of myopia. Preventive treatment is safe, effective and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病情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64例(496只眼)LASIK术前高度近视患者行散瞳眼底检查并作详细眼底检查记录。结果 496只眼中11只眼有干性视网膜裂孔(占2.2%),9只眼有玻璃体牵引,4只眼伴视网膜脱离,14只眼有严重视网膜变性。11只眼干性视网膜裂孔和2只眼视网膜浅脱离行氩激光光凝治疗,2只眼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硅压术。结论高度近视眼LASIK术前常规散瞳检查眼底对发现病变并及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告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方法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后视网膜脱离14例14[的患者背景、术中所见及术后观察。结果患者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在20~204日(平均96.5日),初次手术6[施行了巩膜环扎术,8[玻璃体手术。经玻璃体手术者视网膜全部解剖复位,3[巩膜外手术复位失败,后经玻璃体手术视网膜复位。视网膜脱离发生的原因是睫状沟缝合时医源性裂孔3[,前部玻璃体牵拉性网膜裂孔11[。术后视力提高的5[,不变者6[,3[视力下降。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后前部玻璃体的牵拉是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玻璃体手术是有效的。另外,由于血—[屏障的破坏易发生前部增生性玻璃体病变,早期的玻璃体手术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型超声在急性玻璃体后脱离(PVD)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型超声诊断技术对434例(434只眼)急性PVD患者进行检查、分析,根据PVD的声像图特点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PVD。结果完全性PVD 289只眼(占66.59%),而不完全性PVD 145只眼(占33.41%),其中有28只眼合并少量玻璃体出血,仔细寻找发现裂孔19只眼,给予裂孔周边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 B型超声检查可以准确地诊断急性PVD,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病程和预后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栾洁 《临床眼科杂志》2000,8(2):132-133
目的人评价玻璃体后脱离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6例(26只眼)玻璃体后脱离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结论 26例病例中,单纯性玻璃体后脱离5只眼,伴有视网膜裂孔11只眼,视网膜出血8只眼,视网膜脱离3只眼。结果 玻璃体后脱离时会引起一些玻璃体视网膜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玻璃体后脱离(PVD)所致周边视网膜裂孔早期诊治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5例25只眼由PVD所致周边视网膜裂孔作一临床分析.所有病例均行三面镜检查周边眼底,+90D前置镜观察眼球运动时玻璃体的状态.采用多波长激光或冷凝治疗周边视网膜裂孔,巩膜外加压与扣带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结果 7例(7只眼)PVD年龄高于50岁,18例(18只眼)因高度近视所致者年龄在50岁以下.18例中、青年人周边视网膜裂孔应用多波长激光光凝,6例老年人用巩膜冷凝术,唯1例老人并发RRD应用巩膜外加压及扣带术治疗,所有治疗患眼都获得了较好的视力预后.结论 由PVD患者引起的周边视网膜裂孔发生率随年龄增长或近视屈光度而增加,预防性治疗是安全、有效和必需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及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后的光凝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10例,在玻璃体切除术后沿脉络膜缺损边缘行光凝治疗,对侧眼在脉络膜缺损区边缘做防治性光凝治疗,光凝病例对侧眼中有3只眼在脉络膜缺损区域内发现裂孔,但尚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结果 实施光凝治疗20只眼,随访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后的10只眼视网膜均在位,无视网膜脱离再次发生;对侧10眼缺损区边缘光凝斑反应良好,均未发现视网膜脱离的存在.结论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以及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后光凝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方法 从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行白内障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57例586只眼,平均随访35.6月(8~12月),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0.68 mm(26.11~35.17 mm).结果 15只眼(2.56%)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术前39只眼(6.65%),术后64只眼(10.92%)行预防性光凝治疗,随访期间未见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 白内障手术会增加高度近视眼并发视网膜脱离的风险.白内障术前、术后预防性光凝对减少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球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球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选择与手术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在我院手术的球形视网膜脱离患者161例161眼资料。最终手术采用环扎加压不放液53眼,环扎加压放液75眼,玻璃体手术33眼,平均随访3个月。结果:出院时手术复位159眼,复位率98.8%,随访期间复发2眼,最终手术成功157眼,成功率97.5%,术后视力有明显提高,结论:球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由于其发病急,就诊快,只要手术方法选择适当,大部分还是可以取得成功,对于膜形成严重,裂孔多,大,靠后,或再手术病例,采用玻璃体手术,其术后解剖复位率和视功能恢复还是相当满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