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交焦虑障碍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据美国全国共患病调查[1]发现,SAD的终身患病率在13.3%,仅次于重性抑郁和酒依赖;并且本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4.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中将SAD分为二个亚型:(1)广泛性SAD:患者的害怕涉及几乎所有的社交处境;(2)非广泛性SAD:患者的害怕只限于某一、两种特殊场合.  相似文献   

2.
社交焦虑障碍发展成因探讨(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是青少年期和成人期发生率相当高的焦虑性神经症。社交焦虑障碍的特点是顽固地为自己在社交或公开场合可能会发生困窘和羞辱而恐惧,产生过度的焦虑反应。SAD常常有长期的过程并带来实质性的不良后果,使学业、职业、社交都受到影响。情况严重的退缩在家,不敢见人。难以参加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3.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SP),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Ⅳ)诊断标准中提到,它是指在一种或者多种社交或表演场合(如与陌生人接触或可能被他人注视的场合)表现出明显且持久的害怕[1].SAD每年的患病率为8%,且大多数起病于青春期(15 ~19岁)[2].虽然患病率较高,但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谦逊内敛,孩子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出害羞、退缩等行为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行为表现[3],在诊断和治疗中也很可能被误认为是害羞或者性格内向而易被忽视.但事实上,社交焦虑对病人的影响涉及认知、情绪、生理和行为等多方面,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交焦虑障碍,也称社交恐惧症.是一种过分的境遇性害怕。即个体在公开表演场合或社交场合下担心被人审视,或害怕自己可能会出丑或举止窘迫。与其他恐惧症患者一样.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在社交场合下常会产生害怕反应,结果导致患者对这些场合的回避,或者在这些场合下感到极度的紧张和不适。这是一种常见的、损害社会功能、但又易被忽视的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5.
社交焦虑障碍,又名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某种或某些社交或公众场合感到强烈紧张、恐惧、害怕、忧虑,严重者甚至出现回避社交行为的精神行为障碍。  相似文献   

6.
社交恐惧,也称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社交恐惧症患者存在着强烈回避社会交往或者社交场合的趋向,他们不敢在公众面前表演或说话,或者害怕与陌生人、异性见面等。  相似文献   

7.
社交焦虑障碍与人格障碍的共病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障碍与轴Ⅱ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评估手册(PDA)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分别对50例社交焦虑障碍患者、40例强迫症患者和4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进行测查.结果:社交焦虑障碍与回避型、强迫型人格障碍共病率较高,社交焦虑障碍组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得分和PDA总分明显高于强迫症组和广泛性焦虑症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社交焦虑障碍与回避型人格障碍关系密切,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与社交焦虑障碍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社交焦虑障碍的防御方式及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防御机制和应对方式特点。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分别对40例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测查。结果:社交焦虑障碍组中间型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以及掩饰因子均分都高于正常对照组.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均分低于正常对照组。社交焦虑障碍组解除、制止.回避、隔离和同一化、投射、潜意呈现、退缩和躯体化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幽默分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社交焦虑障碍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降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增高。社交焦虑障碍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与HAMA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与HAMA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心理防御机制有其特点.他们较多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多数精神分裂症在临床症状缓解的同时,仍然存在社交及认知缺陷,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有学者提出社交技能缺陷症状的概念,并认为是精神分裂症除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之外的另一个特征性症状[1].抗精神病药物虽然可以治疗幻觉、妄想,却无法改善社交技能缺陷[1-2].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不断有学者尝试采用社交技能训练(social skills training,SST)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技能缺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功能结局[3-4].本文介绍社交技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为开展相关治疗和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社交情绪障碍与监护人抑郁症状、积极教养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已在秦巴山区开展过的儿童早期发展项目数据,选取5~24月龄婴幼儿及其监护人1753名,使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社交情绪中文版(ASQ:SE-C)、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的抑郁分量表、教养方式和家庭适应性量表(PAFAS)的积极教养行为分量表调查婴幼儿社交情绪障碍、监护人抑郁症状、监护人积极教养行为。结果:社交情绪障碍的婴幼儿有705人(占40.2%),存在抑郁症状的监护人有398人(占22.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积极教养行为得分高是婴幼儿社交情绪障碍的保护因素(OR=0.92),监护人抑郁症状严重是危险因素(OR=1.83),监护人类型与监护人抑郁症状对婴幼儿社交情绪障碍存在交互效应(OR=0.64),母亲抑郁症状严重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在贫困农村地区,监护人抑郁症状越严重,教养行为越消极,婴幼儿存在社交情绪障碍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