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牡丹  范丽凤 《护理研究》2006,20(11):2874-287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病人酮症酸中毒预防知识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估100例糖尿病病人在教育前、后对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教育前大多数糖尿病病人对酮症及酮症酸中毒的原因、症状、预防等知识了解甚少,教育后病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明显提高(P〈0.01)。[结论]重视和加强糖尿病病人对酮症和酮症酸中毒预防知识的教育力度,可提高糖尿病病人的认知水平,避免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2.
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病人酮症酸中毒防治知识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牡丹  范丽凤 《护理研究》2006,20(31):2874-287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病人酮症酸中毒预防知识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估100例糖尿病病人在教育前、后对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教育前大多数糖尿病病人对酮症及酮症酸中毒的原因、症状、预防等知识了解甚少,教育后病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明显提高(P<0.01)。[结论]重视和加强糖尿病病人对酮症和酮症酸中毒预防知识的教育力度,可提高糖尿病病人的认知水平,避免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07-2011-05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无酮症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纳入回顾性研究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感染史、饮食不当、治疗不当、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健康教育经历。利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同时为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年龄(P〈0.01),感染史(P〈0.01)、治疗不当(P〈0.05)、糖尿病病程(P〈0.05)、糖尿病健康教育经历(P〈0.05)是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史(P〈0.01;OR=4.192)、治疗不当(P〈0.01;OR=3.719)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P〈0.01;OR=0.299)、糖尿病健康教育经历(P〈0.05;OR=0.457)为保护因素。结论:感染史、治疗不当为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率也随着年龄增大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经历的越来越丰富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疰酸中毒的诱因并制定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择3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对其诱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提出个体化护理对策.结果:36例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诱因较高为感染因素19例(52.8%),停用胰岛素5例(13.9%),用药不规则和饮食不当各3例(8.4%);经抢救后本组患者治愈率为94.4%.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不同诱因,给予综合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应加强基础护理、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长,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后的第三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常见于1型和病情严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据统计资料显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约占住院糖尿病病人患病率的11.1%-14.6%。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病死率与严重感染、饮食不当、胰岛素中断或不适当减量、知识缺乏等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教育指导,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洁  芦翠兰 《护理学报》2003,10(2):42-43
对5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发病诱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其诱因主要是感染、用药不规范、饮食不当等,针对发病诱因提出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的护理、治疗与自我保健措施,提醒糖尿病患如何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作用。方法在分析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酮症酸中毒诱因的基础上对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随机抽取前期同类病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病死率、酮症酸中毒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可及时发现并消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及潜在危险因素,降低酮症酸中毒发生率、糖尿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DM)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以高血糖、酮症和酸中毒为特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其主要原因由于感染、胰岛素治疗不当或治疗中断、饮食不当、应激状态等诱因引起,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产生大量酮体,血酮升高,超过机体的处理能力,便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30例中治愈29例,死亡1例,死于大面积脑梗死.结论:及时去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和采取胰岛素、液体复苏和细致护理等综合措施可提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愈率,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宣教对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陈书华  董鸿儒 《临床荟萃》1992,7(4):167-168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有典型三高一低症,可发生酮症酸中毒,由于本病病程长,易反复发生,日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简称为MOF)。糖尿病也是MOF的病因之一,而MOF又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本病结合临床实践,重点分析和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合并MOF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的血钾变化及其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的血钾变化及其护理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唐兴碧糖尿病患者,由于相对和绝对胰岛素缺乏,机体不能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而引起酮症酸中毒.酮症或酸中毒乃是糖尿病急性严重并发症之一,亦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代谢性...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酮症和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急性严重并发症之一,亦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代谢性酸中毒。由于胰岛素的合理应用,目前虽然有些死亡率低的报道(1%),但不少糖尿病中心,有报道死亡率可在5~15%左右,老年人甚至可达50%以上,在这些死亡病例中,忽视血钾的变化和补充是致死的原因之一。为了提高对血钾改变在糖尿病酮症和DKA病理生理过程中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治疗和护理,减少由此而发生的突然意外,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成功,特对我科2004年~2005年中救治的糖尿病酮症和DKA患者的治疗初期的血糖、血钾改变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提出低血钾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徐璋 《当代护士》2008,(7):22-23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64例住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持续皮下胰岛素泵治疗组(CSⅡ组)32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对照组)32例,并对2组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护理。结果应用胰岛素泵能快速显著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①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较常规小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更安全有效;②全方位的综合护理是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有利保证。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酮症(简称DK)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因各种感染、不规律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饮食不当或各种应激如创伤、手术诱发,少部分病人无明显诱因。发生酮症如不及时救治会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5.
段松玲  周丽莎  王继红 《全科护理》2016,(30):3198-3199
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纠正酮症酸中毒状态,挽救病人生命,而且也可改变病人不良的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泵治疗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经验,不断完善操作及护理常规.方法 对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安置及穿刺等护理.结果 8例患者血糖平稳下降,无出现低血糖现象发生,均在24 h内控制了急性代谢紊乱,尿酮体转阴,pH恢复正常.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护理有心理护理、安置及穿刺护理、监测血糖及其他病情变化、预防感染等方面.医护密切配合,才能确保胰岛素泵治疗的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常见病,根据1999年6月公布的我国19省市25-64岁20余万人群糖尿病普查结果,患病率为2.51%。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随着人群平均寿命的延长及经济收入增高,糖尿病患者总数将以每年至少100万的数量增加,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防治重点。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酸中毒时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的失调。诱发脑梗死。本文对2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肝脏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肝脏损害因素。方法 分析9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浆渗透压与血清转氨酶升高水平的关系。结果糖尿病酸中毒及脱水越重肝脏损害越重,血糖控制较差者肝损害较重,且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脏损害发生率高于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结论 酸中毒、脱水、高血糖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肝脏损害的重要因素,临床上检测血清转氨酶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对93例DKA患者尽快控制高血糖、纠正脱水和酮症酸中毒,加强护理、避免损伤和继发感染,及早有效控制感染和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结果:合并感染者58例,感染为诱因者45例;存在多菌种和(或)多部位感染者21例,存在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者32例。治愈89例,死亡4例(其中3例因延误诊治而死于严重肺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结论:控制和预防感染是DKA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朱桂丽 《临床医学》2013,33(5):70-71
目的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2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20例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中19例治疗后痊愈,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及时做血、尿淀粉酶及胰腺彩超及CT检查,尽早禁食及胃肠减压,积极补液、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抑酸、抑制胰酶活性等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治疗的关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