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成人血清钙正常值为2.25~2.75mmol/L,>2.75mmol/L时即可诊断为高钙血症。当高钙浓度>3.5~4.0mmol/L时,则可出现高钙危象。Graves病亦称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一种伴甲状腺激素(TH)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2]。TH可直接刺激骨吸收,当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即可引起高血  相似文献   

2.
成人血清钙正常值为2.25~2.75mmol/L,〉2.75mmol/L时即可诊断为高钙血症。当高钙浓度〉3.5~4.0mmol/L时,则可出现高钙危象。Graves病亦称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一种伴甲状腺激素(TH)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TH可直接刺激骨吸收,当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即可引起高血钙,此外其降钙素水平下降也可能是造成血钙升高的原因之一。Graves病并发高钙血症,临床发生率为15%~30%,并发高钙危象更为罕见,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我科2005年12月成功救治1例Graves病并发高钙危象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2010年1月,我们对1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患者行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8岁,因双髋关节疼痛、微活动受限、骨质疏松于2010年1月13日收入院.入院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实验室检查:血钙2.65 mmol/L(正常值2.09~2.54 mmol/L),ALP872.7 μ/L(正常值40~129 μ/L),甲状旁腺激素(PTH)2 085 pg/ml(正常值12~72 pg/ml).ECT检查为代谢性骨病,右侧甲状旁腺区异常核素凝聚,提示甲状旁腺腺瘤,为溶骨型PHPT.X线检查示全身骨骼脱钙、骨质疏松、骨外层和骨小梁萎缩、变薄.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71岁.体检发现右肾上腺占位.查体:未扪及浅表肿大淋巴结.血压166/88 mmHg.血生化检查:Ca0.98 mmol/L(正常值1.15~1.35 mmol/L),血糖16.4 mmol/L(正常值3.9~6.1 mmol/L),醛固酮33.5 pg/ml(正常值73~ 239 pg/ml).胸部X线片示肺气肿改变.腹部B超示右肾上腺区探及低回声实性肿块,大小5.9cm×3 cm.术中见肿块位于右肾上腺上极前内侧,靠近腔静脉并与周围组织粘连,大小6 cm×3 cm×2 cm,完整切除右侧肾上腺. 病理检查巨检:灰黄色组织一块,大小8 cm×6 cm×3.5 cm,其上见灰白色结节1个,大小5 cm ×3 cm ×2.5 cm,有部分包膜;切面灰白色,质中,结节旁见正常肾上腺组织.  相似文献   

5.
比较血液透析患者在不同PTH状态下低钙透析液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甲状旁腺激素(PTH)状态下合并高钙血症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低钙透析液的疗效,以肯定其实用性。方法选择2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钙血症患者,根据iPTH水平分为三组:I组血iPTH<120pg/ml,考虑低转运骨病(lowturnoverbonediease,LTBD),共6例;II组血iPTH不相识120~600pg/ml,即PTH合适或轻度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组,共13例;III组血iPTH600~1000pg/ml,重度继发甲旁亢需活性维生素D冲击治疗组,共8例;三组患者应用低钙透析液(1.25mmol/L)三个月后比较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及血iPTH的变化。结果应用低钙透析液后,三组患者透析前、后血钙都有明显下降(P<0.05),尤其透析后血钙下降更明显(P<0.01);透析前、后血磷变化不大;透析前、后钙磷乘积全部下降(P<0.05);LTBD组iPTH明显升高(P<0.05),其余二组iPTH虽有所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7(22.2%),主要有肌痉挛、低血压和心律失常,除1例肌痉挛不能耐受而退出以外,余5例经对症处理后尚能坚持完成3个月的观察。结论对不同原因导致的血液透析患者高钙血症,包括活性维生素D冲击治疗及LTBD患者,都适宜个体化的低钙透析液进行透析,可以降低高钙血症及钙磷乘积,但要定期监测血清钙、磷及PTH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假性高钙血症误诊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钙测定是临床工作中常规检测项目 ,临床上所说的高钙血症 ,准确的说只有离子钙增高才算是真正的高钙血症。目前很多医院仍是用血清总钙来作为高钙血症的初步诊断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出现总钙升高而离子钙正常的假性高钙血症或总钙正常而离子钙偏高的真正的高钙血症。这是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人员都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我们在近 2 a中发现假性高钙血症 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来自我院门诊健康体检人群 ,年龄 2 8~ 4 5岁。生化全项结果显示血清钙均在 4 .2~ 4 .8mmol/ L (偶氮砷 法 ) ,总蛋白均在 90 g/ L以上 ,其中 1例…  相似文献   

7.
朱婧  袁静云 《全科护理》2014,(16):1528-1529
正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组由于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甲状旁腺激素(PTH)而导致骨质吸收及高钙血症引起的具有特殊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综合征[1]。成人血清钙的正常值为2.25mmol/L~2.74 mmol/L,当血清钙2.75 mmol/L为高钙血症,3.5mmol/L为高钙危象。高钙危象是临床少见且严重的急症之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60%[2]。2012年11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1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致高钙危象病人,由于顽固性高钙,病人入院后又合并消化道溃疡,病情复杂凶险,经手术治疗并配合精心护理,成功挽救病人生命。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8岁,因间歇性颜面、双下肢脬肿并关节疼痛4年余而入院。曾于95年11月因感冒入住当地医院,诊断肾病综合症(NS)。97年复发,伴头痛脱发。患者既往体健,家庭亦无智力障碍者,无甲状旁腺手术史。查体:患者发行正常、营养中等,颜面、耳后、前臂及手背见散在陈旧性红斑。实验室检查:血清钙1.83mmol/L(正常值2.0~2.6mmol/L)磷2.41mmol/L(正常值0.9~1.7mmol/L),补体3(C3)0.655g/L(正常值0.93~0.88g/L),补体4(C4)0.79g/L(正常值0.15~0.48g/L)。血自身抗体ANAl:640Anti~SM114u/ml,Anti~RNP 94.36u/ml。甲状旁腺激素(PTH)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1.25mmol/L钙浓度透析液对于低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的血液透析(HD)患者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6例血清全段iPTH水平低于100pg/ml的HD患者,应用1.25mmol/L钙浓度透析液,同时停用活性维生素D治疗。观察12个月,比较观察前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及iPTH的变化。结果应用低钙透析液3个月后患者血钙显著下降[(2.63±0.29)mmol/Lvs(2.38±0.13)mmol/L,P<0.05],此后保持稳定,不再继续下降。血磷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钙磷乘积在进入观察后3个月时已有显著下降[(53.14±13.6)mg2/dl2vs(46.74±9.47)mg2/dl2,P<0.05],此后仍呈下降趋势,但较3个月时差异无显著性。6个月时血清iPTH由观察前的(57.79±36.61)pg/ml升高至(131.12±76.17)pg/ml(P<0.05),此后继续保持此水平。结论1.25mmol/L钙浓度透析液可以降低血钙和钙磷乘积水平,改善被过度抑制的甲状旁腺功能;在维持血钙正常的情况下,较少发生甲状旁腺的过度刺激,适合应用于有高血钙倾向、且钙化危险性增加的低iPTH水平的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调整透析液钙浓度对血液透析患者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脏内科23例血液透析患者,血PTH>300pg/ml,调整其透析液钙浓度,以观察其血钙和PTH变化.结果按入选时的血钙水平将这些患者分成低血钙组和正常血钙组.将透析液钙浓度从1.25 mmol/L提高到1.5mmol/L后一个月,低血钙组患者的血钙水平显著升高[从(1.92±0.15)到(2.06±0.12)mmol/L,P<0.001)],同时血PTH水平明显下降[从(615±305)到(306±180)pg/ml,P<0.001),而正常血钙组患者的血钙和PTH水平变化不大.结论如果同时有低血钙和高PTH血症,提高透析液钙浓度可以使这些血液透析患者的血钙正常并使其血PTH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1.
正1病例资料患者51岁男性,因"高钙危象、急性肾损伤3期"入院。患者入院血肌酐304.2μmol/L,血钙3.6mmol/L,离子钙1.9mmol/L,尿量正常。入院后证实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因肌钙蛋白T 728ng/L,考虑存在心肌损伤,经麻醉科、心血管内科会诊建议暂推迟手术。予以床边血液透析(剂量4L/h,每次8h,血流量180ml/min,透析液钙1.25mmol/L)治疗高钙血症5次,血清总钙下降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行甲状旁腺全切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t-PTX)的265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肝胆外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行t-PTX术的SHPT患者,统计其临床表现、检查检验结果、病理结果等。结果 265例患者中SHPT病程(3.07±2.13)年,有5例异位旁腺(1.89%),切除4枚旁腺220例(83.02%),术后病理提示结节样增生182例、腺瘤样增生6例、二者结合64例,218例患者术后出现低钙血症(82.26%),住院期间静脉高浓度补钙(557.86±376.20)ml,术后6例复发(22.64%),围手术期死亡2例(0.75%),术前甲状旁腺激素(parathormone,PTH)(1729.15±345.18)pg/ml、血清钙(calcium,CA)(2.43±0.19)mmol/L、磷(phosphore,P)(2.38±0.52)mmol/L,术中PTH(286.97±179.25)pg/ml,术后PTH、CA、P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6.630,-2.965,-3.412;P值分别为0.001,0.005,0.001)。246人存在骨痛(2.30±1.95)年,骨痛评分(5.08±2.65)分;骨密度测量34例(12.83%)骨量正常、105例(39.62%)骨量减少、126例(47.55%)骨质疏松;197人(74.34%)存在瘙痒(2.13±1.25)年,瘙痒评分(3.58±1.19)分,术后6月骨痛、瘙痒评分明显改善(t值分别为7.897,2.542;P值分别为0.001,0.014)。结论 t-PTX是治疗SHPT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多数SHPT患者骨痛、瘙痒严重,以结节样病变为主,术后可明显改善,可发生严重低钙血症,在治疗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自体甲状旁腺异位移植治疗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 ,对 2例慢性肾衰出现典型甲旁亢症状的女性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除加自体左前臂肌肉内移植。方法 :切除所有旁腺组织 ,冰冻证实旁腺组织增生。切取旁腺中心部分2 0 0mg左右 ,切成 1mm× 1mm× 1mm碎片置于冰盐水中 ,于左前臂桡侧肱桡肌分 3排多处再植 ,每处 4~ 5粒旁腺碎片 ,丝线缝合肌纤维。结果 :术后 1周患者面部胀痛、张口困难、骨关节疼痛等症状开始减轻 ,胃纳好转。外周血PTH明显下降 :例 1的PTH由 2 5 0 0 pg/ml渐降到 37.2pg/ml,例 2的PTH由 2 82 4 pg/ml降到 10 pg/ml。例 1的血钙由 2 .5mmol/L降至1.6mmol/L ;例 2由 3.0mmol/L降至 1.0mmol/L。例 1的血磷由 1.4mmol/L降至 0 .8mmol/L ;例 2由 1.6mmol/L降至 0 .7mmol/L。例1的ALP由 880IU/L降至 6 5 1IU/L ;例 2由 10 6 8IU/L降至 92 8IU/L。以后每月监测PTH 1次 ,例 1随访 10个月 ,PTH平均值为 333.3pg/ml;例 2随访 4个月PTH平均值为 10 8.0 pg/ml。 2例的血钙维持在 1.6mmol/L~ 2 .1mmol/L ,血磷为 0 .8mmol/L~ 1.1mmol/L ,ALP为 4 0 0IU/L~ 4 4 0IU/L。MIBI显示左前臂同位素浓聚。测定移植侧与非移植侧上肢近心端血中PTH的比值分别为 1.5 7和 1.6 9。 2例于术后 3~ 8d出  相似文献   

14.
高钙血症的病因分析及其鉴别诊断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自动生化检测的广泛应用,高钙血症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有些患者甚至可没有任何临床表现。由于高钙血症病因众多,治疗方法和预后各不相同,因此迅速而准确地找出病因是临床医师必须面对的挑战。正常血钙浓度及其调节骨骼系统储存着全身98%的钙,另2%在血液中循环,其中一半是游离状态的离子钙,发挥着生理效应,其余的则与白蛋白、球蛋白等无机分子结合成为结合钙。显然,低白蛋白血症会影响血清总钙的测定结果。可通过公式计算校正后的血清总钙:校正后的血清钙(mmol/L)=[40g/L(血清白蛋白)]×0.02 测得血清钙(mmol/L)。需注意的是这仅仅是根…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报告女,35岁。以右侧输尿管结石并发重度肾积水收住院。20a前出现骨痛、关节疼痛,按缺钙、骨质疏松和关节炎治疗,无明显效果,双髋双膝关节逐渐变形。18a前,开始出现右肾及输尿管结石,治疗至今,上述症状逐渐加重,来我院求治,经术前检查,除泌尿系统疾病外,查体发现颈前区右侧甲状腺下极可扪及4cm×5cm肿物,质稍硬,活动欠佳,生化检查高钙低磷,血清离子钙1.57mmol/L,血清钙3.06mmol/L,血磷0.503mmol/L,甲状旁素PTH53.9pmol/L(正常值0.7~0.56pmol/L),甲状旁素高于正常值的10倍,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型。于2004-06-17在全麻…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27岁.因阵发性头痛、头昏、四肢乏力伴血压升高2年,再发12天入院.发作时,血压最高达32/16kPa.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血钾3.18 mmol/L,血醛固酮241 pg/ml(普食、卧位正常值为67~174 pg/ml).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大.B超示右肾中上极见一低回声区,边界清晰,有完整包膜,大小为3.3 cm×2.9 cm×2.7 cm,内光点分布不均匀.临床诊断:右肾素瘤?给予单纯性肿瘤切除.手术后第3天血压正常,头痛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帕立骨化醇治疗血液透析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SHPT)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北京市第六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SHPT患者11例(帕立骨化醇起始剂量按0.04~0.10μg/kg给药)。治疗起始后,监测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钙、磷、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并评估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本观察性研究的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12周后,iPTH水平较基线下降50%的患者比例。次要疗效指标包括:治疗12周后,iPTH平均水平较基线的下降幅度;iPTH水平降至150~300pg/m1的患者比例;研究结束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1例患者基线平均iPTH水平为(1283.56±443.71)pg/ml,接受12周帕立骨化醇治疗后,平均iPTH水平降至(346.38±223.7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8,P0.001),下降73.01%。全部11例患者的终点iPTH水平较基线下降幅度均超过50%,达到主终点的患者比例为100%。研究结束时,共有7例患者的iPTH水平降至150~300pg/ml范围内,达标比例为63.64%。11例患者的终点血清钙、磷及ALP的平均水平较基线无显著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是2.952,1.305,1.513;P值分别是0.088,0.206,0.145),VAS评分较基线显著降低(t=15.976,P0.001)。仅有1例患者发生高钙血症(血钙水平为2.64mmol/L)。结论本研究证实,帕立骨化醇能够有效治疗血液透析患者SHPT,显著降低血清iPTH水平和患者骨痛VAS评分,同时血钙、磷变化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7岁,因双肾区酸痛半年余就诊.体检:双肾区扣击痛.尿常规正常.血清检查:尿酸187 μmol/L(正常150~440 μmol/L);钙3.4 mmol/L(正常2.2~2.9 mmol/L);磷0.72 mmol/L(正常0.8~1.55 mmol/L);甲状旁腺激素76 ng/dl(正常<20 ng/dl).腹部平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45例初治、12例复发AML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45例初治、12例复发AML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水平分别为211.75±108.33pg/ml和237.17±113.56p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19.51±41.60pg/mL;P<0.05).初治AML患者中VEGF高表达组(>211.75 pg/ml)完全缓解(CR)率为52%,低表达组(<211.75 pg/ml)CR率为75%,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刺激白血病细胞增殖、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AML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预后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及化疗4周期后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VEGF水平。结果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48例晚期结直肠癌化疗后血清VEGF明显下降,化疗前后分别为(434.52±124.34)pg/mL、(384.45±98.95)pg/mL,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与疗效有关,疗效达CR+PR者血清VEGF水平化疗后(344.59±93.57)pg/mL比化疗前明显降低(P0.05);疗效为SD+PD者血清VEGF水平化疗后(417.92±123.53)pg/mL比化疗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效达CR+PR者化疗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疗效为SD+PD者(P0.05)。结论晚期结直肠癌全身化疗能够明显影响血清VEGF水平,动态检测化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能反映化疗近期疗效,并可能作为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