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治疗大鼠脑缺血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经尾静脉注射治疗大鼠脑缺血的干预效果,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体内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16只健康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上清液低浓度组、上清液高浓度组.模型制作24 h后各组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 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缺血后7 d脑组织BrdU、BrdU+NSE、BrdU+GFAP阳性细胞数.结果 脑梗死后7 d侧脑室室管膜下区、海马齿状回区BrdU、BrdU+NSE、BrdU+GFAP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多,上清液高浓度组的上述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和低浓度组(P<0.0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可以促进脑梗死大鼠损伤原位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Longa 5分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UNEL法和电镜法观察脑缺血区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辛伐他汀可以明显减少缺血区神经细胞的死亡,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辛伐他汀可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组)、依达拉奉治疗组(依达拉奉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症状评分。分别于缺血后2 h进行再灌注。依达拉奉组于缺血再灌注后1 h及1.5 h在腹腔内注射依达拉奉注射液(按照3 mg/kg)2次,在缺血再灌注后6、12、48 h处死大鼠。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Caspase-3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结果模型组在再灌注48 h梗死体积最大,12 h凋亡细胞数最多。缺血再灌注后6 h在大脑额叶和海马即可见到Caspase-3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12 h组最高。依达拉奉组各时间点脑梗死体积、Caspase-3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依达拉奉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脑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表达,从而抑制皮层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芍药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芍药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MCAO模型模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芍药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动物的神经行为学评分;TUN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的数量改变;用WESTERBLOT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β-P38、Fas的表达改变.结果 假手术组无神经行为改变,各用药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用药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及Fas阳性细胞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Fas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1).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磷酸化P38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注射药物后蛋白磷酸化被抑制,表达减少.结论 芍药苷可改变大鼠脑缺血后的神经行为,抑制P38蛋白的表达,下调Fas蛋白表达,有抗神经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LIP)对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缺血再灌注组(MCAO组)24只、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IP组)24只,MCAO组和LIP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为3d、7d、14d、21d组,每组6只。于各相应时间点观察各组大鼠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LIP组各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较MCAO组减低(P0.05);MCAO组各时间点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阳性细胞数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或P0.01),LIP组各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多于MCAO组(P0.05),且LIP组BrdU的高峰值(14d)较MCAO组(7d)延长(P0.05)。结论反复短暂的无创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且可激活脑缺血再灌注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清热化瘀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清热化瘀组3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MCAO)模型,观察大鼠缺血损伤后缺血半暗带区的细胞增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2 d、4 d、7 d、14 d、21 d五个时间点巢蛋白(Nestin)及5-溴脱氧尿苷(BrdU)免疫活性的变化.结果 清热化瘀组大鼠在第2天、第4天、第7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缺血半暗带Nestin和BrdU阳性表达分别于再灌注7 d和14 d达高峰(P<0.05),以后表达逐渐减弱;清热化瘀组可以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大鼠的Nestin阳性细胞表达(P<0.05);并可以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大鼠缺血半暗带的BrdU阳性细胞表达(P<0.05).结论 脑缺血损伤可激活神经干细胞,促使其增殖和表达.清热化瘀方可以促进MCAO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西地那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增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单纯缺血组)35只及局灶性脑缺血+西地那非组(西地那非组)35只。西地那非组在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模型再灌注后2 h喂服西地那非3 d。单纯缺血组和西地那非组在术后2 h、1 d、3 d、5 d、7 d、10 d和14 d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时间点海马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阳性细胞及梗死灶周围VEGF的吸光度值。结果假手术组几乎无微管相关蛋白表达。与单纯缺血组比较,西地那非组7 d、10 d、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地那非组5 d、7 d、10 d、14 d微管相关蛋白明显高于单纯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西地那非组3 d、5 d、7 d、10 d VEGF明显高于单纯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西地那非能够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急性期神经及血管再生,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疏血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疏血通进行干预,观察脑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p53蛋白表达,细胞原位凋亡情况,脑梗死体积的变化.结果 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治疗组的脑梗死体积较缺血组明显缩小(P<0.01).治疗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6 h时间点与缺血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点均明显低于缺血组(P<0.05或P<0.01).缺血组和治疗组缺血再灌注6 h均可见凋亡细胞,表达高峰分别为48 h、72 h,治疗组的表达高峰时间延迟,且数量明显减少(P<0.05).p53蛋白在缺血再灌注后6 h出现表达,缺血组的表达高峰为48 h,治疗组的表达高峰为72 h,治疗组各时间点p53阳性细胞教较缺血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 疏血通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缩小梗死体积,抑制p53蛋白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情况及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3组各6只,后三组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3、7、14 d处死;假手术组除不以尼龙线阻塞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外,其他操作与模型1组相同。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的细胞及巢蛋白(Nestin)、GDNF阳性细胞表达,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NSCs变化。结果模型2组损伤侧脑室下层(SVZ)BrdU阳性细胞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3组与假手术组相似;模型2、3组皮层梗死灶周围BrdU阳性细胞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1、0.05);模型1、2组皮层梗死灶周围Nestin阳性细胞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均<0.01),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显示BrdU阳性细胞几乎均为Nestin阳性;模型2、3组皮层梗死灶周围GDNF阳性细胞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均<0.05)。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3~14 d内源性NSCs增殖加快,GDNF表达增加可能对其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选择性离子型谷氨酸受体 (iGluRs)拮抗剂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发生的调控作用 ,探讨谷氨酸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通路在神经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5 溴脱氧尿核苷 (BrdU)标记分裂细胞 ,比较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7d和 14d时各iGluRs拮抗剂处理组与相应对照组之间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速度。结果 腹腔注射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 (NMDA)受体阻滞剂 5 甲基二氢二苯丙环庚烯亚胺后显著抑制了大鼠全脑缺血后 7d和 14d时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的升高 ,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较缺血再灌注 +生理盐水组各时间点明显减少 ;而α 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和 (或 )红藻氨酸受体阻滞剂二硝基喹喔啉对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增强基本没有影响。结论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MDA受体通路的激活可能促进了齿状回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5只大鼠随机被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BMSCs治疗组(C组)、人参皂苷Rg1治疗组(D组)、BMSCs和人参皂苷Rg1联合治疗组(E组)各5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BrdU标记BMSCs后行脑室内移植。于造模后4周采用单盲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用焦油紫染色检测大脑皮层神经元,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rdU、NSE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未见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皮层神经元细胞质中可见深紫色尼氏体;B组呈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尼氏体明显减少甚至消失;与B组比较,C、D、E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神经元存活数量增高(P均<0.05),其中E组最为显著;免疫组化染色C、E组可见梗死区周围有BrdU阳性细胞;A组NSE阳性表达,B组少量表达,与B组比较,C、D、E组NSE阳性表达增强、以E组最为显著。结论人参皂苷Rg1联合BMSCs能够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麝香配伍冰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行为学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脑梗死体积,并比较其神经功能行为积分。结果脑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大,与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行为积分显著升高(P〈0.01);麝香配伍冰片组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缩小(P〈0.01),同时,麝香冰片组、麝香组大鼠神经功能行为积分下降(P〈0.05)。其中以麝香配伍冰片组作用最明显。结论麝香配伍冰片可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缺血后神经行为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骨髓间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与bcl-2基因治疗脑缺血的疗效,及其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zx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bcl-2组、BMSC组和BMSC+bcl=2组,每组10只;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后3 d和14 d亚组,每组5只.BMSC用溴脱氧尿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实验大鼠行神经功能评分;脑内BMSC分布及数量、bFGF和Bcl-2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细胞采用TUNEL染色检测.结果 BMSC+bcl-2组再灌注后3 d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14 d评分显著低于其余3组(P均<0.05).BMSC+bcl-2组和BMSC组梗死半球侧可见大量BrdU阳性BMSC细胞,BMSC+bcl-2组再灌注后3 d、14 d BrdU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多于BMSC组(P均<0.05).BMSC+bcl-2组再灌注后3 d、14 d梗死侧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余3组(P均<0.05).BMSC+bcl-2组bFGF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均较其余3组显著增加(P均<0.05).BMSC+bcl-2组各时间点脑内凋亡细胞数量均较其余3组显著减少(P均<0.05).结论 BMSC与bcl-2基因均有治疗脑缺血作用,二者联合应用的效果显著优于二者单独应用,可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提高bFGF表达,其机制可能是bcl-2基因在脑内抗凋亡的同时,也抑制了BMSC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发生的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及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用Longa线栓法制作成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干细胞,用免疫单标及双标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人参皂甙Rg1对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下区BrdU免疫活性及BrdU/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标免疫活性的影响,并计数作定量分析。结果脑缺血后侧脑室下区存在BrdU阳性细胞分布;应用人参皂甙Rg1后,上述部位及周边脑区BrdU阳性细胞数及双标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结论人参皂甙Rg1能诱导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提示其具有促进神经发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成年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海马齿状回神经的影响 ,并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发生的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 4支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应用 5 溴脱氧尿核苷 (5 bromodeoxyuridine ,BrdU)标记分裂细胞、观察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 3、7、14、2 1d时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速度。并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确定新生细胞的分化特点。结果 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速度在 7~ 14d时明显增加 ,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与相应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2 1d时恢复正常水平。新生细胞大多迁移入颗粒细胞层 ,并分化为神经元。结论 缺血性脑损伤可增强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 ,其机制可能与缺血引起的激素水平、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浓度改变以及齿状回局部微环境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线粒体毒素3-硝基丙酸(3-NPA)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梗死体积、脑缺血半暗带半胱天冬酶一3(caspase-3)活性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3-NPA 3d后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采用TTC染色、TuNEL法、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测定法,观察3-NPA预处理对缺血2h再灌注24h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活性的影响。结果 缺血2h再灌注24h,3-NPA预处理组脑梗死体积减小22.3%,caspase-3活性降低13.9%,TUNEL阳性细胞数和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减少47.0%和43.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3-NPA预处理可以诱导脑缺血耐受,降低caspase-3活性,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环氧合酶2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8组:假手术组,缺血2h组,缺血再灌注3h、6h、12h、24h、48h、72h组,每组10只。评定神经功能损伤,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脑组织环氧合酶2 mRNA和蛋白产物表达。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表现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缺血2h组环氧合酶2 mRNA和蛋白产物表达比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再灌注后表达逐渐增强,再灌注12h环氧合酶2的mRNA表达达高峰(0.92±0.30),再灌注24h环氧合酶2的蛋白产物表达达高峰(0.72±0.18),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环氧合酶2基因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呈动态变化过程,环氧合酶2可能与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经鼻靶向中枢给药对脑梗死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与迁移的调节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皮下或鼻腔给予rhG-CSF(60μg/kg)。运用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标记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局灶性脑梗死大鼠室管膜及脑室下层(SV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对照组大鼠SVZ区域散在少量BrdU阳性细胞;术后7d和14d,脑梗死组大鼠SVZ区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rhG-CSF组BrdU阳性细胞数进一步增加;经鼻给药组的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的皮下用药组(P〈0.01)。结论rhG-CSF鼻腔给药可以促进脑梗死后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靶向迁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心肌内移植对60分钟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MI)模型大鼠左心室重塑及心肌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表达的影响,探讨BMSCs移植对心脏交感神经功能以及胶原重塑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原代培养Wistar大鼠BMSCs,建立缺血/再灌注M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MI组、BMSCs移植组。观察BMSCs移植后动物模型血流动力学指标,天狼猩红染色测定MI范围、面积以及扩展指数,结合偏振光分析MI区胶原容积分数和胶原成熟度;免疫组化检测NET表达。结果①BMSCs移植可缩小60min缺血/再灌注大鼠MI面积;②BMSCs移植可减轻心肌梗死动物左心室重塑;③BMSCs移植发挥细胞外基质抑制,心肌间质胶原含量、胶原容积分数下降,增加心肌NET表达。结论 BMSCs移植可改善MI后心室重塑、降低心肌胶原、增加心肌NET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