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数脉”乃二十八脉之一。古谓:数脉主热,一息五至以上,脉来急速,属阳脉,散见于实热,虚热之中。以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为其辨证原则。笔者在临床观察“数脉”一证,亦可出  相似文献   

2.
气虚脉数是气虚证中的特殊类型,中医文献尚未论及。本证临床较常见,证候比气虚脉不数者重。治疗以大补元气为主,兼顾摄纳与升提,以自制大补元汤为主方治疗之。  相似文献   

3.
人之脉象大体可从脉位、脉率、脉力、脉畅四个角度,分为浮和沉、迟和数、实和虚、滑和涩八种典型病脉,统称“八纲脉”。八纲脉为辨脉之提纲,可辨别病之表里、寒热、实虚、在气在血,为识脉辨证之捷径。证之临床,该方法提纲挈领,不仅有助于初学者去芜存菁,掌握脉学之要,而且直指临证,指导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人之脉象大体可从脉位、脉率、脉力、脉畅四个角度,分为浮和沉、迟和数、实和虚、滑和涩八种典型病脉,统称"八纲脉"。八纲脉为辨脉之提纲,可辨别病之表里、寒热、实虚、在气在血,为识脉辨证之捷径。证之临床,该方法提纲挈领,不仅有助于初学者去芜存菁,掌握脉学之要,而且直指临证,指导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5.
158例HIV/AIDS感染者常见中医症状和证候分析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调研因卖血而感染艾滋病毒的感染者出现的常见中医症状和证候.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法,按照统一标准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填写症状体征调查表,了解不同症状出现的频率,按中医脏腑辨证进行证候分类,并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列出不同证候的发生率,并进行病因学分析.结果中医症状依次为:乏力,急躁易怒,口干,情绪低落,咳嗽,健忘,畏寒肢冷,纳呆,自汗,腰膝酸软,失眠,腹泻,脱发,发热;舌象:最多见的是红绛舌和腐腻苔;脉象:多表现为复合脉,其中含弦脉特征的脉象最多,其次是细脉、沉脉、数脉、滑脉、弱脉等.中医证候:以复合证为主,脾虚证最多见,其次是肝虚证、气虚证、阳虚证、湿热内蕴证、心虚证、肝郁气滞证等.结论由卖血感染引起的艾滋病患者临床常见证型以虚证为主,脏腑主要累及肝脾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5种证型(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型)脉图参数的变化,建立各证型判别模式,辅助临床诊断。方法采用上海道生公司生产的DS01-C型脉象仪分别对健康对照组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组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脉象以平脉为主,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弦脉及其兼脉为主。随着病情发展,脉象也相应发生变化,脾肾气虚,脾肾阳虚以弦脉为主,肝肾阴虚与气阴两虚患者比较,两组以弦脉兼数脉多见外,肝肾阴虚还兼沉脉。阴阳两虚患者脉象以脉缓弦或弦兼数。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脉象改变以弦脉及相兼脉为主,各证型脉象变化复杂。  相似文献   

7.
对《伤寒论》条文中涉及的单纯数脉主病、数脉相兼脉主病和数脉相类脉主病等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伤寒论》中的数脉所反映出来的病机纷繁复杂,脉义具有多重性。单纯数脉主要反映虚证、提示病情变化;数脉相兼脉主要反映虚证、里实热证、秘结的大便与宿食等有形之邪、正邪斗争的疾病态势、痈疡病等;数脉相类脉主要反映里实热证、虚证、正邪斗争胶着的疾病态势。根据数脉主病可辨明病势是整体向愈还是整体恶化;脉证合参更有利于病机的判别。数脉涉及病机的核心在于“热”与“阳”,可以是阴虚所导致的虚热,或是正虚所导致的阳不秘(阳之失调),或是实邪导致的阳盛。探讨《伤寒论》中的脉法可为现代中医临床应用脉诊进行辨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现代中医医案中失眠阴虚火旺证临床症状的研究,探讨失眠阴虚火旺证的证候特点。方法 :对筛选出的164例现代中医医案中失眠阴虚火旺证的症状表现,进行频数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失眠阴虚火旺证以眠差、烦躁为主症,以心悸、眩晕、口干、神疲、健忘、食欲不振、头昏、耳鸣等为次症;舌脉表现多见舌红、苔薄黄、脉细、脉弦、脉数等;根据病位可将阴虚火旺证分为:心肾阴虚火旺证、心肝阴虚火旺证、肝阴虚火旺证、心阴虚火旺证4种。结论:失眠阴虚火旺证证属本虚标实,以虚热为首要征象,临床上以心肾阴虚火旺证最为常见,其次为心肝阴虚火旺;病位主要在心、肝、肾,也可波及脾、胆等脏腑,可出现病位相兼与病性相兼。  相似文献   

9.
血压水平120~139/80~89 mm Hg(1 mm Hg≈0.133 kPa)定为正常高值血压。通过患者脉象特点和临床表现,将正常高值血压分为脾虚湿盛证、肝肾阴亏证、肾阴阳两虚证、肝郁气滞证。根据临床分型,对正常高值血压的形成、影响因素及脉象进行分析。脾虚湿盛证表现为滑脉和弦滑脉,多见于青壮年、体型肥胖者,以脾胃系统临床表现为著,血压易被忽视已在正常高值范围。肝肾阴亏证多见弦脉、弦数脉,绝经期女性多见,主要由于肝、肾及任脉、太冲脉阴阳失调所致。肾阴阳两虚证多见于先天不足、久病、年老体衰者,表现为弦紧脉,整体脉象沉而无力。肝郁气滞证的出现与性格、情志及脏腑病变等有关,以弦脉、数脉常见,体现在整体以左关脉为代表。正常高值血压对心血管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并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应发挥中医学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特色,积极防控正常高值血压。  相似文献   

10.
第二题传经和不传经一、传经的意义简单地说,传经就是六经病的传变。例如太陌病不解,可以传变为阳明病,如果某经病始终是某经病,不传变为其他经的病,就是不传经。传经和不传经的辨认,主要依靠脉证,例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这样说:“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又说:“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六经病各有其典型的脉证,如果本来是太阳病的脉证,到了二三天,出现了阳明病少阳病的脉证,就是传经;如果仍旧呈现太阳病的脉证,就是不传经,因此也可以说传经不传经就是临床症候类型转变不转变的意思。从症候定位的观念来说,太阳病是太阳经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中浮紧、浮缓、浮数都是表寒证的具体脉象表现,后世医家往往未能很好理会表寒证出现浮数脉的事实,或者是忽略这些细节,直至将浮数脉作为表热证的对应脉象,而把浮数脉剔出表寒证,所以用辛凉解表方药统治浮数脉.就<伤寒论>中浮数脉之表寒证证治作了解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整理《医案类聚》中明清时期治疗癥瘕积聚的医案,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探究明清时期医家辨治癥瘕积聚的“脉-症-证”分布规律及其学术思想。方法 依据《医案类聚》中所载明清时期医家治疗癥瘕积聚的医案提取其中脉象、症状及证候要素等信息,利用Excel 2016将“脉-症-证”信息规范化整理成数据库,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对“脉-症-证”三要素进行频数分布、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 通过纳排标准纳入医案203则,分析“脉-症-证”分布规律可知,脉象以弦脉、细脉、数脉、沉脉、迟脉为主;症状以腹胀、胁痛、腹中积块、腹痛、食欲不振、胁下积块为主;证素以气滞、血瘀、痰、寒、湿、热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可知:脉象以弦脉为核心,与紧脉、细脉、沉脉、数脉高度相关。症状以腹胀、腹中积块、胁痛为核心,与腹痛、食欲不振、胁下积块等症状高度相关,其中腹露青筋与腹胀100%关联。证素以气滞与痰为核心,其中气滞与(血瘀-痰-寒)、痰与饮均100%关联。结论 通过“脉-症-证”规律的综合分析可知明清医家辨治癥瘕积聚时,所诊断的脉象以弦脉为核心,病性多属虚实夹杂;病位多在肝胆、脾胃、...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中蕴含丰富的脉证合参思想,对条文中的"脉促",具有代表性的解释有:(1)数时一止,止无定数;(2)脉来急促或短促有力;(3)指数脉;(4)指寸脉浮,关以下沉。通过对相关条文进行分析归纳,参考诸家所言,结合临床实际,认为条文中的"脉促"是现代常见脉象中实脉之脉力,数脉之速率,浮脉之脉位,且无歇止的一种综合脉象,同后世脉学专著中的促脉虽名同而实异。  相似文献   

14.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证候之一。常发生在各类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也可以发生在内分泌失调,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特别是洋地黄中毒及麻醉过程中。中医没有心律失常病名记载,但对心律失常所具有的症状尤其是脉搏的变化论述甚多,如:数脉、迟脉、疾脉、促脉、结脉、代脉、涩脉、散脉等都程度不等地反映了心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肠癌常见中医症状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63例大肠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照大肠癌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报告表收集临床资料,并对中医症状和专家经验辨证证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症状学方面,大便下血、里急后重、大便黏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大肠湿热症状、体征表现尤为突出;其次,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大便稀溏、舌淡、脉细等虚证症状和体征表现也颇为突出。证型统计以大肠湿热证频率最高,其次依次为脾胃气虚证、气血两虚证及肝肾阴虚证等虚证证型等。且大肠湿热证常与其他证型以复合证型形式出现,表明大肠湿热为大肠癌最常见和最基本的证候类型。结论: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瘀毒阻滞证等在大肠癌证候类型中发生频率较高,似可作为大肠癌的常见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16.
从“象”的内涵分层及与脉诊的关系、单要素“位数形势”属性脉象的取象、多要素脉象的组合取象 3个方面探讨象数思维对脉象、脉象属性、脉象组合的影响。中医脉象是位数形势各属性多要素不同程度的排列组合,也是对各属性不断取象的过程。通过从象数思维角度对脉象属性和脉象组合的探讨,增强了对中医脉诊的认识,为临证辨脉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而更好地为临床辨证服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计量诊断学日益受到中医界人士的重视,并逐步引入于中医脉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研究的方法,多是采用多指标同步观测,结合多元分析,对脉与脉、证与证以及病与病之间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所涉及的脉象有弦脉、滑脉、细脉等;证候包括肝阳上亢证、脾虚证、血瘀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痰证等;疾病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取得了初步结果。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计量诊断是实现中医脉证定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手段。这一方法的运用,在中医药研究领域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临床实际出发,通过常规临床辨证方法,进行大样本量临床调查,总结胃癌中医证候的主次构成。方法:以前期课题组研究得出的6种证型分类为依据,由两名主治医师同时床边分别辨证,保证辨证的无偏倚性,多中心运用临床辨证调查表(由流行病学专家指导设计完成)进行调查,详细记录,以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管理,对症状体征进行赋值后统计计算。结果:肝胃不和型证候构成由主至次依次为:胀痛、弦脉、嗳气、疼痛与情绪有关、心烦易怒、泛酸、呃逆、饱胀感或稍食即胀、头晕、细脉、腹部胀大、进食梗阻感、疼痛不固定、涩脉;胃热伤阴型证候构成由主至次依次为:舌色红绛、苔少甚则舌面光、灼痛、数脉、肛门灼热、口干、裂纹舌、细脉、午后潮热、呕吐、盗汗;脾胃虚寒型证候构成由主至次依次为:舌苔嫩、进食梗阻感、迟脉、缓脉、促脉、情绪如常、腹痛、腹泻、四末不温、下肢浮肿、畏寒怕冷、面色(?)白、头晕、消瘦、嗳气、沉默寡言、恶心、涩脉、泛酸、饱胀或稍食即胀、呕吐、便秘;瘀毒内阻型证候构成由主至次依次为:涩脉、刺痛、舌下脉络迂曲、舌色青紫或紫暗、疼痛固定、黑便或便色为暗红色、呕吐物为暗红色血液、面色晦暗、口干不欲饮、疼痛、弦脉、舌苔白、恶心、舌苔薄、绞痛、嗳气、头晕、泛酸、口苦、缓脉、促脉、细脉、腹痛喜按;痰湿凝结型证候构成由主至次依次为:滑脉、舌苔腻、舌苔厚、口干不欲饮、呕吐胆汁、恶心、口苦、饱胀感或稍食即胀、绞痛、嗳气;气血双亏型证候构成由主至次依次为:腹痛喜按、地图舌、细脉、乏力、面色萎黄、头晕、自汗、裂纹舌、上腹部不适、盗汗、消瘦、畏寒怕冷、便秘、恶心、舌神枯。结论:所得出的胃癌证候较为贴合临床实际,本课题组认为可以作为临床辨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原文论述麻黄升麻汤证时,强调"寸脉沉而迟,下部脉不至"的脉象特点,成为脉证合参的重要指征,惜其语焉未详,故后世对此颇有争议.从脉象角度来解读本方证,对麻黄升麻汤证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以《伤寒论》的脉法体系为依托,结合临床中对厥阴病脉象的总结,深入挖掘麻黄升麻汤证脉象中"厥"的形成、诊断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脉镜须知》脉理切合临床,精练实用,但鲜有医家研读学习。本文从以明显之镜明深微之理,脉证(症)相参、不拘于脉,评辨脉象、视死别生3个方面,剖析其对中医脉诊研究和临床实践应用的指导意义,希望医者汲取精粹,领悟脉理,增加临证视野,以推进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