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苏日成 《当代医学》2014,(10):20-20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8月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医院收治的5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本组患者的肝脏血流量(BF)、肝脏血容量(BV)、肝动脉供血分数(HAF)、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平均通过时间(MT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本组患者感兴趣区肝动脉灌注值(HAP)、门静脉灌注值(HPP)、肝动脉灌注指数(HAI)各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细胞癌的血供情况能够在CT灌注成像中得到明显的反映,CT灌注成像将可靠的理论依据提供给了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CT灌注成像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亮  王钧 《吉林医学》2010,31(7):943-944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肝细胞癌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肝细胞癌CT灌注成像情况。结果:治疗后肝脏血流量(BF)、肝脏血容量(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供血分数(HAF)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平均通过时间(MT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肝动脉灌注值(HAP)、门静脉灌注值(HPP)、肝动脉灌注指数(HA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可以明显反映肝细胞癌血供情况,为肝细胞癌临床诊断及预后观察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新凤 《吉林医学》2014,(5):1037-1038
目的:对CT灌注成像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肝细胞癌患者100例,为肝癌组患者;选取健康对照者100例,对两组均进行CT灌注成像诊断。结果:肝癌组患者BV、BF、MTT、HAF、PS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均未发生因检查导致严重不良后果或是不适症状发生。结论:对肝细胞癌患者应用CT灌注成像检查能够较好地反映癌变部位的血液供应情况,同时还可更好地对病变部位的恶性情况进行准确地评估和判断,减轻严重不良反应和不适症状,为肝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临床依据,对病变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灌注成像对肝细胞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行TACE术肝细胞癌患者148例.分别对患者术前3d,术后8d、40d行CT灌注扫描,经灌注系统得到灌注图,并计算门静脉(PVP)、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动态灌注成像对肝硬化血流量动态变化分析及对肝硬化程度分级的价值。方法肝硬化患者21例采用Child-Pugh分级法进行肝硬化程度分级;对照组为无肝脏疾病者20例,选取同时含有肝脏、脾、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层面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计算肝脏血流量。结果对照组肝动脉灌注量(HAP)为(10.67±2.13)ml/(min.ml),门静脉灌注量(PVP)为(76.15±7.89)ml/(min.ml),总肝血流量(TLP)为(85.89±8.66)ml/(min.ml),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为(14.32±3.01)%。肝硬化时HAP为(15.89±6.23)ml/(min.ml),PVP为(52.16±16.76)ml/(min.ml),TLP为(68.03±10.16)ml/(min.ml),HPI为(26.19±12.96)%。肝硬化患者的HAP和HPI均较正常组升高,PVP、TLP较正常组降低。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时肝血容量(T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较正常组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时HPI与肝纤维化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CT灌注参数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CT灌注成像可以定量地反映肝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血流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宏伟 《疑难病杂志》2010,9(7):534-536
目的采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测定肝脏灌注指标,研究肝硬化程度与肝脏灌注参数动态变化的关系。方法正常组15例,肝硬化患者50例,并根据Child-Pugh分级方法分为A、B、C级。对15例正常组和50例肝硬化患者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肝脏灌注扫描。利用肝脏灌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获得肝脏灌注参数。结果肝动脉灌注量:除正常组与A级组、B级组与C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正常组与B、C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门脉灌注量:正常组、A、B及C各级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总血流量:A级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级组和C级组患者与正常组及A级组比较、C级组与B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灌注指数:A、B、C各级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各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能很好的反映肝硬化的血流灌注特点,提供有价值的血液动力学信息,为临床进一步准确评估病情、判断预后以及决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8例肝占位共23个病灶行CTPI,获取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肝动脉灌注分数(HAF)、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血管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对比病灶与非病灶区的灌注参数。HCC患者同时测定血清AFP值,并与相应病灶的灌注参数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本组病灶中18/23个为HCC,4/23个为肝血管瘤,另1病灶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HCC组18个病灶与非病灶区的灌注参数比较,病灶的HAF增大,MTT及PS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HAF的差异最为显著(前者是后者的4.11倍)。血清AFP与HCC病灶的灌注参数值无相关性。肝血管瘤组各灌注参数的改变与HCC类似,但前者病灶区的HBF显著大于HCC。FNH与非结节区的灌注参数均无明显差异。结论:CTPI在HC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究64排增强CT增强灌注成像对肝硬化、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放射科64排螺旋CT检查疑似小肝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体检健康者7例作为对照组.均行肝脏多期增强扫描及CT灌注扫描,观察小肝癌病灶,肝硬化、小肝癌灌注参数,分析小肝癌和背景肝关系.结果 16例行双动脉...  相似文献   

10.
钟群 《福州总医院学报》2006,13(4):245-247,215
近年来强势推出的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CT,MDCT或multi—sliceCT,MSCT)的特点是扫描为密集取数,具有扫描速度快、成像时间短等特点;快速扫描方式及强大的后处理软件应用。使得CT技术不再是单纯的形态学表达,而是进入功能成像(functional imaging)的新时代。CT灌注成像(perfusion imaging)是以核医学放射性示踪剂稀释原理和中心容积定律(central volume prieiple)为理论基础,通过固定层面感兴趣区(range of interest,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计算一些评价指标.反映组织生理功能改变。适用于肝硬化的诊断研究。  相似文献   

11.
16层螺旋CT眼环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眼环组织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检测.方法 对我院28例53只高度近视眼和32例64只正视眼,采用GE Lightspeed pro 16层螺旋CT机进行CT灌注扫描,获取眼球赤道后眼环血容量值(BV),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 高度近视眼赤道后眼环BV值均值为(4.61±1.48)ml/100g,正视眼为(7.72±1.92)ml/100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提示该区域血管的大小、多少和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眼球屈光度与眼环CT灌注BV值呈正相关(r=0.793, P<0.01),即随近视屈光度数增加,眼环灌注BV值减少.结论 16层螺旋CT眼环灌注成像BV值能反映高度近视眼眼环组织微循环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是一种较好的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肝细胞型肝癌(HCC)与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比较14例HCC(A组)、10例FNH(B组)的实性成分的CT灌注值;比较FNH实性成分与远处肝组织CT灌注值;比较HCC实性成分、灶周组织及远处肝组织的CT灌注值。结果 A组的实性部分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总肝灌注量(total liver perfusion,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y perfusion index,HPI)都低于B组,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nous perfusion,PVP)高于B组,其中HAP、PVP及HPI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病灶实性部分的HAP、HPI高于灶周、远处肝组织,并存在统计学意义;病灶实性部分的PVP低于灶周、远处肝组织,存在统计学差异。B组中病灶实性部分的HAP、HPI、TLP高于远处肝组织,PVP低于远处肝组织,其中HAP、HPI及PVP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肝癌及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D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细胞癌(HCC)肿瘤结节的诊断价值能力及对HCC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DCT、MRI无创伤性检查,评价MRI、CT对HCC患者肿瘤结节的数目、大小和部位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共检出162个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技术显示肝脏血管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105例患者进行全肝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然后分别进行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血管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分析两种重建方法对肝动脉、门静脉系统的显示情况.并对同期58例患者行肝动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从而加强SPN良恶性的鉴别区分,提高定性诊断水平。 方法 选取笔者收集的经病理证实的SPN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常规16排螺旋CT机对患者行灌注扫描,应用GE ADW 4.3工作站的后处理技术及Perfusion3-body tumor软件对结节进行分析,对所获得的SPN的CT灌注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诊断SPN的效能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恶性SPN和炎性SPN的BF、BV和PS值均明显高于良性SPN,良性组与恶性组SPN的BV(P=0.000)、BF(P=0.000)及PS(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组与炎性组SPN的BV(P=0.027)、BF(P=0.000)及PS(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与炎性SPN各项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BV≥5ml/100g为恶性SPN诊断阈值,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72.2%、79.2%、81.3%。设PS≥15ml/(min·100g)为诊断恶性阈值,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66.7%、80.0%、85.7%。设BV≥5ml/100g且PS≥15ml/(min·100g)为诊断恶性阈值,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5%、72.2%、80.8%、92.9%。 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良恶性SPN的鉴别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但对良恶性的鉴别缺乏特异性。设定BV≥5ml/100g且PS≥15ml/(min·100g)为诊断恶性阈值时,其诊断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设定单个参数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内不同良恶性结节或肿块的CT灌注特点,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5月至2013年5月入住我院的110例肺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肺癌50例,肺良性肿物60例。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层螺旋CT对上述两组患者肺部进行扫描,并使用CT灌注软件包一般灌注模式进行分析,对两组病变的灌注值(PV)、血容积(BV)、最高强化值(PEI)以及达峰时间(TTP)进行测定与记录。结果 (1)高、中分化肺癌组(n=24)与低、未分化肺癌组(n=26)PV、PEI及BV值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两组TTP无统计学差异(P0.05);(2)肺良性肿物组(n=60)与肺癌组(n=50)PV及PEI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BV及TT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肺鳞癌组(n=28)与肺腺癌组(n=22)PV、PEI、BV及TTP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够定量地反映肺内肿块血供特点的相关信息,有利于肺癌与肺内良性结节或肿块的鉴别诊断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探讨正常胰腺血流灌注参数、胰腺及腹主动脉强化峰值及峰值时间等参数与年龄及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57例患者并行胰腺CT灌注成像,按年龄及BMI分组,三点测量各组胰腺的组织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值;利用软件自动生成列表读出腹主动脉及胰腺感兴趣区的强化峰值(Peak Value,PV)及峰值时间(Peak Time,PT),计算强化峰值差及峰值时间差,记录并按组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正常胰腺灌注参数在不同年龄组及BMI组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胰腺及腹主动脉的PV、PT、强化峰值差和峰值时间差在各年龄组及BMI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F及强化峰值差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胰腺PV值与BMI呈负相关(P0.05),余各参数值与年龄及BMI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胰腺血流量及腹主动脉与胰腺的强化峰值差随年龄增长呈逐步下降趋势,正常胰腺强化峰值随BMI增加呈逐步减低趋势,其它参数受个体因素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64排螺旋CT对动物和人的肝脏进行CT灌注扫描,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和灌注参数,寻求最佳检查方案.方法 分别以动物和人作为检查对象并采用不同的CT灌注模式,动物组采用同层动态扫描灌注模式,人群组采用JOG灌注模式,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和生理盐水,经肝脏CT灌注软件得出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总灌注量(TL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等灌注彩图,在图像上分别测定相应的灌注参数值.结果 主动脉TDC呈骤升骤降型;门静脉TDC呈速升速降型,出现较主动脉晚,幅度明显小于主动脉;正常肝实质TDC动脉期上升缓慢,门静脉期上升较快并达峰值;正常脾呈速升缓降型,强化峰值时间位于主动脉与门静脉之间,达峰值后缓慢下降.在图像上测得的HAP、HPP、HAPI分别为:兔(53.6±16.4)ml/min/100mg、(159±21.4)ml/min/100mg 、(37.8±12.6)%;正常人(33.5±14.6)ml/min/100mg,(115.4±22.6)ml/min/100mg、(26.6±15.2)%.结论 应用64排螺旋CT和专用肝脏灌注软件进行CT灌注成像能直观地反映肝脏血液动力学变化过程和血流灌注特征,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56层CT扫描在门静脉成像的最佳时间点及分布区间,寻找门静脉成像的最佳方法。方法:对30例患者采用256层CT行上腹部灌注扫描,于注射造影剂5 s后行连续动态扫描,曝光时间间隔为3 s,观察门静脉成像全过程,选择最佳时相分布区间。以此为参考,在该区间设定多个定时曝光时间点,再对57例患者进行上腹部灌注扫描,于注射造影剂后延迟25 s间隔扫描,间隔时间为5 s,曝光4次,时间点为25、30、35、40 s。从四组门脉期图像中选取最佳时相进行门脉系统CTV图像重组。测量门静脉、肝脏CT值,并计算CT差值,评估门静脉成像质量。并分析门静脉最佳时间点的分布与受试者心率、体重及身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注射对比剂后25~40s 多时相点定时扫描,对包括95%的患者行门静脉最佳时相成像,门脉最佳时间点的分布与患者心率分布呈相关性(P<0.05),与患者身高、体重分布无相关性(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多时相点定时扫描,是门静脉成像的可靠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56层CT全肝灌注及一站式成像对肝硬化合并肝癌的诊断及其在肝储备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形态学分级方法对35例临床确诊为肝硬化合并肝癌的患者进行轻、中、重3级肝硬化程度划分(其中轻度10例、中度15例、重度10例),所有患者均行CT全肝灌注扫描,分析其CT灌注值差异以及CT形态学分级与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同时依据时间-密度曲线(TDC),在原始数据中选取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图像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 (1)不同级别肝硬化的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值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VP、TLP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呈逐渐递减趋势,HAP、HPI则呈逐渐递增趋势;(2)CT肝硬化形态学分级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831,P<0.001);(3)从灌注原始数据可获得相当于常规平扫及动态扫描的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图像,图像质量满足肝脏常规动态扫描形态学分析标准,肿瘤强化特征与对应灌注彩图具较高一致性,并可以进行肝脏、肿块的3D体积测量。结论 256层螺旋CT全肝灌注实现了肝脏功能和形态的一站式成像,CT灌注值可作为评价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肝硬化程度和肝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对外科肝切除术前综合因素评估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