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对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与影响因素,为规范围手术期合理用药和临床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1月于神经外科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 052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对所有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用药时机、用药品种、用药天数、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对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 052例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90例,感染率为4.39%;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90.74%(1 862/2 052)。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应用频率较多。其中合理用药1 693例,合理用药率为90.92%(1 693/1 862)。术后用药时间延长、急诊手术和术后住院天数延长是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防控措施,加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管理和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有效防控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SS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该院神经外科2011年12月31日—2012年12月31日发生SSI的47例患者(共49例,其中2例未配比合适对照患者,故舍去)设为感染组,未发生SSI的94例患者(1∶2配比)设为非感染组,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SS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 708例手术患者,发生SSI 49例,SSI发病率为1.32%;SSI以颅内感染为主(89.80%);49例SSI患者共27例行脑脊液细菌学检测,其中6例患者脑脊液细菌学检测阳性,病原菌检出率为22.22%。单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手术风险评估分级(OR=2.04)、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次数(OR=3.15)、术中抗菌药物使用次数(OR=2.58)、手术持续时间(OR=2.70)、术中失血量(OR=1.72)、留置引流管(OR=4.30)、术后置管持续时间(OR=2.06)及术后首次换药时间(OR=1.66)为神经外科SSI危险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次数(P=0.03,OR=4.86)、手术持续时间(P=0.05,OR=2.89)及术后首次换药时间(P=0.01,OR=1.92)是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SSI危险因素多,手术持续时间、术后置管持续时间及术后首次换药时间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7年2月医院普外科行无菌手术患者11125例,对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以确定引起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1125例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97例,感染率为0.87%;单因素分析显示,恶性肿瘤、糖尿病史、BMI值(≥25kg/m~2)、手术方式(开放)、切口大小(≥10cm)、手术时间(≥1h)、出血量(≥500ml)、切口引流、切口渗血、血红蛋白浓度(<90g/L)、血清白蛋白浓度(<30g/L)、血糖(≥10mmol/L)均是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其中血糖(≥10mmol/L)、手术方式(开放)、手术时间(≥1h)、切口引流、切口渗血、血清白蛋白浓度(<30g/L)、血红蛋白浓度(<90g/L)、BMI值(≥25kg/m~2)等是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与多个危险因素有关,临床首先应做好术前准备,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与贫血;其次尽量采用微创治疗手段,缩短手术时间;再次是术中彻底止血,减少不必要的引流,关注肥胖患者切口情况等为主的综合措施,是有效降低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防控SS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某院神经外科收治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患者SSI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神经外科手术患者715例,发生SSI 40例,发生率为5.59%。脑血管术后患者SSI发生率为7.69%,居首位;其次是颅脑肿瘤,发生率为5.94%。40例SSI患者均为器官腔隙/颅内感染。不同手术类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NNIS评分患者SSI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SSI发生率与手术类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危险指数等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S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17,(3):466-468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作用。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 652例I类切口手术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1-12月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1 218例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采用围手术期集束化护理方案和措施的1 434例为干预组,回顾性分析两组资料,对比两组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7例,感染率为2.22%;干预组发生手术部位感染9例,感染率为0.63%,组间手术部位感染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神经外科择期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择期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抗生素预防应用,方法 分析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结果并按Ⅰ、Ⅱ、Ⅲ类切口对择期手术进行抗生素种类、给药方法,术后疗程的切口感染率的统计比较。结果 手术持续时间,术后留置引流和时间,意识障碍时间,血小板数等7项危险因素与切口感染有关;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氯霉素预防应用,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2.68%,3.37%,5.63%。结论 减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可防止术后切口感染;Ⅰ类切口的预防抗生素首选青霉素,Ⅱ、Ⅲ类切口预防抗生素选用二、三代头孢菌素或氯霉素。  相似文献   

7.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普遍需要内固定或假体的植入,一旦发生感染,复位固定的骨折、置换的关节乃至保存下来的肢体遭到灭顶之灾.为此,我科积极探寻Ⅰ类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并提出管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危险因素 (1)皮肤准备:剃毛破坏皮肤的完整性,为细菌入侵提供机会;脱毛剂易引发皮肤过敏;剪毛容易剪破皮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8 53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使用软件MATLAB7.1、SPSS17.0和SA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内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出院患者8 530例,感染476例、659例次,医院感染率为5.58%、例次感染率为7.7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基础疾病、院外感染、原发疾病、手术时长、麻醉方式、手术方式、中心静脉插管、泌尿插管、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胃管鼻饲、感染前ICU天数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基础疾病、院外感染、脑积水、手术时长>3h、泌尿道插管、呼吸机、气管切开、胃管鼻饲、开颅手术、内镜手术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其医院感染监测,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以针对危险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某院骨科1 082例手术患者进行监测,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通过查阅病历资料、现场查看切口及出院后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SSI情况。结果共监测骨科手术患者1 082例,发生SSI 8例,SSI率为0.7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SI与年龄、合并糖尿病、急诊手术、切口个数、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植入物7项因素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急诊手术、切口个数、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是SS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SSI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必须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降低S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查阅病历资料、床旁调查及出院后电话随访等方式对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某院心胸外科手术患者SSI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手术患者953例,发生SSI 21例,SSI发病率为2.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SI与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恶性肿瘤6项因素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和引流管留置时间是SS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建议针对心胸外科SSI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关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一直是临床防控及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关于手术部位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则是防控措施制定的依据与前提.不同时间段的感染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此方面的不定期调查极为必要.本研究就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及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 496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2 496例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21例,447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6.87%,例次率为17.91%;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为手术部位(42.06%,188例),其次是下呼吸道(33.56%,150例)和泌尿道(10.51%,47例)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原发疾病、手术持续时间、气管插管/切开、输血、术后二次手术、术前高血糖7项因素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OR 95% CI:1.19~2.06)、手术时间≥3 h(OR 95% CI:1.61~2.87)、气管插管/切开(OR 95% CI:2.90~5.50)、输血(OR 95% CI:1.58~2.63)及术前高血糖(OR 95% CI:1.52~2.79)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重视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清洁切口开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为防控SSI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7月—2018年12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外科清洁切口开颅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SSI目标性监测,监测术后SSI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清洁切口开颅手术SSI的影响因素。结果神经外科1 154例清洁切口开颅手术患者,发生SSI 105例,发病率为9.10%,其中,表浅手术切口感染11例,器官腔隙感染94例,无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再次手术、放置引流时间≥4 d、手术时间≥4 h、急诊手术是该院清洁切口开颅手术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放置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不超过72 h)是清洁切口开颅手术SSI的保护性因素。神经外科清洁切口开颅手术发生SSI的患者中,87.62%(92/105)发生于术后2周内。结论为减少神经外科清洁切口开颅手术SSI的发生,应避免术后再次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急诊手术的管理,必要时需术后放置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但应尽早拔除引流管。  相似文献   

14.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患者的SSI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年共监测手术患者889例,发生SSI 10例,感染率为1.12%。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手术危险指数、基础疾病、术前给药情况4个变量是SSI高危因素。结论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SSI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S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肝胆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危险因素,为制定SSI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研究肝胆手术SSI的发生情况,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术前住院日、有无糖尿病、外周血血浆清蛋白、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方式、ASA评分、切口方向、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等24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肝胆手术SSI发生率为11.74%(35/298),其中住院期问感染24例(68.57%),出院后随访发现感染11例(31.4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出现脂肪液化和切口裂开等并发症、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后引流天数是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胆手术SSI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S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清洁切口开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为防控SSI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7年7月—2018年12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外科清洁切口开颅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SSI目标性监测,监测术后SSI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清洁切口开颅手术SSI的影响因素。结果 神经外科1 154例清洁切口开颅手术患者,发生SSI 105例,发病率为9.10%,其中,表浅手术切口感染11例,器官腔隙感染94例,无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再次手术、放置引流时间≥4 d、手术时间≥4 h、急诊手术是该院清洁切口开颅手术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放置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不超过72 h)是清洁切口开颅手术SSI的保护性因素。神经外科清洁切口开颅手术发生SSI的患者中,87.62%(92/105)发生于术后2周内。结论 为减少神经外科清洁切口开颅手术SSI的发生,应避免术后再次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急诊手术的管理,必要时需术后放置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但应尽早拔除引流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 246例颅脑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 246例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393例,446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9.26%,例次感染率10.50%;高于同期全院医院感染发病率(2.02%)和例次感染率(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1.06、629.30,P<0.001)。感染部位以中枢神经系统(56.50%)为主,其次是呼吸系统(27.36%)。采用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院外感染、原发疾病、手术时间、感染前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及天数、手术次数、各侵入性操作以及胃管鼻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单因素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老年患者、患颅脑先天性疾病、入住ICU时间>7 d、使用抗菌药物时间>7 d、使用中心静脉插管和泌尿道插管以及使用有创呼吸机是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其医院感染的监测,同时应针对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床中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从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对2010年1-12月的20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0例手术患者有112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5.6%;患者年龄>60岁、住院时间>7 d、伴有其他疾病、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肥胖、手术时间>2 h、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及术前不合理备皮等均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其感染率分别为6.7%、9.0%、8.8%、16.4%、7.6%、10.9%、9.8%及8.7%.结论 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地预防和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主要相关危险因素,以提出干预措施加强防控。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11年9月间25 228份外科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对其医院感染分布、影响因素及病原菌构成进行分析,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5 228例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539例,554例次,手术部位感染率为2.14%,例次感染率为2.20%。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10个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出8个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依OR值大小依次为:手术性质(OR 95% CI: 1.29~18.43)、切口类型(OR 95% CI:1.19~9.28)、是否患糖尿病(OR 95% CI: 1.25~7.23)、手术时间(OR 95% CI: 1.14~6.69)、年龄(OR 95% CI: 1.13~3.99)、术中出血量(OR 95% CI: 1.25~2.78)、住院时间(OR 95% CI:1.38~2.39)、术前有无感染灶 (OR 95% CI: 1.21~1.50)。手术部位感染率居前3位的科室为:肝胆外科(6.53%)、心胸外科(4.87%)和泌尿外科(3.91%);共检出病原菌506株,以铜绿假单胞菌较多(22.33%),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4.62%)和粪肠球菌(11.07%)。结论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强调加强切口感染的监测,重视各环节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心脏外科收治的215例心脏手术患者,对可能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心脏外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为16.28%(35/2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手术时间5 h、接台手术、术前住院时间7 d、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较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接台手术、术前住院时间、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患基础疾病是心脏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应针对手术时间等可控因素采取防控措施,减少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