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肝外胆管癌(EH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57例临床拟诊EHC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CP联合DWI检查,分析其诊断EHCC的临床价值。结果:术后病理显示,57例患者有39例患者为EHCC、胆管结石和胆管炎分别为39例(68.42%)、11例(19.29%)和7例(12.28%)。在b=1000/1200s/mm2时,39例病灶为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b=500s/mm2时,有8例近似等信号、26例稍高信号、5例高信号。b=0s/mm2时,39例为低信号。在DWI图像上,随着b值增加,癌灶的SIR值升高,ADC值、SNR值、CNR值随之减少。MRCP联合DWI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高于单独使用MRCP检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外胆管癌病使用MRCP联合DWI可得到较高的确诊率,b值越高,诊断价值越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增强MRI及MRCP术前评估肝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肝门区胆管癌的MRI表现,探讨增强MRI及MRCP对肝门区胆管癌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肝门区胆管癌MRI增强扫描、MRCP表现,将MRI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0例肝门区胆管癌均显示肝门区肿块,增强以延迟强化为主,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MRI增强扫描结合MRCP可有效显示胆管受侵范围、门静脉血管受侵情况、肝实质及淋巴结有无转移。MRI综合评价肿瘤是否可切除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2.4%、84.6%及83.3%。结论增强MRI结合MRCP,能在术前较为客观地对肝门区胆管癌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MR 2D FIESTA 序列在肝门区胆管癌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MR的2D FIESTA序列在肝门区胆管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2D FIESTA的表现,并与其他序列MR图像对比及与手术进行对照.结果2D FIESTA显示肿瘤瘤体18例,与胆管的关系均显示清楚,局限于胆管内肿块1例,沿胆管壁生长者4例,形成胆管周围肿块13例;胆管局限性狭窄4例,胆管完全梗阻14例;门脉左支受侵3例,门脉右支受侵4例,门脉主干受侵7例;肝动脉受侵1例.结论FIESTA作为一种快速成像序列,能清楚显示肝门部胆管癌与周围胆管及血管的关系,对肝门部胆管癌做出初步术前诊断,在评价胆管与血管的病变方面有巨大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各种诊断方法对20例肝门胆管癌的术前诊断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胆汁脱落细胞检查、刷取细胞检查和钳取组织活检的阳性率分别为10%、52.6%和 75%。联合应用三种检查方法可使诊断的敏感性提高到84.2%。60%的病人血清CA19—9值显著地增高,其值达正常值的6倍以上。B超、电脑彩超、CT和磁共振胆道成像的确诊率分别为55%、85%、55%和91.4%。肝门胆管癌的术前诊断可分为二步,首先,通过B超结合临床资料对病人进行筛选,然后采用三项检查法:①血清CA 19—9值测定(若其值>222 U/ml)。②电脑彩超。③磁共振、磁共振胆道成像或螺旋CT胆道成像。如果两项以上检查结果提示肿瘤征象,则可基本上确诊为肝门胆管癌。  相似文献   

5.
肝门胆管癌术前确认较为困难,本对1998~2001年间超声首先发现后经手术等证实的9例肝门胆管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肝门胆管癌的术前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炳生  陈财忠 《临床》1997,4(3):140-144
采用各种诊断方法对20例肝门胆管癌的术前诊断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胆汁脱落细胞检查、刷取细胞检查和钳取组织活检的阳性率分别为10%、52.6%和75%。联合应用三种检查方法可使诊断的敏感性提高到84.2%。60%的病人血清CA19-9值显著地增高,其值达正常值的6倍以上。B超、电脑彩超、CT和磁共振胆道成像的确诊率分别为55%、85%、55%和91.4%。肝门胆管癌的术前诊断可分为二步,首先,通过  相似文献   

7.
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56例经手术病上实的肝门部胆管癌进行超声研究,观察肿瘤对周围组织的浸润范围。肿瘤与门静脉的关系,以及肝内外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超声对肝门部胆管 中块的检出率为91%,对门静脉受侵,肝门部淋巴结,肝和胆囊浸润,腹膜转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33%、35%,0%。在行彩超检查的47例患者中,肿瘤浸润肝或胆囊及脐内外转移者24例,转移组采  相似文献   

8.
MRCP与LAVA技术联合应用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动态增强扫描(LAVA)联合应用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8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MRI、MRCP和LAVA检查,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及肝内胆管受浸润范围,了解肿瘤与肝门部血管尤其是门静脉的关系及淋巴结受累情况并与术中探查结果行对比分析。结果:8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MRCP和LAVA显示癌肿未侵犯邻近组织、血管者37例,癌肿压迫邻近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者15例,侵犯或浸润邻近血管者23例,远处器官转移者12例。与术中探查结果相符者72例,准确率达92%。结论:MRCP和LAVA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周围组织浸润和术前肿瘤转移,尤其是对肿瘤血管浸润可明确显示,其影像学结果对病变程度的估计及指导临床治疗决策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鉴别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9例肝内囊性占位病变患者(10例肝囊肿、5例肝脓肿、8例肝血管瘤及6例囊变或坏死的肝肿瘤)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多点测量并计算取得综合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种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综合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内囊性占位病变通过多点测量并运算取得的综合ADC值可作为鉴别肝囊肿、肝脓肿、肝血管瘤及肝肿瘤囊变或坏死的一种有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WI鉴别诊断实质性肝脏良性与恶性肿瘤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肝腺瘤、14例肝局灶性增生(FNH)及32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25例肝癌和7例转移瘤)的DWI定量分析结果,比较肝脏FNH和腺瘤与肝脏恶性肿瘤ADC值的差异。 结果 7例肝腺瘤9个病灶的平均ADC值为(1.05±0.28)×10-3 mm2/s,14例FNH 18个病灶的平均ADC值为(1.13±0.46)×10-3 mm2/s,32例肝脏恶性肿瘤49个病灶的平均ADC值为(0.96±0.29)×10-3 mm2/s(b=800 s/mm2)。FNH、肝腺瘤与肝脏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ADC值对实质性肝脏良性肿瘤(FNH和肝腺瘤)与肝脏恶性肿瘤的鉴别无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图(ADC mapping)在急性脑梗塞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弥散加权MRI和常规MRI对2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急性期3例,急性期25例,测定病灶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及病灶中心—边缘ADC值。结果:超急性期3例均在DWI及ADC图上显示出缺血灶,但其在CT及T2WI上表现正常。超急性、急性期脑梗塞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其ADC值明显低于对侧相应区域,平均ADC值为(0.596±0.112)×10-3mm2/s,而对侧部位的平均ADC值为(0.880±0.148)×10-3mm2/s(P<0.01),28例超急性、急性期病灶ADC值均出现梯度征。结论:三向同性DWI及ADC图对急性脑梗塞,尤其是超急性脑梗塞较常规MRI及CT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能快速、准确地诊断超急性、急性脑梗塞,并能反映缺血半暗带等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肝门胆管癌患者应用多排螺旋CT与磁共振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科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的肝门胆管癌患者的多排螺旋CT与磁共振检查结果。对比两种检查的分型诊断符合率、总符合率和侵犯情况检出率,分析两种检查联合诊断的侵犯情况检出率。结果:多排螺旋CT和磁共振检查对肝门胆管癌的分型诊断符合率、总符合率和侵犯情况检出率的差异不明显(P>0.05),两种检查联合诊断的侵犯情况检出率为100.00%。结论:多排螺旋CT与磁共振检查在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中都具有比较高的价值,两种检查联合诊断时检出率更高,建议临床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侧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影像学差异,并探讨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侧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与17例侧脑室内室管膜瘤患者的术前MR平扫、增强扫描以及DWI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对其MRI征象进行对比分析,并测量两组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Mann-Whitney检验,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ADC值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1例侧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在DWI上均呈等或稍高信号,ADC均值为(0.65±0.12)×10~(-3) mm~2/s,17例侧脑室内室管膜瘤在DWI上12例呈高或稍高信号,5例呈低信号,ADC均值为(1.21±0.24)×10~(-3) mm~2/s,高于中枢神经细胞瘤,两组肿瘤实质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ADC值0.87×10~(-3) mm~2/s为阈值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与室管膜瘤,ROC曲线下面积为0.98±0.01,95%可信区间为0.95~1.00,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0%。结论侧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与室管膜瘤影像表现存在一定差异,DWI及ADC值在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DWI以及ADC值测量在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以及表观弥散系数值测量在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脑肿瘤的DWI与ADC值特点.结果 44例脑肿瘤表现分为如下五类:DWI高信号ADC值升高(n=19)、DWI高信号但ADC值减低(n=11)、DWI低信号ADC值升高(n=9)和DWI混杂信号ADC值升高(n=5).转移瘤[(1.364±0.468)×10-3 mm2/s]、胶质瘤[(1.396±0.560)×10-3 mm2/s]及脑膜瘤[(0.935±0.182)×10-3 mm2/s]ADC值之间统计学差异不明显(F=3.47, P>0.05).结论 ADC值本身不能鉴别转移瘤、胶质瘤和脑膜瘤, 但DWI和ADC值可用于对脑肿瘤的评价,结合两者可提供肿瘤内部功能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检查在诊断三阴型乳腺癌(TNB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13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穿刺活检与免疫组化结果为金标准,分为TNBC组和非TNBC组,两组均行DCE-MRI、DWI检查,分析DCE-MRI、DWI联合检查对TNBC的诊断价值。比较两组DCE-MRI定量参数[容积分数(Ve)、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及速率常数(Kep)]、半定量参数[对比剂流入浓度增强率(W-in)、对比剂流出浓度衰减率(W-out)、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TTP)]及DWI检查不同弥散敏感因子(b值)时两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 经穿刺活检与免疫组化结果确诊,TNBC组27例、非TNBC组103例。两组病灶类型、T2信号、强化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组Ktrans、Kep高于非TNBC组(P<0.05),Ve、W-out低于非TNBC组(P<0.05),TTP短于非TNBC组(P<0.05)。TNBC组b值为800、1 0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脏泡型包虫病DWI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资料。对所有患者行自由呼吸扩散加权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b值为200、600、800 s/mm2)扫描。评估病变大小、位置、囊性和/或软组织成分,测量病灶ADC值。结果 24例患者平均病变数目为1.6个/例,平均最大径(4.6±1.2) cm。病灶位于肝右叶16例,位于肝左叶8例。b值为800 s/mm2时,病变囊性坏死部分ADC值为(2.98±0.86)×10-3 mm2/s,实性部分ADC值为(1.84±0.52)×10-3 mm2/s。囊性病变DWI呈低信号6例,呈明显高信号16例,呈混杂信号2例;实性病变DWI均低信号病灶。结论 肝脏泡型包虫病DWI可清晰显示病灶结构,对诊断该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983-985
目的分析胆管癌及肝占位性病变诊断鉴别中采取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处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接诊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胆管癌组),同期接诊的经活检、典型影像学确诊的肝占位病变患者60例(肝占位病变组)与正常体检者3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皆采取DWI诊断,对比分析诊断结果。结果胆管癌组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肝血管瘤组、肝囊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组ADC值与肝恶性病变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胆管癌及肝占位性病变,可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并且序列速度快,图像特点与ADC值准确,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肿瘤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0肝脏肿瘤进行常规MRI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b值)分别为0 s/mm2和1000 s/mm2,测量病变的表面扩散系数(ADC)值,65肝脏肿瘤同时进行了多期增强扫描。结果肝癌、肝脏转移瘤患者病变区的ADC值分别为(1.12±0.23)×10-3 mm2/s、(1.51±0.43)×10-3mm2/s;肝囊肿、肝脏血管瘤患者病变区的ADC值分别为(2.43±0.68)×10-3 mm2/s、(1.99±0.78)×10-3 mm2/s;肝脏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区域内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特别是对肝脏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在急性期脑梗死(A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86例ACI患者。患者均进行DWI与MRA检查。分析DWI与MRA单项及联合检查结果。结果:86例ACI患者中单发病灶60例,多发病灶26例;DWI诊断ACI阳性83例,诊断阳性率为96.51%,发病<6h、6-24h、25-72h检出率分别为100.00%、94.29%、90.91%;患者患侧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低于健侧,发病时间<6h患者患侧ADC值、rADC值高于6-24h患者,发病时间6-24h患者患侧ADC值、rADC值低于发病时间25-72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A诊断ACI阳性82例,阳性率为95.35%;DWI联合MRA诊断ACI阳性86例,阳性率为100.00%。结论:DWI检查可明确ACI患者病变范围及位置,而MRA检查有利于显示病变动脉,DWI联合MRA诊断ACI准确率高,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肝外胆管癌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肝外胆管癌的超声造影特点,探讨该技术对肝外胆管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或胆管造影证实的肝外胆管癌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静脉团注SonoVue造影剂,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块强化开始时间、强化方式、持续时间等,同时采用爆破及造影剂捕捉功能,重复观察病灶内造影剂灌注及显示情况。结果注射造影剂后,肿块9~19s肿块开始显影,所有肿块均有强化,持续时间约10~20s。肿块强化开始时间晚于总胆管壁,消退早于后者。21例患者中有5例伴有结石,5例侵犯周围肝组织,二维超声均难以判断。超声造影可以准确鉴别肿块和结石,并且能够判断肿块的侵犯范围,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结论超声造影能实时观察肝外胆管肿块的微血流灌注情况,对肝外胆管癌的定性诊断及与胆管结石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