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EV71手足口病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35例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手足口病住院患儿,全部行头颅和(或)脊髓MRI扫描,咽拭子、粪便及脑脊液EV71病毒检测,外周血和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检查,均行胸片检查.结果 EV71感染33例,其中6例同时合并感染柯萨奇病毒.脑脊液异常32例(白细胞增多28例,蛋白增高11例,9例同时有白细胞增多及蛋白增高).脑电图检查异常25例.MRI结果,15例临床诊断脑膜炎患儿MRI平扫均为阴性,5例脑干脑炎患儿MRI均可见脑干背侧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15例脑炎患儿中2例MRI可见异常信号,分别为双基底节区、左颞叶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3例脊髓炎,其中2例脊髓中央灰质可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结论 EV71手足口病能引起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脑干脑炎和脊髓炎的发病部位有相对特异性,MRI检查可为临床病情评判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V71感染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3.0T MRI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EV71感染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3.0T MRI表现.结果:5例病灶局限住脑桥和延髓交界部,1例病灶以脑桥和延髓交界为卡向两侧延伸,1例病灶位丁脑桥偏背侧.1例位十中脑.8例病变均旱略长T1、长T2斑片状信号,边界欠清,DWI呈高信号.结论:EV71感染小儿手足门病介并脑炎3.0T MRI表现主要为位于脑桥和延髓交界区斑片状信号,3.0T MRI能真实地显示其脑炎脑部受损情况,对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的脊髓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EV71感染手足口病合并AFP患儿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其脊髓MRJ特点.结果 8例患儿中,单侧下肢无力4例,四肢无力2例,单侧上肢无力和双侧下肢无力各1例,合并脑干脑炎2例.MRI表现为脊髓前角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其中C3~7水平1例,T10至圆锥、T11至圆锥水平5例,两处均受累2例.单侧肢体无力5例,其中2例为单侧脊髓前角受累,3例表现为双侧受累,且患侧病变范围大,信号强度高.1例行增强扫描,表现为受累脊髓前角轻度强化,同侧前根明显强化.双侧肢体无力3例,均表现为双侧脊髓前角受累.结论 MR平扫及增强检查是诊断EV71相关AFP所致的脊髓神经根病变的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HFMD)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MRI表现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EV71感染流行期间25例伴有神经系统损害HFMD患儿临床、MRI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可能机制.结果 HFMD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AFP)5例,典型MRI表现为矢状面脊髓内长条形长T1、长T2信号,横断面显示相应节段脊髓前角点状长T2信号,增强扫描部分前角、脊神经前根明显强化.HFMD合并脑干脑炎15例,MRI横断面显示桥脑、延髓、中脑后部长T1、长T2信号.HFMD合并无菌性脑膜炎5例,缺乏特异性MRI表现,若发现硬膜下腔增宽、脑膜强化及脑积水等征象则是无菌性脑膜炎的间接证据.结论 MRI是评价EV71型感染HFMD神经系统损害的有效方法,损害部位常位于脑干被盖部、脊髓前角,影像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的起病及恢复期的脊髓MRI特点,并观察影像学和肌力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资料与方法搜集2008年6至10月EV71感染手足口病合并AFP患儿8例,对其脊髓MRI表现及肌力进行2年随访观察。结果本组8例,单侧下肢无力4例,双侧下肢无力2例,单侧上肢无力和双侧上肢无力各1例,合并脑干脑炎4例。MRI病变特异性累及脊髓前角,上肢无力累及颈膨大,下肢无力累及腰膨大,T2WI高信号。单侧肢体无力5例,其中2例为单侧脊髓前角受累,3例表现为双侧受累,患侧病变范围大,信号强度高。双侧肢体无力3例,脊髓前角病变范围大的一侧肌力下降明显。2年后复查,8例均表现脊髓前角病变范围减小,肌力提高者10肢,肌力下降1肢,新出现肌力下降者1肢。T2WI呈高信号及稍高信号6例,肌力均达4级以上,呈脑脊液信号2例,肌力未达4级。结论脊髓MRI是诊断和随诊EV71感染手足口病合并AFP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起病时病变累及脊髓前角区,单侧或双侧受累,以一侧为主多见。恢复期病变范围均有不同程度吸收,多数病变T2WI信号减低。起病时病变范围与肌力下降程度相一致,恢复期T2WI病变区仍呈脑脊液信号者肌力恢复较差。脊髓MRI对EV71感染手足口病合并AFP的临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的起病及恢复期的脊髓MRI特点,并观察影像学和肌力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资料与方法 搜集2008年6至10月EV71感染手足口病合并AFP患儿8例,对其脊髓MRI表现及肌力进行2年随访观察.结果 本组8例,单侧下肢无力4例,双侧下肢无力2例,单侧上肢无力和双侧上肢无力各1例,合并脑干脑炎4例.MRI病变特异性累及脊髓前角,上肢无力累及颈膨大,下肢无力累及腰膨大,T2WI高信号.单侧肢体无力5例,其中2例为单侧脊髓前角受累,3例表现为双侧受累,患侧病变范围大,信号强度高.双侧肢体无力3例,脊髓前角病变范围大的一侧肌力下降明显.2年后复查,8例均表现脊髓前角病变范围减小,肌力提高者10肢,肌力下降1肢,新出现肌力下降者1肢.T,WI呈高信号及稍高信号6例,肌力均达4级以上,呈脑脊液信号2例,肌力未达4级.结论 脊髓MRI是诊断和随诊EV71感染手足口病合并AFP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起病时病变累及脊髓前角区,单侧或双侧受累,以一侧为主多见.恢复期病变范围均有不同程度吸收,多数病变T2WI信号减低.起病时病变范围与肌力下降程度相一致,恢复期T2WI病变区仍呈脑脊液信号者肌力恢复较差.脊髓MRI对EV71感染手足口病合并AFP的临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对肠道病毒71型(EV71)基因进行克隆、表达、纯化,建立血清IgM抗体的检测方法,用于EV71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 检索EV71 VP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并在引物两端插入酶切位点,采用RT-PCR分离EV71 VP1全基因序列.PCR产物回收、纯化,插入T载体进行序列同源性测定.再插入表达质粒载体pRSET,构建pRSFT-EV71重组质粒.利用纯化后的表达产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V71 IgM抗体.共收集31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及36例健康儿童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PCR产物片段大小约890bp,与预期VP1全基因序列长度一致,并且克隆入T载体后序列测定与GenBank公布序列的同源性达100%;重组蛋白大小约为890bp,与预期蛋白片段一致.ELISA检测结果显示,在手足口病患儿中IgM抗体阳性7例,健康儿童中则未发现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功建立了针对EV71 IgM抗体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人民军医》2008,51(6):403-403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与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年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及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概率较高,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现将预防控制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MR表现及特征,为临床诊断及及时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1年7月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并行颅脑MR扫描的64例患儿的图像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原学检查证实为肠道病毒71型感染。结果脑干病变共计32例,其中桥脑6例(主要位于桥脑背侧),延髓8例(6例表现为延髓背侧对称性小片状信号,2例为偏中心病灶),桥脑-延髓交界区8例,中脑10例(多位于双侧大脑脚,呈片状);小脑齿状核4例(双侧);丘脑4例(均为单侧丘脑,斑点状或小片状);右侧内囊后肢1例(呈条形);基底节区9例(多为斑点状信号);放射冠区、半卵圆中心及双侧额、顶叶皮质下区者共38例(病变多为多发斑点状信号);其中病灶位于单个部位者35例(35/64,54.69%),位于多个部位者29例(29/64,45.31%)。结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发病部位广泛,不只局限于脑干,基底节、内囊后肢、丘脑、小脑齿状核及双侧大脑白质区均可累及。总结其易发病部位,依次为脑干、脑白质、基底节、丘脑、小脑齿状核,MR颅脑扫描能真实、准确显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脑部受损情况,可为临床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病原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脾胺肽的干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96例重症HFM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后留取的大便核酸检测结果,分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病毒(CoxA16)阳性组(22例),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组(74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10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家长意愿,采用常规治疗(56例),脾胺肽治疗(40例);比较CoxA16阳性组和EV71阳性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流式细胞仪测定受试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经不同方案治疗后各组HFMD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CoxA16阳性组和EV71阳性组患儿最高体温、血糖、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71阳性组患儿肢体抖动发生率显著高于CoxA16阳性组患儿(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EV71阳性组和CoxA16阳性组CD3+、CD4+、CD8+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武汉市及周边城市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手足口病患者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核酸.结果 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共收集手足口病咽拭子标本1844例,其中EV71阳性372例,阳性率为20.2%;CA16阳性460例,阳性率为24.9%;EV71和CA16双阳性38例,阳性率为2.1%.在病例收集期间,武汉及周边城市暴发的手足口病有2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为2011年5~7月春末夏初季节,EV71亚型为主要病原体;第2个高峰期为2011年9~12月秋末冬初季节,CA16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发病患者集中于1~3岁儿童,且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散居儿童人数明显多于幼托儿童;EV71亚型患者发热、中枢神经系统(呕吐、肢颤、嗜睡和惊厥)症状所占比例要显著高于CA16亚型.结论 2011年武汉市及周边城市2个手足口病高峰期的主要病原体分别是由EV71和CA16亚型引起的,及早了解手足口病病原体的构成及流行病学特征,对于其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就诊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9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例数、无效例数、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护理更有针对性,疗效更确切,治疗积极有效。  相似文献   

13.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胸部影像表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儿童手足口病(EV71感染)的胸部影像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重症手足口病23例患儿的胸部X线表现.结果 手足口病的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肺野透亮度减低、大小不一的斑片状、结节状影以及肺间质浸润改变为主的网格状、条索状影.结论 手足口病的胸部X线表现多种多样,具有一定特征性,与病程进展有密切关系,可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含阻遏蛋白结构域蛋白4(arrest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ARRDC4)对肠道病毒71(EV71)诱导IL-6产生的调节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 利用特异性靶向ARRDC4的小干扰RNA(siRNA)在THP-1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t-M?)中干扰ARRDC4的表达,无关siRNA序列干扰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ELISA和Western印迹等技术观察ARRDC4对IL-6产生、EV71复制以及相关天然免疫信号通路接头分子活化的影响.结果 EV71感染时,ARRDC4表达显著上调.以siRNA靶向干扰ARRDC4的表达,能抑制EV71感染诱导的IL-6 mRNA的表达和IL-6的分泌产生,促进EV71的复制.靶向干扰ARRDC4能明显抑制EV71诱导的p-65、IκBα、ERK、JNK和p38的活化.结论 ARRDC4通过增强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促进EV71诱导的IL-6产生,从而抑制EV71的复制,正向调控EV71触发的天然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临床及头颅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临床特点及头颅MRI影像特征.方法 对71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患儿进行头颅MRI检查,获得T1WI、T2WI图像并分析脑部MRI表现.结果 25例累及脑干,其中23例(92%)累及脑桥被盖,21例(84%)累及延髓,19例(76%)累及相邻小脑中脚,8例(32%)累及小脑齿状核.表现为不同范围的T2WI高信号病变,T1WI多呈等信号,少数(12%)呈低信号.结论 手足口病并发脑炎常累及脑干,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6.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发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具有嗜神经性,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肺水肿、心肌炎、急性弛缓性瘫痪等严重神经源性并发症,且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尚无有效针对EV71的抗病毒药物和预防性疫苗,具体致病机制仍不明确。该文综述了EV71的病原学、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以及体内传播方式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为EV71致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1年景德镇地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标本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2011JDZ35全基因组序列特征。方法采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分离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参考EV71 A、B、C各基因型的参考毒株和国内外分离毒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 2011JDZ35株的基因组长度为7406 bp,其中包括5’端非编码区(5’UTR)长742 bp,病毒基因组编码区(ORF)全长6582 bp及3’端非编码区(3’UTR)长82 bp。ORF编码含2193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聚蛋白。2011JDZ35株基因组的结构与FY08-C30-P14、EV71/Ningbo.CHN/065/2010、HZ08/Hang-zhou/2008十分接近,整个基因组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7.3%,97.3%,97.7%;氨基酸同源性为99.1%,99.2%,99.2%。均属于C4亚型,而与Cox.A16国际标准株G10(U05876)及EV71国际标准株BrCr(U22521)差异较大,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仅为77.5%,80.0%;氨基酸同源性为89.8%,94.8%。结论 EV71型病毒2011JDZ35株全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符合肠道病毒特征,与其他EV71型病毒具有相同的基因组结构,2011JDZ35株与中国大陆浙江宁波株亲缘关系最近,与阜阳株和杭州株等中国大陆内陆地区分离株较近,而与马来西亚、我国台湾、厦门分离株的差异较为明显,与国际标准株则有较大差异;2011JDZ35株与浙江宁波株具有共同的进化途径,推断2011JDZ35株与浙江宁波株可能共同来源于2008年中国大陆地区流行的EV71病毒株同一种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的临床及MRI表现。方法搜集2010年05月~2011年010月EV71感染 HFMD合并AFP的患儿13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脊髓MRI特征。结果13例患儿中,表现为单侧下肢瘫痪6例,双下肢瘫痪2例,单侧上肢瘫痪2例,一侧肢体偏瘫1例,双侧上肢瘫痪1例,肢体交叉瘫痪1例,表现为左上肢及右下肢瘫痪。M RI表现为矢状面脊髓内长条形等或长 T1、长 T2信号,横断面显示相应节段脊髓前角圆点状长T2信号;下胸段至腰骶段脊髓前角受累8例,颈段脊髓5例,受累范围3个椎体及以上9例;单侧受累1例,双侧受累12例,其中对称性病变3例,不对称9例。5例颈段脊髓病变中有4例合并脑干脑炎,病变以脑桥、延髓交界部为主,呈长T1长T2信号。M RI表现与临床表现具一致性,脊髓前角病变引起所支配的上肢和(或)下肢肌群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结论 M RI检查是诊断 H FM D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的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损害部位位于脊髓前角,以下胸段至腰骶段脊髓及颈段脊髓常见,影像学表现与临床表现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手足口病是国家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但部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较重,发展快,容易导致死亡,临床治愈时间较长。本研究收集了138例重症病例临床和实验指标等15个因素,以期找出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1].笔者收集本院感染科2008-05-13-2009-04-10普通型患儿HFMD的X线影像学资料,分析X线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HFMD患儿胸部影像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