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7岁,右利手,以左侧肢体无力6 d为主诉入院.患者6 d前饮酒醒来后发现左侧肢体无力,穿衣费力,走路向左歪斜.既往史:脂肪肝10年,吸毒(冰毒)史1年,已戒毒3个月.患者为过敏体质,过敏原为海鲜、森林脑炎疫苗及破伤风疫苗.临床表现:血压为125/80 mmHg,神清语明,十  相似文献   

2.
张朝贵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5):828-830
目的探讨MRI在观察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50例脱髓鞘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资料,研究其MRI表现。结果150例脱髓鞘疾病中,11例(7.33%)脑白质营养不良,122例(81.33%)慢性脱髓鞘脑病全部治愈,8例(5.33%)急性脱髓鞘脑炎中6例未治愈;22例(4.4%)多发性硬化均未治愈。结论MRI对脱髓鞘疾病病变敏感性极高,是检查脱髓鞘疾病的可靠方法,并能为临床提供诊断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组织内假瘤样脱髓鞘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对7例假瘤样脱髓鞘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表现特点。结果:MRI显示7例均表现为单发局限性肿块样病灶,呈斑片长T1长T2信号灶,Gd-DTPA增强显示不同程度增强,5例表现为不完整开环样或弓状强化,2例表现为斑片样强化,5例经激素治疗3周后复查病灶均缩小并无明显强化。结论:MRI能清楚的显示假瘤样脱髓鞘的病变特点,对早期诊断有一定的特征性,并能监测病灶的转归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脱髓鞘假瘤的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疑为脑占位病变而病理诊断脱髓鞘病、或者临床考虑脱髓鞘病而病理不支持或诊断脑肿瘤的10例病例的临床病史、辅助检查、影像学资料以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并行α1-AT、CD3、CD20、CD45RO、CD68、CD79α、κ、λ、GFAP、NF和Vimen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PAS、髓鞘(LFB)和轴突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肢体抽搐、意识障碍、言语不能和视物模糊,腱反射活跃;5例脑脊液潘氏试验阳性;4例脑电图弥散性θ波增多.MRI表现为不完全的环形增强和明显占位效应的增强肿块,周围脑实质水肿,相邻脑室受压,2例累及胼胝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胶质细胞增生,多量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病变中央坏死,淋巴细胞血管套结构.组织化学染色可见髓鞘脱失,单核巨噬细胞吞噬髓鞘,轴突仍保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反应性胶质细胞GFAP阳性,大部分淋巴细胞CD3和CD45RO阳性,单核巨噬细胞α1-ACT、CD68阳性. 结论 不典型临床表现的脱髓鞘假瘤诊断应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综合分析,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动态磁敏感T*2加权对比剂增强灌注MR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T2*-weighted contrast-enhanced perfusion MR imaging, DSC-MRI)对中枢神经系统假瘤样脱髓鞘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证实和7例经临床证实的假瘤样脱髓鞘病MRI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 PWI),将病灶直径>2 cm的共12个病灶纳入研究对象,分析其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rCBV)、最大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及最大相对局部平均通过时间(rMTT),并与12个颅内脑白质区恶性肿瘤的相应灌注值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假瘤样脱髓鞘病组rCBV、rCBF、rMTT分别为(1.17±0.32)、(1.09±0.23)、(1.12±0.40);对照组rCBV、rCBF、rMTT分别为(4.41±2.86)、(2.25±0.64)、(2.06±1.25),两组各灌注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用MRI的灌注成像对鉴别假瘤样脱髓鞘病和颅内恶性肿瘤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8岁,因反复发作头痛5年,再发加重伴言语謇涩2 d于2013年2月17日人住我科。患者于5年前无诱因出现头痛反复发作,CT检查示左顶叶异常密度灶,曾往多家医院治疗,仍时有反复,后在家自行调理。于2013年2月15日突发语言謇涩伴头痛,呈进行性加重,2 d后来我院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查体:神清,构音不良,反应灵敏,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克氏征(-),巴氏征(-)。血WBC6.0×109/L,N 0.61,L 0.31,RBC 4.72×1012/L,Hb 137 g/L,PLT 302×109/L;肝功能:球蛋白34.6 g/L,A/G 1.2,TBIL22.4μmol/L;肾功能正常;凝血系列:FIB4.55 g/L,PT 13.1 s。头部CT:右顶叶低密度灶。颅脑MR:右颞顶叶可见片状异常信号灶,考虑胶质瘤  相似文献   

7.
中枢神经系统瘤样炎性脱髓鞘病(tumor-lik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s,TITD),又称炎性假瘤或炎性脱髓鞘假瘤,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一种少见类型,影像学上病灶为孤立或多发,与脑肿瘤类似[1-3];病理改变特点是血管周围灶性炎细胞浸润,伴随局部的脱髓鞘改变;其临床表现多为缓慢发展和进行性加重的偏侧肢体感觉障碍和无力,伴随言语不清、记忆力减退和抽搐等症状.尽管在手术后40%的患者可以出现复发[1],但手术前出现缓解复发病程的病例尚无报道.我们报道1例具有缓解复发病程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假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准确率。方法 选取河南省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收的80例脑转移瘤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接收的脑胶质瘤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均予以磁共振平扫、DWI检查,分析DWI鉴别诊断脑转移瘤的准确性与不同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比较2组病灶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DWI在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准确率是98%,敏感度是99%,特异度是83%;脑转移瘤肿瘤实质区、囊变区、边缘区、周围水肿区的ADC值均高于肿瘤对侧正常脑白质区(肿瘤实质区与肿瘤对侧正常脑白质区t=26.833,肿瘤囊变区与肿瘤对侧正常脑白质区t=94.337,肿瘤边缘区与肿瘤对侧正常脑白质区t=57.883,肿瘤周围水肿区与肿瘤对侧正常脑白质区t=68.528,P均<0.05);2组病灶形态、病灶周围水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76、42.524,P均<0.05),病灶边缘情况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WI等信号ADC值接近对侧率、DWI低信号ADC值较对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三维导航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技术(MRC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健康志愿者和15例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MRCA,并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MRCA与冠脉造影结果无差异(P>0.05)。与冠脉造影相比,MRCA对于左前降支(LAD)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4.5%,敏感度为90.8%,特异度为100.0%;对于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2.2%,敏感度为88.7%,特异度为86.2%;对于回旋支(LUX)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2.8%,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76.0%。结论三维导航MR-CA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脱髓鞘假瘤影像学的表现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9例颅脑脱髓鞘假瘤影像学的表现,临床症状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颅脑脱髓鞘假瘤患者,其中7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病灶主要累及脑白质,呈团片状,周围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9例患者均行CT、MRI平扫及增强检查。CT平扫:7例呈均匀低密度,2例呈不均匀低密度;CT增强:4例呈不规则非闭合环状强化,2例呈不规则团片状强化,1例呈垂直于侧脑室的火焰状强化,2例未见强化;MRI平扫:9例均呈长T1、长T2信号;MRI增强:5例呈非闭合环状强化,1例呈不规则团片状强化,1例呈垂直于侧脑室的火焰状强化,1例呈弧条状强化,1例未见强化,强化区周围水肿区均未见强化。结论:脑内脱髓鞘假瘤患者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点,易误诊,临床与影像学诊断均较困难者,可行肾上腺皮质激素试验性治疗或CT定向脑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11.
自 1990年以来 ,我院共收治肾脏炎性假瘤 4例 ,2例得到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4例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19~ 4 7岁。其中右肾 3例 ,左肾 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 4例 ,发热 3例 ,间歇性肉眼血尿 3例 ,均无尿路刺激症状。 4例均行CT、B超检查 ,其中B超检查示肾实质为不均质的 ,边界不光整的占位性病变 ,直径3 4~ 5 7cm大小。CT检查显示肾实质占位性病变与B超检查基本相同 ,肿块密度比肾实质稍低 ,CT平均值为 32Hu ,强化后肿块密度明显增强 ,CT值平均为 5 0Hu。肿块与肾脂肪囊界限不清。 1例行肿块穿…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癌症发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渐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其早期筛查对提高患者预后极为重要。而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作为重要的功能影像学方法,在乳腺疾病诊断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尤其在乳腺癌诊断、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及患者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MRI在乳腺癌上述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乳腺MRI诊断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3岁。头晕、头痛2月余伴右侧肢体无力,反复癫痫发作1月余,发作时神志清楚。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脑外伤史及疫区生活史。神经科查体:右侧上肢肌力2级、下肢肌力3级,并右侧肢体浅感觉减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胰胆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Siemens Symphony 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上检查患者60例,扫描序列为横断位HASTE、冠状位TrueFisp、Turbo SE MRCP、HASTE MRCP.结果所有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对胆道梗阻程度的判断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对结石诊断的准确率为93.3%(28/30),对恶性胰胆管梗阻诊断的准确率为83.3%(15/18).对其他良性梗阻诊断的准确率为83.3%(10/12).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有效检查手段,能清楚显示正常或异常胰胆管结构,定性和定位准确率高,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15.
<正>脑肿瘤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占全身肿瘤发生率的20%。包括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外周组织、脑膜、生殖细胞的肿瘤以及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也包括蝶鞍区的颅咽管瘤与颗粒细胞瘤以及转移性肿瘤等。脑肿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占位效应都会造成脑功能损害,甚至威胁生命。不同肿瘤以及同一种肿瘤的不同分级临床治疗方案会有所不同,因此,仔细研究肿瘤的部位、性质、大小、血供、发展方向及对周围结构的累及程度,作出定位与定性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对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瘤样脱髓鞘病(tumefactive demyelinating lesion.TDL)在增强MRI和MRS上的特征性表现及特定情况下该病的手术方式。方法将9例确诊的TDL增强MRI和MRS表现与Ⅲ~Ⅳ级胶质瘤作对照研究,比较其影像学特征和NAA峰、CHO峰、LAC峰的变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手术目的选择相应手术方式。结果TDL增强MRI上的特征性表现,尤其是开环征和线样征对该病与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MRS上NAA峰、CHO峰、LAC峰的高低对TDL和胶质瘤的表现有明显差别。采用合理手术方式有利于明确诊断,效果良好。结论增强MRI及MRS的特征性表现对TDL具有鉴别意义,但需注意动态观察和综合判断。特定情况下的手术并非不当,需注意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graphy,MRCP)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快速自旋回波(TSE)、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和常规T1加权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FLASH)序列完成169例MRCP检查,其中74例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9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余为B超和CT证实。结果:全部检查均获得成功。MRCP技术结合B超和CT图像对胰胆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良、恶性胰胆管疾病在MRCP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CP定位及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5.8%。结论:MRCP是无创性的有效检查手段,能清楚显示正常或异常的胰胆管结构,定位和定性准确率高,能为临床提供十分有意义的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18.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病毒对脑组织的直接侵犯及继发的自身免疫反应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改变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后者易引起严重神经功能缺损而导致较高的致残率。临床常因其病情反复而延误治疗。本文通过对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继发脱髓鞘改变病例的早期磁共振特点进行分析,提示颅脑磁共振检查有助于对病毒性脑炎继发脱髓鞘改变的早期诊断、明确病变程度、判定疗效及预后等方面提供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低级别胶质瘤与脱髓鞘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低级别胶质瘤和22例脱髓鞘病变1H-MRS检查结果,测定和分析病变及对侧正常脑组织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NAA/胆碱(Cho)、Cho/Cr等代谢比率.结果 低级别胶质瘤、脱髓鞘病变与其对侧正常脑组织相比,NAA/Cr、NAA/Cho和Cho/Cr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低级别胶质瘤与脱髓鞘病变相比,NAA/Cho和Cho/Cr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而NAA/Cr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 低级别胶质瘤和脱髓鞘病变NAA/Cho和Cho/Cr差异具有显著性,可作为1H-MRS 鉴别低级别胶质瘤和脱髓鞘病变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成像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技术在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近期26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DAI病例,对比分析MRI多序列成像检查对DAI病灶显示敏感序列及信号特征、分布特点。结果MRI显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以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弥散加权像(DWI)对DAI影像诊断具有敏感性,病灶显示率高于常规T1WI,极易发现病灶且均表现为高信号。结论高场强MRI常规多方位扫描加DWI为DAI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