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隐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05例急性外伤的患者行X线检查,对X线检查有怀疑,临床症状明显或随访后亦然有怀疑,或软组织肿胀明显的病例行MRI检查,其中有78例检查出有隐性骨折。结果 所选病例的外伤X线检查均未显示明显骨折,MR成像隐性骨折阳性率达75%(78/105)显示骨挫伤的52例,骨折线26例。结论 膝关节骨创伤病变影像诊断中MRI对X线检查不易发现或临床体征,症状不能除外的骨折是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创伤性关节积脂血症的多排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创伤性关节积脂血症患者的多排螺旋CT及MRI影像学特征。所有患者于受伤后1 h至1周内行16排螺旋CT和(或)MRI检查,其中,膝关节19例,髋关节4例,所有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检查,图像均传递到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表面遮盖法、容积再现等三维重建,15例并行MRI检查。结果 23例患者关节囊均出现脂肪-血液界面征,其中1例CT可疑骨折,行MRI检查明确诊断。23例患者中,单液-液平面的17例,双液-液平面6例,液-液平面最上层均为脂肪。结论创伤性关节积脂血症在多排螺旋CT及MRI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多排螺旋CT及三维重组可作为检查首选,MRI是诊断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最佳影像学方法;积脂血症可作为诊断关节囊内骨折的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在腕舟骨骨折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92例腕舟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行螺旋CT检查前均实施正位及侧位X线片检查,扫描结束后采用MPR技术对影像实施后处理。对比螺旋CT及MPR与X线片在诊断腕舟骨骨折中的诊断符合率、分析螺旋CT及MPR诊断腕舟骨骨折分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螺旋CT及MPR在诊断腕舟骨骨折中符合率为98%高于X线片检查符合率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及MPR诊断腕舟骨骨折中B2型骨折发生率为44%、B3型为21%、A2型为13%、B4型为12%、A1型为4%、A2型为4%。结论螺旋CT及MPR在诊断腕舟骨骨折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腕舟骨骨折诊断中符合率较高,并可明确骨折分型,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胫腓骨中下段螺旋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占胫腓骨骨折的16.7%,容易诊断。其中10.8%并发后踝的显性骨折,还有部分为隐匿性后踝骨折。隐匿性骨折在普通X线正侧斜位片难以发现。手术时特别是髓内钉固定时往往引起副损伤。CT和MRI的组织分辨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而且是断层图像,在骨关节创伤诊断中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旨在通过64层螺旋CT和MRI对胫腓骨螺旋骨折并发后踝骨折这组特殊病例的检查,探讨CT、MRI的成像技术和诊断价值,全面研究这种复合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和产生机制,为临床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避免这种骨折手术产生副损… 相似文献
7.
8.
三维CT成像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螺旋 CT已普遍应用于临床 ,并都具备三维重建功能 ,骨密度三维重建可直观、精确显示骨折的立体形态 ,对临床了解骨折片空间关系 ,决定治疗方案很有价值 [1 ,2 ]。笔者收集自 1999年 2月~ 2 0 0 1年 3月间我院 32例经 X线平片诊断为胫骨上段骨折 ,并经螺旋 CT三维重建观察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例病例中 ,男性 2 5例 ,女性 7例 ,年龄2 6± 2 .5岁 (17~ 4 9岁 )。车祸致骨折 2 9例 (占 90 .1% ) ,摔伤3例。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经 X线摄片 ,并在 1周内进行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使用美国 GE公司生产的 Syn…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X线、CT与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先后行X线、CT、MRI检查,比较3种检查方式分级结果及检出率、影像学表现及检出情况.结果 MRI在早期AS骶髂关节病...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 ,对急性脑出血的影像诊断首选是CT。我院在1 994~ 1 998年间 ,在没有CT的情况下 ,对脑出血病例的诊断 ,全部作超低场核磁共振 (以下简称MRI)检查 ,并对其中资料比较完整的 2 4 0例超急性期脑出血病例的MRI影像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超低场MRI检查对超急性期脑出血的诊断具有显著的特异性 ,现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 0例中 ,男 1 60例 ,女 80例 ;年龄 50天~ 85岁 ,平均 40岁 ;临床表现 :偏瘫 1 2 5例 ,失语 71例 ,神志模糊 1 0 1例 ,昏迷 35例 ,头晕头痛 90例 ,脑膜刺激征阳性 35例 ,有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CT能谱成像和MRI在诊断跟腱撕裂中的影像特点,比较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跟腱区疼痛病史患者35例,通过手术确诊跟腱撕裂患者30例,分为完全性撕裂、不完全性撕裂和慢性局限性撕裂3种类型,根据跟腱形态、连续性、密度、信号改变,由影像科专家独立阅片,分析CT能谱成像和MRI影像特点,并对跟腱撕裂的CT能谱成像和MRI检出对照作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T能谱成像主要表现为跟腱增粗、断端迂曲、密度减低。MRI表现为断端高信号,挛缩。对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撕裂的诊断,CT能谱成像和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对慢性跟腱局限性撕裂的诊断,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5)。结论 CT能谱成像对跟腱完全或不完全性撕裂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MRI在显示慢性跟腱局限性撕裂方面较CT能谱成像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13.
影像学检查在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CT、MRI检查资料的分析研究,探讨影像学检查在咽旁间隙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989年1月至2005年1月我科收治的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患者147例,所有病例均作CT或(和)MRI检查。结果CT和MRI可较好地提供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肿瘤的边缘是否光滑及与颈部大血管的关系,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结论术前行CT、MRI检查对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治疗方案和手术径路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8例外伤后X线平片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可疑骨折、阴性但局部症状明显,临床高度怀疑平台骨折的均行螺旋CT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并与平片对照。结果 X线平片诊断骨折69例,可疑骨折6例,阴性3例。CT诊断骨折77例,阴性1例。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在显示骨折部位、范围、骨碎块劈裂和关节面塌陷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平片,分型更准确。结论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能更准确诊断胫骨平台骨折,骨折分型具有明显优势,对手术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CT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撕裂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疑似ACL撕裂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诊断ACL撕裂的“金标准”,分析CT、MRI在ACL撕裂中的诊断价值,分析关节镜检查结果与CT、MRI检查在ACL撕裂诊断中一致性;分析CT及MRI在ACL撕裂中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关节镜诊断ACL撕裂中13例(21%)患者显示正常,20例(32%)患者部分撕裂,29例(47%)完全撕裂;MRI在ACL撕裂诊断中准确度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检查方法敏感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ACL撕裂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诊断准确率高,可为临床提供有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64排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评价右心功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磁共振为对照,应用64排螺旋CT定量评价右心室功能,探讨两项技术心功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及64排螺旋CT在右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15名、女15名,年龄48±24岁),均自愿参加.全部志愿者均于24 h内行心脏MSCT和MRI检查.采用CT增强心脏扫描原始图像,进行右室短轴多平面重建(muhiplannar recon-struction,MPR).重建时间间隔为5%R-R间期,整个心动周期共重建0~95%共20个相位,获得20~26层连续的垂直于室间隔的右心室短轴图像.将短轴图像输入图像工作站用GE心功能分析软件进行心功能测量.最终获得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及射血分数(EF)等心功能参数.与MR多次屏气电影法测得的右心功能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并采用Bland-Ahman法评价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MSCT短轴MPR法测得的心功能指标平均EDV(146±27)ml,平均ESV(70±20)ml,SV(75±12)ml,EF(52%±5%)与MR多次屏气电影法测得的心功能指标比较,EDV(146±25)mll(r=0.959),ESV(66±17)ml(r=0.914),sv(80±15)ml(r=0.706),EF(55%±7%)(r=0.6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显示出高度相关性.Bland-Altman图显示出MSCT短轴MPR法与MR多次屏气电影法测得右心功能指标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显示64排螺旋CT与1.5 T磁共振评价右心功能各指标之间相关性高,在右心功能定量评价方面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实用医技杂志》2019,(10)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多层螺旋CT(MSCT)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117例,均行MRI、MSCT检查,比较MRI、MSCT单独与联合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检出率、MRI、MS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各病理特征的检出率。结果采用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检出率为88.0%(103/117),采用MSCT诊断检出率为80.3%(94/117),MRI、MSCT联合诊断检出率为98.3%(115/117),联合诊断检出率均高于MRI、MSCT单诊断(P<0.05);MRI检查在中央瘢痕或纤维分隔、中央瘢痕延迟强化检出率较高,分别为78.6%(92/117)、82.0%(96/117),且均高于MSCT检查57.3%(67/117)、63.2%(74/117),MSCT检查对周边或中央异常增粗、扭曲检出率为42.7%(50/117),高于MSCT检查13.7%(16/117)(P<0.05)。结论 MRI联合MS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检出率较高,且联合检测可增强病理特征鉴别,有助于与其他类型肝脏疾病区分,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实用医技杂志》2018,(2)
目的比较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脑缺血灶和脑梗死的诊断效果及影像特征。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初次诊断为脑梗死或脑缺血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比较CT、MRI检查的诊断资料及影像特征。结果 CT诊断脑梗死158例,42例未检出异常;MRI诊断脑梗死182例,18例未检出异常,98例检出脑缺血灶;MRI诊断脑缺血灶的检出率高于CT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和脑缺血灶的诊断中,CT、MRI影像特征存在不同差异,CT显示脑缺血灶不明显,MRI显示脑缺血灶比较清晰,2种检查方法均可清晰显示梗死灶,但MRI的分辨率及诊断准确率高,可以清晰观察病灶各个时期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隐匿性骨折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对19例X线平片显示阴性或骨折线显示不清的患者行CT轴位或冠状位扫描,结果发现1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隐匿性骨折。提示CT能发现常规X线平片不能发现的骨折,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诊断证实,术前均行螺旋CT检查与MRI检查.记录肿瘤一般情况与2种诊断方式的影像学表现,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单纯螺旋C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