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国产凝血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国产凝血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产生纤维蛋白单体(FM)〉FM在FXⅢ及Ca离子作用下产生稳定的纤维蛋白,在所生成纤维蛋白 时间与Fib的含量呈反比。线性范围1.13-7.70g/L;准确性测定平均绝对误差0.16g/L;批内与批间平均变异分别为3.75%,4.57%;平均回收率为85.5%;与进口试剂比较r=0.974,Y=0.02+1.005X。采用国产凝血酶测定  相似文献   

2.
蛇毒类凝血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白眉蝮蛇毒 (agkistrodonhalysbrevicaudusstejnegerivenom)中分离出的类凝血酶 (thrombinlikeenzyme,TLE) [1] 具有对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g)水解的高度专一性、不被肝素抑制及活性稳定的特点 ,以TLE作试剂建立了测定Fg的方法 ,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探讨。1 材料1 1 体外诊断试剂用TLE( 110U/支 ) ,海军蛇毒研究中心产品。1 2 Fg( 4 0 g/L) ,上海生物制品所产品。1 3 凝血酶 ,大连白云制药厂产品。1 4 Tris HCl缓冲液 ( 0…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不仅与凝血障碍有关,且与心血管疾病、血栓病、恶性肿瘤等有关,因而倍受临床重视。笔者通过对良性、恶性肿瘤及肿瘤转移患者的FIB检测,以了解其在肿瘤诊治方面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AMI患者20例(AMI组),48小时内劳力型心绞痛加剧和出现自发性心绞痛患者24例(UAP组),典型心绞痛发作,其性质在1-3个月内无改变的SAP患者18例(SAP组),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美国库尔特公司的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MI组和UAP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但AMI组与LAP组患者之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体内处于高凝状态,抗凝和溶栓治疗有助于降低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纤维蛋白原(Fib)试剂用于手工法或半自动血凝仪测定Fib已有报道[1],但尚无全自动血凝仪国产化试剂测定Fib的报道。我们用国产凝血酶在CS190全自动血凝仪上测定Fib的含量,结果显示,国产试剂与进口试剂相关性好,价格低廉,易于推广使用。1材料与方法1·1仪器德国CS190全自动血凝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上两种常用蛇毒类凝血酶制剂与两种肝毒性药物在用药前后对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31日至2020年10月31日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收治的200例FIB水平降低(<1.5 g/L)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使用蛇毒类凝血酶制剂(白眉蛇毒血凝酶、巴曲酶)的70例患者设为有产物组,使用肝毒性药物[丙戊酸(VAP)、培门冬酶(PEG-ASP)]的130例患者设为无产物组.分别于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前后检测常规凝血6项指标的水平变化.结果 有产物组中的泌尿外科患者其FIB、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在未手术未使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前与手术后、用药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鼻喉科患者的FIB与FDP水平在使用巴曲酶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产物组中的神经科患者在使用VAP治疗前后的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科患者在使用PEG-ASP治疗前后的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B水平在使用该4种药物前后的显著差异变化可以为临床提供用药指导参考,避免导致严重低纤维蛋白血症引起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上两种常用蛇毒类凝血酶制剂与两种肝毒性药物在用药前后对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31日至2020年10月31日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收治的200例FIB水平降低(<1.5 g/L)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使用蛇毒类凝血酶制剂(白眉蛇毒血凝酶、巴曲酶)的70例患者设为有产物组,使用肝毒性药物[丙戊酸(VAP)、培门冬酶(PEG-ASP)]的130例患者设为无产物组.分别于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前后检测常规凝血6项指标的水平变化.结果 有产物组中的泌尿外科患者其FIB、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在未手术未使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前与手术后、用药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鼻喉科患者的FIB与FDP水平在使用巴曲酶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产物组中的神经科患者在使用VAP治疗前后的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科患者在使用PEG-ASP治疗前后的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B水平在使用该4种药物前后的显著差异变化可以为临床提供用药指导参考,避免导致严重低纤维蛋白血症引起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临床上两种常用蛇毒类凝血酶制剂与两种肝毒性药物在用药前后对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31日至2020年10月31日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收治的200例FIB水平降低(<1.5 g/L)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使用蛇毒类凝血酶制剂(白眉蛇毒血凝酶、巴曲酶)的70例患者设为有产物组,使用肝毒性药物[丙戊酸(VAP)、培门冬酶(PEG-ASP)]的130例患者设为无产物组.分别于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前后检测常规凝血6项指标的水平变化.结果 有产物组中的泌尿外科患者其FIB、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在未手术未使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前与手术后、用药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鼻喉科患者的FIB与FDP水平在使用巴曲酶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产物组中的神经科患者在使用VAP治疗前后的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科患者在使用PEG-ASP治疗前后的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B水平在使用该4种药物前后的显著差异变化可以为临床提供用药指导参考,避免导致严重低纤维蛋白血症引起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F-8000血凝仪检测健康组、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未转移组、恶性肿瘤转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并对部分患者进行治疗后跟踪检测,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分析。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健康组和良性肿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较前2组明显升高(P0.01),转移组较未转移组增加明显(P0.01),治疗缓解患者较治疗前降低(P0.01),未缓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及疗效判断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遗传与环境因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从正常查体人员中随机选择105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大于4 g/L者作为实验组,在同一人群中按年龄、性别11配比的原则,选择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小于4 g/L者作为对照组;深入现场,检测可能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的因素,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并随访比较了不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者一级亲属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体重指数,高脂肪饮食,吸烟,体力活动少,高血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一级亲属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等9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高纤维蛋白原者的一级亲属(6.1±0.8 g/L)明显高于低纤维蛋白原者的一级亲属的(4.4±0.5 g/L);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高者CHD的发病率(24%)高于血浆纤维蛋白原低者(10%).结论遗传和环境因素均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一定的影响;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是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建立广州地区健康成人血浆纤维蛋白水平及纤维蛋白原单体聚合功能的正常参考值。方法 :用蕲蛇酶 (Acutulase)水解纤维蛋白 ,用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测定。结果 :①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 (FMPV)为 0 498± 0 1 1 0 ;②最大吸光度 (Amax)为 0 2 50± 0 0 5;③纤维蛋白原的浓度 (S)为 2 80±0 65( g/L) ;④FMPV/Amax比值为 1 992± 0 1 80 ;⑤反应延滞时间 (DT)为 2 5± 5(s)。结论 :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操作简单快捷 ,测出的纤维蛋白原浓度与传统改良的Clauss法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FMPV/Amax比值稳定 ,表明正常人的纤维蛋白单体聚合能力与纤维蛋白的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侯书杰  刘洋  南栗岩  才丽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2):1239-1240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均高,且大部分幸存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国内外大量研究认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脑梗死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1]。Hamsten等[2]报道因纤维蛋白原基因水平的变异引起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变占所有因素的51%,纤维蛋白原基因的多态性决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功能表达状态,基因多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 15 6名广东汉族健康人纤维蛋白原 (Fg) β - 45 5G/A、- 148C/T、44 8G/A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连锁不平衡关系及与血浆Fg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方法和比浊法检测血浆Fg水平。结果 等位基因A-4 55、T-14 8和A4 48的频率分别是 0 .2 76 ,0 .2 85及 0 .2 72。 15 6人中 3个多态性位点G-4 55、C-14 8和G4 48或A-4 55、T-14 8和A4 48分别紧密连锁 ,符合率超过97%。 3个多态性位点携带及不携带突变基因两组血浆Fg水平分别是 β - 45 5 :(3 .13± 0 .74)g/L和(2 89± 0 .5 7)g/L ;β - 148:(3 .12± 0 .73)g/L和 (2 .89± 0 .5 8)g/L ;β 44 8:(3 .13± 0 .74)g/L和 (2 89±0 5 7)g/L。上述 3个位点携带突变基因组血浆Fg水平均比野生型组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3对等位基因紧密连锁不平衡 ,携带突变基因者较不携带者血浆Fg水平高 ,提示Fgβ - 45 5G/A、- 148C/T、44 8G/A 3种基因多态性均与血浆Fg水平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血糖与血黏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01例本院住院患者作血浆黏度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血糖检验及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在P<0.05水平上,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浆粘度具有显著直线正相关性,而血糖不具有显著直线正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排除了低密度脂蛋白,得出回归方程PV=1.179+0.039×FG+0.021×TC+0.016×TG。结论纤维蛋白原与血浆黏度具有显著线性相关,一元及多元回归分析均显示其与血浆黏度的相关系数最大,相关性较其它指标更明显,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浆粘度也具有显著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制品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Fg)含量水平与献血人群ABO血型的关系。方法按照血浆制品类别的不同分为Ⅰ、Ⅱ组,Ⅰ组为冷沉淀组,Ⅱ组为新鲜冷冻血浆(FFP)组;冷沉淀、FFP均为4~6 h采集的400 mL新鲜全血制备而成。分别对上述两组血浆制品进行FⅧ、Fg测定;FⅧ的活性检测采用一期法,Fg采用凝血酶法检测。结果中A、B血型献血者FⅧ、Fg含量较O、AB型者含量显著升高,且A型最高,O型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于A、B型人群中的FⅧ、Fg含量较高,可能容易引发对与该种血型相关的疾病;非O血型比较容易患血管栓塞和动脉硬化,可能与该血型人群的FⅧ、Fg含量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早有报道[1],但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对糖尿病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及其分子聚合功能进行了测试,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糖尿病患者40例,均为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住院病人,诊断按1982年2月北京全国糖尿病研究协作组扩大会议制定标准。40例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 depententdiabetes mellitus,NIDDM)。分为两组:NIDDM无并发症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8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红血球(RBC)、血红蛋白浓度(HGB)]、血清钠离子(Na~+)、钙离子(Ca~(2+))表达水平及其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我院严重创伤需大量输血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其输血前后凝血指标、血清Na~+、Ca~(2+)表达水平,并根据输血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分为A组(存在输血不良反应,n=42)、B组(未见输血不良反应,n=70),对比两组输血前后凝血指标、血清Na~+、Ca~(2+)表达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关性。结果 112例患者输血后Fg、PLT、Na~+、Ca~(2+)较输血前明显下降,APTT、TT、PT、HCT、RBC、HGB较输血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2例严重创伤患者中,共4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0%(42/112),A组输血后Fg、PLT、Na~+、Ca~(2+)较对照组低,APTT、TT、PT、HCT、RBC、HGB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Fg、PLT、Na~+、Ca~(2+)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呈负相关(P0.05);APTT、TT、PT、HCT、RBC、HGB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凝血指标及血清Na~+、Ca~(2+)表达水平与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关系密切,临床可通过监测上述指标水平变化积极采取相应对策,以减少或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脑梗塞、冠心病、肺心病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亚硫酸钠盐析法。结果 脑梗塞、冠心病、肺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升高与脑梗塞、冠心病、肺心病密切相关,具有临床观察价值,可预测疾病的进展与转归,作为脑梗塞、冠心病、肺心病的必检项目。  相似文献   

19.
陈韬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4):689-690
【目的】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危险的关系,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测定1级(42例)、2级(40例)、3级(28例)高血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40例)的FIB水平。【结果】2级和3级高血压组FIB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1级高血压组升高不明显(P〉0.05)。【结论】FIB水平与高血压发病危险有相关性,应重视高血压病人群血FIB的检测,及早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动态检测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后静脉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322 例手术治疗患者按手术类型进行分组,颅脑手术者55例(A组);心胸手术者38例(B组);骨科手术者96例(C组);腹部手术者79例(D组);妇产科手术者54例(E组),采集各组患者术前、术后 24 h内、术后3 d、术后7 d静脉血,用自动凝血仪检测血浆D-D及FIB水平.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24 h内、术后3 d的D-D水平与术前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比较,A、B、C组术后24 h内、术后3 d、术后7 d的FIB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后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异常,特别是颅脑手术、心胸手术、骨科手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者血浆D-D及FIB水平变化,对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及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