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肺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建喜  王封玉 《医学综述》2000,6(2):F002-F002
<正>肝肺综合征(hepatopul monary syndrome,HPS)为肝功能不全、肺血管扩张和低氧血症综合征。是指不合并原发性心肺疾病的肝硬化患者,由于肺血管异常而出现的动脉氧合不足、动脉低氧血症、发绀、杵状指等症候群。HPS作为活动性肝病在肺脏的并发症,因肺血管扩张和肺动静脉分流引起严重低氧血症对肝及全身的影响,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因此,对HPS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将有利于其低氧血症的逆转,改善患者的预后。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肝肺综合征(HPS)是由各种急慢性肝病并发的肺脏血管扩张和动脉氧合作用异常而引起的低氧血症,即由原发性肝病、肺内血管扩张和动脉氧合不足构成的三联征;HPS是终末期肝脏病的严重肺部并发症,临床上较少见,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收治肝肺综合征患者7例,本文对7例肝肺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6年7月至2011年11月我科收治的肝肺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3.
布-加氏综合征临床诊断的探讨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姜德谦,文丹,吴小平关键词肝静脉血栓形成;静脉造影术;诊断布-加氏综合征(BCS)是指由不同病因造成下腔静脉阻塞,伴有或无肝静脉阻塞,引起脏器瘀血受损的症候群。本文分析13例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的BCS,探讨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肺脏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肝硬化模型,观察肺功能和形态,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以及血气的变化.结果:肝硬化组大鼠氧含量(O2cont)显著降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值(AaDO2)明显高于正常,在注射内毒素后差值进一步增大.结论:肺脏是肝硬化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重要靶器官,过量内毒素对肺脏的损伤,是肝肺综合征形成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5.
蒋瑾  付凯 《医学科技》1997,(1):47-49
目的:讨论肝硬化伴肝肺综合征X线表现意义。材料与方法:分析经临床诊断为肝肺综合征,在完整资料的31例X线胸片。结果:肝肺综合征病理改变和X线征像形成关系密切。肝肺综合征X线表现与肝硬化所致心肺X线改变往往同时出现。部分X线表现如两下肺间质性改变、斑点影与粟粒点影对肝肺综合征有相对特异性。结论:及时、准确认识肝硬化与肝肺综合征X线表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肺综合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明华 《广西医学》2001,23(4):829-831
肝肺综合征 ( 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为肝功能不全 ,肺血管扩张和低氧血症综合征。早在 1 884年 Fluckiger首次报道 1例 37岁女性肝硬化患者出现紫绀和作杵状指 (趾 ) ( 1) ,1 977年由 Kennedg和 Knudson报道 1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 ,于门体静脉分流术后全年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 ,并建议使用肝肺综合征这一术语( 2 ) 。直到 1 988年才由 Eriksoh LS将肝硬化患者伴有肺内分流和肺内灌注障碍引起的低氧血症命名为功能性“肝肺综合征”( 3 )。此后 ,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 ,国外有关研究报道日见增多。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肺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我院收治肝硬化患者86例,其中符合诊断标准的肝肺综合征21例。结果15例患者好转(71.4%),6例死亡(28.6%),其中3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2例死于肝性脑病、1例死于肝肾综合征。结论肝肺综合征是肝病患者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高,动脉氧分压降低,低氧血症呈慢性发展,治疗困难,远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肝肺综合征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肺综合征(HPS)是指肝功能不全和(或)门脉高压导致的以肺血管扩张和低氧血征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各类肝硬化,也见于急慢性重症肝炎、Wilson瘸、-抗胰蛋白酶缺乏症、Budd—Chiari综合征等。肝肺综合征在肝硬化中的发病率为5%~29%,如不进行肝移植其瘸死率可高达41%,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现将我院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明确诊断为肝肺综合征的26例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雄  梁洪光 《河北医学》2002,8(7):614-616
目的:分析59例肝硬变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变患者于病程中任何一阶段均可发生肝肺综合征(HPS)。方法:肝功能损害越重,发生机会越大,程度越重,预后越差。结果:总发生率为55.9%。其中皮肤蜘蛛痣,肝掌阳性者发生率高于阴性者;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者发病率高于无并发症者。结论:主张肝炎应早期治疗,有利改善预后,氧疗简便而有效;药物疗法尚无确实效果。肺血管栓塞疗法及肝移植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0.
以腹块为突出表现的柏-查综合征1例杨少波1王祥迪2关键词柏-查综合征;肝静脉血栓形成;人类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5751临床病例患者,男,69岁,于1995年4月出现双下肢浮肿,未予治疗。1996年4月无意中发现右侧腹部鸡蛋大包块,外院疑诊右侧结...  相似文献   

11.
1肝肺综合征概念及其进展1884年,Fluckiger发现1例女性患者紫绀和作状指与肝硬化共存[1]。1935年,Snell报告3例肝病患者合并有低氧血症[2]。1956年,Kydell和Haffbauer详细描述了1例17岁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经过和尸检结果:患者有进行性呼吸困难、肺血管分流(心输出量的40%)和血氧饱和度降低(73%);尸检发现肺血管扩张和动静脉交通[3]。1977年,Kennedy和Knudson报告1例酒精中毒性肝硬化患者在门脉分流术后4年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这两位作者首先采用了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sydndrome,HPS)这一诊断名称[4]。其后有较多…  相似文献   

12.
内皮素基因在大鼠不同器官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定量检测内皮素mRNA在大鼠心、肝、肺、肾等器官及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的表达。方法,半定量逆转录-我聚酶链反应(SqRT-PCR)主Northern迷杂交方法。结果;内皮素mRNA在上棕器官及MC中均有表达,其表达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肺、心、肾、肝。结论:内皮素基因在不同器官有着不同表达;除血管内皮细胞外,MC是产生内皮素的又一细胞。  相似文献   

13.
肝肺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 《中国厂矿医学》2004,17(3):257-257
肝肺综合征(HPS)是指肝功能不全时发生肺血管扩张和动静脉氧合功能降低,引起低氧血症等一系列病变。临床上表现为低氧血症,呼吸空气时肺泡一动脉氧分压差(A-aDO2)增大。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引起重视。本文就此并发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肝肺综合征是指肝功能不全引起的肺部的功能性变化,可导致以低氧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可先行保守治疗,无效者应行肝移植,肝移植后大部分患者的低氧血症能够逆转,文献中没有进行肝一肺联合移植的报道。作者对一例肝肺综合征患者进行了肝移植治疗,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但呼吸功能未能恢复,于术后第3天行气管切开,第7天死于肺部感染。术中进行的肺组织活检病理显示肺间隔增宽并纤维化。作者认为对于低氧血症明显的肝肺综合征患者最好在术前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行肝移植或肝一肺联合移植。现就本例资料探讨肝肺综合征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15.
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大鼠组织抗氧化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本文通过大鼠感染肝片吸虫复制感染模型,研究肝片吸虫感染后组织器官抗氧化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感染组( n=30)和对照组(n=30),感染组大鼠一次口服25个囊蚴,对照组不感染,于感染前(0w)和感染后(1、3、5、7、9w)宰杀采集肝、肺、心、肾和脾组织,检测感染后GSH-Px,SOD,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大鼠感染肝片吸虫后,肝组织的GSH-Px活性变化不明显,SOD活性缓慢下降后又缓慢升高;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开始有所升高,稍后有轻微下降。肾脏的GSH-Px活性先缓慢升高,以后则低于对照组;SOD活性呈现平稳下降的趋势,CAT活性开始升高,随后降低低于对照组,MDA含量开始缓慢下降,以后则上升。心组织的GSH-Px活性开始升高,以后迅速下降;SOD活性逐渐升高,然后又缓慢下降;CAT活性逐渐升高,然后又有所下降;MDA含量感染后有所下降。肺组织中的GSH-Px活性逐渐升高,以后逐渐下降;SOD活性5w后开始急剧下降;CAT活性的变化在整个实验期间,除第7w外,其他各周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MDA含量在感染后开始升高,以后又缓慢下降。脾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下降;试验组CAT活性先下降;然后升高;MDA含量在前3w变化不明显,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随后缓慢下降,且在第7、9w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结论 自由基参与了肝片吸虫病的发病过程,肝片吸虫感染后机体的器官组织发生了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6.
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肝静脉返流障碍综合征郑曲彬,杨维竹,江娜,杨升关键词肝静脉返流障碍综合征,血管成形术肝静脉返流障碍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所致下腔静脉肝段或/和肝静脉狭窄或闭塞,导致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回流受阻,引起门静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内皮素B(endothelin B,ETB)受体、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大鼠肝肺综合征作用中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共33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胆总管结扎组(common bileduct ligation,CBDL)和肝前门静脉高压(partial portal vein ligation,PVL)组。分别对对照组和PVL组术后5周以及CBDL组术后2、3和5周进行检测:门静脉压力、血气分析、肝功能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肺组织内ETB受体、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iNOS)、一氧化氮合酶内皮型(eNOS)蛋白表达水平,肝、肺病理,并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肝、肺微循环进行检测。结果 CBDL组和对照组相比肝功能检测中白蛋白降低,胆红素、AST均升高;血气分析中PaO2降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PO2)增大;肝脏毛细血管血流量降低(P〈0.05);肺脏毛细血管血流量增大(P〈0.05);血浆内ET-1,NO水平增高;肺脏组织内eNOS,ETB受体蛋白表达增高(P〈0.05);且病理检查CBDL组大鼠的肝脏组织可见胆汁性纤维化表现,肺组织可见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证实HPS大鼠模型制成。PVL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除门静脉压力和组织内ETB受体蛋白表达增高外(P〈0.05),其余指标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肺脏组织内eNOS蛋白表达在三组间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BDL建立的HPS大鼠模型中,可能是ET-1可被肝脏过量生成,进入血循环,与肺脏血管内皮细胞上的ETB受体结合,增加eNOS的表达和活性,NO产生增多,引起肺内血管扩张,进一步引起肝肺综合征(HP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临床上对肝肺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门诊收治的110例肝肺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病患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研究应用多种诊断方法和有针对性的治疗,进一步保证预后的效果以及提高治愈率.结论:对于肝肺综合征患者而言,做好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工作,才可以减少并发率,提高临床治疗肝肺综合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瑾  张兴荣  沈建伟  薛建 《上海医学》2001,24(10):612-6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损伤、门脉高压和肝肺综合征(HPS)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法和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20例正常对照者、50例肝硬化患者血浆ET-1和动脉血氧分压。结果 肝硬化组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ET-1与肝功能降低、门脉高压密切相关。肝硬化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pO2)显著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低于对照组。低氧血症在肝功能C级患者最为明显,肝性低氧血症与门脉高压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浆ET-1和AaDpO2间存在明显正相关;血浆ET-1和PaO2间存在负相关。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ET-1水平反映了肝硬化的严重程度。ET-1可能由肝损伤所致,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和HPS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肝肺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肺综合征(050071)河北省人民医院赵鹤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步桂清综述(050071)河北省人民医院陈伯銮审校肝肺综合征(heptopulmonarysyndrome,HPS)是指由于肝功能障碍引起肺内血管扩张,并由此引起变异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