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血性休克与脑病综合征(HSES)于1983年首先被描述,是一种侵及新生儿的致命性疾病。病因不清,许多人认为HSES可能是热中风。作者复习了17例诊为HSES的病儿资料,均在病后1周内进行了头颅CT检查。依下列临床征象:癫痫发作、脑病、休克、肝大诊断为HSES。HSES常有腹泻,但非诊断本病所必须。此外,血和脑脊液细菌培养必  相似文献   

2.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或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组近年来逐渐被认识的临床-放射学综合征,表现为对称性大脑后部白质低密度,并且是可逆性的.因此Hinchey等[1]在1996年首先提出将此类病变称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此后又有学者提出了"高灌注性脑病"(hyperperfusion encephalopathy)、"顶枕叶脑病"(occipital-parietal encephalopathy)、"可逆性后部脑水肿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cerebral edema syndrome)[2~4]等提法.近年来对此综合征研究有较大进展,多采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一词,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ES)的CT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RPES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 头颅MRI检查显示病变累及双侧枕叶4例,双侧顶叶及双侧基底节对称性受累各2例,2例单侧顶叶受累,1例伴胼胝体压部受累,1例左侧小脑受累.MRI信号呈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FLAIR序列病灶信号明显增高,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5例弥散加权成像随着b值的加大(0,500,1000 s/mm2),病灶高信号逐渐减低,ADC信号略增高.CT扫描病灶呈低密度影.结论 MRI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正确诊断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脑病脂肪肝综合征(encephalopathy liver fattymetamamorphosis syndrome)又称Reye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病,1963年Reye首先发现加以以描述。笔者报告8例,侧重报告一下CT在此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MRI特征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孕妇的MRI资料并随访观察。结果所有病例MRI均显示脑实质内多发性的斑片状T1WI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病灶,大致对称分布。病灶分布以顶枕叶白质为主,额颞叶、基底节、小脑、脑干及皮层灰质也可受累。DWI(b=1000)显示高信号病灶9例,其中ADC图呈低信号3例,提示形成脑梗死。随访发现22例病灶于治疗后短期内恢复,病灶范围大、分布广或于DWI、ADC图显示弥散受限者预后较差。结论孕妇PRES的MRI表现具有显著的特征,MRI对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ES)在成人中较多见,病因复杂,极易误诊.临床少见儿童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引起PRES的报道.我院收治2例NS并发PRES的患儿,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男,9岁,主因"间断浮肿、蛋白尿7个月,腹痛1个月"入院.7个月前患儿出现双眼睑浮肿,当地医院查尿常规蛋白((卌)),尿蛋白定量1.84g/d,血白蛋白17.6g/L,诊断为NS.给予泼尼松2mg/(kg·d)分次口服,3周后尿蛋白转阴,但出现激素依赖,自行停激素改用中药治疗,无好转.1个月前患儿出现腹痛,腹泻,浮肿加重,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7.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中,病因为恶性高血压8例,肺部感染伴原发性高血压1例,子痫4例,肺癌化疗后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共济失调、偏瘫等。神经影像学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可逆性白质异常病变为特征。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病因复杂,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大多数病灶为可逆性,但有部分损害可长期存在,尽早正确治疗对减轻神经功能损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我院7例确诊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7例均行MRI检查,其中4例行CT检查。结果:7例中,双侧顶叶病变6例,枕叶2例,基底节1例,颞叶2例,小脑半球1例。病变主要位于皮质区及皮质下区,多呈脑回状,双侧大致对称,少部分不对称。MRI表现: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CT表现为低密度。复查MRI或CT,5例子痫首诊1个月复查病灶缩小或消失,1例高血压半年后复查可见斑片状软化灶,1例肾病综合征经治疗,1个月后复查未见明显病灶。结论:通过CT、MRI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可对PRES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这一临床疾病的实体影像诊断水平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对其评价研究也有了新的认识。对PRES的定义、诊断标准、影像模式、脑水肿程度、发病机制及预后评价等临床试验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治和科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24例患者的头部CT表现。结果:24例CT均表现为双侧枕顶叶对称性或不对称性低密度水肿影,边缘不清。其中2例同时累及脑干,3例同时累及额叶,1例同时累及双侧丘脑。增强扫描8例,脑内病变无强化,治疗后病灶消失。结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有特征性CT表现,结合临床,CT能够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子痫7例,高血压脑病1例.8 例均行CT检查,其中4例行MRI检查.结果 PRES的CT主要表现为顶枕叶白质低密度影,病变累计双侧顶叶7例、枕叶4例、额叶5例、基底节区3例、颞叶及小脑1例,单纯桥脑1例.MRI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FLAIR呈高信号.MRI对于显示病变有无、范围及皮质受累较CT更敏感.8例经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CT、MRI显示病灶逐渐减少、消失,呈可逆性改变.结论 PRES的影像学特点结合其临床资料可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对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证实的PRES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8例均行MRI检查,其中3例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2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 MRA)检查,1例行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CE-MRV)检查,6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果 MRI显示病灶基本上呈双侧对称性分布,6例位于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2例累及脑干.T_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_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呈高信号,注射Gd-DTPA后无明显异常对比强化,MRA未见明显异常,DWI显示病变扩散受限呈高信号,ADC图呈高信号或为正常.7例经对症处理后多次复查示所有病灶几乎完全吸收消失,临床症状好转;1例因多系统衰竭死亡.结论 MRI对PRES的病变范围显示清楚,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种MR检查方法并结合治疗后复查可以明确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Y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短期发热,继而出现休克、出血和肾功能衰竭等症候群为主要特征。典型临床病例具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五期经过,轻型病例可有越期现象,重型病例可有二期或三期重叠。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HYRS患者152例,其中26例具有典型低血压休克期表现,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及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是一系列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总称。就其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进展等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e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MRI征象.方法 搜集经临床、影像确诊的PRES病例6例,结合文献分析其脑部MRI征象.结果 6例均见双侧枕顶叶病变,同时有双侧额叶病变3例,双侧颞叶病变2例,双侧小脑半球病变1例.病变主要位于皮质区,脑回状,为长T1长T2信号,FLAIR像上呈高信号.双侧大致对称.以T2WI像上和FLAIR像上显示为明显.6例均经积极治疗后症状均消失,2例MBI复查病变消失或减少.结论 PRE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6.
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是一系列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总称.就其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进展等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7.
18.
1病例报告患者男,15岁。因发作性抽搐,伴头晕、恶心、呕吐7天入院。经脱水降颅压、降血压等治疗,头晕及视物不清好转,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既往史:4年前患IgA肾病。查体:血压180/134mmHg,满月脸,四肢肌力Ⅴ级,双手指鼻欠稳准。血常规:  相似文献   

19.
吕敦召  杨志宏  钟美华  黎旭英  张佳   《放射学实践》2012,27(12):1308-1310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致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临床诊断为PIH致PRES患者的MRI平扫及扩散加权扫描(DWI)表现。结果:9例PRES患者MRI均可见双侧顶枕区皮质及皮层下白质多发病灶,在T1WI上病灶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FLAIR及T2WI上呈高信号,6例DWI显示病灶呈等信号或低信号,扩散系数(ADC值)升高,3例病灶DWI上呈高信号,ADC值不变。治疗后随访MRI显示所有患者病灶逐渐减小、消失。结论:PIH妊娠晚期发生的PRES病好发于顶枕叶皮质及皮层下白质,治疗及时可逆转,采用MRI平扫及DWI成像结合临床特征,可做出较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创伤性休克病人的容量复苏与间隙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衡江  刘怀琼 《人民军医》1999,42(5):269-271
严重创伤或失血性休克病人经过容量复苏后,常在数天内出现以肢体和躯干为主的全身性水肿,这一现象被称为间隙综合征(compartmentalsyndrome,CS)。1 发生机制1.1 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加1.1.1 细胞外液容量增多 正常人的总血容量约有70%在静脉系统。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常发生血容量超负荷,因此,有大量的体液积存在静脉系统,使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升高,液体容易逸出血管外到间质间隙,而从间质返回血管内的液体量减少。特别是在休克早期复苏时,使用过量的晶体溶液或者是胶体溶液,使大量水分或胶体积聚在间质间隙中而导致间隙综合征。1.1.2 毛细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