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大学生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收集中心流动采血车无偿献血者献血体检表及献血反应记录,并对其进行统计。结果:13220名参加无偿献血的石家庄地区在校大学生中,出现献血不良反应324名,献血不良反应率为2.45%,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不良反应率为1.18%(91/7707),女生为4.23%(233/551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献血者不良反应率为2.80%(285/10153),重复献血者为1.27%(39/306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4名大学生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依次为精神紧张、空腹献血、疲劳和睡眠不足、环境因素、多次穿刺等。结论:大学生献血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与性别、体重、年龄有一定关系,原因主要有精神因素,献血前过度疲劳、献血环境不理想,献血者营养状况不佳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晕针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参加无偿献血者1000例。严格按照全血采血操作规程进行采血,每人采血量为200ml或者是400ml,全血血袋为"输血用1号抗凝液"血袋,有效时间为2年,贮血有效日期:35d。结果无偿献血者1000例,其中发生不同程度晕针32例,晕针率3.2%。晕针发生于献血时24例,发生于献血后6例,伴抽搐2例。32例晕针者中首次献血17例,占53.13%,医疗卫生人员献血晕针者5例,占15.63%,空腹献血晕针20例,占62.50%。结论精神因素是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采血环境对献血者也有一定的影响,献血者休息不充足及空腹献血也易导致晕针。针对以上原因采取加大宣教工作,提高采血技术,创造良好献血环境,加强心理护理等措施,可明显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大学生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方法 对笔者所在城市工商学院2008~2009年984名义乌工商学院大学生无偿献血者献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献血次数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不同.结论 大学生献血发生献血反应主要还是由于精神心理因素、献血前疲劳、献血环境不理想、空腹或饥饿状态下献血等情况引起,而献血过程中的心理指导、语言交流和营造温馨环境,对减少献血反应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 选取我站2015年采集的13947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献血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献血反应的因素.结果 在13947例无偿献血者中,出现不良反应者共计196例,占1.4%,其中以心理因素人数最多,共123例,占62.7%.结论 影响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以心理因素为主,因此必须要给予献血者以良好的心理护理,以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和分析枣庄市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以期为探求更为全面的预防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期间枣庄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1680例为调查对象,并依据献血地点、献血次数、献血方式、献血量等变化的特点,对诱发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与在流动献血车上献血者相比,在血站内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显著降低(1.23%%2.02%,P<0.05).与首次献血者相比,2次及以上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显著降低(0.61%vs2.11%,P<0.05).与集体献血者相比,个体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显著降低(1.50%vs 1.94%.P<0.05).与献血量为400ml献血者相比,献血量为200 ml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显著降低(1.05%vs1.94%,P<0.05).同时,精神紧张以及饥饿和疲劳等因素是导致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对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和讲解,积极改善献血者焦虑和紧张的负性心理,在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征询和信息采集时,应重点筛查相关信息,以便在献血过程中积极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姜飞 《河北医学》2014,(10):1740-1741
目的:回顾分析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探讨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的措施与方法。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12月承德市中心血站29447例献血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不良反应的290名献血者的情况作一详细的分析与报告。结果:本次调查显示: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8%(290/29447),各种诱因中以精神紧张引起的献血不良反应率最高,其次为空腹、睡眠不足或疲劳、有晕血/晕针史及穿刺疼痛。此外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献血次数相关,首次为1.02%,≥2次为0.5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精神因素,而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与献血的次数有一定的关联;通过普及献血知识,加强心理因素的干预,改善献血环境,加强采血护士穿刺技术,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水平等措施预防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柳州市自愿无偿献血者与互助献血者群体特征与血液质量,以加强无偿献血者队伍建设与血液安全。方法通过电脑查询该市捐献全血的无偿献血者和互助献血者各1 534名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自愿无偿献血者比较,互助献血者男性比例(73.53%)显著高于女性(26.47%),以31~40岁者最多见,且以农民为主(30.77%),自由职业者次之(24.05%),小学与初中文化程度占50.91%(781/1 534),体重56~66 kg者更多见(40.16%),只献血1次者占78.36%(1 202/1 534),并且每次献血以400 m L及300 m L为主者占71.12%(1 091/1 534),血液检测结果与自愿无偿献血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柳州市两类不同献血人群在性别、年龄、体重、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次数与献血量等方面有差异,血液5项检测(ALT、HBs Ag、抗-HCV、抗-HIV和抗-TP)总体不合格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英杰 《河北医学》2016,(8):1402-1404
目的:分析影响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的原因,为献血者招募工作的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献血前采取干式生化分析仪对献血者进行 ALT 筛查检测,献血后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采集后的血液进行 ALT 再次检测。结果:血液采集后的582名 ALT 不合格献血者中,男性522名,占89.7%;女性60名,仅占10.3%。男性体重超标(含超重和肥胖)者占51.5%;女性体重超标者(含超重和肥胖)占63.3%。结论:男性献血者 ALT 不合格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献血者,不同性别的初次与再次献血者 ALT 不合格比例差别不大,体重超标是 ALT 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钱晓燕 《中外医疗》2014,(21):134-135
目的:不同角度统计分析单采血小板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针对单采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原因,按初次、再次、性别、年龄段的发生率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分析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采集总人数为1489例,其中男性献血者为1058例,女性为431例。发生不良反应为112例。初次献血反应率为17.9%,再次献血反应率为2.91%,初次男性献血反应率为9.1%,女性为46%。结论针对不同原因的单采献血反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加强采前咨询、心理疏导,安抚紧张情绪。最大程度减少反应,稳定和扩大固定无偿单采献血者,提高制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护理质量对无偿献血招募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对无偿献血招募工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云浮市中心血站2009年7月~2010年6月1096例初次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的护理感受.以及是否会再次献血的心理预期。结果:对献血过程中的护理情况表示满意的965例,占88%;表示较满意的93例,占8%;表示一般的38例,占3%;表示不满意的0例。当中无一例出现献血反应。1095例表示愿意继续参与无偿献血,1例因自身晕血因素表示不考虑第2次献血。结论: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献血者的情绪。在献血过程中,正确、及时、有效的护理,是无偿献血者理解、关心、支持和继续参与无偿献血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护理,不仅能为献血者带来精神上的抚慰和体贴,减少或避免献血的不良反应,同时也促进了献血者再次献血并带动更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对血站深入开展无偿献血招募工作、保障血液临床供应以及推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三种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血小板时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数量及原因,以便对血细胞分离机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方法:按《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于广州血液中心2013年1月至12月,选择满足条件的献血者9336人,按三种血细胞分离机随机分成3组,每组3112人,对每组的献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rima Accel 不良反应201人,以手臂部血肿为主,占79.1%;MCS Plus 不良反应171人,以血容量不足导致的头晕症状为主,占73%;Amicus 不良反应207人,以枸橼酸盐导致的口唇面部麻木及恶心呕吐为主,占74.4%。结论:三种血细胞分离机根据其采集原理有其容易发生的献血反应,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这对血小板采集的质量和无偿单采献血者的招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文章重在探讨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择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达到机采血小板标准的献血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当中出现献血反应的因素和处理手段实施相应分析,归纳出防范机采血小板出现献血反应的措施.结果: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有40例,占总数的22.21%,献血反应的出现和献血者的年龄、血型没有关系,和献血者的体重、性别、献血次数和献血量以及采血环境的温湿度有关.结论:应对献血者的指标进行严格管控,挑选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需具备:体重合格、身体素质强、具备相应献血经历等条件,在开始献血前应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将相应的护理工作落实到位,可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产生的原因,为减少献血反应,保障献血者身心健康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3 646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出现不同程度献血反应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 646例献血者中,以轻度献血反应为主,共出现献血不良反应79例,总发生率为2.17%.其中轻度不良反应71例,占总不良反应的89.9%;中度不良反应8例,占总不良反应的10.1%;无重度不良反应。结论:造成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主要原是枸橼酸钠中毒,其次是捐献者的心理因素、个体差异及不良刺激等,采血医务人员应加强业务培训,熟练撑握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和防治知识,确保血液捐献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来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收集湘潭市中心血站2007年至2009年无偿献血者健康情况征询表、献血者不良反应记录和回告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挫伤了一些人对无偿献血的热情和积极性,是影响公民加入无偿献血队伍的主要因素之一.结论 通过改善献血环境,强化采血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加强心理护理,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无偿献全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统计分析其与不良反应的相关程度,为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改进采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2-12~2013-12间150例无偿献全血者不良反应资料,并于同期向无不良反应献全血者随机发放并收集150份有效调查问卷,两者调查内容相同,均为不良反应相关因素。用统计软件SPSS15.0依次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精神因素(包括紧张、恐惧等)、情绪低落、饥饿等11个因素与献全血不良反应有相关性,除年龄外,其余相关因素均入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方程。献血不良反应中初次献血者占82%,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有明显差异。结论献全血不良反应与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各方面因素都有关联,需要我们在献血前、献血中、献血后全程、全方位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引起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并预防其发生;方法:对430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67例献血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430例机采血小板者中共发生献血反应67例,占15.6%,其中发生轻型献血反应者64例,占14.9%,中型献血反应者3例,占0.7%,未发生重型献血反应。结论:只要严格掌握献血前的相关标准要求,做好献血前、中、后的护理工作,可以降低机采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安阳地区献血不良反应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安阳地区2017年1—12月共68 711例无偿献血者的献血体检表及不良反应记录,统计献血不良反应的类别及发生原因,比较不同献血量、献血次数、献血方式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68 711例献血者中共356例出现献血不良反应,以全身表现为主的B类不良反应占90.7%(323/356)。由空腹或低血糖导致的献血不良反应占57.3%(204/356),由精神紧张导致的不良反应占26.1%(93/356)。200 mL与400 mL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8‰(6/1 036)、5.1‰(350/68 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251/26 384)、2.5‰(105/42 683),初次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重复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团体献血和街头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212/26 245)、3.4‰(144/42 822),团体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街头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安阳地区献血不良反应以全身表现为主,主要由空腹或低血糖以及精神紧张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献血量无关,初次献血者和团体献血者较易出现献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时献血反应的发生原因并根据发生原因采取处理方法和措施。方法:统计我站2010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总人数,以及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并分析献血反应的发生原因。结果:在采访的献血者中一共有300例,其中发生献血反应的有60例,总的反应率为20%,轻度的献血反应为48例,反应率为80%;中度的献血反应为9例,反应率为15%;重度的献血反应为3例,反应率为5%。诱发献血反应的最主要原因是枸檬酸盐中毒、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等。结论:枸檬酸盐中毒、心理因素、精神因素是影响献血反应的主要因素。由于献血反应的诱发因素很复杂,所以医务人员应该具有识别能力以及应对处理能力,采血站同时要加强工作人员的献血知识宣传,进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及分析引起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做到反应前的预防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和机采血小板产品的质量.方法:调查465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其中发生献血反应的有95例,并对其资料进行详细调查分析.结果:465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共发生反应95例,轻、中、重度反应率分别为15.26%、5.16%、0.结论:献血前严格按相关标准要求,选择高体重,多次献血者,做好献血前的告知及献血前中后的护理等.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机采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确保血小板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本地区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中心登记的13636人次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分析225人次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结果 献血不良反应以轻度为主(94.22%),主要诱因为精神紧张,其次为空腹、操作不当、疲劳等.其中,女性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不同体质量群体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社会人士(P<0.05);睡眠良好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睡眠不良者(P<0.05);11:01~13:30期间的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时段,12~2月份高于其他月份;团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街头献血者(P<0.05);献血次数≥2次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初次献血者(P<0.05).结论 无偿献血群体中存在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而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