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角膜地形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内障手术前后角膜屈光状态的改变。方法:运用角膜地形图计测量老年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术前和术后角膜地形图,并得到SIMK、CIM、MTK、SF、ASTIG等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t检验)处理。结果:老年性人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后较术前SIM、SF、MTK、ASTIG值明显改变(P<0.05)两组病例术前和术后SIM、MTK、ASTIG差值无明显改变而SF差值有明显改善(P<0.05)。角膜地形图术后呈蝶鞍形改变,领域结方向与有巩膜切口垂直。.结论角膜地形图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角膜屈光状态改变,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植入人工晶状全的角膜地形图明显改变,糖尿病人障手术能增加术后发生角膜图锥形改变可能性,但不增加角膜的散光。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角膜地形图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向海  汤欣 《眼科研究》1997,15(3):189-191,F003
目的 研究白内怕乳化术后早期角膜形态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ALCON EYEMAP EH-290型角膜地型图仪分析24例白内障的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樾主术后早期角膜地形图所表面的变化。分别于术后1天、1周、1月和3月时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记录距角膜中心1.5、2.5、3.5mm处0、180、90、270度方向角膜曲经值并分析角膜地形图变化特点。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1天均叶轻度循规性散光,16例皇术后1月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解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后早期切口对全角膜弯曲度的影响。方法 白内障患者 81眼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 ,观察术前及术后 1d、1周、1月的角膜地形图。结果 术后角膜地形图第 1天均呈现切口相应部位角膜变平坦 ,图形颜色向冷色变化 ,至术后 1月大部分图形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别 ,术前及术后 1d、1周、1月角膜表面规则指数 (surfaceregularityindex ,SRI)分别为 1.2 4±0 39、1.37± 0 .37、1 31± 0 .34、1.2 6± 0 .32 ,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 (surfaceasymmetryindex ,SAI)分别为 0 .94± 0 .5 7、1.19± 0 .5 9、1.0 2± 0 6 1、0 .87± 0 .5 5 ,模拟角膜镜读数 (Simulatedkeratoscopereading ,simk)分别为 1.2 7± 0 .2 7、1.6 8± 0 78、1 2 4± 0 .74、1.12± 0 .6 8,术后较术前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各项值呈递减趋势。结论 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引起的散光较小 ,角膜地形图变化较小 ,并可很快恢复至术前。可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角膜地形图可以作为全面分析白内障术后角膜前表面形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在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10/2008-11收治的病例完整的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的31例(31眼),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A组16例(16眼)行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B组15例(15眼)行常规的超声乳化吸除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wk;1,3mo行视力、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所有术眼在手术过程中前房稳定,未见切口热灼伤,术后2眼角膜轻度水肿,均在术后1wk内缓解。两组术后均随访3mo以上,未发现有视网膜脱离复发。术后1wkA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B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角膜地形图曲率和散光simk值手术前后比较,B组术后1wk角膜地形图散光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在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时安全有效,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8年3月始应用美国STORZ便携式Protege超声乳化仪实施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80眼,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78眼,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白内障共80眼,其中男34眼,女56眼,年龄32~87a。老年性白内障58眼,并...  相似文献   

6.
陈健  郑直  张区 《临床眼科杂志》2007,15(5):414-416
目的研究两种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角膜地形图的变化特点及手术性散光的差异。方法分别行5.5 mm(A组)和3.5 mm(B组)的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28只眼和22只眼,术前、术后用角膜地形图仪进行角膜形态的分析。结果术后1周B组裸眼视力高于A组,两组裸眼视力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4.37,P<0.05);两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裸眼视力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X~2=2.18,0.15,P>0.05)。术后3个月A组圆形6只眼(21.43%),蝴蝶结形20只眼(71.43%),不规则形2只眼(7.14%);B组圆形8只眼(36.36%),蝴蝶结形14只眼(63.64%),纵向10只眼。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角膜散光较术前有显著差异,B组术后1个月无显著差异,A组术后3个月无显著差异。术后1周A组的SRI明显高于B组,SAI则无显著差异。两组术后1周SRI、SAI均高于术前,至术后3个月则与术前无显著差异。结论3.5 mm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眼早期的视力和角膜地形图明显优于5.5 mm切口手术术眼,提示3.5mm切口手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且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地形图和屈光状态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 ,患者角膜地形图和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 对2 0 0 0年~ 2 0 0 1年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的 136例 (15 1只眼 )患者术前、术后随访一年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 1、3、6、12月术眼的球镜、散光、角膜地形图曲率和散光 sim k值统计结果无明显差异 ;术后 1~ 12月视力和屈光状态稳定 (方差分析 P >0 .0 5 )。术后 6月平均视力为 0 .5 9± 0 .2 3,矫正视力为 0 .82± 0 .19,术后 6月 ,球镜为 (-0 .2 4± 0 .88) D,散光为 (- 0 .5 6± 1.0 1) D,在± 1.0 D之内球镜和散光眼分别为 84.0 %和 6 4.0 % ,≥ 0 .5和≥ 0 .8的视力分别为 70 .0 %和 2 8.0 % ,≥ 0 .5和≥ 0 .8的矫正视力分别为 94.0 %和 72 .0 %。≥ 0 .5和≥ 0 .8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的平均百分率分别由 6 1.96 %和 2 3.49%提高到配镜矫正后的 92 .35 %和 6 3.0 9%。结论 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形态和屈光状态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视力。由于植入的人工晶状体无调节功能和测量误差 ,目前部分患者需要配戴较低度数的眼镜矫正远或近视力 ,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角膜内皮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应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囊外摘出术2组病例的术前和术后每月1次连续3月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观察.结果超声组与囊外组术后3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根据术者的熟练与否将超声组分组进行比较,则熟练组与非熟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当今的技术及设备条件下施行超声乳化术是安全可靠的,但术者的经验、手术熟练程度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保护角膜内皮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危险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本文目的旨在探讨如何进行独眼,角膜内皮数量有限或内皮质量不好等“危险眼”超声乳化术的质量控制,方法:白内障患者共40例,包括独眼患者18例,白内障继发急性青光眼9例,其他患者13例,术前进行常规眼部检查,角膜内皮照相分析内皮细胞数量和质量,手术方法:(1)Alcaine滴眼剂表面麻醉。(2)颞侧透明角膜切口;(3)“软壳”技术注入粘弹性物质保护角膜内皮及填充前房;(4)完整的CCC;(5)原位超声乳化技术包括多块嬖核法(Multiple pieces chop),低能量高真空及原位超声乳化等操作;(6)植入Acrysof折叠人工晶; 体(7)吸除残留粘弹剂,伤口自闭,术毕,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合并症发生,眼压降低,角膜透明,术后视力恢复良好。结论:在独眼,抗青光眼术后,急性闭型性青光眼,葡萄膜炎等合并白内障的“危险眼”进行超声乳化手术并不容易,术前需要进行周密的手术计划,术中采用特殊的角膜内皮保护措施,完整的CCC和低能量,高真空,原位超声乳化技术吸除白内障,植入人工晶体,我们认为提高一系列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质量控制,达到完美的手术效果是可能。  相似文献   

10.
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特点。方法:分别行3.5mm透明角膜切口和6.0mm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24眼和20眼,用角膜地形图仪对术前术后的角膜形态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wk的角膜散光较术前均有显著差异,角膜组于术后1mo起无显著差异,巩膜组于术后3mo时方无显著差异。术后1mo巩膜组的角膜散光明显大于角膜组。术后1wk巩膜组的SRI明显高于角膜组,SAI则无明显差异。两组术后1wkSAI、SRI均高于术前,至术后3mo则与术前无明显差异。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组术后角膜形态改变较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玻璃体灌注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患者行玻璃体灌注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特点、手术并发症和视力预后。方法对52例52只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行玻璃体灌注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观察记录术中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和视力预后。结果2只眼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灌注偏离综合症”,39只眼可见角膜后壁细小灰白色乳化硅油集聚并排出眼外。所有病例未出现巩膜塌陷、晶状体掉入玻璃体腔等术中并发症,11只眼术中发现后囊混浊机化,其中9只眼行后囊连续环行撕囊术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2例撕除全部后囊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52只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对曾行硅油填充、虹膜后粘连、小瞳孔、多次手术后低眼压、怀疑晶状体损伤的复杂性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术中应行玻璃体腔液体灌注以利手术操作和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觀察高度近視合并白内障超聲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狀體植入術的療效.方法對72例(79眼)高度近視白内障患者術前檢查眼軸長,計算人工晶狀體屈光度,經鞏膜隧道切口行超聲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對術后視力及并發症進行觀察.結果 79眼術后視力不同程度提高,術后1月視力≥0.5者48眼,<0.3者13眼,高度近視合并眼底病變是白内障術后視力不佳的原因.結論白内障超聲乳化摘除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是高度近視合并白内障較理想的手術方式,及早抓住手術時機,可以减少手術并發症的發生,獲得良好的手術效果.  相似文献   

13.
旋转切削法超声乳化摘出成熟期白内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旋转切削法超声乳化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的旋转切削法对54眼成熟期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论 旋转切削法超声乳化手术安全,易掌握,更适合成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  相似文献   

14.
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观察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眼压变化。方法 39例39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在超声乳化的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平均随访19.7月(3~18月)。结果 82.0%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达0.1以上,100%术后眼压维持正常。结论 术后避开滤过泡选择偏颞侧(鼻侧)角膜,行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状体植入术。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眼压稳定。  相似文献   

15.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转型期50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转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50眼进行总结。方法 50眼白内障作巩膜隧道切口,CCC,弹性法或分而治之法碎核,囊袋内植入IOL。结果 术后第3天裸眼视力≥0.5者31例(62%),0.2 ̄0.4眼15眼(30%),≤0.1者4眼(8%),并发症有虹膜损伤,后囊破裂、角膜水肿,前房渗出反应。结论 在转型期术者必须充分认识超声乳化手术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病例,严格规范第一操作步骤,不断提高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6.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高度近视眼角膜内皮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高度近视眼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采用上方弧形5.5cm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分别于术前、术后1月拍摄正常组30例(50眼)与高度近视眼组24(48眼)角膜内皮细胞图像并行计算机图像处理及自动分析.结果各组中术前与术后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术前与术后细胞密度、细胞面积、细胞丧失率,六角形细胞比例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两组年龄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在白内障手术中其内皮细胞比同龄正常眼更易受到损伤,临床上应该慎重手术.  相似文献   

17.
首10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首10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效果,并探讨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 对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第1天视力≥0.5占28%,术后1周视力≥0.5占55%,术后1月0.5占78%。后囊破裂占14%,角膜水肿占43%,角膜内皮失代偿占1%。结论 初学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为后囊破裂及角膜水肿,最好选用在后房部位乳化。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前房深浅对角膜曲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改变前房压力、形成不同深度的前房,对术后角膜曲率变化的影响。方法36例(40只眼)白内障患者,采用上方3mm巩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术,扩大至5.5mm后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然后根据后继处理方式的不同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9例(20只眼),用虹膜恢复器轻压切口下唇,待房水放出、前房变浅后,再将切口上唇由角膜向巩膜方向按摩,其余处理为:将结膜瓣复位,球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术毕;B组17例(20只眼),使前房维持在正常或略深的状态下,一边注水的同时一边抽出注吸头,其余处理同A组。结果术后1周A组有13只眼(65%)视力≥0.5,而B组仅有6只眼(30%)视力≥0.5,提示A组患者视力恢复好于B组(P<0.05,χ2检验)。同时,90°轴向角膜曲率改变程度,两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配对t检验),其中A组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显示角膜曲率半径明显增加(P<0.05)。180°轴向角膜曲率两组间比较、两组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月,90°、180°轴向角膜曲率组间比较、两组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此时,A组有14只眼(70%)视力好于0.5,高于B组的11只眼(55%)。结论手术结束前减少灌注使前房变浅、降低眼压并整复切口,有助于使切口两唇恢复到原始位置,由自然生成的房水将前房恢复,从而减少手术引起角膜曲率改变,减少手术后散光,可使手术眼视力获得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19.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71,自引:2,他引:7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特点及角膜水肿的临床分级标准.方法对105例(105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后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水肿程度,并记录水肿消退时间;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使用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角膜上、中、下部内皮细胞的密度变化.结果角膜水肿程度为 0~4级者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4.6%、14.9%、40.8%、67.0%及84.4%;1~3级者角膜水肿的消退时间分别为(2.1±0.7)、(5.6±1.9)、(21.8±7.1)d.术后3个月角膜上、中、下部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分别为(2006±546)、(1979±545)、(1754±543)个/mm2;上部与下部、中部与下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25,0.030);上部与中部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921).角膜上、中、下部内皮细胞密度的平均下降值分别为(627±496)、(656±492)、(1026±509)个/mm2;上部与下部、中部与下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7,0.027);上部与中部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867).结论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水肿程度分为0~4级,可明确表示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为临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参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部位以角膜下部为主,且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对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一组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炎采用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及降眼压等对症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良好疗效,随访4~9个月,未发现复发.结论 白内障术后发生角膜内皮炎,早期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迅速缓解内皮细胞及小梁网的炎症,对控制眼压,挽救角膜内皮细胞生理功能起主要作用.同时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及对症降眼压处理.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