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交感性眼炎3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对3例交感性眼炎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进行观察。结果1例眼球摘除。另2例炎症控制,保留眼球。结论及时处理伤眼减少交感性眼炎。已发生交感性眼炎者,在病程早期大利量皮质类同醇治疗,慎摘诱发眼。  相似文献   

2.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病情反复的交感性眼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病情反复的交感性眼炎安徽医科大学附院眼科陈积中安徽省立医院眼科宋汝庸我们自1991年1月-1995年1月,对病情反复的严重的交感性眼炎,经一般疗法治疗无效后,采用静脉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  相似文献   

3.
林晓峰  钟晓菁 《眼科学报》1996,12(4):191-192
目的:了解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其基础研究方向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对30例交感性眼炎进行回顾,分析交感性眼炎发生率、诱因、和损伤部位的关系、临床特点以及治疗的效果。结果:交感性眼炎占同期住院病人的0.72%,该病多发生于伤口位于角巩膜缘的眼球穿通伤,也见于内眼手术后、挫伤、肿瘤等情况,表现为全葡萄膜炎的占了63.3%。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结论:交感性眼炎的发生和眼球正常结构的破坏有关并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交感性眼炎的发生率、该病与遗传的关系以及色素蛋白抗原与交感性眼炎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眼科学报1996;12:191~19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交感性眼炎的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0例交感性眼炎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受伤部位、潜伏期、发生率、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讨论交感性眼炎发病机制、环磷酰胺疗效、摘除伤眼问题及预防方法。结果伤口24小时以内修复的眼球穿孔伤和同期内眼手术发生交感性眼炎22例,复发4例,复发率18.18%;伤口24小时以后修复及未修复的眼球穿孔伤发生交感性眼炎8例,复发4例,复发率50%。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χ2=3.04 P>0.05)。交感性眼炎发生后再摘除伤眼者既不能缩短病程,也不能防止复发。应用皮质类固醇、环磷酰胺等药物治疗,炎症控制,视力均提高。结论及时准确处理伤眼及内眼手术可减少交感性眼炎的发生和复发,交感性眼炎发生后摘除伤眼要慎重选择适应证,联合应用环磷酰胺、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光镜下观察了25只交感性眼炎受伤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改变.讨论了其病理反应类型,认为色素上皮参与肉芽肿性葡萄膜炎的形成,但可能不是交感性眼炎的确切病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发生交感性眼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7例交感性眼炎激发眼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眼别、致伤原因、受伤部位、潜伏期及病理改变等。结果:交感性眼炎多发生于青壮年,致伤原因多为眼球穿孔伤,受伤部位为角巩膜缘者最多,潜伏期在2~8周最多。病理改变以脉络膜从前向后的逐渐增厚为特征。结论:交感性眼炎的发生与年龄、受伤部位有关。交感性眼炎的病理学检查对交感性眼炎的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眼球穿孔伴化脓性眼内炎导致的交感性眼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可能的发病原因。方法:对1993-2002年本院收治交感性眼炎87例中伴有化脓性眼内炎病史的交感性眼炎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993-2002年本院收治的眼球穿通伤及眼球破裂伤的病人5253例,同期收治的交感性眼炎87例,交感性眼炎的发生率为1.65%。其中3例发病前有眼球穿孔合并化脓性眼内炎的病史,3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均符合交感性眼炎改变;1例组织病理学检查报告为典型交感性眼炎改变。结论:眼球穿孔伴化脓性眼内炎仍可能发生交感性眼炎,应引起注意。眼科学报2003;19:75-78  相似文献   

8.
交感性眼炎是一眼发生眼球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引起的双眼非坏死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可隐匿发病也可急性发病。交感性眼炎临床表现多变,病情易于反复恶化,并可能致盲。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羊脂状角膜后沉着物,脉络膜渗出及Dalen—Fuchs结节。组织学上表现为弥漫性或肉芽肿性葡萄膜炎症反应。目前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多认为是激发眼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交感眼发病。  相似文献   

9.
晚发性交感性眼炎2例沈阳市眼病医院盛晓捷,付晨梅中国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李建华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吴倩交感性眼炎是一种只发生在人类累及双眼的肉芽肿性色素膜炎。可发生于眼穿通性外伤及内眼手术后。国内报告其发生在伤后最短时间为36小时,最长时间达50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眼外伤后糖皮质激素治疗引起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误诊为交感性眼炎的原因。方法 对8例原诊断为交感性眼炎的患者的病情演变过程追踪随访,包括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常规眼底检查。结果 8例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病情无好转,停用糖皮质激素后症状改善,视力恢复。结论 应当重视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色素上皮屏障功能损害,并注意与交感性眼炎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交感性眼炎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兆科  赖一凡 《眼科学报》1993,9(4):193-195
本文分析8例有刺激眼病理检查确诊为交感性眼炎急性期被交感眼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简称为FFA)表现,并将其造影结果归纳为三种情况,提出了一眼有外伤史,经过一定潜伏期,另一眼视力急剧下降伴有葡萄膜炎表现,则可用FFA检查,为临床诊断交感性眼炎提供一个客观依据,以便使病人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2.
玻璃体切割术后引起交感性眼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眼外伤患者,因外伤性投函接受玻璃体晶体切割术,术后8周发生交感性眼炎,经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痊愈。提出对患者、特别是曾受眼外伤或已接受其它手术者,施行玻璃体切割术,有增加交感性眼炎发生的危险。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184-185)  相似文献   

13.
交感性眼炎临床表现与治疗(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感性眼炎是眼外伤、内眼手术和激光损伤所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眼病,可导致双眼盲目[1][2]本病的转归和预后有在于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治疗由于临床早期诊断尚缺乏准确持异的预测指标和实验检查,仍然是靠病史和临床表现.本文就我院近12年交感性眼炎39例的临床诊断、处理和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一般资料自1981年到1992年间,我院眼科次住院治疗的交感性限炎39例占同期跟外伤的比率为08%;其中男性36例.女性3例,分别占同性别眼外伤的比率为0.9%和0.6%年龄分布为9-60岁38例由眼球外伤引起,占97.3%;有1例发生在老,年性白内障摘除…  相似文献   

14.
交感性眼炎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2年我院收治交感性眼炎39例,占同期眼科住院病人(13183例)、眼外伤(4650例)及眼穿通伤(4064例)住院病人的比率分别为0.3%、0.9%,其中眼异物伤3331例中发生交感性眼炎21例,占0.6%。男、女交感性眼炎患者之比36:3,分别占同期男、女眼外伤患者的0.9%和0.6%,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易发交感性眼炎的外伤部位多在角膜缘部和前巩膜及邻近组织。临床潜伏期多在20~60天之间。临床资料分析表明交感性眼炎的发生与受伤部位、手术处理状况和年龄等因素有关,而与性别和异物性质无关。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102-103)  相似文献   

15.
交感性眼炎是一眼穿透性外伤后发生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葡萄膜的弥散性非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反应。免疫病理学研究证实:T淋巴细胞在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疾病早期的T淋巴细胞主要为CD4^ 细胞,而晚期则以CD8^ 细胞为主。B细胞占脉络膜浸润细胞的20%以下,可能与疾病的慢性过程相关。另外,局部还存在黏附分子、MHC和FasL等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增加。交感性眼炎患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与宿主的HLA状态存在某种关联性。其治疗原则是使用免疫抑制剂尽快控制眼内炎症,但应密切观察其相应的毒副作用。另外,还讨论了有关眼球摘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眼球穿孔后交感性眼炎的发生与HLA的相关性。方法:对39例葡萄膜外露或嵌顿的穿孔伤病例及120例华北地区健康人进行了血清HLA II类抗原及HLA单倍体的检测。结果:结合临床分析发现,39例中发生交感性眼炎及可疑交感性眼炎的病人,其HLA A2-B48单倍体较未发生交感性眼炎的病人高,且较正常病对照组高(P<0.05)。结论:交感性眼炎的发生可能与HLA A2-B48单倍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黑素相关抗原与交感性眼炎的关系.方法从牛虹膜睫状体中提取黑素相关抗原,用MTT法测定交感性眼炎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对黑素相关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并与眼球穿通伤患者和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交感性眼炎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经BMAA刺激后,OD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眼球穿通伤组(P<0.01).同时发现交感性眼炎患者的色素膜损伤程度不影响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BMAA刺激后的OD值(P>0.05),但不同类型的交感性眼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对BMAA刺激的反应则有明显的差异,全葡萄膜炎明显高于前或后葡萄膜炎(P<0.005).结论黑素相关抗原与交感性眼炎的发生可能有关;不同类型的交感性眼炎患者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对BMAA刺激的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8.
角膜溃疡穿孔诱发交感性眼炎: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角膜溃疡穿孔诱发交感性眼炎3例。年龄30~60岁,潜伏期为1个月至30年。3例刺激眼均摘除眼球送病理检查而确诊。全身及局部使用皮质类同醇治疗后。3例病人均保存了一定视力。结合本文病例对交感性眼炎的发病机理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对于一眼曾发生角膜溃疡穿孔,对侧眼发生葡萄膜炎,应考虑到交感性眼炎的可能。如刺激眼已丧失视功能,应摘除眼球作病理检查以确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交感性眼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交感性眼炎的临床资料。结果交感性眼炎致伤物多种多样,眼球穿孔分别位于睫状区巩膜、角巩膜及角膜缘。病变部位以眼后段炎症为主者31例,占59.62%。外伤后发病时间最短15天,最长30年。人院时视力在0.1以下者32例,没有视力在1.0以上的病例,多数病人视力较差。经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视力恢复至0.2~0.9者14例,1.0及以上26例。视力存0.1以下者由32例减少至12例。视力较好和保留有用视力在0.2以上者共40例,占76.92%。结论穿孔性眼外伤可诱发交感性眼炎,尤其是眼球睫状区穿孔更为常见;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效果,说明交感性眼炎系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单侧眼外伤能否诱发交感性眼炎,为交感性眼炎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只Wistar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为Ⅰ组眼内异物(砂粒)伤组、Ⅱ组异物(刀片)伤组、Ⅲ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大鼠4只,不做任何处理。Ⅰ组、Ⅱ组中各16只大鼠右眼为异物植入眼,将不同异物经睫状体部位置入玻璃体腔,获得大鼠单眼异物伤型,通过额带放大镜观察双眼前段变化,并于2、4、6、8周摘除眼球,应用HE染色观察双眼球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Ⅰ组、Ⅱ组大鼠右眼眼前段主要表现为球结膜充血、水肿,创口处有异常分泌物,眼球萎缩随时间延长例数增加。组织病理学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左眼无眼前段变化及组织病理学变化。Ⅲ组未见病理性改变。所有外伤眼均未能诱发交感性眼炎。结论交感性眼炎的发病机制复杂,通过单纯模拟交感性眼炎的易发条件未能诱发出交感性眼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