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腮腺恶性淋巴上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载雄 《口腔医学》2000,20(1):47-48
恶性淋巴上皮病是发生于涎腺的罕见肿瘤 ,国内外文献少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病例报告如下 :材 料 和 方 法患者茅× ,男 ,2 2岁 ,住院号 36 0 17。左耳垂下无痛性肿块生长 2月余 ,外院诊断为“左腮腺混合瘤”而来我院治疗。临床检查为左耳垂下有一约 2cm× 3cm之肿块 ,质中偏硬 ,呈节结状 ,基底似有粘连 ,活动度差 ,皮肤可滑动 ,无压痛。张口度正常 ,口内及咽部无特殊异常。颌下及颈部未扪及肿大之淋巴结。左腮腺碘油造影片见左腮腺外上缘末级导管未充盈 ,腺泡有破坏 ,呈斑片状充盈。胸透双肺正常。结合临床病史、体检及X线造影…  相似文献   

2.
1962年 Hiderman 报道了第一例“伴癌症成分的腮腺恶性淋巴上皮病”。以后世界各地又陆续报告了26例大涎腺的恶性淋巴上皮病。共27例,其中腮腺26例,颌下腺仅1例。据笔者所知,国内未见本病的正式报道。笔者于83年8月经治一例颌下腺恶性淋巴上皮病,特报告于此。患者,女性,40岁,住院号3507。1983年8月12日因左颌下无痛性包块4年多住院治疗。4年前发现左颌下有一拇指大包块,无任何自觉症状。口腔颌面外科情况:左颌下丰满,可扪及一约5  相似文献   

3.
1952年,Godwin提出“良性淋巴上皮病”(简称BLL),并指出构成病损的淋巴细胞或上皮细胞存在恶变的可能性。1953年Morgan提出,上皮肌上皮岛的概念。不少学者认为:当涎腺肿大为唯一症状,组织学上存在密集淋巴细胞浸润和上皮肌上皮岛时,称为BLL。一般认为,BLL、Sicca Syndrome(口干综合征)和Sigren Syndrome(简称SS)系同一病变的不同临床过程,BLL不一定发展为SS,SS的三个主要症状可能仅出现1~2个。BLL的发病率较低,约为3%。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简称MLEL)是发生于涎腺的罕见恶性肿瘤。Ferlito等认为本病是原发性。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系由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所经治四例上皮型恶性淋巴上皮病损患者作了一般报道,对其中一例作了详细报道,还对本病作了文献复习并讨论。  相似文献   

5.
容易误诊的腮腺恶性淋巴上皮病(附2例报告)糜华泰1吴家未1朱明月2我科于1990年初连续收治了2例腮腺上皮型MLEL,均误诊为腮腺BLL进行腮腺浅叶及肿物切除术,半年后均复发,复查原病理片后,确诊为MLEL,进行腮颈联合根治术加放疗,追踪查访至今7年...  相似文献   

6.
36例良、恶性淋巴上皮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上皮病(MLEL)、良性淋巴上皮病(BLEL)及与之相联系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oma)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转归。方法:对13例MLEL、20例BLEL及3例MT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观察,复习相关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MLEL的病理学特征为大量增生的淋巴组织中见成簇或条索状分布的肿瘤细胞,界限不清,核分裂像多见;免疫组化示CKpan全部阳性(13/13),Vim部分阳性(3/13),SMA部分阳性(2/13);8例MLEL可随访资料中,术后1例死于复发,1例死于其他疾病,1例局部复发,5例未见复发或转移,随访3.5个月-4a。BLEL的病理学特点为腺实质萎缩,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及形态温和的腺肌上皮岛;免疫组化示CKpan19例阳性,LCA17例阳性。UCHL-1、L2616例阳性。CK10 10例阳性.S-1002例阳性;12例可随访的BIEL中,2例术后复发诊断为MLEL,其余健在,随访3个月~6a不等。3例MT中。1例术后6个月复发,经再次手术并化疗后缓解;免疫组化L26、LCA、CD79、CD43均阳性;UCHL-1、CKpan、EMA均有2例阳性。结论:MLEL好发于腮腺,且女性多见,来源于唾液腺导管上皮。对已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原发灶一颈联合根治,术后放疗,少数MLEL可在BLEL基础上发生,故BLEL局部切除后应长期随访;MT为B细胞淋巴瘤,手术切除辅以适当化疗可获较好疗效。术中冷冻切片是本病目前最可靠的术中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7.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是以腺实质萎缩和淋巴细胞浸润为其特征,伴有实心的上皮和肌上皮细胞岛取代了小叶内导管。一般认为它是一种反应性增生,而不是真性肿瘤,並且可能是自身免疫或类风湿性疾病在涎腺的表现。本病切除后可复发,有变为鳞状细胞  相似文献   

8.
腮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malignant lymphoepithelia lesion,MLEL),是一种发生在涎腺的以淋巴组织增生、浸润并包含低分化或未分化癌组织特征的恶性肿瘤,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腮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腮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与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文献34例进行讨论。结果该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肿瘤细胞呈大小不等的团巢状分布,间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阳性。结论腮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是一种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好发年龄40~49岁,其形成与EB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颊部小涎腺淋巴上皮病恶性淋巴瘤变1例刘渊,姜晓钟,刘会敏淋巴上皮病在口腔科临床并不罕见,一般为良性过程,病程可能很长而无特殊危害,但淋巴上皮病的上皮和淋巴成份可恶变为癌和恶性淋巴瘤。本科收治1例颊部小涎腺淋巴上皮病,发病17年后恶性淋巴瘤变,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11.
良性淋巴上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淋巴上皮病表现为单、双侧单腮腺无痛性、进行性的肿大。本文通过对8例该病的临床分析认为,单侧腮腺部分受累,易误诊为混合瘤,双侧腮腺肿大,多伴有其他小涎腺肿大和干燥综合症,涎腺的磺油造影是一个简便易行,早期诊断本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口腔小涎腺淋巴上皮病2例报告张天元,王文崔,区士欢涎腺淋巴上皮病多见发生于腮腺或颌下腺,小涎腺较少发生,本文就我科近年来经治的2例小涎腺淋巴上皮病,报道如下:病例一:男性,50岁。腭部无痛性肿块2月余,拟诊为腭部混合瘤而入院。体格检查无特殊发现,局部...  相似文献   

13.
良性淋巴上皮病恶变为淋巴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中淋巴成份恶变即为涎腺内或涎腺外的恶性淋巴瘤,而上皮成份可恶变为恶性淋巴上皮病。类肿瘤型良性淋巴上皮病如发生恶变,其间隔时间可长达20年,平均为05~29年,其发生率国外资料为016%,国内报道为031%。近期本院涎腺专科门诊有二例确诊为良性淋巴上皮病患者最后演变为恶性淋巴瘤。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病例1:女性,71岁,5年前发现口咽鼻眼干燥,日渐加重,同时右腮腺区逐渐弥漫性肿大。3月前偶然发现右侧耳下一蚕豆大小肿块,唇腺活检示良性淋巴上皮病。给予SS糖浆、氯喹、地塞…  相似文献   

14.
<正> 1952年,God Win提出淋巴上皮病,并提出构成病损的淋巴细胞或上皮细胞存在恶变可能性的理论以来,恶性淋巴上皮病变在国外有近80例报道。而在国内资料中,至今只见1例报道。而这些报道均发生于大唾液腺,发生于小涎腺的恶性上皮病,目前仍未见报道,笔者1983年3月收治1例上唇恶性淋巴上皮病,现报道如下: 患者伍××,女,66岁,住院号36924。1年半前无意中发现右上唇有一食指头大包块缓慢生长,时有痒感,半年来有轻微疼痛。检查:右上唇偏外侧微隆起,扪及肿物约2.5cm直径,圆形,表面光滑,与皮肤粘连,坚硬,轻微压痛,固定。相对应的粘膜有2个米粒大乳白色突起。区域淋巴结未肿大。泪腺、腮腺、颌下腺均不肿大,全身  相似文献   

15.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变一种少见的肿瘤,对于其是否来自于良性淋巴上皮病恶变尚有争论。本文对其发病因素、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光镜、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诊断与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综述。该肿瘤对放射线照射敏感,因此正确的病理诊断在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对于其是否来自于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恶变尚有争论。本文对其发病因素、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光镜、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诊断与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综述。该肿瘤对放射线照射敏感,因此正确的病理诊断在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该文旨在描述一组唾液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MLEL)的病例资料,介绍治疗效果及评价EB病毒感染与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987-2002年间的10例MLEL患者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部分接受颈清及术后放化疗。所有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病毒编码的RNA。结果:经积极治疗,除远处转移者外,大多数患者均获得较好效果。所有患者均存在EB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8.
腮腺淋巴上皮囊肿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例腮腺淋巴上皮囊肿病例报道,探讨腮腺淋巴上皮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 患者张××,女,26岁,工人,主诉:舌根部肿块缓慢增大,于1981年2月入院。自觉有异物感,影响吞咽。门诊作~(131)I扫描示甲状腺位于颈部。全身检查无明显异常发现。专科检查:张口及舌运动均正常,舌根部中央见肿物大小约3×1.5×1cm。椭圆形周界清楚。其前缘在舌盲孔前0.5cm,后缘近会厌上端。(?)诊质硬,表面粘膜光滑。双侧颌下各可(?)及一大小约0.5×0.5cm的淋巴结,质软。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20.
<正> 肿瘤样淋巴上皮病是一种少见的涎腺疾病,主要发生在一个或数个涎腺,少数病例可累及泪腺。曾命名为 Mjkulicz’s 病。1972年,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室将本病定名为瘤样淋巴上皮病变。我科于1974~1980年收治4例肿瘤样淋巴上皮病,术前均误诊为其他腮腺疾病,现报道如下。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