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你家是不是有个可爱的乖宝宝?想不想让自己的宝贝靓照登上新视听版面?从今天开始,‘宝宝图片秀’再次开通图片征集通道,我们将在每月月末根据每位宝宝的得票数评出‘月度明星宝宝’,并在明年‘六一’评出‘年度明星宝宝’。想让自己的孩子秀一秀的家长,请赶快给我们发电子邮件吧!”这是某报征集“明星宝宝”所打出的广告。继电视台《宝宝秀》、《宝宝赛》等节目大闹荧屏后,一些网站和报刊也纷纷效仿,意在吸引读者眼球,提高点击率和知名度。一时间,越来越多的稚嫩脸庞出现在良莠不齐的网站和报刊上,各地的“小天才”、“小明星”铺天盖地,…  相似文献   

2.
3.
14岁的安然本该是上初中的年纪,可他却整天不上学,待在家看电视、一个人玩儿。他没有一个伙伴儿,从小到大,他交不上一个朋友,别的孩子不仅不愿意和他玩儿,有时还会欺负他。他只有把自己从小养大的一条狗“大黄”,作为自己的玩伴儿。  相似文献   

4.
5.
德龙 《校园心理》2006,4(5):22-23
“我不是‘水性杨花’的女孩。”这是她坐下后说的第一句话。  相似文献   

6.
7.
许多家长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孩子表达他的需求时,家长总是会先摆出一些条件,然后再满足孩子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王磊是一个30岁的已婚男性。几天前,他曾服用农药自杀,幸亏抢救及时才保住了性命。在医生的建议下,王磊由妻子陪伴来到心理门诊。经过询问我了解到,父母一直想让他们小夫妻生个孩子,但他感到工作压力大,没有发展前景,还需要还房贷,不想生孩子。最近一个月,眼看着其他同事的进步,王磊感到越来越消沉,对什么事也提不起兴趣,失眠,没有胃口,越来越不想动,  相似文献   

9.
一个久未谋面的好友,某日在网上给我留言,说想趁着休假过来看我。我小小地感动了一下,但立刻清醒地回复道:“千万别来,我这阵子忙得不可开交,真的没有时间好好陪你,还是等我有空了去看你吧。”  相似文献   

10.
《心理与健康》2003,(4):62-63
编辑老师: 您好!我有一个苦恼存留在心中很长时间了,已经影响到我的学习了,不吐不快,请您一定要帮助我。 中考时,我临场发挥得很差,考试成绩大大低于我的正常水平,离重点高中分数线足足少了7分!老师觉得我上不了重点高中太可惜,就对我的父母说,要想想办法。于是,父母四处活动,最后决定去争取一个优秀班干部的名额,获得加分的资格。为了得到这个名额,我不知道他们都动用了怎样的社会关系。后来,得益于这10分,我的中考分数终于上  相似文献   

11.
大家都曾玩过"我是木头人"的游戏,可又有谁想过有一天自己变成了"木头人"?李女士最近丢了工作,情绪非常低落,整天躺在床上。起初她还能自己吃饭、上厕所,渐渐的,连吃饭都是由家人送到床边。丈夫儿子十分不解,认为她没有尽到妻子母亲的责任,不时地抱怨她几句。一天早上,她丈夫气愤地说:"你看你,工作没了,家务也不做了,这不是供了个王母娘娘在家里吗?饭我给你放桌  相似文献   

12.
伍妍 《心理与健康》2011,(10):10-11
许多慢性病人的家属都抱怨,亲人病后脾气变坏了,不好伺候。殊不知,这不能归咎于病人。长期承受疾病的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病人在心理上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可产生焦虑、害怕、依赖、愤怒、否认、羞愧、罪恶、猜疑等多种情绪和个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心理与健康》2004,(8):15-15
问:像我们这么大的孩子,总免不了有许多小秘密以及一些和同学的书信来往。日记和其他东西可以锁在抽屉里,但是一些寄到家里的信件,就有被父母拆看的可能。我想问一下,父母不经允许私拆儿女的信件,是不是不道德的行为? 答:判断某一行为是否合乎道德,我们不但要看这一行为本身,还必须将产生这一行为的心理动机综合起来考虑。比如为救火而踩坏麦田就不应该视为一种故意  相似文献   

14.
事件陈述:这几天,杨文秀的心里颇不宁静,她很纳闷,自己和丈夫费尽周折地托人情、找关系,交纳了4000元的择校费,好不容易才把儿子送进了当地最好的中学,他为何闷闷不乐,整天像个霜打的茄子?  相似文献   

15.
李平 《心理与健康》2004,(12):16-16
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每次做家庭作业时,总是喜欢让我看着他做作业,而且每做完一道题都要问一句:"我做得对吗?"开始的时候,我经常为他判断正误。后来,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儿子竟然没有完成测验题。我问及原因,他说自己做题时总是没有把握,犹犹豫豫,所以耽误了时间。我这时才发现,正是我每时每刻的"辅佐",才使得儿子对自己缺乏自信心。  相似文献   

16.
很多家长觉得,现在的小孩子不好管,说轻了根本不听,说重了就会哇哇大哭,甚至动不动就会闹绝食、离家出走。近几年来,媒体上常出现年幼的孩子因为不顺心的小事而自杀的新闻报道,让很多家长心惊肉跳。他们不明白,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心理脆弱得像蛋壳一样,一碰就碎呢?难道家长真的束手无策了吗?  相似文献   

17.
在孩童时代,我们都有过送出一个玩具,收获一块糖果的经历,这就是最简单的互惠。在纯真的交换中,我们学会了建立关系,体会到什么是友好。在被别人喜欢、被别人接纳的态度中认可自己,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8.
小姨子长得漂亮可人,性格也大方,真是人见人爱。小姨子来家里串门,经常和我"抬杠"。我知道现在的小姑娘都喜欢撒娇,那是一种生活方式,便不和她争,所以总是我输。 我在客厅里和小姨子聊天,太太在客厅走来走去,还一个劲地招呼小姨子帮她干活,小姨子不听太太的,不听父母的,只听自己的,太太的  相似文献   

19.
泽西 《心理与健康》2005,(10):24-26
历史常常是一个循环。就说对婚姻的观点吧,在短短一个多世纪里就似乎经历了这样一个循环。奶奶说:“嫁个好人家,一辈子不用愁!”妈妈说:“只有比翼齐飞才能有真正的幸福。”而现在的女性又开始热衷于“嫁得好”了。这一观点的转变可以从一对女大学生的对话中得到体现。甲说:“该上晚自习了,快走吧。”正在梳妆打扮准备外出约会的乙说:“学什么呀,将来找个好丈夫比什么都强!”甲  相似文献   

20.
孩子在成长时,有两个特殊时期有逆反心理,2~5岁是第一反抗期。12-15岁进入第二反抗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都在初中,生理和心理发展很快,独立意识增强,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增加,就出现父母不让做的他偏做,跟父母和老师对着干。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规律背道而驰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