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谢晓焜  章丰群 《中医正骨》2003,15(12):33-34
Colles骨折临床常见骨折 ,良好的复位、可靠的外固定及合理的功能锻炼是其治疗的关键。作者自 1999年起 ,运用牵抖整复、伸腕旋后位固定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Colles骨折 5 9例 ,获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5 9例 ,男 2 1例 ,女 38例。年龄 12~ 73岁 ,平均 5 3.9岁。左侧 15例 ,右侧 4 2例 ,双侧 2例 ,均为跌倒时手掌着地所致。桡骨远端骨折块向桡、背侧移位 33例 ,向桡侧移位 7例 ,向背侧移位 19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 14例 ,合并下尺桡关节半脱位 6例 ,骨折线贯通桡腕关节面 5例 ,有重叠移位者 12例。所有病例均有掌…  相似文献   

2.
伍夏源 《中医正骨》2006,18(9):44-44
Colles骨折为桡骨远端常见的骨折,大多数闭合性Cones骨折经手法复位外固定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自2000—2005年,我院采用手法复位前臂旋后中立位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9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1991年3月至1997年11月,共诊治Coles骨折110例,全部采用手法复位后分期固定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110例均为新鲜骨折。男27例,女83例;年龄12~85岁,平均50.2岁;其中粉碎性骨折35...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olles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 90例Colles骨折分成两组 ,其中治疗组 4 5例 ,手法复位后采用腕关节小夹板背伸位固定治疗 ,对照组 4 5例 ,手法复位后采用小夹板屈腕尺偏加压垫固定治疗 ,进行治疗前后及总疗效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总疗效比较P >0 .0 5 ,但治疗组中肿胀程度轻 ,且关节活动度恢复较好。结论 :采用腕关节背伸位固定可以维持良好的骨折整复固定位置 ,并可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杨洪德  邱莉  黄霞 《中医正骨》2006,18(1):50-50
自2000-2004年,作者采用折顶法复位旋后背伸位石膏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11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小夹板外固定对3种类型Colles骨折的固定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Colles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按AO分型标准,A型9例(A型组)、B型28例(B型组)、C型25例(C型组)。所有患者均按照《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桡骨远端骨折的操作规范进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根据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测量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并采用Green and O’Brien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比较治疗后6周时3组患者的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的恢复情况及治疗后12个月时的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骨折再移位。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3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2.9)周,(6.1±2.4)周,(6.1±1.9)周,F=3.201,P=0.089]。治疗后6周时,3组患者的掌倾角增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64°±1.53°,14.08°±3.09°,14.03°±2.79°,F=2.166,P=0.121);3组患者的桡骨高度增加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7±0.17)cm,(0.83±0.19)cm,(0.63±0.16)cm,F=9.473,P=0.021],A型组桡骨高度增加值大于B型组和C型组(P=0.030;P=0.002),B型组大于C型组(P=0.001);3组患者的尺偏角增加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60°±1.75°,16.57°±1.86°,13.76°±1.94°,F=11.483,P=0.001),A型组和B型组尺偏角增加值均大于C型组(P=0.001;P=0.029),A型组和B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治疗后12个月时3组患者的Green and O’Brie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56±2.19)分,(81.79±4.74)分,(69.68±6.01)分,F=13.619,P=0.000],A型组的评分高于B型组和C型组(P=0.011;P=0.000),B型组评分高于C型组(P=0.001)。结论:对于A、B型Colles骨折,小夹板外固定可有效维持复位后骨折端的稳定,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但对于C型Colles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夹板中立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意义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5年2月45例Colles骨折的治疗.结果:45例中,一次整复成功40例,2次整复3例.解剖或近似解剖复位44例,1例粉碎骨折整复后仍对位欠佳.经随访45例,随访时间6~24个月,治愈40例,好转5例.42例骨折没有发生明显的移位,40例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腕掌屈、背伸及前臂旋转受限在15°以内.4例腕背伸、掌屈及前臂旋转受限在45°以内.结论:采用适当手法整复配合夹板中立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可以提高一次整复成功率,减少创伤,有助于骨折端的稳定及手腕部的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及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olles骨折行改良掌屈尺偏位塑形小夹板固定腕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治疗组运用改良固定治疗法,前2周塑形小夹板腕关节掌屈尺偏位固定,2周后改为腕背伸位固定;对照组则采用塑形小夹板一直掌屈尺偏位固定。结果:随访6个~12个月,治疗组腕关节背伸功能有效率、腕关节总体功能优良率分别为79.17%、70.83%,分别优于对照组的47.92%、4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掌屈功能优良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3.33%、8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塑形小夹板掌屈尺偏位固定Colles骨折操作简单,有利于腕关节总体功能及背伸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邱继明 《中国中医急症》2013,(11):1850-1851
目的观察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夹板中立位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新鲜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手法复位后观察组中立位固定,对照组掌屈尺偏位固定,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立位固定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稳定性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笔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 1 30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 30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性 62例 ,女性 68例 ,年龄 5~ 89岁 ,均为闭合性骨折。伤后就诊时间 1~ 1 0天。其中粉碎性骨折波及关节面者 36例 ,合并尺骨茎突骨折者 2 2例。2 治疗方法2 .1 手法整复 患者取坐位 ,屈肘 90度 ,掌心向下 ,一助手双手环抱患肢前臂上 1 /3处 ,向近心端牵引 ,并固定前臂防止旋转。术者一手握患肢拇指及大鱼际肌 ,一手握患肢其余四指及小鱼际肌 ,向远心端对抗牵引 ,保持牵引重心向桡侧稍偏。持续牵…  相似文献   

11.
旋后背伸位固定治疗Colles骨折64例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友昌 《中医正骨》2002,14(3):35-35
自 1996~ 1999年 ,作者采用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位外固定方法治疗Colles骨折 6 4例 ,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 4例 ,男 30例 ,女 34例。年龄 6~ 16岁 9例 ,17~ 39岁 14例 ,4 0~ 6 8岁 4 1例。左侧 16例 ,右侧 4 0例 ,双侧 8例。稳定型 2 6例  相似文献   

12.
曹谦  曹慎 《中医药导报》2011,17(6):59-61
目的:对比小夹板中立位与旋后位固定对Colles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280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两组,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组旋后位固定5周,对照组中立位固定5周;指导患者握拳及早期主动前臂旋转锻炼,随访12周,按Cooney腕关节评分系统观察患肢腕关节功能康复。结果:治疗组治疗5周及在随访12周伤肢腕关节功能康复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Colles骨折患者采用旋后位体位固定有利于患肢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Colles骨折是指发生于桡骨远端的松质骨骨折,且向背侧移位者而言,属于关节部位的骨折,为人体最常发生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6.7%~11%。自2008年7月~2010年6月我们采用牵引折顶法整复后中立位石膏夹固定治疗Colles骨折16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Colles骨折为人体最常发生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6.7%~11%,多发生于中年及老年,女性多于男性[1]。在临床上常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目前针对Colles骨折的固定体位争议颇多,杨云[2]认为应逆受伤机制固定,主张腕关节掌屈尺偏、前臂旋前固定;Sarmiento[3]强调前臂旋后位固定,  相似文献   

15.
笔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58例,临床疗效满意,而且创伤小、成本低、花费小、患者易于接受,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杉树皮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杉树皮外固定对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的疗效并系统评估.方法:自2001年8月~2004年7月,根据病例纳入标准,随机选取140例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有效病例,杉树皮组93例,石膏组47例,治疗5周、3个月后,作疗效评估.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杉树皮组疼痛较轻(P<0.05);肿胀较轻(P<0.01),5周时,总有效率杉树皮组76.34%;石膏组48.84%;3个月时,总有效率杉树皮组97.85%;石膏组82.98%.结论:杉树皮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是一种良好的固定技术.方法简便,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总结治疗移位型Colles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对照观察法,治疗组240例复位后采用小夹板背伸中立位外固定,对照组190例复位后采用小夹板掌屈尺偏位外固定。结果:治疗组优190例,良43例,差17例,优良率92.9%;对照组优141例,良24例,差25例,优良率86.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移位型colles骨折的治疗中,闭合复位以小夹板背伸中立位外固定治疗,优于以小夹板掌屈尺偏位外固定。  相似文献   

18.
Colles骨折即桡骨远端过伸型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仍是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4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78例Colles’骨折闭合性复位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克雷氏夹板固定,另一组用塑形克雷氏夹板固定。两组疗效比较,克雷氏夹板组疗效优于塑形克雷氏夹板固定组。克雷氏夹板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功能恢复好。塑形克雷氏夹板固定对手的功能有害,应尽可能不使用。  相似文献   

20.
郭学德  杨茂清 《中医正骨》2004,16(12):34-34
手法复位外固定对于稳定型Colles骨折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不稳定型Colles骨折,由于单纯石膏或夹板外固定难以有效维持骨折端的稳定性,常常发生再移位.另外关于复位后外固定的体位许多学者存在争议.自2002~2003年,作者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加中立位外固定治疗27例不稳定型Colles骨折,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