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与梗死面积部位及预后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 AMI)发病危险性高 ,预后差。AMI出现高血糖时 ,可持续数天至半个月左右 ,大多恢复正常。我们收集了我院 1995— 2 0 0 1年血糖资料较为完整96例 AMI者 ,观察其血糖情况 ,按其梗死部位、面积大小 ,各种并发症病死率进行分类比较 ,从而探讨血糖水平与AMI的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96例 AMI患者 ,其中男 64例 ,女 3 2例 ,年龄 3 6~ 76岁 ,平均 5 8岁 ,全部病例经临床心电图、血清酶学检查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1.2 观察方法 :血糖取入院后翌日清晨空腹血糖测定结果 ,分成血糖正常组和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心电图(ECG)改变与梗死相关血管(IRA)的关系。方法:分析100例AMI病人ECG及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结果:前降支为IRA时,单支血管病变与多支血管病变ECG表现未见显差异。I,AVL导联ST段下移对于急性下壁心梗IRA为RCA时,敏感性为69.7%,88.2%,特异性为63.6%,57.2%;而I,AVL导联ST段下称对于急性下壁心梗IRA为LCX时,敏感性为40%,54.4%,特异性为38.4%,44.7%,二有显性差异(P<0.005)。结论:认为I,AVL导联ST段下移是判断RCA为IRA的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急性梗死患者不同于其他疾病,他们有着特殊的心理需要和不良的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所以,对心肌梗死患者,除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外,必须做好心理护理,以增加患者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1].  相似文献   

4.
刘丽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309-310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经验,做好优质护理。方法通过对85例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护理,做好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生活护理,溶栓治疗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康复期的护理。结果在85例患者中,治愈48例,好转32例,死亡5例,总有效率94.12%。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和好转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坏死[1]。临床表现特点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甚至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心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6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2例,分为A组(梗死前心绞痛组)75例,B组(无梗死前心绞痛组)67例,两组均于入院后定时抽血化验血中cTnI(肌钙蛋白I)、MYO(肌红蛋白)、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记录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梗死前心绞痛组患者血中的cTnI、MYO、CK-MB峰值浓度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较无梗死前心绞痛组显著降低。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伤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中老年患者生命的急症之一,其早期病死率高,因此,一旦确诊应注重院前急救,以保护濒死心肌,缩小梗死范围,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但在院前抢救过程中往往受到人力、抢救器材和药物的限制,因此,必须克服困难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现场救护及安全的途中监护转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下壁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判定中的价值。方法分析42例首次下壁AMI者的心电图与冠脉造影资料,计算心电图指标A:STⅡ抬高/STⅢ抬高比值<1,STI低于等电位线和指标B:STⅡ抬高/STⅢ抬高>1,STI位于或高于等电位线预测右冠状动脉(RCA)或左旋支(LCX)系IR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心电图指标A预测RCA为下壁AMI者IR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90%、96.2%、90%;心电图指标B预测LCX为IR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3%、75%、89%。结论在首次下壁AMI患者,常规心电图指标能较准确的预测IRA。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经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对我科2012年至2013年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进行紧急合理的临床处置及护理,强化人性化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5例患者入院当日或第2日死亡,其余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护理人员必须以精湛的护理技术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降低病死率,同时重点做好饮食、睡眠、大小便、心理护理等方面指导,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范围与B型尿钠肽(BNP)浓度的关系。方法测量63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BNP浓度观察其与心电图估测的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结果大范围心梗组、中等范围心梗组、小范围心梗组3组的BNP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个心梗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BNP浓度与心肌梗死面积有相关性,梗死面积越大,BNP浓度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本科收治 54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进行分析.结果 经抢救护理后,其中 50例患者抢救成功病情稳定后转入心内科普通病区继续治疗,4例因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熟练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积极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由于饮食及生活节奏的改变,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危害大、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3.
山莨菪碱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梗死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h后再开放60min的方法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20只兔随机分为4组,A组: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B组:山莨菪碱(5mg/kg)+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C组:格列本脲(5mg/kg)+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D组:格列本脲+山莨菪碱+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再灌注结束后测定各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应用20%伊文思蓝及1%氯化三苯四唑啉染色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B组血清CK-MB活性较A组显著降低(P〈0.01),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血清CK-MB活性较A组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B组(P〈0.05)。B组心肌梗死范围较A组和C组显著减少(P〈0.01),C组与A组相似(P〉0.05),D组较A组显著减少(P〈0.05),但仍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山莨菪碱可明显降低血清CK-MB活性、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山莨菪碱激活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h后再开放60 min的方法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20只免随机分为4组,A组: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B组:山莨菪碱(5mg/kg)+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C组:格列本脲(5mg/kg)+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D组:格列本脲+山莨菪碱+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再灌注结束后测定各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应用20%伊文思蓝及1%氯化三苯四唑啉染色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B组血清CK.MB活性较A组显著降低(P<0.01),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血清CK.MB活性较A组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B组(P<0.05).B组心肌梗死范围较A组和C组显著减少(P<0.01),C组与A组相似(P>0.05),D组较A组显著减少(P<0.05),但仍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山莨菪碱可明显降低血清CK-MB活性、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山莨菪碱激活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梗死部位血B型钠尿肽(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变化关系。方法选择AMI住院患者62例和对照组47例,于入院后24h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BNP浓度,入院后1周行心脏彩超检查,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AMI患者不同梗死部位血浆BNP水平的变化和LVEF的变化。结果AMI组患者血浆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且前壁组血浆BNP水平升高较下壁组更明显;AMI组患者LVEF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前壁组LVEF下降较下壁组更明显。结论AMI患者不同梗死部位血浆BNP水平具有明显差异,血浆BNP升高越明显的梗死部位LYEF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李玉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2):128-12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采取密切观察病情、减轻或缓解疼痛、保持排便通畅、加强心理护理等措施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结果:本组好转46例,死亡10例。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临床护理是配合医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预防再次复发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冠状动脉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导致相应心肌发生坏死。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多为胸骨后剧烈疼痛,呈压榨样、刀割样、针刺样等,结合心电图特异性改变及心肌酶学的升高不难诊断。但该病起病急,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是心内科的急危重症。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死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作者对32例AMI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有效的护理,可防止病情变化,改善预后。结果30例患者中,痊愈20例,好转8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占93%,病死率占7%。结论通过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实行全面、系统的护理与监测,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心肌梗死是一种威胁生命的严重类型的冠心病,多数心肌梗死病人都会产生忧虑、自信心减退,悲观绝望等心理衰减效应,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这些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治疗与康复。我院通过对心肌梗死病人进行细致的心理分析并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我院1999年6月-2004年6月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做以浅析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心肌梗死日益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全球每年1700万死于心血管疾病者中,有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冠状动脉血供发生急剧地减少或中断,导致局部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与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