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常并发心律失常,而心律失常的发生与AMI发生的时间、部位和范围有关。为探索AMI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规律,本文对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史湘云 《大家健康》2016,(1):161-162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按照发生时间研究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发病时间进行总结,之后通过随机分组,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护理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的差异性。结果: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率较高的时间为4~16 h,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这段时间内加强对患者心电图的观察,同时护理组的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总有效率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护理方式,可以避免心律失常所发生的死亡率,值得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关敏 《当代医学》2009,15(6):107-10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规律。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268例,分时间段统计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和病例数,各时段之间进行X2检验。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以凌晨5时至下午4时较多,较少发生在下午5时至次日凌晨4时。结论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时间的规律性,提示应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易发生时段加强护理观察.减少意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肖杰 《大家健康》2016,(6):233-23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病发后出现心律失常的具体时间和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院患者有AMI 的56例患者,分别对每例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探究,分析心肌梗死病发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时间特性以及护理对策。结果:经研究,56例患者入院后第一天内出现心律失常的例数最多,占83.93%;此外,7~18点出现心律失常的例数较多,18点后至次日6点的例数较少。结论:AMI后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具有规律性,护理人员要按各个时间段的病症变化情况实施对症护理,以增强护理成效。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死率也逐年增高,急性心肌梗死常并发的心律失常是造成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心律失常与梗死的发生时间、部位和范围有关。为探索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规律,降低患者病死率,现对我院心内科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 (AMI) ,起病急 ,变化快 ,病死率高。为此 ,探讨AMI发病时间规律 ,为预防AMI的发生 ,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意义。1 对象与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 2 13例AMI患者的发病时间进行分析 ,所有病例均有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梗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及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元月至2004元月入我 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200例。分段统计急性心梗后恶性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和病例数。各时段进行x2检验。 结果 急性心梗后恶习性心律失常发生以凌晨5时至下午4时较多,较少发生在其它时间。结论 心肌梗死后 恶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是有一定规律性。建议应在急性心梗后恶性心律失常易发生的时段内加强护理观察,减 少死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危重病,在AMI死亡患者中约50%患者死于发病后1h,死亡原因主要是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故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AMI后心律失常对降低死亡率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元月至2004元月人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200例。分段统计急性心梗后恶性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和病例数。各时段进行X^2检验。结果急性心梗后恶习性心律失常发生以凌晨5时至下午4时较多,较少发生在其它时间。结论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是有一定规律性。建议应在急性心梗后恶性心律失常易发生的时段内加强护理观察,减少死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2009年收治的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律失常与梗死部位、血管病变、治疗措施等有密切关系.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而心律失常为急性心梗的主要症状,发生率为75—95%,并有猝死的危险,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救治,对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研究的病例为我院近3年住院病人。其中治疗组22例,男17例,女5例,年龄〈60岁9例,60~70岁10例,〉70岁3例,平均61.0±10.0岁;安慰剂组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60岁7例,60~70岁12例,〉70岁2例,平均62.8±11.5岁,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邵学惠 《吉林医学》2012,(31):6867-6868
目的:探讨合并的监测及护理对策。方法: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电监护并观察,及时处理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结果:密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可早期发现恶性心律失常。结论:早期发现恶性心律失常,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救治,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75%~95%,其中严重心律失常约占35%,多发生于发病后24小时内。严重心律失常是AMI急性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须积极予以控制。我院1999~2003年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2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由自身心理素质不良导致情绪波动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策略,将82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依据有无情绪波动分成两组,比较其发生心律失常率.结果:有情绪波动组心律失常发生率(95.2%)比无情绪波动组心律失常发生率(77.5%)明显增高(P<0.018).并得出RR=1.228.AR=17.74%.结论:由于患者自身心理素质不良产生的情绪波动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律失常有促发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最初几小时至2周的护理监测,以减少死亡.方法:观察147例AMI患者的心率、心律及QRS波宽度变化,密切注意心功能、血液动力学变化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实行保护性护理等.结果:有84例患者于发病后2小时~2周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7%.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占心律失常45%,除1例AMI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因严重心功能不全死亡外,其余83例心律失常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加强AMI患者发病后最初2周的护理,对心律失常,特别是警报性心律失常早期识别及有效治疗是梗死期心律失常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几乎10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猝死率高,应根据不同情况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加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最初几小时至2周的护理监测,以减少死亡.方法:观察147例AMI患者的心率、心律及QRS波宽度变化,密切注意心功能、血液动力学变化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实行保护性护理等.结果:有84例患者于发病后2小时~2周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7%.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占心律失常45%,除1例AMI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因严重心功能不全死亡外,其余83例心律失常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加强AMI患者发病后最初2周的护理,对心律失常,特别是警报性心律失常早期识别及有效治疗是梗死期心律失常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金永范 《黑龙江医学》2002,26(9):699-699
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溶栓后出现的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 (RA) ,可能是造成患者突然死亡的主要原因〔1〕。因此 ,本文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卡托普利对其进行防治 ,并与单独应用尿激酶者进行比较。1 临床资料本文符合溶栓指征的AMI 5 6例 ,其中男 30例 ,女 2 6例。年龄 37~ 70岁。AMI部位 :前壁 30例 ,下壁 18例 ,前壁合并下壁 8例。胸痛至治疗时间为 1~ 6h ,平均 4h。将以上患者随机分成尿激酶组 2 8例 ,尿激酶和ACEI混合组 ,简称ACEI组 2 8例 ,2组在年龄、性别及治疗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2 方法…  相似文献   

20.
薛水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8):501-503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规律性,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重点与护理措施.方法 时2000年1月-2004年1月所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不间断心电监护,及时准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并进行积极救治,了解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严格按规定剂量用药,并进行有效的生活、心理、饮食和氧疗护理,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结果 64例患者虽并发各种心律失常,但经过积极救治,全部转危为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极易发生各种心律失常,且心律失常的发生日间及清晨均较夜间睡眠时多见,不间断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的药物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