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与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人民医院2012—2015年诊治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患者均在同日完成MRI和螺旋CT骶髂关节扫描,观察两种诊断方式在骶髂关节病变程度上的不同表现。结果CTⅠ级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率为15.0%,MRIⅠ级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率为36.0%,MRI明显高于CT诊断率,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5.826);在0级、Ⅱ级、Ⅲ级、Ⅳ级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方面,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增生硬化的诊断明显高于MRI,二者比较,P0.05,MRI对骶髂关节突病变、骨髓水肿的诊断明显高于CT,二者比较,P0.05,在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的诊断中,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与螺旋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方面优势各异,MRI有利于骶髂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病变的检出,CT有利于关节病变整体评估的检出,临床中可以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螺旋CT与MRI扫描用于强直性骶髂关节炎诊断中,对其临床价值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2例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及MRI扫描,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种诊断方式确诊率均较高,但MRI确诊率97.06%与螺旋CT90.20%相比,相对更高(P<0.05),MRI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0.98%、1.96%,与螺旋CT3.92%、5.88%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MRI对0级检出率为9.80%,与螺旋CT2.94%相比更高(P<0.05),MRI对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检出率均高于螺旋CT,但两种诊断方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与MRI扫描在强直性骶髂关节诊断及分级判断中均有较高确诊率,但MRI确诊率相对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德州市陵城区中医院收治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对患者开展X线、CT及MRI检查,以国际脊柱关节炎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pinal Arthritis,ASAS)诊断标准为金标准,对比应用X线、CT及MRI诊断骶髂关节病变的结果,比较X线、CT及MRI对于骶髂关节病变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依照诊断金标准,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病变,MRI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X线、CT诊断,CT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X线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诊断Ⅰ级骶髂关节病变及关节软骨囊肿的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CT诊断(P <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应用MRI对于患者存在的骶髂关节病变可灵敏、准确地检出,其诊断价值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临床怀疑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99例随机分为3组.其他扫描条件不变,各组分别采用200 mA、80 mA、40 mA管电流进行扫描.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两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统计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 80 mA组的图像质量与常规管电流组均可满足诊断要求,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80 mA组的CTDIvol仅为常规管电流组的40 %,DLP明显下降(P<0.05).40 mA组的图像质量不能满足诊断要求,与常规管电流组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低剂量CT扫描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源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2):113-115
核磁共振(MRI)是临床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在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中,骶髂关节的MRI检查有其特殊的临床意义.本文重点对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检查中的应用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及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情况。结果 CT扫描检出率为80.5%,MRI扫描检出率为100%,MRI扫描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CT扫描(P<0.05)。在≤Ⅱ级病变中,MRI发现例数显著多于CT扫描,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MRI能发现更多Ⅱ级前病变;≥Ⅱ级病变,二者之间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MRI显示明显优于CT,可用于其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平片、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以ASAS临床诊断为金标准,比较X线平片、CT、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5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43例发生骶髂关节病变。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CT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X线平片(P<0.05)。MRI对Ⅰ级、Ⅱ级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MRI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囊肿的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MRI的诊断准确性优于X线平片和CT,其不仅能够有效检出骶髂关节病变,而且能对不同分级、不同类型骶髂关节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的骶髂关节(SIJ)CT表现,评价CT诊断AS的价值。方法:分析22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的CT征象,进行分级,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①SIJ早期(CTⅠ~Ⅱ级)表现为关节面对称性或不对称受累;关节面毛糙、皮质白线消失;骨关节面皮质中断;关节面下小囊变。②中期(CTⅢ级);骶髂关节面局部呈锯齿状或毛刷样改变;关节面下小囊状骨质破坏及其周围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假性增宽或不规则狭窄;关节间隙气体影;为临床进展期。③晚期(CTⅣ级)为韧带钙化;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明显骨质疏松,为临床稳定期。结论:CT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做出正确的分级诊断,为临床分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之螺旋CT征象及临床资料进行分级,并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CT Ⅰ~Ⅲ级即临床早期,表现为骶髂关节面呈对称性或不对称受累,关节面毛糙,皮质白线消失,骨关节面皮质中断,关节面下小囊变。CTⅢ级即临床中期,表现为骶髂关节面局部呈锯齿状或毛刷样改变,关节面下小囊状骨质破坏及其周围增生硬化,关节间隙不规则狭窄,关节间隙含气征等。CTIV级即临床晚期,可见明显骨质疏松,韧带钙化,关节骨性强直和关节间隙消失。结论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做出正确的分级诊断,为临床分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磁共振在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影像科2019年1月—2021年1月接诊的80例疑似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接受磁共振和CT诊断,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本次诊断的金标准,比较两组方式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80例疑似强...  相似文献   

11.
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骶髂关节炎MR 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骶髂关节炎的MR早期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  15例AS患者MR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ET2 WI及梯度回波T 1WI。结果  14例AS患者骶髂关节表现为T2 WI骨髓信号不等程度增高 ,T1WI及T2 WI示软骨信号增高或减低 ,形态不规则 ,部分呈碎裂状 ,T 1WI可清楚显示软骨增粗大于5mm及破坏情况。结论 MRI能观察到骨髓水肿、软骨的异常改变及骨髓内脂脉沉积 ,可作为AS骶髂关节炎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5例强直性脊柱炎经临床和X线平片证实,其骶髂关节均作SCT检查,对骶髂关节病变的主要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SCT主要表现如下:骶髂关节间狭窄21例,关节面硬化21例,关节软骨下囊变16例,关节真空征16例,关节软骨钙化6例,骶髂关节强直3例,骶髂韧带钙化7例。结论:SCT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病变,是检查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与X线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收集本院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临床资料选择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87例患者,比较MRI及X线的诊断价值。结果:X线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程度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例数依次为23例、33例、22例、9例,与MRI诊断的骶髂关节病变严重程度25例、27例、28例、7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骶髂关节局灶性斑点状脂肪沉积判断中,X线诊断等级与MRI脂肪诊断等级有一定相关性(rs=0.840,P<0.05);X线在关节面骨质囊变、关节面侵蚀、关节面软骨肿胀的检出率依次为43.68%、60.92%、2.3%,均显著低于MRI的67.82%、89.66%、13.79%(P<0.05),但两种检测方法在关节面间隙狭窄检测方面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骶髂关节病变严重或症状突出的患者,X线与MRI均有较高的疾病检出率,但对关节面骨质囊变、关节面侵蚀、关节面软骨肿胀方面,MRI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低剂量斜冠状位骶髂关节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至我院接受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计算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统一接受斜冠状位骶髂关节CT检查,常规组采用临床常用剂量检查,常用的为240-260mAs,研究组采用低剂量检查,设定为60-80mAs,观察两组患者不同剂量下CT的成像质量,并对比其检查后的诊断准确性。结果:研究组的CT图像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图像韦颖想、图像噪声等指标与常规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关节病变的检出率、病变分级诊断情况等结果与常规组对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CT诊断时可酌情降低其辐射剂量,低剂量斜冠状位骶髂关节CT可有效保证患者CT成像质量,且不会对其诊断结果产生严重影响,可更好地适应患者的随诊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对4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实施CT、MRI医学影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病变程度(0、I、II、III、IV级),并对骨质异常检出率进行比较,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CT、MRI检查II级及以上病变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I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敏感性(32.61%)显著高于CT(1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异常检出率显示CT显著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相较于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是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主要诊断方法;而MRI可以对关节软骨异常、脂肪沉积以及骨髓水肿的改变更好的显示,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CE-MRI不同量化参数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炎症活动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临床明确诊断的A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1周内行骶髂关节DCE-MRI检查,依据临床疾病活动性ASDAS-crp评分结果划分为活动组(ASDAS-crp≥1.3)和稳定组(ASDAS-crp<1.3),比较两组间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Vp)、半定量参数(TTP、Cmax、Slopemax、AUC)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区分活动组和稳定组的效能,并分析各参数与ASDAS-crp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活动组Ktrans、Kep、Ve、TTP、Cmax、AUC均高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Vp、Slopemax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能量多普勒与核磁共振对比,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骶髂关节炎诊断的价值。方法2012年1~12月间,绵阳市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病程<2年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50例,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根据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其中男44例,女6例,年龄15~42(25±4)岁,病程6~24(12±6)个月。每例患者都采用MRI检查骶髂关节病变,记录活动性骶髂关节炎共92个。对每位患者的两侧骶髂关节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能量多普勒显示骶髂关节区域的血流信号,并测量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50例患者的100个骶髂关节显示有血流信号的87个,1级36例,2级51例,能量多普勒超声在其中81个骶髂关节血流信号中测得RI,RI为0.38~0.71,平均值0.48±0.16。χ2分析1显示,能量多普勒与MRI在检出骶髂关节病变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49)。分析能量多普勒发现的骶髂关节血流阻力指数与CRP、ESR、BASDI评分的关系发现,患者的炎症指标越高、BASDI评分越高,骶髂关节血流阻力指数越低。结论能量多普勒检查骶髂关节病变可作为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辅助检查,低阻血流是提示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软骨病变的MRI表现。方法收集符合2009年ASAS分类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0例(AS组),对患者行骨盆正位片和MR序列扫描(STIR、T1WSE、T2WSE、3D-WATS)。另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相同参数下的MR扫描,对比观察两组骶髂关节软骨表现,并测量对照组骶髂关节软骨厚度。结果 3D-WATS序列显示AS患者的骶髂关节软骨呈不规则增粗、扭曲、中断。该序列可分辨出正常骶侧软骨、髂侧软骨及两者之间的间隙。对照组骶侧软骨厚度[(1.38±0.17)mm]大于髂侧软骨厚度[(0.81±0.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0,P<0.001)。结论 3D-WATS序列可显示骶髂关节软骨破坏,为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应用3.0 T MRI常规序列与三维水选择成像序列(3D-WATS)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炎进行分析,探讨MRI常规序列与3D-WATS对AS骶髂关节炎分析的优势对比及分级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经临床确诊的AS患者42例,均行3.0 T MRI骶髂关节平扫序列,包括T1WI、T2WI SPAIR、T1WI-Cor、T2WICor、T2WI-Cor-SPAIR和3D-WATS,分别观察血管翳增多、骶髂关节软骨异常、骨髓水肿、脂肪沉积、关节面增生硬化及关节骨质融合等征象,同时根据MRI AS骶髂关节炎分级方法分别对常规序列组及常规序列加3D-WATS组所观察征象进行分级,然后对其分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2例AS骶髂关节炎患者常规序列上主要表现为关节面下骨髓水肿、脂肪沉积、软骨骨质硬化、破坏、关节间隙不均匀变宽,部分变窄,直至关节基本完全性强直或完全强直。3D-WATS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软骨的破坏,早期的形态略扭曲、不连续,可疑破坏,进而局部缺损,厚薄不均及血管翳增多,中晚期软骨连续性破坏,丧失正常形态,仅可见斑点状残存软骨,同时骶侧、髂侧软骨与二者分界不清,直至软骨破坏完全。常规序列对骶髂关节软骨显示不佳,无法对其结构进行具体分析,而3D-WATS可以清晰的显示软骨形态、信号异常,常规序列组与常规序列加3D-WATS组对AS骶髂关节炎分级中0级、Ⅰ级分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Ⅱ级及以上无统计学差异,因而3D-WATS对早期AS骶髂关节软骨病变的敏感度高于常规序列。结论 MRI常规序列能够显示AS骶髂关节炎整体病变,3D-WATS能够很好的显示软骨病变,由于3D-WATS对早期AS骶髂关节软骨病变的敏感度高于常规序列,因而常规序列与3D-WATS联合应用能够较为准确的对AS骶髂关节炎进行分级评价,特别是对早期病变进行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活动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修订的纽约标准,78例临床诊断为AS的慢性腰背痛患者,由风湿科医生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