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进行流程化院前急救护理的48例设为观察组,将由家属直接送至医院就诊的51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院前和院内病死率、医务人员急救反应时间、医院反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院内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急救反应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时采取流程化护理措施优于将患者送至医院后再抢救,前者可明显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和医院反应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7例。观察组由急诊人员出车接诊,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照组由家属自行送至医院救治。观察比较两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病至抢救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杭州院前转送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院前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各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院前反应时间、急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0.96±4.62) min、(33.14±3.48) min、(75.34±13.66) min及(9.60±2.27) d,并发症发生率8.8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治中,可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抢救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医院多发伤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基本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ICU时血乳酸值和血红蛋白值、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就诊到达时间、评估时间、急诊抢救室救治时间、核血备血时间、到达手术室或重症监护室时间、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就诊到达时间、评估时间、急诊抢救室救治时间、核血备血时间、到达手术室或重症监护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ICU时观察组乳酸值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值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提高了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和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化院前急诊护理及医疗处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1日~2018年8月31日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将患者按照急诊护理流程的差异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干预组遵从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实施护理。比较两组院前延迟时间、预后情况、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满意度,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因素。结果:干预组院前延迟时间2 h的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 0. 05),而院前延迟时间 5 h的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组病情稳定出院率、转入专科治疗率高于对照组(P 0. 05),48 h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2、4 d,干预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可知,患者康复的影响因素为年龄、未使用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护理及意识障碍(P 0. 05)。结论:优化院前急诊护理及医疗处理流程可显著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院前延迟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重度颅脑损伤急诊微创穿刺手术中应用手术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行急诊微创穿刺手术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02例患者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对照组、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手术护理路径。比较2组抢救时间、抢救效果、瞳孔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准备时间、术前检查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瞳孔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急诊手术配合应用手术护理路径能提高急诊微创穿刺手术的抢救效率,赢得黄金救治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危机管理结合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2例为对照组,采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危机管理结合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急诊救治时间、急救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GCS评分及急救结局。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12.46±3.78)min及急诊科救治时间(18.38±5.67)min均短于对照组(15.53±5.52)min、(25.53±7.0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2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观察组GCS评分(13.43±1.02)分高于对照组(11.57±0.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81.54%高于对照组66.13%,住院前死亡率4.62%低于对照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机管理结合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救治时间,减少急救期间不良事件,提高急救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张海莎  周方玲  吴祥燕 《全科护理》2021,19(12):1654-1656
目的:探讨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在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档案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的急救效率、急救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施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干预后,研究组病人的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的急救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脑疝、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中枢性高热、溃疡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干预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病人护理中,可显著提升其急救效率,改善其急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人民医院急诊科择取94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47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47例)患者行以综合化急诊护理,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护理效果予以统计学分析,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分诊评估时间予以统计学分析,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对急诊停留时间予以统计学分析,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对救治时间予以统计学分析,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对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量表(APACHEⅡ)评分予以统计学分析,护理前组间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从并发症情况来看,研究组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从抢救结局来看,研究组昏迷、植物人以及死亡患者占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以缩短分诊评估、急诊停留以及救治时间,改善健康状况,避免并发症发生,改善抢救结局,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120院前急救时对急性胸痛患者现场行18导联心电图,并实时远程传输回医院心电图诊断室进行诊断,能否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及预后效果.方法 观察组为2015年1~12月本院120出诊于急救现场实施院前心电图,且实时远程传输回医院心电图诊断室诊断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对照组为2014年1~12月本院120出诊时未实施院前远程心电图传输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两组患者到本院后均接受急诊PCI手术.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灌注时间、预后效果等指标进行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在急诊救治总时间、急救成功率、冠状动脉再灌注时间、住院时间及预后效果等评价指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以通过院前急救现场的实时远程心电图传输来缩短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总时间、冠状动脉再灌注时间.通过院前急救流程的改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时效性得到有效的保证,120院前急救效率及救治成功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院前急救衔接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本院急诊出车接诊的AMI患者156例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AMI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AMI院前急救衔接绿色通道进行急救护理,对比两组的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确诊时间及开始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好转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给予及时合理的急救护理干预,进而衔接快捷可行的绿色通道路径,使患者提前获得干预,并缩短开始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能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2月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进行救护;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10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救护,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转送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后,观察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和急诊科救治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治愈率提高,患者病死率下降;患者护理满意度升高;转送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有效缩短了急救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以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治疗并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12例为急救组,以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住院治疗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285例为对照组,回顾分析2组临床资料,并观察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实施的效果.结果 2组入院前死亡率比较差异显著,2组治疗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针对性护理在心肌梗死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接诊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急诊护理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急诊抢救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用时短于对照组,转运及急救成功率、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运用针对性护理,能使患者尽快得到救治,提高转运、急救成功率及血管在通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与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急诊科初步处理时间、到达急诊科时间、送至专科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急诊科初步处理时间、到达急诊科时间、送至专科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将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就诊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谢建仪 《全科护理》2016,(12):1262-1264
[目的]观察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起将流程管理法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实践中,将应用前(2014年3月—2014年12月)接受院前急救护理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55例设为对照组,将应用后(2015年1月—2015年10月)同类病人57例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接受不同模式院前急救护理后各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病例干预后各相关时间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流程管理法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实践之中,能够显著缩短院前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站院前急救的6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院前急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救护时间、救护成功率、住院时间、患者对院前护理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救护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对院前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救护成功率和患者对院前急救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实施术前准备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8月75例行急诊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准备护理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81例行急诊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干预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实施术前准备。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救治费用及转运意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集束化护理实施术前准备可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准备时间,降低医疗负担,减少意外发生,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院前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院前急救护理)各40例,观察比较2组救治的总有效率及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救治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救治总有效率显著升高、病死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救治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救治效果,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康复护士在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恢复期的作用,探讨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的规范化护理模式。方法将76例颅脑损伤康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一定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训练和康复专科护理指导。分别于入院时、入院60d及入院90d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ADL能力。结果在每一阶段康复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较入院时改善明显,改善幅度较大,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以康复专科护理指导,可促使患者全面掌握颅脑损伤后ADL能力训练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