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白血病病人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白血病病人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凝血系统的变化与白血病并发出血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86例初发白血病病人的血浆D-二聚体(D-D)、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的含量.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并与45例健康人比较。结果 白血病病人血浆D-D、GMP-140、vWF:Ag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9.208~10.782.P〈0.001).且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病人各指标变化明显高于急性淋巴细胞性自血病(ALL)及慢性白血病病人(t=5.237~31.598.t〈0.001).而ANLL病人AT-Ⅲ活性明显低于ALL、慢性白血病病人及对照组(t=9.857~19.963.P〈0.001).慢性白血病病人除了vWF:Ag含量高于对照组外(t=2.534,P〈0.05).其余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301~1.889.P〉0.05)。白血病病人血浆GMP140、vWF:Ag、D-D、AT-Ⅲ活性水平之间呈明显的相关性(r=0.759~0.915,P〈0.05、0.01)。结论 白血病病人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表现为血小扳活性增加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抗凝活性降低及继发纤溶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害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66例SLE和40例正常人血浆血浆血栓烷B2(TXB2)、11-去氢-血栓烷B2(DH—TXB:)、血小板d-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调节蛋白(TM)水平。结果(1)SLE无肾损害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DH—TXB2、GMP-140、TM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TXB2、DH—TXB2、GMP-140、vWF降低(P〈0.05)。(2)SLE有肾损害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TXB2、DH—TXB2、GMP-140、vWF、TM升高(P〈0.01);治疗后TXB2、DHTXB2、GMP-140、vWF、TM升高(P〈0.05—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TXB2、DH—TXB2、GMP-140、vWF、TM降低(P〈0.05)。结论SLE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害,有肾损害组较显著,治疗后减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GMP-140、vWF)和血浆内皮微粒(EMP)的水平,探讨其与冠心病患者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CHD患者50例(CHD组),包括AMI亚组25例和UAP亚组25例;另纳入健康体检者25名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检测,血浆GMP-140、vWF水平采用ELISA方法检测,EMP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CHD组患者血浆GMP-140、vWF和EM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AMI亚组比较,UAP亚组患者血浆GMP-140、vWF和EMP水平均降低(P均<0.05)。CHD患者血浆GMP-140、vWF与EMP水平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分别为r=0.874,P<0.0l;r=0.405,P<0.05)。结论 CHD患者血浆GMP-140、vWF和EMP水平均明显增高,其可能与体内血栓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脑中风与血浆VWF、GMP-140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塞患者53例、脑出血患者42例,以及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25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VWF、GMP-140。结果:脑出血组及脑梗塞组VWF及GMP-1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出血与梗塞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VWF与GMP-140可作为中风的危险指标之一,对增高者应及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浆GMP-140与vWF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血浆中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规律,以期为临床诊治APL合并的凝血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APL患者初诊、治疗中(第14天左右)、缓解时及正常人的血浆GMP-140水平,并计算GMP-140(ng)/10^7血小板数;(2)应用增强免疫胶乳法测定上述各期患者的血浆vWF:Ag水平。结果 (1)APL患者在初诊与治疗中GMP-140(ng)/10^7血小板数(4.55±3.10,4.73±2.7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0.94±0.67)(P〈0.01),缓解期(1.08±0.65)则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2)APL患者各病期vWF水平(%)(初诊时245.00±82.83,治疗中257.22±104.18,缓解期193.62±61.15)均较正常对照组(129.34±34.57)升高(初诊和治疗中P〈0.01,缓解期P〈0.05);缓解时的vWF水平较初诊时、治疗中明显下降(P〈0.05)。结论 APL患者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及内皮损伤,随着化疗的进行,骨髓造血逐渐改善,血小板的功能趋于正常;而内皮损伤恢复更慢,因而化疗中及化疗后期也应注意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余琴  李新  欧阳迎春  石娟 《四川医学》2009,30(8):1251-125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栓前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疏血通组(35例)静脉滴注疏血通注射液8ml,1次/d,共2周。对照组(33例)除不用疏血通外,其他用药与疏血通组相同。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测量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l)、血小板膜糖蛋白140(GMP-140)的含量。结果疏血通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浆PAI活性、Fig、D-二聚体(D.D)、vWF、GMP-14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血浆Fig、vWF、D.D、PAI、GMP-140的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O.05或P〈O.01)。疏血通组治疗后血浆Fig、vWF、D.D、PAl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血浆GMP-140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预防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通脉降脂对高胆固醇血症鹌鹑血脂、vWF及GMP—140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中药通脉降脂对血脂、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影响。方法:建立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HC)鹌鹑动物模型,同时用通脉降脂治疗,检测血脂(酶法)、血浆vWF及GMP-140(ELISA法),并与正常、HC及洛伐他小治疗的鹌鹑进行比较。结果:通脉降脂治疗后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vWF和GMP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通脉降脂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换制血小板活性等作用,从而可延缓或逆转动脉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在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变化。方法:测定50例(其中30例急性期患者,20例恢复期患者)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GMP-140的含量,并分别与26名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GMP-140浓度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塞(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0例AMI、30例UA病人和20例健康人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与血浆血栓素B2(TXB2)的浓度。结果:(1)AMI患者起病12小时GMP—140和TXB2浓度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48小时达高峰(P<0.001),GMP—140在第5天降至正常,TXB2第7天时仍高于对照组(P<0.05);(2)UA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GMP—140、TXB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缓解后30分钟降至正常,其GMP-140、TXB2的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均小于AMI患者。表明AMI和UA患者体内血小板高度激活,AMI较UA患者冠状动脉内有更强的促凝因素。  相似文献   

10.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小板聚集(PAgT)、释放试验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阻抗法与荧光法同步测定PAgT及ATP释放反应;应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血小板GMP-140。结果妊高征患者PAgT、ATP释放量及血浆GMP-140含量较正常非孕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正常晚孕组比较,妊高征各组患者PAgT、血浆GMP-140含量活性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且病情越重增高越明显;而ATP释放量在晚孕组及妊高征各组则无明显差异。轻、中、重度妊高征PAgT与血浆GMP-140含量水平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653,P〈0.05;r=0.737。P〈0.05;r=0.778,P〈0.01)。结论妊高征患者由于血小板处于过度活化状态,引起凝血功能亢进,可能是导致妊高征发病和引起临床症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GMP-140及vWF水平,探讨EH及其危险因素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EH患者75例,按血压高低分为3组,每组25例。另选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所有受试者血浆GMP-140及vWF水平。给予EH患者培哚普利片4mg,qd,口服2周后,若收缩压(SBP)>140mmHg或舒张压(DBP)>90mmHg,则增加剂量至4mg,bid。观察他们降压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两项指标的改变。结果:EH患者血浆GMP-140及vWF水平显著增高,且与EH级别密切相关。培哚普利降压治疗后,EH患者血压降至正常,血浆GMP-140及vWF也明显下降。相关分析表明,DBP分别与GMP-140及vWF显著正相关,GMP-140及vWF之间显著正相关。结论:EH患者存在血小板活性增强和内皮功能受损,且血管内皮损伤越重,血小板聚集功能越强。培哚普利可有效降压,并可显著抑制血小板活性和恢复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2.
杨学敏  张润玲 《医学争鸣》2005,26(18):1691-1694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pP)、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在早期诊断血栓前状态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患者及20 例正常人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D-D二聚体(D-Dimer)、血栓前体蛋白(TpP)、t-Hcy含量. 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分析各项指标在诊断血栓前状态时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并进行比较. 结果:① 60例患者血浆中vWF,GMP-140, t-PA, PAI, TAT, TpP, t-Hcy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01);TpP, Hcy异常升高患者通过跟踪随访更易发展成为心肌梗死(AMI)、脑梗死. ② TpP, t-Hcy与其他指标相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③ PT, APTT在心、脑血栓形成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vWF, t-PA, PAI, GMP-140, TAT, PAP, D-Dimer, Fg, TpP, t-Hcy均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脑血管血栓形成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而TpP, t-Hcy灵敏度、特异性高于其他各项,在早期判断血栓前状态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血栓前状态实验室诊断指标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损伤前血栓前状态实验室检测指标 ,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此类危害生命的疾病寻找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 60例心绞痛、冠心病、脑血管病变患者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vWF、P 选择素 (GMP 1 4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纤溶酶 -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D D二聚体 (D Dimer)、血栓前体蛋白 (TpP)、同型半胱氨酸 (tHcy) ,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 (Fg)。 结果 vWF、GMP 1 40、t PA、PAI、TAT、TpP、tHcy均显著高于对组照 (P <0 0 0 1 )。TpP、tHcy异常升高的患者更易发展成为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各检测指标之间也有差异 ,TpP和tHcy两指标与其他指标相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PT、APTT在心、脑血栓形成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vWF、t PA、PAI、GMP 1 40、TAT、PAP、D Dimer、Fg、TpP、tHcy均可以作为心、脑血管疾病血栓前状态的诊断指标。TpP、tHcy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高于其他项 ,在判断血栓前状态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CSF)和血浆中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14 0 (GMP 14 0 )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了34例老年脑梗死急性期病人CSF和血浆中GMP -14 0、vWF的含量。结果 病人组CSF和血浆中GMP 14 0、vWF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 <0. 0 1)。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和血小板活化功能亢进以及脑血管内皮的损伤;检测CSF中GMP 14 0和vWF含量的变化对于观察病情演变、判断预后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栓前状态与肝素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可以并肺血栓栓塞,为研究COPD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检测了37例COPD患者敏感度较高的有关凝血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段F1+2(F1+2)display structuredispla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及血浆中GMP-140、vWF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脊液(CSF)和血浆中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了34例脑梗死急性期病人CSF和血浆中GMP-140、vWF的含量。结果:病人组CSF和血浆中GMP-140、vWF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存在高凝状态和血小板活化功能亢进以及脑血管内皮的损伤;检测CSF中GMP-140和vWF含量的变化对进一步了解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观察病情演变、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脂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 测定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HTG)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 (Fg)含量、血小板计数 (BPC)、血浆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GMP- 14 0 )含量和血浆脂质含量。结果  HTG患者 PT、 Fg含量、BPC及血浆 GMP- 14 0含量无明显差异。 PT与血浆 BG、apo E水平呈线性相关 (r=0 .5 0 0 ,P=0 .0 12 )。 Fg含量与血浆 BG呈正相关 (r=0 .5 98,P=0 .0 0 0 )。 HTG患者 BPC与 TG含量呈负相关 (r=- 0 .4 89,P<0 .0 5 )。血浆GMP- 14 0含量与 TC及 L DL - C水平含量呈正相关 (r=0 .0 .6 4 7,0 .833,P<0 .0 1) ,HTG患者血浆 GMP- 14 0含量与年龄及 PT呈负相关 (r=- 0 .4 80 ,- 0 .4 90 ,P<0 .0 5 )。结论 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浆凝血活性的增加 ,血小板 GMP- 14 0活性的改变与血浆 TG含量无关 ,与血浆 TC及 L DL - C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栓前状态(PTS)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4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疗程7 d。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DD、FIB、GMP-140、vWF和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DD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FIB、GMP-140、vWF及Hcy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DD、FIB、GMP-140、vWF和Hcy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DD、FIB、GMP-140、vWF和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PaO2升高(P<0.05),PaCO2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ECOPD患者存在PTS,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可改善患者PTS。  相似文献   

19.
凌晨血压升高与血栓前状态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血栓前状态(PTS)的关系.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凝固法测量160例EH患者外周血浆Ⅷ相关抗原(vWF:A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g)的水平,并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动态血压结果,有44例凌晨血压增高(MBPS组),160例非凌晨血压增高(NMBPS组),对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MBPS组上述指标较NMBPS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H组人群凌晨血压增高进一步促进血栓前状态发生.  相似文献   

20.
采用ELISA法和单克隆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3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24例正常人 的血浆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a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结果显 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GMP-140、TXB2、vWF:Ag水平明显升高(P<0.01),6-酮-PGF1a水平明 显降低(P<0.01)。动态观察发现:水肿型胰腺炎患者其血浆GMP-140、TXB32、VWF:Ag水平于发 病第 5d出现下降趋势,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上述 3项指标不仅没有下降趋势反而持续升高。提 示: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胰腺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与血小板活化、 内皮细胞受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