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雅婷  娄必丹 《光明中医》2023,(11):2045-2048
小儿脑性瘫痪作为儿科常见疑难病,是目前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因其具有经济、安全、绿色的优点,在临床治疗脑瘫作用越来越突出。此文旨在通过分析小儿“肝强脾弱”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为切入点,从五腧穴配伍针刺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方面提出浅见,希望能为小儿脑瘫治疗拓展中医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2.
小儿脑瘫是儿科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造成小儿残疾的常见疾患之一。迄今脑瘫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治疗脑瘫多以康复治疗为主,临床上对于脑瘫的康复治疗主要分为现代康复疗法和中医康复疗法。大量综述显示,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对脑瘫起到比较明显的治疗作用,本文总结最近几年中医康复疗法在小儿脑瘫临床应用的文献,论述中医治疗脑瘫的方法及疗效,并认为针灸作为一种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对脑瘫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行。  相似文献   

3.
小儿脑瘫从肾虚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性瘫痪(CP)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小儿脑瘫在儿童中是一种常见的最重要的残疾。据估计,在我国每千名活婴中约有1.5~5名有脑瘫。小儿脑瘫是目前医学上的难题之一,从中医角度看,小儿脑瘫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而出现五迟、五软、五硬、痿弱、失语、痴呆等病证,其病在脑。肾虚髓亏为小儿脑瘫的基本病机。故我们在用中医疗法及针灸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时,从肾虚论治,以补肾健脑,填精益髓,强壮筋骨为主。1 小儿脑瘫的原因及分型本病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4.
小儿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一种脑损伤所致的运动发育落后及姿势异常的综合征,属中医“五软”“五迟”“痴呆”的范畴,是小儿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1995年10月建立脑瘫专科门诊,应用以手法按摩为主的综合治疗,接受脑瘫患儿就诊。现就临床观察23例报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定小儿脑瘫中医四诊量化指标体系,经专家论证形成专家共识,进一步规范脑瘫临床病例信息采集,推进小儿脑瘫辨证分型规范化,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构建脑瘫中医人工智能诊疗系统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起草拟定小儿脑瘫中医四诊量化指标体系,邀请行业专家先后进行三轮论证,最终形成小儿脑瘫中医四诊量化指标体系专家共识。结果 确定小儿脑瘫5种常见证型,即肝肾不足证、心脾两虚证、痰瘀阻滞证、脾虚肝亢证、脾肾虚弱证,并修定、完善各证型的辨证证素,对证素进行量化,形成量化指标体系专家共识。结论 小儿脑瘫中医四诊量化指标体系专家共识为脑瘫规范辨证提供依据,推进小儿脑瘫辨证分型规范化,并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及脑瘫中医人工智能诊疗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小儿脑瘫是小儿脑发育期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的一系列运动功能及姿势异常为主的疾病,在我国儿科已成为一种比较常见而又严重的伤残性疾病。本病目前以支持脑细胞营养及中医针刺推拿、理疗等治疗为主。80年代末开始有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的报道。为进一步观察高压氧在小儿脑瘫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清代小儿推拿著作中小儿脑瘫选穴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探索治疗选穴的规律。方法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清代小儿推拿的相关著作进行全文阅读,采用数据挖掘方法以及SATI、UCINET、NetDraw等数据挖掘软件,计算脑瘫相关穴位的支持度、中心度,并对穴位进行可视化中心度分析。结果清代小儿推拿著作种类繁多,查阅的12本小儿推拿著作中均有涉及脑瘫相关的论述,共有70条与脑瘫相关的症状描述,所选用的穴位共有120个,其中三关、手阴阳、六腑、脾经、八卦、肺经等使用频率最高且居于中心地位,其频次百分比依次为40%、25.7%、18.57%、15.71%、14.28%、14.28%。结论清代小儿推拿根据中医症候表现对脑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名称描述,在推拿治疗的选穴上通常以三关、手阴阳、肺经、脾经、肾经为主,均为小儿推拿特定穴,并根据不同中医症候表现选用不同的手法,可作为小儿脑瘫推拿治疗的基础处方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948-950
目的 :对5年内收治的800例诊断为小儿脑性瘫痪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求小儿脑瘫治疗新思路。方法 :结合中医"脑主神明"理论的发展轨迹,对800例小儿脑瘫患者病例的证型、疗效以及患者性别、年龄对疗效的影响进行回顾性研究,主要药物有脑康灵胶囊内服。结果:采用补脑开窍、舒筋活络法在治疗小儿脑瘫上总有效率达到95%,患儿性别因素对治疗效果影响不大,患儿年龄对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结论:脑主神明理论指导下的补脑开窍、舒筋活络法治疗小儿脑瘫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9.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以下简称"脑瘫")是患儿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儿童致残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1]。小儿脑瘫属中医学"五迟"、"五软"、"五硬"、"胎怯"等范畴。目前,中医治疗主要包括针灸、推拿、药物及穴位注射等方法,均取得一定的疗效,其中推拿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穴位点按是推拿的基本手法,以指代针,易被家长及患儿接受。笔者现就近些年来点穴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药并用治疗小儿脑瘫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脑性瘫痪(CP)简称小儿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障碍。脑瘫属于祖国医学“五迟”、“五软”、“五硬”等范畴,是当今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从1995年起用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小儿脑瘫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