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昏迷病人舌后坠两种院前急救处理方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昏迷病人舌后坠两种院前急救处理方法的疗效。方法总结1998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在急诊进行院前抢救行气道通气病人情况。随机抽取120例使用口咽通气管的昏迷病人作为A组,并对应地抽取120例使用传统通气方法的昏迷病人作为B组。结果两组病人置管成功率、管道脱出率和气道密闭性良好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昏迷病人采用口咽通气管的置入方法,可改善昏迷病人舌后坠而引起的气道梗阻呼吸困难,且易置入及固定,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2.
蒋芩 《全科护理》2011,(34):3155-3156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急诊昏迷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给予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从鼻腔或口腔吸痰,观察组采用口咽通气管,从口咽通气管中给氧或面罩给氧,从口咽通气管中吸痰。比较两组病人通气改善有效情况。[结果]观察组通气改善有效率为87%,对照组通气改善有效率为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咽通气管能解除气道梗阻,保持气道通畅,有利于急诊昏迷病人的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3.
田红健  苟小平  郭瑞娟 《护理研究》2010,24(6):1464-1465
脑出血昏迷病人因颊舌肌及舌下肌失去神经支配,易发生舌后坠,多应用口咽通气管改善通气。口咽通气管其作用是限制舌后坠,但插管不当可加重通气困难。我科2006年4月-2008年12月对18例脑出血舌后坠病人,采用舌钳配合压舌板放置口咽通气管,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昏迷病人因颊舌肌及舌下肌失去神经支配,易发生舌后坠,多应用口咽通气管改善通气.口咽通气管其作用是限制舌后坠[1],但插管不当可加重通气困难.我科2006年4月-2008年12月对18例脑出血舌后坠病人,采用舌钳配合压舌板放置口咽通气管,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娅娟 《护理研究》2009,(11):3029-3030
[目的]探讨鼻咽通气管在预防脑血管病人舌后坠致上呼吸道梗阻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2例脑血管意外并舌后坠致上呼吸道梗阻病人,按照就诊序号随机分为口咽通气管组(A组)和鼻咽通气管组(B组),每组46例,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及有效通气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置管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与置管前相比均有显著增高(P〈0.01);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通气管在预防脑血管意外病人舌后坠致上呼吸道梗阻中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使用口咽通气导管缓解昏迷病人舌后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使用口咽通气管缓解昏迷病人舌后坠,预防呼吸衰竭。方法 将口咽通气导管置于病人口腔内产加强基础护理。结果 使用前后呼吸频率有显性差异(P<0.01),鼾声呼吸减轻,总有效率100%。结论 使用口咽通气导管可将舌体恢复正常位置,而恢复正常的气道管径,降低气道阻力,改善缺氧,反射性地降低呼吸频率。  相似文献   

7.
李苑 《护理与康复》2011,10(7):611-612
目的 探讨口咽通气管在子痫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给18例子痫昏迷患者置入口咽通气管,观察置管后改善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效果.结果 18例患者均1次成功放置口咽通气管,置管后低氧症状明显改善,无舌后坠、舌咬伤发生.结论 子痫昏迷患者使用口咽通气管方便、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8.
顾丹花  张芸 《护理研究》2008,22(11):2939-2940
在救治各种原因所致的意识障碍病人时.常采用将口咽通气管放入口内,维持舌根前移^[1],解除舌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但病人对口咽通气管耐受性相对较差,位置容易移动甚至脱落。而鼻咽通气管则较容易耐受且不易移位。我院急诊科在2007年1月-2008年1月将口咽通气管和鼻咽通气管分别应用于32例急性酒精中毒致舌后坠病人的急救中,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麻术后苏醒患者舌后坠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80例全麻苏醒期舌后坠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共40例,其中一组为观察组,使用口咽通气管来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急救压额抬颏法,观察2组患者分别在接受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通气改善及黏膜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通气改善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65%;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在治疗后为(19±3)次/min,对照组为(34士4)次/min;血氧饱和度观察组在治疗后为(97±2)%,对照组为(87士4)%;黏膜损伤发生率在观察组中为区2.50%,在对照组中则高达90.00%.2组间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待全麻术后舌后坠的患者,保证其呼吸道的通畅是护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舌后坠患者非确定性人工气道(口咽通气道下)湿化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应用口咽通气道的脑卒中舌后坠呼吸困难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经口咽通气道内径孔道持续湿化法;对照组应用五官科喉头喷雾器间歇湿化法。观察两组患者痰液湿化效果、吸痰次数、痰痂的形成、气道黏膜损伤以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湿化第3、7天观察组痰液湿化效果满意率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化第7天观察组痰痂的形成、气道黏膜的损伤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化第3、7天观察组吸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舌后坠患者采用非确定性人工气道持续湿化法,湿化效果满意,可减少吸痰次数、痰痂的形成以及气道黏膜的损伤,有效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