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史敏 《内蒙古中医药》2014,(23):105-105
文章从神经机制的调节、脑血流量、免疫系统、脑细胞凋亡、抑制自由基生成、调节NO和ET、抗肿瘤坏死因子、保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方面阐释了针灸对急性期脑缺血保护作用的可能机理,提出了目前针灸在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针灸对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黎喜平  严洁 《针刺研究》2005,30(1):60-63
本文从神经机制的调节、胃肠激素、胃粘膜血流量、体液因子、氧自由基、胃壁屏障等方面阐释了针灸对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理,提出了目前针灸在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在介导针灸效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静 《针刺研究》2008,33(1):37-40
本文结合现代神经科学最前沿的研究,探讨了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在介导针灸效应中的作用。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属于两个较大的蛋白调节因子家族,它们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通过激活细胞内第二信使转导系统起到调节细胞功能的作用。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与疼痛、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等密切相关。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在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凋亡、突触可塑性及神经细胞髓鞘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它们的信息的逆向运输,受电刺激掌控的释放和信息转导机制,并据此提出了作为针灸作用机制可能性之一的神经营养因子假说。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抑郁症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和研究针灸治疗抑郁症机理研究的概况和特点。方法 收集针灸治疗抑郁症相关激励和机制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结果 到目前为止,机理研究已涉及神经内分泌、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免疫功能、神经信号传导通路等方面,此外,部分研究还涉及不同递质、脑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平衡关系,有研究还关注了针灸对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和保护的影响。结论 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理研究,已经开始向纵深发展,并初步体现了针灸治病的多系统调节的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与脑关系密切,脑肠轴理论的提出把对脑与胃肠道相互作用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对胃肠道影响脑功能的免疫、神经、内分泌、肠道菌群通路进行梳理,结合胃肠道疾病与脑病发生密切相关的机理、针灸调节胃肠道的效应及针刺调理胃肠道治疗脑病的理论基础,全面剖析和探讨针灸通过胃肠调理治疗脑病的可行性。提出针灸治疗脑病过程中应当重视对胃肠道的调节,加强胃经、大肠经及腹部腧穴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电针督脉经穴“大椎”、“百会”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 :凝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 1 0hr后致局灶性脑缺血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 P法进行观察。结果 :电针治疗能增强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从而阻止神经细胞内Ca2 +超载 ,稳定细胞内环境。结论 :电针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为临床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帕金森抑郁的作用机制主要有:平衡肠道菌群、刺激多巴胺分泌,减少多巴胺凋亡、调节5-羟色胺代谢水平、提高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刺激神经营养因子、调控神经内分泌系统、缓解炎症反应、改善睡眠障碍.针灸取穴思路遵从就近取穴原则,多根据神经生理解剖理论选用头部腧穴,常用效穴如百会、四神聪、印堂、神庭;根据脑肠轴理论,...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晶  国海东  邵水金 《针刺研究》2012,37(5):422-42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有关针灸疗法治疗AD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发现针灸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保护神经元、提高神经营养因子含量、激活海马蛋白激酶、抑制脑组织炎性反应、调节异常蛋白质的水平和上调自噬活性水平等多条途径达到治疗AD的作用。深入探讨针灸治疗AD的作用机制,可为阐明AD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更为特异和有效的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总结整理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脑-肠轴”理论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相关文献,发现脑-肠轴为一个双向通路,有神经、内分泌、免疫及肠道菌群这四条信息传导通路。许多针灸学者也发现了其特点,将“脑-肠轴”及“脑-肠互动”理论思维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针灸治疗中,特别是用于治疗脑病及胃肠疾病。文章主要总结了针灸基于脑-肠轴理论治疗抑郁症、脑卒中、帕金森病、失眠等脑病,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功能性便秘等胃肠疾病的研究,归纳了其常用穴位及治疗过程所干预的信息传导通道。其中脑疾病主要通过针灸调节肠道菌群,如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增加而达到治疗作用。胃肠疾病则多是通过调节神经信息传导通路中的脑肠肽达到改善症状或治愈疾病的治疗效果,常见的有5-羟色胺、胃动素、促生长素、胃泌素、P物质这五种脑肠肽。脑-肠轴的四条信息通路中,对于内分泌及免疫这两条通路干预机制的研究较少。根据目前基于“脑-肠轴”理论的针灸治疗疾病相关研究的报告,发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不仅治疗效果令人满意,而且疾病的复发率降低了,还能达到预防脑卒中疾病的效果,这大大拓展了针灸治疗脑肠疾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炎性疾病,多项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有效改善CD患者的症状,临床疗效确切。本文查阅近年来针灸治疗CD的相关机制研究资料,归纳分析发现针灸对于CD的治疗效应机制主要集中在肠内局部调节和肠外神经调节两个层面。肠内主要包括对肠道菌群、肠上皮细胞功能和对肠道局部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肠外主要包括对脑功能效应的调控和对“脑-肠轴”相关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本文还针对当前临床研究与动物实验中干预方式和穴位选择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围绕“脑-肠轴”系统阐释针灸治疗CD的神经-免疫机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以期对针灸治疗CD的效应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为优化临床针灸治疗CD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SPECT研究针刺对脑缺血性病变局部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本文采用放射性核素SPECT·rCBF(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像机、局部脑血流)显象观察18例脑缺血病患者针刺前后脑血流变化。结果:针刺前患者普遍存在局部脑血流低灌注状态,针刺后有13例脑缺血状态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脑缺血后的炎性反应在脑缺血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缺血损伤诱导的炎性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一系列炎性细胞和炎性因子的参与。本文对近几年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机制、针刺和中药对脑缺血损伤炎性反应的神经保护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针灸可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本文总结近十年来针灸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相关文献,从临床方面回顾针灸对脑性瘫痪儿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小儿脑瘫是儿科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造成小儿残疾的常见疾患之一。迄今脑瘫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治疗脑瘫多以康复治疗为主,临床上对于脑瘫的康复治疗主要分为现代康复疗法和中医康复疗法。大量综述显示,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对脑瘫起到比较明显的治疗作用,本文总结最近几年中医康复疗法在小儿脑瘫临床应用的文献,论述中医治疗脑瘫的方法及疗效,并认为针灸作为一种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对脑瘫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行。  相似文献   

15.
脑缺血动物模型在探讨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变化、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从各种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相关评价指标以及模型制备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都很高。脑卒中分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所有脑卒中的60%~70%。目前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主要以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及对症治疗为主。近年来有关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有效的实验及临床报道很多,内容涉及到形态学、血流动力学、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现就此问题做一综述,探讨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分布特点及差异。方法:对332例脑出血患者出生时的五运六气分布特点进行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及周期分析。结果:脑出血易罹患者的出生日期运气特点为:天干为乙,岁运为火运、金运;主气为五之气阳明燥金,客气为少阳相火,司天为厥阴风木,在泉为少阳相火;年份为小逆、不和、天邢者。脑出血不易罹患者的出生日期运气特点为:天干为甲,岁运为土运;主气为二之气少阴君火,客气为太阴湿土,司天为阳明燥金,在泉为少阴君火;年份为岁会、同岁会者。其中,唯有主气与运气相合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脑出血发病还与患者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周期密切相关。结论:脑出血发病与人体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运气相合及周期变化均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黄芩苷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4,他引:3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缺血性脑损伤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黄芩苷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分别从其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的影响,对炎症的影响,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文献研究结果提示黄芩苷通过多种机制对缺血性脑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结论:黄芩苷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120篇文献中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P)的配穴规律,包括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在频数分析中最常用的3个穴位分别是曲池、足三里、合谷,可认为现代针刺治疗CP是以此3个穴位为主穴。且对针灸治疗CP指出了不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补阳还五汤抗脑缺血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提高脑组织能量代谢、抗炎、抗自由基损伤、保护血脑屏障,促进神经发生、保护神经元等多种途径抗脑缺血损伤。文章就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药理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