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中医病机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中医对“消渴”、高血压两者认识的历史源流、病因、病机演变及临床研究等方面探讨胰岛素抵抗的病机特点及与高血压病机演变的关系,得出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中医病机特点是在肝肾阴虚基础上所表现出的肝阳(火)亢盛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从脾阴虚辨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杰 《中医杂志》2001,42(10):592-592,610
糖尿病,因临床常见多饮、多尿、身体消瘦的症状表现,所以多属中医“消渴”范畴。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病因复杂。其病机特点多概括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因脾为太阴,乃三阴之长,故伤阴者脾阴首当其冲。脾阴虚是糖尿病病机的根本,糖尿病从脾阴虚辨治,能收到较好的疗效,试作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病机研究进展马成福(长春中医学院130021)关键词糖尿病,病机研究,综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属中医消渴范畴。综观中医对消渴病机的研究,大多以阴虚燥热为其主要病机特点,但用之于临床,疗效并不理想。近10年来许多医家对消渴之病机研究...  相似文献   

4.
黄静  邹彦 《陕西中医》2003,24(9):845-845
糖尿病 ,中医多按“消渴”病进行辨证施治 ,历代医家均认为消渴病以燥热与阴虚为主要病机特点。但通过临床观察 ,笔者认为 ,脾虚也是糖尿病的病机根本 ,糖尿病以脾辨治 ,临床效果显著 ,现具体分析如下 :1 理论依据 脾位于中焦 ,主运化升清 ,统摄血液 ,主肌肉四肢 ,为气血津液  相似文献   

5.
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为消渴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属中医“肾消”、“尿浊”、“虚劳”等范畴。对其病机认识多倾向于本虚标实之说,早期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随病程进展多阴损及阳、瘀血浊湿为患。基于长期跟师实践,笔者认为“消渴肾病”不论其病处何阶段,均存在“阴虚为本”格局,  相似文献   

6.
七味二术降糖汤治疗Ⅱ型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Ⅱ型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多把消渴归于燥病门类,认为阴虚燥热是其病机的主旋律,常采用滋阴清热法治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深感脾虚湿阻是Ⅱ型糖尿病不可忽视的重要病机,自拟七味二术降糖汤以健脾化湿为主治疗Ⅱ型糖尿病5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前临床多将糖尿病归属于中医之“消渴”,认为其主要病机是阴虚燥热,主要涉及肺、胃、肾三脏;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然临床中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特别在早期并没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且从养阴清热论治效果甚微。导师王茂泓认为糖尿病的关键病机乃“脾之化机障碍”,并从脾胃气化学说论治糖尿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在现代中医称之为“消渴肾病”,因其多继发于消渴,存在阴虚燥热,津液耗伤的病机基础,为清热法的应用提供了条件。“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糖尿病肾病因其燥热、津伤等病机基础,会兼夹产生不同程度风邪,并往往并发症较多。王暴魁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病性本虚标实,消渴热盛,热盛生风是本病的病机核心,治疗以清热祛风为大法,自拟消渴肾方治疗,临床证实疗效显著,丰富了本病的辨证论治思路。  相似文献   

9.
浅述糖尿病从湿痰瘀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一般认为其病机特点是阴虚燥热、津液亏耗,治宜滋阴润燥。然而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糖尿病大多与湿痰瘀有关,从湿痰瘀论治常收效良好,现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一般把“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做为该病的主要病机。笔者在临床中 ,观察到只有部分患者阶段性的出现阴虚燥热的典型症状。对于这种近乎终身性的疾病 ,笔者认为更应从本质上做进一步的辨证分析。现结合历代医家对此病的认识 ,谈一点肤浅看法。1 气虚“阴火”为本 ,阴虚燥热为标中医之脾 ,包括胰腺的功能 ,历代均有探讨。糖尿病病理应从“脾胃病”入手寻求病机。李东垣把脾胃病分为“初中末”三期 ,“初为热中 ,末传寒中”,气虚“阴火”的病机贯穿于脾胃病的全过程。糖尿病的演变 ,也符合这一规律。这种“阴火”是…  相似文献   

11.
从脾虚论治老年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陕西中医》2004,25(11):1052-1054
老年糖尿病多属于 2型糖尿病 ,在中医属“消渴病”范畴。关于消渴病的中医病机 ,历来偏重于“阴虚燥热”,且以上、中、下三焦分病位 ,故有上、中、下三消。近世从临床及理论研究发现“气阴两虚”是消渴病的主要病机 ,而且瘀血伴随着糖尿病的始终 ,脾虚在消渴病的发病及发展中渐受到重视 ,笔者在诊治糖尿病的临床实践中发现 ,脾虚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极其重要病机 ,尤其是老年糖尿病 ,因而在临床提倡从脾虚辨治老年糖尿病 ,收到较好疗效 ,试述如下。1 历代关于脾虚致消渴的论述 消渴之名始见于《内经》,《素问·奇病论篇》:“此肥美之所发也…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国医大师吕仁和融合古今经验并结合临床实际,将消渴病分为脾瘅、消渴、消瘅3期。消渴病基本病机为“热伤气阴”,脾瘅期以脾热为主要病机,消渴期以二阳结滞化热为主要病机,消瘅期以血脉不行、血气逆留为主要病机。而作为消渴病基本病机的火热邪气则贯穿3期始终,笔者研究发现消渴病热邪具有易损伤络脉、常造成血脉瘀滞、波及五脏六腑、常因病人体质不同而表现不同、常与有形之邪胶结、易成毒邪六大特点。治疗方面,在重视消渴病热邪属性及消渴病分期的基础上,强调重视患者体质差异、重视活血化瘀治法的应用、重视祛除有形邪气。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从痰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历代医家据其症状进行三消辨证。笔者在前人辨证的基础上 ,遵循中医理论 ,结合现代医学 ,对之进行系统的宏观辨证和微观检测 ,研究了其病因病机、临床症状、治则方药。认为应该重视从痰瘀论治糖尿病。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糖尿病的病因多由长期嗜食膏粱厚味 ,醇酒炙 ,损伤脾胃 ,以致脾失健运而湿浊中阻 ,聚湿生痰 ,痰郁化热化火。消渴本为阴虚之证 ,阴虚阳亢 ,肝火挟痰横窜经络。痰浊滞络 ,气机不畅 ,使血脉瘀滞。津血同源 ,血瘀之后 ,津液运行不畅而生痰 ,痰病系血 ,血病系痰 ,痰瘀互结 ,络脉不畅 ,伤气耗阴 ,气阴…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与机体日益消瘦为主的三多一少症状,属于中医的“消渴”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文献颇多,现将近2 0年治疗概况述评如下。病因病机中医对糖尿病的病因看法较一致,认为主要是过食肥甘、五志过极、房室不节、热病火燥及先天禀赋不足几个因素。对其病机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传统的观点认为其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2 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已突破传统“阴虚燥热”之说,提出了…  相似文献   

15.
苦酸制甜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洪皎 《中医杂志》2007,48(1):88-89
仝小林教授应用苦味及酸味药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血糖。现对“苦酸制甜”治法浅析如下。1谨守病机,有者求之目前多将糖尿病归于消渴范畴,传统的观点认为,消渴的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此说不能囊括2型糖尿病的病变机理。目前,2型糖尿病中80%是肥胖患者,其中大多数并无消渴的主症——“三多一少”。基于这类患者的病机演变过程,仝师将其划分为郁、热、虚、损四阶段。在以郁、热为主的阶段病机重在郁热,此期应重在清郁热,郁热不清则耗气伤阴。而产生郁热的原因或为饮食失节或为情志失调。由于饮食不节…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DM)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诊治消渴病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消渴的论述。自《内经》后,历代医家大多以阴虚燥热立论。治疗上分上中下三消。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才逐渐突破传统“阴虚燥热”之说,对其病因病机见仁见智,提出如“气虚致消”、“脾虚致消”、“瘀血致消”、“肝郁气滞”、“痰浊阻络”、“毒邪伤络”等一些较之以往不同的学说,这些学说中尤以“脾虚致消”说在近年被越来越多的医家接纳。本文试主要从病因病机、现代研究角度探讨脾胃与糖尿病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7.
林兰认为 ,糖尿病心脏病的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学中的“消渴”、“心悸”、“怔忡”、“胸痹”、“惊悸”、“胸痛”、“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证范畴。阴虚燥热、痰浊闭阻、瘀血阻滞为其主要病机。中医宜根据糖尿病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性病变的各自特点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灵活论治。  相似文献   

18.
林兰认为,糖尿病心脏病的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学中的“消渴”、“心悸”、“性忡”、“胸痹”、“惊悸”、“胸痛”、“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证范畴。阴虚燥热、痰浊闭阻、瘀血阻滞为其主要病机。中医宜根据糖尿病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性病变的各自特点,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灵活论治。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西医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因糖尿病病程进展,长期高血糖并高血脂、高血压等对眼视网膜微血管造成长期的慢性损害所引起的并发症,易造成眼部组织、神经、血管微循环改变以及眼部营养和视功能的损坏。中医对此病也早有记载,称之为“消渴目病”,认为其发病的主要病机为阴虚内热,耗气伤津,导致痰瘀互结,进一步加重病情的发展。文章主要基于“痰瘀虚”理论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原则,为该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六经津液辨证论治消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渴又名消瘅、三消、消,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特征,类似于西医学的糖尿病。传统上,中医多以“三消”论治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病机多主为阴虚燥热。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消渴的病机、辨证方法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研究,有从脾论治者,有从肾论治者,有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