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外周血单核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成熟及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外周血单核来源的DC,按照处理方式不同分为4组,分别给予磷酸缓冲液(PBS)、低密度脂蛋白(LDL)、ox-LDL、肿瘤坏死因子a(TNF-a)刺激.随后进行流式细胞分析各组DC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使用ELISA方法对培养上清中DC分泌的细胞凶子和趋化因子进行测定.使用FITC标记的葡聚糖检测DC吞噬抗原能力变化.使用Western blot方法对DC胞质内核冈子kB(NF-kB)、NF-kB抑制蛋白a(IkBa)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同空白对照组相比,经过ox-LDL处理后的外周血单核来源DC表达CIMO(22.3%比45.6%)、CD86 (25.9%比82.4%)均明显高,白介素12(31.43 pg/ml比126.73 pg/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59.6ng/ml比116.3 ng/ml)分泌多,单核细胞炎性蛋白(MIP1)分泌无明显变化.同时处理后的DC抗原吞噬能力低(46.8%比10.7%),激活自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强(刺激指数4.5比5.7),免疫蛋白印迹实验表明,经ox-LDL处理后DC胞质IkBa的降解多,NF-kB表达高.结论 ox-LDL可以促进外周血单核来源的DC成熟,其机制与NF-kB抑制蛋白IkBa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兔脂肪细胞分泌组织因子(T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取正常兔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脂肪细胞,实验设对照组、ox-LDL干预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及联合干预组,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分别以不同终浓度的ox-LDL和阿托伐他汀进行单独或联合干预,孵育24h。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F和PAI-1蛋白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脂肪细胞TF和PAI-1 mRNA表达。结果ox-LDL使脂肪细胞分泌TF和PAI-1显著增加,TF和PAI-1 mRNA表达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性。阿托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兔脂肪细胞TF下和PAI-1 mRNA表达及蛋白产生。联合干预组与ox-LDL组比较,阿托伐他汀使TF和PAI-1 mRNA表达及蛋白分泌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对ox-LDL诱导的兔脂肪细胞表达凝血和纤溶因子异常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壁的主要屏障,其功能失调和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1]。内皮细胞作为雌激素的靶点,大量动物和体外实验证明,雌激素对内皮细胞起保护作用[2]。然而,心脏与雌孕激素替代研究和妇女健康行动研究2个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数据显示,雌孕激素替代治疗增加绝经后妇女冠心病、静脉血栓栓塞及乳腺癌的发生[3]。鉴于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复杂性,人们一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胎盘生长因子1(PLGF-1)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释放炎性因子和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及PLGF-1拮抗剂2’-氨基-3’-甲氧黄酮(PD98059)对其抑制程度。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PLGF-1(20、40、80μg/L)孵育ECV-304,分为对照组和PLGF-1干预组(20、40、80 μg/L)。再应用PD98059(100μmol/L)和PLGF 1(80 μg/L)刺激ECV 304,分为空白对照组、ox-LDL组、PLGF-1+ox-LDL组和PLGF-1+ox-LDL+PD98059(拮抗组)。应用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和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结果 (1)PLGF-1诱导炎性因子和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呈时间依赖关系,6 h达最理想的分泌量。随着PLGF-1浓度的加大呈上升趋势。(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ox-LDL组、PLGF-1+ox-LDL组和拮抗组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2、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拮抗组较PLGF-1+ox-LDL组的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 PLGF-1可促使内皮细胞产生大量炎性因子,参与诱导内皮活化;抑制PLGF-1的生物活性可控制炎性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培养的单核巨噬系细胞株U937细胞表面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表达的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卡托普利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表面LOX-1的表达。结果:细胞在Ox-LDL培养后LOX-1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其表达呈先递增后递减变化,在浓度为100μg/ml,时间为24h时达高峰(0.965±0.413),应用LOX-1阻断剂PIA、角叉菜胶和卡托普利干预后其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果分别为(0.083±0.024),(0.075±0.019),(0.084±0.025)。结论:Ox-LDL可诱导U937细胞表面LOX-1蛋白质的表达,卡托普利可通过抑制LOX-1的表达,从而抑制Ox-LDL对U937细胞的损伤,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猪冠状动脉SMC培养技术,以3H-TdR的参入量表示冠状动脉的SMCDNA合成情况,应用划线方法测定冠状动脉SMC的迁移距离,观察辛伐他汀对OX-LDL诱导的冠状动脉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浓度为10-8~10-5mol/L的辛伐他汀可使猪冠状动脉SMC的3H-TdR参入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药物浓度越高,参入量越少。10-8~10-5mol/L辛伐他汀均可使猪冠状动脉SMC的迁移距离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OX-LDL诱导的猪冠状动脉SMC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 ,oxLDL)及抗氧化剂α 类脂酸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L 精氨酸 一氧化氮系统的影响。方法 白细胞介素 1β诱导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 ,iNOS)并产生一氧化氮 ,然后用不同浓度和氧化程度的oxLDL及α 类脂酸进行干预。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中iNOSmRNA表达量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含量。结果 oxLDL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iNOSmRNA的表达并减少一氧化氮的产量 ;iNOSmRNA表达及一氧化氮产量与oxLDL的浓度和氧化程度呈负相关 ;预先经α 类脂酸处理后能减轻oxLDL的上述抑制作用。结论 oxLDL显著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中L 精氨酸 一氧化氮系统 ,这一抑制效应与它的浓度和氧化程度有关。α 类脂酸能减轻oxLDL的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引起心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时,内源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基因表达及蛋白分泌水平的变化,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刺激内源性FGF21生成增加时,对ox-LDL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内源性FGF21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离并培养成年Wistar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给予ox-LDL溶液,建立心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以实时(real time)PCR及ELlSA法分析FGF21基因及蛋白水平变化,并给予PPARα配基苯扎贝特(分为50、100及200μmol/L组),诱导FGF21高表达,ELISA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0、50及100μg/ml ox-LDL溶液组,FGF21基因表达及蛋白分泌越来越高.50及100 μg/ml ox-LDL组FGF21 mRNA表达水平,100 μg/ml ox-LDL组FGF21蛋白分泌水平,200 μmol/L苯扎贝特组诱导FGF21水平均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P均<0.05).200 μmol/L苯扎贝特+100μg/ml ox-LDL组细胞凋亡水平显著低于100 μg/ml ox-LDL组(P<O.05).结论 ox-LDL诱导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时FGF21分泌水平可反应性增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PARα配基苯扎贝特可引起FGF21表达水平增高,对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FGF21可能作为一种心血管内源性保护因子,拮抗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心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致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白藜芦醇等抗氧化剂的细胞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噻唑蓝(MTT)实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DNA断端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实验及caspase-3测定来观察oxLDL对PC12细胞存活率、细胞膜通透性、细胞核及caspase-3活性的影响。抗氧化剂白藜芦醇、丙丁酚及维生素E预处理细胞,再加入不同浓度oxLDL,观察抗氧化剂的细胞保护作用。结果 PC12细胞存活率随着ox-LDL浓度及作用时间增加而下降;LDH释放率、TUNEL阳性细胞数及caspase-3活性随着浓度增高而增高;低密度脂蛋白(LDL)对上述各项指标无影响。白藜芦醇、丙丁酚及维生素E均能减缓oxLDL所致的细胞存活率下降、LDH释放率的升高、TUNEL阳性细胞数的增加,其中白藜芦醇作用最强;白藜芦醇、丙丁酚减缓oxLDL所致的caspase-3活性增高,而维生素E对caspase-3活性无影响。结论oxLDL导致PC12细胞死亡,其浓度与PC12细胞存活率呈剂效关系,其作用时间与PC12细胞成活率呈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体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VSMC,并分为正常对照组、ox-LDL组[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SDF-1组(AS模型+SDF-1)、SDF-1+12G5组(AS模型+SDF-1+CXCR4单克隆抗体)和12G5组(AS模型+CXCR4单克隆抗体),应用MTT法测VSMC细胞增殖,TUNEL法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测凋亡基因bax、bcl-2mRNA的表达。结果ox-LDL组的增殖率0.38±0.0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28±0.02(P<0.01),明显低于SDF-1组0.44±0.02(P<0.01),与SDF-1+12G5组和12G5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ox-LDL组的凋亡率24.2±2.4,高于正常对照组19.8±2.7和SDF-1组20.7±2.8(P<0.05),而与SDF-1+12G5组和12G5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ox-LDL组bcl-2和bax的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SDF-1组(P<0.01),而与SDF-1+12G5组和12G5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DF-1可明显促进ox-LDL诱导的VSMC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SDF-1及其受体CXCR4构成的生物学轴可能通过bcl-2/bax途径影响VSMC凋亡。  相似文献   

11.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ox LDL(分别为25,50,100,200μg/ml)和LDL(100μg/ml)培养一定的时间(6、12、24和48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鉴定EPC,分别观察EPC的增殖、迁移、黏附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 Ox LDL显著减少外周血EPC数量,200μg/mlox LDL作用24h对EPC数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较对照组减少了近70%,P<0.01)。另外,100μg/mlox LDL呈时间依赖关系减少EPC数量,于24h达到高峰(P<0.01)。Ox LDL也显著损害了外周血EPC的黏附、迁移、增殖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论 Ox LDL可减少EPC数量并损害EPC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维生素E(VitE)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毒性作用及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乳酸脱氢酶(LDH)及3H-胸腺嘧啶(3H-TdR)、3H-亮氨酸(3H-Leu)掺入,分别测定HUVEC的损伤和增殖.结果 VitE可明显抑制高浓度(>200 μg/L)ox-LDL引起的内皮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LDH),并能有效抑制低浓度(<200 μg/L)ox-LDL引起的HUVEC 3H-TdR、3H-Leu的掺入,二者均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抗氧化剂VitE对ox-LDL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对其引起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这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再狭窄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胰岛素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的增殖能力、凋亡及分泌NO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正常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非吡格列酮组,各16只,分别给予吡格列酮和生理盐水灌胃预处理。喂养10天后,断颈处死,密度梯度离心法取骨髓单个核细胞,在M199培养液中培养扩增EPCs并进行鉴定。贴壁细胞培养4天后,将吡格列酮组EPCs消化后进一步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胰岛素(1nmol/L)或空白干预,非吡格列酮组EPCs处理同吡格列酮组EPCs。24h后检测NO水平,3天后检测凋亡情况,7天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吡格列酮预处理能提高EPCs数量(P<0.01),吡格列酮预处理和(或)体外给予胰岛素干预组EPCs与未处理组细胞相比EPCs增殖能力提高(P<0.01),凋亡程度降低(P<0.05),培养上清中NO浓度增加(P<0.05)。结论体内吡格列酮预处理与体外胰岛素干预均能促进EPCs增殖,抑制EPCs凋亡,并促进EPCs分泌NO,且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PIM-1基因调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的增殖和对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分别对第4代(P4)BMMSCs表面抗原CD29、CD44和CD45进行鉴定。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EGFP转染组(EGFP组)、PIM-1基因转染组(PIM-1组),将成功构建的慢病毒载体LV-egfp-PIM-1及LV-egfp转染至BMMSCs中,采用PCR法检测慢病毒载体转染后PIM-1表达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慢病毒载体转染后PIM-1蛋白表达水平,用MTT比色法检测PIM-1对BMMSCs增殖能力的调控作用,FCM检测PIM-1对BMMSCs凋亡的影响。结果:大鼠BMMSCs成功转入PIM-1基因后,与对照组相比,PIM-1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加(P0.01),细胞凋亡率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过表达PIM-1可显著提高BMMSCs的增殖能力和抑制BMMSCs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对大鼠骨髓内皮前体细胞(EPC)增殖、细胞周期及一氧化氮(NO)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在M199培养液中培养扩增EPC并进行鉴定。不同浓度ET-1(A组:0mol/L、B组:10-9mol/L、C组:10-8mol/L、D组:10-7mol/L、E组:10-6mol/L)作用于EPC,MTT法检测ET-1对EPC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ET-1对EPC细胞周期的影响,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的变化,观察ET-1对EPC的NO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A组,0.405±0.017)相比,ET-1浓度C组(0.434±0.016)、D组(0.463±0.016)、E组(0.473±0.015)EPC增殖能力显著增高(n=8,P<0.01)。EPC的G0/G1期细胞百分数C组(57.28±3.65)%、D组(44.99±3.19)%、E组(40.29±3.74)%较对照组(70.55±1.37)%明显降低(n=5,P<0.01),EPC的S期细胞百分数C组(26.75±2.87)%、D组(32.79±2.41)%、E组(35.74±2.94)%较对照组(20.04±1.64)%明显升高(n=5,P<0.01),EPC的G2/M期细胞百分数C组(15.96±1.71)%、D组(22.22±2.22)%、E组(23.64±2.86)%较对照组(9.41±0.81)%明显升高(n=5,P<0.01)。EPC培养液中NO含量(μmol/L)ET-1浓度C组(11.70±1.80)、D组(15.69±1.86)、E组(16.89±1.55)较对照组(7.45±2.41)明显增加(n=8,P<0.01)。B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T-1能够促进EPC的增殖,促进细胞向S期和G2期的转化,并提高细胞NO分泌功能,可能参与缺血性疾病的血管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培养7天获得EPCs。抗AC133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对EPCs双标后进行激光共聚焦鉴定。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AngⅡ(10-7mol/L、10-8mol/L、10-9mol/L)进行干预,MTT法观察EPCs增殖能力的变化,并利用RT-PCR法观察不同浓度AngⅡ干预及缬沙坦、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预处理后EPCs的Flk-1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存在的前提下,AngⅡ可以增强EPCs的增殖能力,并可以上调Flk-1 mRNA的表达。缬沙坦、抑制剂可以显著抑制AngⅡ的这种作用。结论AngⅡ可以通过1型受体、PKC通路上调EPCs的Flk-1,在VEGF的作用下促进其增殖,从而有助于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激活核受体视黄醇类X受体(RXR)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巨噬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经ox-LDL诱导48h后分化为树突样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M-H2DCFDA荧光探针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浓度。结果ox—LDL诱导48h后,表达与树突状细胞免疫成熟和激活有关的细胞表面标志物CIMO、CD86、CD83、MHCClassⅡ和CD1d的RAW264.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同时给予天然型RXR特异性配体9-cisRA(10^-7mol/L)上述比例分别下降约47%、43%、48%、32%和17%,同时给予合成型RXR特异性配体SR11237(10^-6mol/L)上述比例分别下降约38%、38%、46%、36%和32%,并且均表现剂量依赖性。相差显微镜观察发现树突样细胞形态改变也得到部分抑制。ox-LDL引起细胞内活性氧浓度显著升高[平均荧光强度(MFI)38.24±4.20比4.46±0.39,P〈0.05],同时给予9.cisRA(10.mol/L)或SR11237(10^-6mol/L)MFI分别降低到12.60±1.52和17.89±1.91,较ox-LDL单独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活核受体RXR能够部分抑制ox-LDL诱导巨噬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内皮细胞移植对损伤组织的修复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骨髓成年多能干细胞(MAPCs)体内外诱导分化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MAPCs.应用10 ng/m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骨髓MAPCs进行体外诱导分化2~3周,使其定向分化成为血管内皮细胞.采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组化以确定诱导分化的效果.将标记BrdU的MAPCs自体移植于犬心肌内,观察局部微环境对于骨髓MAPCs的分化能力.结果应用10 ng/ml VEGF孵育骨髓MAPCs 2~3周,可见MAPCs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形态呈鹅卵石样;形成血管样结构;细胞vWF免疫染色阳性.移植于心肌内的MAPCs在体内形成新生血管,血管内皮BrdU染色与vWF染色均阳性.结论骨髓MAPCs可在体外VEGF诱导下或在体内微环境作用下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骨髓MAPCs可为损伤组织的移植修复治疗提供内皮细胞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