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分析15例垂体瘤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结果 15例手术医护配合默契,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密切护理配合,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单鼻腔-蝶窦入路、经锁孔入路、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某院神经外科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90例垂体瘤患者作为样本对象,采用数字盲选法,分为Ⅰ组(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Ⅱ组(经锁孔入路垂体瘤切除术)、Ⅲ组(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各30例,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Ⅱ组、Ⅲ组比较,Ⅰ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尿崩症、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和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缩短了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都比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护理资料。结果肿瘤全切47例(87%),次全切除2例(3.7%),大部分切除5例(9.3%);手术时间1~2.0h,平均1.5h。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野暴露直接、恢复快等优点,是垂体瘤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优质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神经内镜下经鼻内一扩大蝶窦入路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是近年来在经口鼻蝶窦入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新技术。其手术路径更加简单,术中损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因此应用日益增加。我院在进行神经内镜下经碟解剖学研究和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的经验后,成功在神经内镜下经鼻内一扩大蝶窦入路切除6例鞍结节脑膜瘤,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总结22例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围术期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及并发症的护理。认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不仅简便、安全、准确性高,并且能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针对术后易出现的并发症及早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积极防治并发症发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神经内镜控制下经鼻-经蝶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控制下单鼻孔经蝶手术入路切除垂体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手术技巧及其优点。方法 经内镜控制下单鼻孔经蝶手术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9例。结果 肿瘤全切7例,次全切2例。手术效果良好。并发症2例;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1例,尿崩、高热、意识障碍1例。无死亡。结论 神经内镜控制下单鼻孔经蝶手术入路切除垂体瘤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微创、照明良好、视野开阔、并发症较少等优点,是垂体瘤手术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鼻内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护理经验及体会。方法:通过总结我院2002年1月-2005年4月46例内镜下鼻内蝶窦入路垂体瘤手术患者的护理,介绍内镜下鼻内蝶窦入路垂体瘤手术及围手术期护理的要点及需要重点观察的指标和内容,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并发症观察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全切除肿瘤35例,次全切(〉80%)6例,大部切除5例,无死亡,无视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随访1个月-3.3年,原有症状均有所改善,视力不同程度改善21/23例,异常增高的激素水平降至正常24/32例。结论:内镜下鼻内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但应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103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03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中,3例尿崩症需药物治疗,其他并发症患者经治疗后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鼻蝶窦入路行手术切除虽然创伤少,但仍存在手术后并发症,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疗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效果,并总结手术护理配合要点与注意事项。[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120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借助神经导航引导下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导航组各60例,观察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手术入路与瘤体偏差距离、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等。[结果]导航组病人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入路与瘤体偏差距离、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神经导航应用于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病人明显提高了手术准确性,具有外观无切口、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方式下的垂体瘤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垂体功能、视觉功能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8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黏膜组和鼻内镜组各34例。黏膜组采用黏膜下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鼻内镜组采用传统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对比两组肿瘤切除率、围手术期指标、垂体功能、视觉功能、激素水平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黏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鼻内镜组(P<0.05);术后1 d及术后30 d,黏膜组血浆皮质醇(Cor)水平低于鼻内镜组;术后30 d,黏膜组总甲状腺素(T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均高于鼻内镜组(P<0.05);术后30 d,黏膜组患者视野指数(VFI)、视野平均缺损(MD)水平高于鼻内镜组,视野模式标准差(PSD)低于鼻内镜组(P<0.05);手术后,黏膜组患者催乳素(PRL)水平低于鼻内镜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相比,黏膜下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预后的垂体功能、视觉功能及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脑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以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1月的30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垂体瘤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有1例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鼻漏,经对症处理治疗后患者愈后良好,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手术室护士应熟练掌握经鼻蝶入路的手术步骤及神经内镜使用方法,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快速精准传递手术器械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瘤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择取接受治疗的80例垂体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经单鼻孔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肿瘤切除范围、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日常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切除范围及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理想,操作更加简便,所带来的创伤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当借鉴、采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垂体瘤患者行神经导航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特别是头部皮肤准备;术后加强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监测,重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38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中并发一过性尿崩症6例,脑脊液鼻漏2例,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神经导航手术具有手术准确、手术时间短、术后监护和住院天数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做好术前护理及术后病情观察是保证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197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的垂体瘤患者,其中神经内镜下治疗的患者为105例(神经内镜组),显微镜下治疗的患者为92例(显微镜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1年后随访复发率、术后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肿瘤全切率、内分泌激素下降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1年后随访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尿崩症、低钾血症、视力障碍、颅内血肿、鼻腔出血)发生率均低于显微镜组;肿瘤全切率、内分泌激素下降率均高于显微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效果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垂体瘤发病率为1/10万,约占颅内肿瘤10%。根据瘤体的大小分为巨大腺瘤、大腺瘤、小腺瘤、微小腺瘤。垂体瘤手术方式主要有开颅垂体瘤切除和经口鼻蝶入路(transsphenoidal)垂体瘤切除方式。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具有对脑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病人恢复快等优点。切除术后,病人双鼻腔被油纱条填塞,病人吸氧方式发生改变,由常规经鼻吸氧改为经口吸氧。  相似文献   

16.
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本组102例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患者术前、术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全部患者术前精神状态良好,能如期进行手术,术后效果理想,无1例病情恶化,均治愈出院。结论:经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创伤及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肿瘤切除彻底,术后反应轻,恢复快,不留皮肤瘢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崔文耀  陈茂君  段丽娟 《华西医学》2010,(12):2278-2280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8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38例行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8例患者无一死亡,2例并发脑脊液鼻漏,10例出现暂时性尿崩,1例并发脑性耗盐综合征。随访3~16个月,原垂体瘤症状均消失,并发症痊愈。结论加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患者的护理,是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垂体瘤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式具有创伤少、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而作为临床手术治疗垂体瘤的首选[1].由于垂体瘤位于鞍底,手术有一定难度,术后并发症较多,危及病人生命,因此术后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现将75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病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经神经内镜单侧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过去2年接受神经内镜单侧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86例为观察组,显微镜单侧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症状缓解情况;统计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观察组患者随访2年,定期复查头部CT或MRI,根据是否复发分为2亚组,对比2亚组的年龄,性别,病程,肿瘤直径,肿瘤侵袭性,内分泌异常,视力、视野缺损,头痛、眼痛,手术全切,术后并发症,辅助治疗等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症状缓解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崩症(16.28%)、水电解质紊乱(11.63%)、脑脊液漏(4.65%)与垂体功能低下(4.6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肿瘤侵袭性、内分泌异常、手术全切、术后并发症与辅助治疗是与术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直径、肿瘤侵袭性、手术全切、术后并发症与辅助治疗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术后复发与肿瘤直径、肿瘤侵袭性、术后并发症呈正相关,与手术全切与辅助治疗呈负相关。结论:与经显微镜比较,经神经内镜单侧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崩症、水电解质紊乱、脑脊液漏与垂体功能低下。肿瘤直径、肿瘤侵袭性、手术全切、术后并发症与辅助治疗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是近年来在经口鼻孔蝶窦入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手术路径更加简单,术中损伤小,病人痛苦少,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但在临床上有部分病人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头痛[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