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瘀毒理论在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位置,本文以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分析为基础,结合文献研究,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瘀毒理论进行探讨,认为瘀与毒同为RVO的重要病理环节。根据瘀毒致病缓积骤发、传变迅速、复杂多变、缠绵难愈的特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显得尤为重要,在该病机理论指导下从瘀毒论治RVO,即采用祛瘀解毒法治疗RVO,可为RVO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2.
3.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之瘀毒说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属中医“胃痞”范畴。是由多种内外致病因素不断积累,长期作用,以致脾胃虚损,气阴两亏,中焦气滞,升降失调的必然结果。随着脏腑功能的虚损和失调,气阻、食滞、湿热蕴结等所导致的结果是经络瘀滞,血行不畅,脏腑代谢的病理产物留而不去,久积不能排除,蕴积在内,必化为毒。  相似文献   

4.
丛晓东  张洁  李灵生  樊茂蓉  张琼 《新中医》2019,51(1):230-232
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现代病理生理为切入点进行分析,追溯"毒瘀"的源流及目前的研究现状,认为毒瘀理论与COPD合并PH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毒邪侵犯机体是导致COPD发病的重要因素;毒邪日久,煎熬津血,发为血瘀,瘀久可再生内毒,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交阻,最终导致COPD合并PH;基于其毒瘀相互搏结的特点,解毒祛瘀法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蕴毒理论的兴起和发展丰富了中医学病因病机学说。蕴毒理论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 思维方式和治疗思路,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蕴毒理论作为中医病因学说之一,其内容隶属于毒邪学说,以外毒和内 毒为界限,内毒即蕴毒。两千多年以来,蕴毒理论散见于各医家及其著作里,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一套学说。本文通 过对蕴毒理论的分类叙述,探讨其目前的具体研究现状,以及在临床诊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是感染性心肌炎最常见类型,部分患者急性期后仍有病毒活动,重者可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则演变为扩张性心肌病。现代医学对其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主要就是休息、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笔者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邪毒和瘀血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细胞自噬从微观角度探讨沈舒文教授所提"毒瘀交阻"之论,揭示胃癌前病变中"毒瘀交阻"的病机及"扶正解毒祛瘀法"的微观机制,阐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自噬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为胃癌前病变的临床诊疗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属中医"胃痞"范畴,是由多种内外致病因素不断积累,长期作用,以致脾胃虚损,气阴两亏,中焦气滞,升降失调的必然结果.随着脏腑功能的虚损和失调,气阻、食滞、湿热蕴结等所导致的结果是经络瘀滞,血行不畅,脏腑代谢的病理产物留而不去,久积不能排除,蕴积在内,必化为毒.  相似文献   

9.
祛瘀解毒法治疗瘀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祛瘀解毒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方法临床研究:6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用祛瘀解毒方治疗)和对照组(为丹那唑治疗),观察治疗3个月前后症状、体征、妊娠率及白细胞介素-1(IL-1)、IL-6及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变化。实验研究:60只大鼠分为治疗组(用祛瘀解毒方)、对照组(用丹那唑)与空白组,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观察异位内膜腺上皮、在位内膜腺上皮及子宫肌层组织学评分。结果临床研究表明:治疗后痛经积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40±1.85和3.47±2.03;月经不调积分分别为1.67±2.04和3.73±1.72(P〈0.05),两组妊娠率分别为63.2%和23.5%(P〈0.05)。中药与丹那唑治疗后均显著降低IL-1、IL-6含量和EMAb的阳性率。实验研究表明中药与丹那唑均可增加异位内膜腺上皮、在位内膜腺上皮及子宫肌层组织学评分,说明可促进异位病灶细胞的Bax的表达;但中药对在位内膜及肌层组织无此作用。结论祛瘀解毒法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瘀蕴毒症候,其作用机理与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促进异位病灶细胞凋亡有关。提示祛瘀解毒方是治疗血瘀蕴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的中医病机是本虚标实 ,气虚为本 ,瘀毒为标 ,久病入络 ,痹而不通 ,治疗应以化瘀解毒为原则 ,佐以健脾益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瘀毒理论的概念渊源与致病特点,从瘀毒理论与子宫腺肌病的理论联系、相关指标联系等角度论述两者的相关性,探讨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诊疗新思路,指出临证时遵循化瘀解毒治则,创新应用抗肿瘤类药物,兼顾疏肝养肝与培补正气之法,以期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复发,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12.
13.
瘀毒阻络与冠心病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的中医病机是本虚标实,气虚为本,瘀毒为标,久病入络,痹而不通,治疗应以化瘀解毒为原则,佐以健脾益气。  相似文献   

14.
痛风是尿酸盐结晶沉积诱发关节炎性反应,常伴高尿酸血症.此外,痛风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间存在密切联系,它们共同存在、相互作用,加重疾病的进展,增加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中医痰瘀毒虚与痛风的发生高度相关.痰瘀毒促进痛风炎症病变的形成,加速痛风对心、脑、肾的损害,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痛风肾、机体亏虚的发生.探讨痰瘀毒虚与痛风机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干预痛风、预防靶器官损伤,进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论肾虚瘀毒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本病因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具有代表性的多脏器多系统损害并伴多种免疫学异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的临床表现纷繁复杂,单纯的外感或内伤致病论不利于SLE病因病机的整体把握。笔者通过临证认识到“毒”邪致病在SLE中的重要性,认为内外合邪致病论能较全面地把握SLE的病因病机,并提出“肾虚阴亏、瘀毒内蕴”为SLE病因病机的关键所在。 1 肾虚阴亏乃发病之本 正虚是SLE发病的内因,《灵枢·百病始生》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所谓“正气…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随着胸痛中心的大量建设,对ACS患者虽然可以积极治疗挽救心肌坏死、降低病死率,但术后总体疗效和预后与理想仍有差距。对于这种局面,我们认为预防ACS更为重要。在中医学"瘀毒"理论的基础上,对于以易损斑块破裂为病理基础的ACS,运用导师经验方解毒活血方稳定易损斑块,发挥中医药特色干预病理过程,从源头上防治心血管血栓性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瘀毒理论发展和创新了冠心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病因病机,为中医治疗学的发展及其临床疗效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本文从冠心病瘀毒理论的渊源、发展创新、现代病理生理学、活血解毒治则及其应用方面系统论述了冠心病瘀毒理论,并提出其理论的创新呈现螺旋式发展,随着医学进步、病理生理学的进一步研究,冠心病瘀毒理论亦会被更好的诠释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紫癜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部分患者皮肤紫癜反复难愈,甚至有肾脏损害,从瘀、毒论治过敏性紫癜,临床多获良效。从过敏性紫癜由瘀毒论治的依据,治疗方法及预防调护等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慢性咽炎从毒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慢性咽炎"三因"致病说,素因(平素体质)是慢性咽炎形成的内因,主因(余邪滞留、瘀血、痰浊)是贯穿本病之始终、迁延难愈的病理基础,诱因(猝感外邪、七情郁火、烟酒辛辣食物及粉尘刺激、过度劳累、用药不当等)是病情易于反复和症状加重的关键因素,临床辨证可分为邪毒阻咽、阴虚火旺、阳虚寒凝、脾胃虚弱、湿热内蕴5型,而毒、瘀互结是其共同病理特点,故解毒活血利咽是本病的基本治法.以自拟解毒活血利咽汤为基本方,结合辨证参以泻火解毒、滋阴降火、补.肾通阳、健脾益气、清热除湿5法,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20.
活动性炎症是易损斑块的重要特征,是斑块破裂的中心环节。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紊乱与易损斑块的形成及进展关系密切。中医毒邪致病理论,尤其是脂毒、瘀毒致病理论与易损斑块的形成及进展颇有共通之处。因此,采用活血解毒兼有调脂作用的中药对易损斑块进行干预研究是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