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病因为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部分乙肝患者合并有丁肝病毒感染。目前单纯西医抗病毒治疗长期疗效不满意,近年来有关中西医联合抗病毒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报道较多,本文拟就近年中西医结合抗病毒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的防治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最基础的治疗。文章就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思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目前临床受重视的药物,并指出了几种治疗思路,即单一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抗病毒药物的联合应用,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药物组合,分析了各自的优劣。最后指出了优化使用现有医疗资源和开发新的高效、低毒的抗病毒药物,并针对不同的抗HBV的靶位和机制进行药物的联合治疗研究,是目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指出其治疗的总体目标是长期抑制 HBV处于检出下限,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延长存活时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繁多,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核苷类似物因具有较多的优点而广泛用于临床。但是无论何种核苷类似物均难以彻底清除病毒,且治疗疗程长。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病毒可能发生变异而耐药,耐药是导致疾病进展、导致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引起病毒耐药的原因除了病毒、药物等客观因素,也有患者服药依从性等主观因素,而患者依从性对耐药的发生更重要[2]。本文拟对依从性的概念、危害及其对病毒耐药的影响、依从性差的主要因素及如何提高患者依从性5方面作综述。  相似文献   

4.
阿德福韦酯属单磷酸腺苷磷酸核苷酸类似物,是阿德福韦的前药,可竞争性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多聚酶,并中止HBV-DNA链的延长.目前,阿德福韦酯已经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是拉米夫定等耐药后首选的挽救治疗药物.该药在大剂量使用时,可出现明显的肾毒性,主要包括肾小管坏死和Fanconi综合征[1],超微结构可观察到近端肾小管内线粒体异常[2].虽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阿德福韦酯剂量比较小,肾毒性明显减轻,但在特定人群(年龄大者或者有基础肾病者)中,长期使用阿德福韦酯造成的肾损害仍时有报道[3-4].笔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同时联合自拟补肾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观察其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感染性疾病,我国是乙型肝炎流行的高发区[1],我国约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1.2亿~1.5亿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约有3 000万人。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干扰素(IFN)是一种具有抗病毒和调节免疫活性物质的生物活性物质,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之一,但在治疗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存活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因此抗HBV治疗是达到这一目标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随着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影响抗病毒疗效最主要原因是治疗后病毒耐药的发生,抗病毒药物耐药突变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医师进行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晓清 《北京医学》2014,(6):424-425
2010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的治疗关键是抗病毒治疗。临床上由于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和停药后病毒反弹的风险,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以达到持久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而长期用药则会带来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实现CHB患者的治疗目标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管理,包括疗效、耐药风险、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其中安全性是核苷(酸)类似物长期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核苷(酸)类似物一般具有良好耐受性,但长期安全性仍有待证实。治疗中的安全性问题与患者群体特征及药物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关注高风险CHB患者长期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肾毒性方面的问题。本文将对核苷(酸)类似物引起的范可尼综合征进行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8.
我国属于病毒性肝炎的高流行区,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尤为突出。慢性乙型病毒感染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平均年发病率为120/10万-140/10万[1]。目前抗病毒治疗已成为部分CHB的公认的基础治疗方案,其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发展。我们在应用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的基础上联  相似文献   

9.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而抗病毒治疗是首选,但由于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严重,为了对抗病毒治疗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予以正确及时的护理指导,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我们对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本科住院45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过程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近几年来,随着干扰素及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及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不断推广,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逐渐增多,这一治疗措施促使更多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向阴性转换,但因抗病毒过程中部分患者不能产生完全应答或停药后不能维持长期应答,增加了HBeAg阴性患者在  相似文献   

11.
董瑞玲 《医学综述》2010,16(17):2590-2593
核苷(酸)类似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乙型肝炎的重要药物,随着其广泛、长期应用,抗病毒药物选择压力下针对不同核苷类药物的耐药病毒基因突变也逐渐成为目前临床医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通过耐药管理可以预测并减少耐药的发生,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有效率。现就核苷(酸)类似物在乙型肝炎治疗方面所出现的病毒耐药的认识及相关应对策略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应尽早进行积极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努力阻断成年后的一系列进展性肝病;即使抗病毒治疗未能获得持久效应,也可能缓和以后病变的进展。本文对儿童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儿童慢乙肝治疗的必要性、抗病毒治疗的指征及药物选择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是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抗病毒治疗是慢乙肝的根本治疗方法。核苷(酸)类药物是抗病毒的一线药物,抗病毒治疗应防止耐药,临床尽量选用作用强、耐药低的药物。治疗过程中须视情况及时改变治疗方法与疗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护药责任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口服乙型肝炎(乙肝)抗病毒药物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25~55岁的慢性乙肝住院患者200例,根据服药依从性评分,将其中服药依从性差的12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除进行医院常规管理外,实施医护药责任一体化管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定期随访。结果:干预组患者对口服乙肝抗病毒药物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医护药责任一体化管理可提高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依从性水平,从而提高其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是一个全球健康问题,呈世界性流行,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属于低流行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静脉药物成瘾者是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的重点人群。HCV有多种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在全球各地区分布具有显著差异。目前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已经进入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 DAAs)的时代,DAAs在普通人群中的应用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特殊人群丙肝患者在使用DAAs治疗时是否同样有效、安全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就DAAs在患有CHC的特殊人群(包括儿童和青少年、静脉药物成瘾者、HBV共感染者、HIV共感染者、慢性肾脏病共病者)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这几类特殊人群使用DAAs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出现病毒学突破后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P区基因序列突变率,突变形式及用药情况,为评估病情进展和实施下一步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方法 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09年3月~2012年10月447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出现病毒学突破后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直接测序法,对其血清HBV P区基因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各个耐药位点,同时搜集相关用药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447例病例中存在位点突变者227例(50.8%),共存在30种变异形式,变异形式以M204I、L180M+ M204V、L180M+ M204I三者居多.其余种类复杂多样,大多以联合突变形式出现;耐药药物的使用及产生的耐药位点基本一致;主要的变异位点集中发生在M204I和L180M,余均较为分散.且经统计分析,乙型肝炎及肝硬化两总体的突变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中出现病毒学突破的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P区基因耐药位点的分析研究对合理用药以及发生耐药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使用化疗或免疫抑制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研究其耐药性.方法 纳入由于其它疾病需要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将其分为乙肝病毒(HBV)e抗原(HBeAg)阳性组(n=20)和HB3eAg阴性组(n=11),预防性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分别评价患者的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及...  相似文献   

18.
2013年6月,英国国立优质卫生和保健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发布更新的《儿童、青年和成人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和管理指南》[1]。NICE是非政府的公共卫生机构,为英格兰和威尔士医疗系统服务,其前身为1999年成立的国立临床优质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xcellence,NICE)。2005年4月与该所卫生发展所合并为新的国立优质卫生和临床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仍简称为NICE。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necessity and limitation of antiviral therapy in decompensated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cirrhosis.
Data sources  Most information was pulled from a literature search (Pubmed 2000 to 2011) using the keywords of antiviral and decompensated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cirrhosis. Relevant book chapters were also reviewed.
Study selection  Well-controlled, prospective landmark studies and review articles on antiviral therapy in decompesated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cirrhosis were selected.
Results  Specific antiviral agents not only control viral replication, which permits liver transplantation, but also improve liver function so significantly that patients could be removed from the transplant waiting list. However, the emergence of drug-resistant mutants can result in treatment failure. Combination therapy is a save-strategy in drug-resistant.
Conclusions  Although the treatment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 is still a challenge worldwide, antiviral therapy has altered the natural history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The approval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antivirals is opening new perspectives for finding the optimal antiviral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and preventing antiviral resistance. A combination of antivirals may be one of the future strategies for fulfilling these goal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抗纤维化疗效。方法收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例,选取34例为治疗组,历史病例3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对照组仅使用内科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及肝穿刺组织学活检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和Ⅳ胶原(IV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8个月,LN、PCIU、HA和IVC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治疗组18个月后52.9%(18/34)的患者肝组织学改善(治疗后HAI积分下降〉2),其中47.0%(16/34)的患者坏死炎性反应程度改善(治疗后积分下降〉2),35.3%(12/34)的患者纤维化程度改善(治疗后积分下降〉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及肝穿刺组织学活检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抑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使肝组织炎症明显好转,减少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