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2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4例)和对照组(109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联用替罗非班以0.1 μg/(kg·min)由微量泵持续泵入72 h.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72 h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9%比11.9%,P<0.05),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的改善,治疗组高于对照组(94.2%比74.3%,68.3%比31.2%,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可进一步减少MACE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疗效及对血流变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2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P0.01);2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对照组为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血流变,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刚  张鹏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1):762-764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同时设28例健康体检人员为正常组,观察各组的疗效、血小板功能。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治疗前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聚集率、胞膜血小板蛋白激酶B(PKB)升高,胞浆PKB降低,1周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接近正常,2周后对照组也接近正常。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近。结论:川芎嗪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心绞痛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抗心绞痛基础西药,治疗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静滴,对照组加用鲁南欣康静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出血副作用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益心舒胶囊,疗程为28d。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心电图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心电图有效率为4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能降低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结论益心舒胶囊是一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介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间的综合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2004年2月-2006年7月,本院应用刺五加注射液佐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瓜蒌皮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瓜蒌皮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滴注,2组均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生情况和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67%),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心电图和耗氧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结论瓜蒌皮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5例)和治疗组(10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冠心泰每次6 g,每日2次口服,连用1个月。在3个月内观察2组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死亡及出血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结论冠心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瓜蒌皮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瓜蒌皮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滴注,2组均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生情况和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67%),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心电图和耗氧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结论瓜蒌皮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0.
高一鑫  高连宝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22-1623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与对照组39例,均采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辛伐他汀、低分子肝素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黄芪注射液静滴,对照组加用肌苷;两组疗程均为10d.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结论 黄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且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替罗非班药物对ACS冠脉注射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4例ACS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替罗非班,对照组常规治疗,疗结束后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观察组TIMI 3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CTFC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Bluse分级3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无脑部急症和出血。观察组10例发生二次胸痛,对照组39例发生二次胸痛,两组差异显著(P=0.0000)。结论: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ACS可有效避免并发症,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替罗非班在家兔血栓模型中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替罗非班(tirofiban)对动物血栓模型的干预,观察在动脉粥样硬化(AS)血栓形成过程中替罗非班对血栓成分、血小板聚集率(PAR)和糖蛋白Ⅰb(GPⅠb)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高胆固醇喂养18周,建立AS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替罗非班组(n=10)和模型组(n=10);另取5只雄性新西兰白兔用普通颗粒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第18周末腹腔注射拉塞尔喹蛇毒液(RVV)150μg·kg-1,0.5 h后行耳缘静脉或耳缘中央静脉留置针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TⅡ)30μg·kg-1。24 h后重复1次,建立血栓模型。第二次注射时,替罗非班组经电子蠕动泵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0.4μg·kg-1·min-1静滴,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静滴,于注射前和注射后8 h取静脉血,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处死动物取斑块和血栓部位的动脉壁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高倍光镜分析血栓成分差异。取血栓进行GPⅠb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镜下观察替罗非班组血栓成分以红细胞为主,模型组的血栓成分以大量血小板为主;替罗非班组和模型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与模型组相比较,替罗非班静滴后明显降低了血小板聚集率(P<0.05),GPⅠb在替罗非班组血栓中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可明显降低PAR和GPⅠb,减少血栓成分中的血小板数量,为临床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岩华 《北京中医》2006,25(6):F0003-F0003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口服血府逐瘀胶囊,每日2次,每次1粒,疗程4周。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疼痛的时间、疼痛的程度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心电图ST—T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良好,该药可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改善症状和预防发作的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4.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静滴硝酸甘油,治疗组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一般治疗,吸氧、抗血小板、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类药物、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ST变化血脂情况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变化,血脂情况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冠脉搭桥(CABG)患者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后随访1年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1日的冠心病(CAD)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为严重的三支血管病变不适宜行内科介入治疗,需外科冠脉搭桥(CABG)治疗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予以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围手术期间经上述药物治疗病情稳定者32例作为对照组.经上述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出现心绞痛发作者28例作为观察组,予以盐酸替罗非班连续静脉应用24-72h,用至术前停用24h.随访1年,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有无差异.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观察组在随访1年时与对照组相比,心血管意外事件无显著降低.结论:外科冠搭桥患者术前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远期无明显降低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18.
针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劳累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中间状态 ,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 ,部分病人可以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 ,甚至猝死 ,为寻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方法 ,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针刺治疗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根据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 (协 )会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选取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 4 9例 ,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 ,针刺组 2 8例 ,男 18例 ,女 10例 ,年龄 4 7~ 6 2 (平均56 .5)岁 ,其中初发劳…  相似文献   

19.
曾宪平 《国医论坛》2006,21(6):32-33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血栓形成的一个过程,易于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需要积极药物治疗.近年来,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25例对比观察,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利群  段卉娣  攸翔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711-171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8例,静脉点滴丹红注射液40mL次/,每日1次,14天,对照组137例,静脉点滴丹参注射液,每日1次,14天,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心电图ST-T改善率为78.4%,对照组心电图ST-T改善率为62.8%,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注射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