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38例重症MAS新生儿予HFOV治疗。观察HFOV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及病情转归。【结果138例中治愈31例(81.6%),放弃治疗7例。治疗1~2h后动脉氧分压(PaO2)由HFOV治疗前的(62.16±23.03)mmHg上升为(81.69±23.84)mm2Hg;吸氧体积分数(Fi02)由HFOV治疗1~2h的(0.48±0.14)降低为治疗24h后的(0.38±0.13);PaO2/Fi02由(173.59±74.44)增加到(237.02±89.2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由(48.95±12。11)mmHg下降到(41.89±12.69)mmHg,上述各指标前后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0.05)。【结论】HFOV用于新生儿重症MAS疗效好,能较快改善肺氧合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30例患ARDS新生儿经常规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无效后改HFOV治疗,观察HFOV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及病情转归。【结果】26例(86.67%)治愈,无好转放弃治疗4例。治愈患儿中HFOV治疗2h后,动脉氧分压(PaO2)由HFOV治疗前的(45.54±9.31)mmHg上升为(78.36±12.81)mmHg(P〈0.05),吸氧体积分数(FiO2)由HFOV治疗前(0.60±0.14)降低为(0.49±0.15)(P〈0.05),PaO2/FiO2由(100.32±41.54)增加到(174.32±68.14)(P〈0.05);12h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由(49.08±12.45)mmHg下降到(40.38±10.81)mmHg(P〈0.05)。【结论】HFOV用于新生儿ARDS疗效好,能较快改善肺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明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对25例NRDS患儿采用常规通气(CMV)联合PS治疗(CMV组),20例采用HFOV联合PS治疗(HFOV组)。结果:两组患儿在上机前,反映氧合功能的FiO2、OI、PaA三个参数统计学差异。HFOV组患儿经治疗2 h后FiO2和OI显著下降,Pa/A升高,CMV组患儿呈现相似的改变,但不如HFOV组显著,随着时间推移,两组之间差异更明显。HFOV组上机时间(74±10)h,CMV组上机(85±9)h,两组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存活率85.7%,CMV组存活率8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明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氧合,减少上机时间,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作用及护理要点。【方法】本院急诊科收治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68例,按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在内科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鼻导管常规吸氧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治疗4h后血气分析,治疗组pH明显回升(P〈0.05),24h内持续好转,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对照组pH变化不明显。治疗组通气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通气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02)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但两组患者的PaC02均不能降到正常水平。【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应尽早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同时予以积极的护理,能较快纠正呼吸衰竭、改善肺功能、降低住院天数以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结合高氟碳化合物(PFC)对重度蒸汽吸入性肺损伤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兔的呼吸功能及IL-10、IL-18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重度蒸汽吸入性肺损伤并急性呼吸衰竭模型,随机分为常规机械通气(CMV)组、HFOV组和HFOV+PFC组,分别在治疗后1、2、3、4h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治疗4h后抽血处死动物,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0、IL-18水平,右肺中叶取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3组兔伤后PaO2均降至60mmHg(1mmHg=0.133kPa)以下,各组伤前、伤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兔伤后PaCO2均升高,pH值均降低,各组伤前、伤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1h时3组的PaO2均有上升,HFOV+PFC组上升最为明显,HFOV+PFC组明显高于HFOV组(P〈0.01),HFOV组明显高于CMV组(P〈0.01)。治疗4h后3组PaO2均有所改善,HFOV+PFC组高于相应时相HFOV组(P〈0.01),HFOV组高于相应时相CMV组(P〈0.01)。治疗4h后3组兔pH值、PaCO2与致伤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10水平:HFOV+PFC组高于HFOV组(P〈0.01),HFOV组高于CMV组(P〈0.01);血清中IL-18水平:HFOV+PFC组低于HFOV组(P〈0.01),HFOV组低于CMV组(P〈0.01);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HFOV组的损伤程度较CMV组减轻,HFOV+PFC组损伤最轻,CMV组损伤最重。结论HFOV结合PFC可显著改善蒸汽吸人性损伤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兔的PaO2,并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气体交换状态,改善呼吸功能。还可提高血清中IL-10水平,降低血清中IL-18水平,从而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减轻肺损伤,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联合气管滴人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重症胎粪吸人综合征(MAS)的疗效。方法将30例重症胎粪吸人综合征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频通气联合气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震荡通气联合气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2组患儿疗效,‰O:、p桕:,吸人氧浓度(FiO:)和氧合指数(OI)的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观察组的Pa02、Pa02/FiO2和0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f均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联合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邓春  林晓明 《临床荟萃》2009,24(15):1299-130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7年10月应用机械通气治疗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患者26例,观察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呼吸、心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心功能分级变化及有效率;根据开始使用机械通气时间,分为早期应用组(A组,n=14例)及非早期应用组(B组,n=12),比较两组病情好转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有效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后24例存活者的心功能均有改善,由原来的心功能Ⅳ级改善至心功能I~Ⅱ级,呼吸、心率显著减慢,pH值、PaO2、PaC02、PaO2/FiO2均明显改善。A组治疗后2、24小时呼吸、Pa02、PaC02、Pa02/Fi02分别为(26.7±5.9)次/min、(16.2±3.0)次/min,(85±6)mmHg(1mmHg=0.133kPa)、(96±6)mmHg,(42.8±6.1)mmHg、(38.0±2.8)mmHg,(252±24)mmHg、(302±22)mmHg;病情好转时间、通气时间分别为(16±5)小时,(26±7)小时。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机械通气对改善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的病情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进的纽式面罩在无创通气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行无创正压通气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JD例和观察组38例,两组均使用纽式面罩,将吸痰管留置气管内,吸痰管尾端从纽式面罩下方与面部接合处穿出。对照组吸痰时,先停用无创通气,改用单侧鼻导管吸氧后吸痰;观察组吸痰时,不中断无创通气,通过面罩吸痰孔吸痰,比较两组吸痰效果。结果两组无创通气治疗24h,氧分压(PaO:)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84,1.07;P均〉0.05);无创通气48h,观察组的Pa02和PaCO2分别为(61.53±9.94)、(64.02±10.37)mmHg,对照组分别为(56.57.4±11.19)、(69.55±12.73)nlln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07,2.10;P均〈0.05);无创通气96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87,3.03;P均〈0.01)。观察组累计应用正压通气总时间(152.23±25.91)h,少于对照组的(169.57±33.4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选用带吸痰侧孔面罩进行通气,吸痰时不需中断无创通气,可减少并发症,恢复时间短,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高频震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2013年8月期间住院治疗的78例新生儿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CMV组为38例、HFOV组为40例。观察患儿在上机0 h、2 h、8 h和24 h时FiO_2、OI、Pa/A等氧合功能参数变化,并比较两组存活率、上呼吸机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HFOV组患儿上机时间和VILI发生例数均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存活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随上机时间延长,两组患儿FiO_2、OI降低(P0.05),而Pa/A升高(P0.05),且HFOV组参数改变优于CMV组(P0.05)。结论HFOV治疗新生儿NRDS可改善氧合功能,效果优于CMV,且可缩短上机时间和减少VILI发生例数,是治疗新生儿NRDS的有效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0.
赵飞  刘志光 《医学临床研究》2013,(10):1965-1968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9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患者8≤GCS评分〈15在急性发作期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机械通气前与机械通气后2h、d。、d2、ds的PH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根离子(HCO3-)、氧合指数指标的变化情况。根据无创通气治疗前GCS评分分为两组,A组为(10≤GCS评分〈15),B组为(8分≤GCS评分〈10分),对两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无创呼吸治疗39例AECOPD意识障碍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7±10)d,住ICU的时间为(9土5)d,APACHE-Ⅱ评分平均(15.4±2.2)分。上呼吸机2h后GCS评分较机械通气前升高且有显著差异(P〈0.01),动脉血气指标的PaCO2值明显低于机械通气前(P〈0.01),治疗后pH高于机械通气前(P〈0.05)。对NIPPV治疗前GCS评分A组(10≤GCS评分〈15)同B组(8≤GCS评分〈10)相比,在APACHE-Ⅱ评分(P〈0.05)、pH值(P〈0.01)、PaCO: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NIPPV对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有效,临床上能减少AECOPD及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插管率及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常频叠加高频振荡通气对急性肺损伤大鼠氧合和通气的影响。方法以15只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给予机械通气,用生理盐水肺灌洗制作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先后行常频机械通气(CMV参数:FiO2 100%、f 30 bpm、PEEP 6 cmH2O、I∶E 1∶2、MAP 12 cmH2O)、高频振荡通气(HFOV参数:FiO2 100%、f 11 Hz、Paw 12 cmH2O、Ti 33%)、常频叠加高频振荡通气(CMV+HFOV参数同前)各1 h,监测动脉血气。计算PaO2/FiO2、氧合指数(OI)、肺内血分流率(Qs/Qt)。结果损伤前、CMV、HFOV、CMV+HFOV各指标变化:(1)PaCO2分别为(41.04±3.94)mmHg、(100.5±28.73)mmHg、(82.06±22.87)mmHg及(54.01±19.32)mmHg,损伤后均显著高于损伤前(P<0.01);CMV+HFOV显著低于CMV、HFOV(P<0.01);CMV、HFOV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aO2/FiO2分别为(467.9±47.71)mmHg、(105.3±25.39)mmHg、(131.2±67.72)mmHg、(216.3±76.84)mmHg,损伤后均显著低于损伤前(P<0.01);CMV+HFOV显著高于CMV、HFOV(P<0.01);CMV、HFOV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OI分别为1.88±0.30、8.84±2.15、6.16±3.19、4.60±1.71,损伤后均显著高于损伤前(P<0.01);CMV+HFOV、HFOV显著低于CMV(P<0.01);CMV+HFOV、HFOV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Qs/Qt分别为0.11±0.02、0.29±0.02、0.26±0.05及0.24±0.04,损伤后显著高于损伤前(P<0.01);各通气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频叠加高频振荡通气在促进肺损伤大鼠CO2排出及改善氧合方面优于单纯常频通气和单纯高频通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NRDS 64例,随机分为常频机械通气(CMV)30例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34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及并发症等.结果 HFOV组患儿吸入氧分数明显低于CMV组,PaCO2及氧合指数迅速下降,pH及PaO2明显上升,HFOV组发生肺气漏及慢性肺部疾病(CLD)等并发症低于CMV组(P<0.05).结论 HFOV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好的新型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通气加常频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特点。方法以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18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10例和对照组8例,研究组通气模式为高频振荡通气加常频通气,对照组采用为常频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匕机后临床疗效、呼吸机参数、氧合指标以及气胸、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总结高频振荡通气加常频通气的护理特点和体会。结果研究组上机24h后吸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力(MAP)、氧合指数(0I)和临床转归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气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出血发生率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频叠加常频通气模式能提高HMD患儿的氧合,改善临床转归,降低气胸的发生率,而且不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生,疗效明显优于常频通气模式。同时治疗过程中优质的机械通气相关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作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初始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需机械通气的RDS患儿50例,2011年11月前以常频机械通气的25例患儿作为CMV组,2011年11月后以高频振荡通气的25例患者患者作为HFOV组。结果机械通气1h后,两组患儿吸入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动脉血氧分压(PO2)均较0h有不同程度改善,且在1h及6hHFOV组较CMV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24h后HFOV组的PO2、MAP与CM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患儿用氧时间与CM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漏、颅内出血、心力衰竭、DIC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休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发生休克症状的病人增多,但积极处理后可以缓解。结论 HFOV能更好更快的改善RDS患儿的氧合功能,缩短用氧时间,但24h后的疗效与CMV组比较无差别,未缩短使用呼吸机的时间。未明显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休克积极处理后可以纠正。HFOV可以作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又一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俯卧位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方法选择NICU收治的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早产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俯卧组和仰卧组各40例,两组均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和氨茶碱治疗以及相关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俯卧组在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中总有效率为97.5%,仰卧组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 ;P<0.01)±俯卧组的PaO2和PaO2/FiO2分别为(77.24±9.56),(171.25±31.13)mmHg,均高于仰卧组的(67.52±8.61),(143.26±26.3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16,2.14;P<0.05)±俯卧组的上机时间、住院时间、氨茶碱使用时间分别为(3.65±2.01),(28.25±3.98),(10.82±9.08)d;均低于仰卧组的(4.83±3.51),(30.14±12.61),(12.2±9.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23,1.96,2.37;P<0.05)。结论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早产儿采取俯卧位时,可改善氧合、提高PaO2和氧合指数,并可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缩短上机和使用氨茶碱时间,减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需要,减少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小潮气量和常规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44例)采用小潮气量(6ml/kg)机械通气治疗,B组(n=44例)采用常规潮气量(10ml/kg)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pH、PaO2、PaCO2)变化情况,机械通气治疗0.5h、24h的气道压力指标气道峰压(Ppk)、平台压(Pplat)、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变化情况以及气压伤发生率、存活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血气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B组pH(7.44±0.05)、PaO2(10.12±1.34)明显高于A组(7.37±0.07),(8.51±1.23)(P〈0.05),PaCO2(4.81±1.03)明显低于A组(6.77±1.14)(P〈0.05)。B组患者机械通气0.5h气道Ppk、Pplat、PEEPi水平[(4.50±0.72)、(3.60±0.76)、(1.07±0.20)]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0.5h[(3.67±0.65)、(3.04±0.57)、(0.80±0.15)](P〈0.05);B组患者机械通气24h时气道Ppk、Pplat、PEEPi水平[(4.27±0.54)、(3.58±0.67)、(0.95±0.11)]均明显高于A组24h患者[(3.62±0.76)、(2.92±0.72)、(0.72±0.22)](P〈0.05)。A组气压伤发生率(0%)明显低于B组(18.2%)(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7.5±3.4),(12.7±4.2)较B组(12.2±5.1),(17.3±6.5)明显缩短(P〈0.05),而存活率(84.1%vs77.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明显减轻或避免肺组织损伤,是一种有效的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