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为研究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即光量子自血疗法加活血化瘀中药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作用,选择经头颅CT证实发病3天以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78例,随机分为UBIO合活血化瘀组(治疗组)39例与复方丹参组(对照组)39例,疗程均为10天。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3.58%及92.30%;对照组分别为12.82%及71.79%,两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组脑电图及脑血流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脑电波活动好转,脑血流量增加。表明:UBIO法加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急性脑梗塞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机制,我们选择经头颅CT证实发病3天以内的脑梗塞患者124例,随机分为UBIO组和复方丹参对照组各62例.疗程10天。UBIO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0.6%及88.7%,对照组为12.9%及72.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UBIO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脑血流量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而对照组不明显。UBIO组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明显抑制。从而认为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急性脑梗塞效果明显,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而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UBIO)对脑梗塞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UBIO与传统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20例仅用传统药物治疗,进行两组疗效比较,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5%,经过Ridit法分析,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UBIO治疗1个疗程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比治疗前显著增强(P<0.001),而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UBIO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UBIO对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增强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24例脑梗塞患者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UBIO)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UBIO治疗前脑梗塞患者外周血中总T细胞(CD)、T抑制细胞(CD)数均较正常人明显减少,CD4/CD8比值上升;B+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细胞数增多;白细胞介素Ⅱ受体(IL-2R+)和T辅助(CD+)细胞数则与正常人无差异。血浆Fn含量低于正常人。提示脑梗塞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UBIO治疗后,外周血中CD、CD细胞和Fn水平上升,CD4/CD8比值下降,B细胞数下降,HLA-DR+细胞数无明显变化.提示UBIO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即光量子自血疗法加活血化瘀中药对生脑梗的治疗作用,选择经头CT证实发病3天以内的生脑梗塞患者78例,随机分为UBIO合活血化瘀组(治疗组)39例与复方丹参组(对照组)39例,疗程均为10天。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3.58%及92.30%;对照组分别为12.82%及71.79%,两组均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组脑电图及脑血流量较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汞中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汞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注射10g/L氯化高汞(1.7ml/kg)引起家兔急性汞中毒的动物模型(汞中毒组),测定血浆及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肺组织中卵磷脂(PC)和总磷脂(TPL)含量,同时检测血尿素氮(BUN)浓度及尿常规;并与中毒后复方丹参注射液组(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结果:汞中毒后24小时血浆和组织中MDA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血BUN浓度升高,与汞中毒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尿蛋白及尿镜检均为(++++);肺组织PC及TPL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均<0.01)。注射氯化高汞后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可减少LPO生成,降低BUN水平,逆转尿的改变,且能防止肺表面活性物质(PS)减少。结论:急性汞中毒后不仅损害肾脏,而且累及肺脏,其PS减少可能与MDA增加有关;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抑制这一过程,进而减轻汞的致毒效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 治疗白塞综合征(BS) 的作用机制。方法 动态观察22 例BS患者UBIO 治疗前后血流变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 MDA) 、过氧化氢酶(CAT) 、肿瘤坏死因子(TNF) 、白细胞亚微结构的变化,以药物治疗的11 例BS 患者为对照组作疗效比较。结果 UBIO 后BS 患者血中SOD、GSHpx、CAT 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LPO、MDA、TNF及血粘度显著降低,白细胞微绒毛显著增多变粗长,其总有效率(95 .9% ) 明显优于药物组(63.5 % )。结论 UBIO 治疗BS的机制可能与减轻BS患者自由基反应所引起的损害及改善微循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白细胞杀菌、消炎、吞噬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对急性脑血管病病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UBIO)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对患者颅内病灶的影响。方法:对经UBIO治疗的患者58例和对照组52例,进行治疗前后头颅CT病灶体积缩小差值比较。结果:脑梗塞UBIO组26例,对照组22例,治疗前后颅内病灶体积缩小差值,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脑出血UBIO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前后颅内病灶体积缩小差值,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颅内血肿体积缩小差值,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UBIO有助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病灶的吸收与缩小。  相似文献   

9.
在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犬实验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采用连续HFJV基础上间歇叠加深吸气(HFJV+DI)的新通气方法,以期为ARDS的治疗寻找一种新途径。用油酸复制犬ARDS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HFJV+DI组(n=10):在连续HFJV基础上每隔10分钟加入1次深吸气;常规机械通气组(CMV,n=10),给予0.785kPa(1kPa=10.20cmH2O)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对照组(n=10),未予通气治疗。每隔1小时测定1次氧合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共观察5小时。注射油酸后,动脉氧分压(PaO2)由12.400kPa(1kPa=7.5mmHg)降至6.560kPa(P<0.01),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未见明显变化。通气治疗后,CMV和HFJV+DI均使PaO2明显升高,PaCO2无明显变化(P>0.05),HFJV+DI的氧释放指数(DO2I)明显高于CMV组(P>0.05),心脏指数(CI)在CMV组及HFJV+DI组均明显减低(P<0.05)。提示:HFJV+DI时PaO2的提高大于CI下降所致的不利影响,在改善组织缺氧方面明显优于CMV时加用PEE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UBIO)对脑梗塞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治疗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UBIO与传统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20例仅用传统药物治疗,进行两组疗效比较,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膜Na^2+-K^+-ATP酶活性。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5%,经过Ridit法分析,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红细胞膜Na^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弹性酶与脂必妥对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8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弹性酶组和脂必妥组,比较2种药物对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微量蛋白尿的治疗效果。结果: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弹性酶组治疗6周末分别下降了10%、19%和上升了8%(P均<0.01);脂必妥组6周末分别下降了11%、16%和上升了7%(P均<0.01)。尿蛋白排泄率在脂必妥组平均上升了2.4%(P>0.05),弹性酶组平均下降了25.7%(P<0.01)。结论:弹性酶与脂必妥对糖尿病高脂血症均有非常显著的疗效,而对尿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弹性酶优于脂必妥。  相似文献   

12.
ICU内患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长期住ICU患者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SICU连续长期住院患者65例,定期采取呼吸道(痰液)、血液、尿液、中心静脉插管、各种引流及伤口深部拭子标本,行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65例患者中微生物培养阳性者49例(75.4%);其中单纯真菌感染者2例(3.1%);真菌合并细菌感染者18例(27.7%)。真菌感染的总发生率为40.8%(20/49)。共获得真菌41株,念珠菌属仍是主要感染病原体,占全部41株的56.1%以上,但白色念珠菌感染比例显著下降。结论:ICU中真菌感染最常见于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与患者年龄、留治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有关。应用广谱强力抗生素可以造成菌群失调而引发深部真菌感染。非白色念珠菌类念珠菌正成为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颈动脉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指标与颈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前瞻性随机调查103例因心绞痛、不明原因胸痛或心肌梗塞而入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冠脉造影前或造影后1周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应用SAS统计软件包分析各项颈动脉超声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于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二维超声检测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大小及狭窄程度等指标,可准确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而颈动脉多普勒血流频谱指标只有在血管显著狭窄时才有显著性变化。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窗口,为早期无创性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孕期胎肺回声和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妊娠病理对各指标的影响。方法 用直方图形式显示胎肺回声, 多普勒频谱分析胎儿肺内动脉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 ①胎肺回声和肺内动脉搏动指数随孕周而增加; ②妊娠病理对胎肺回声无影响, 妊娠糖尿病对肺内动脉血液动力学指标无影响, 妊高征和羊水过多使肺内动脉搏动指数增大。结论 胎肺回声和肺内动脉搏动指数与孕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再发及复发性嗜铬细胞瘤声像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再发与复发性嗜铬细胞瘤(PHEO)的声像图表现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了10例再发及复发性PHEO,对照同期非再发及非复发性60例(对照组)PHEO声像图。结果 再发性与复发性恶性PHEO的发病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G检验,P> 0.05), 而两者与对照组恶性PHEO发生率作统计学处理(G= 9.475,P= 0.002)差异有显著性。内部回声: 混合性2例, 实质性低回声5例, 高回声1例。结论 再发及复发性PHEO有潜在恶性, 肾上腺外常有再发现象, 恶性具有多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运动训练对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及胰岛素分泌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及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改变及运动训练对其影响,探讨运动训练改善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紊乱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糖尿病非运动组、糖尿病运动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运动组大鼠进行水温34~36℃,每次40~90分钟,每周5次,共6~7周的游泳训练,训练后处死取血测试血液生化指标;其他两组不进行游泳训练6~7周后与运动组处理相同。结果: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明显升高,血胰岛素及血C肽浓度明显降低;糖尿病运动组大鼠经运动训练后,与非运动组相比,血糖浓度下降,日摄水量减少,日体重量增加,血C肽浓度升高。结论:运动训练能增强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分泌功能,从而改善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7.
血管畸形所致胃肠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选择性血管造影对血管畸形所致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意义,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结果。材料和方法:11例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血管造影诊断为胃肠血管畸形。本组年龄范围在15~70岁之间,平均年龄48岁,均有反复消化道出血病史,出血量较小时,每次300~500ml之间,较大时在1200~1500之间,最大量估计达3000ml。血管造影顺序一般按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方式。血管栓塞剂选用钢圈、明胶海绵、PVA微粒三种。结果:在11例胃肠血管畸形中,由腹腔动脉干及分支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干供血的4例,由肠系膜上动脉分支供血的7例;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圈附近的8例,而发生于空肠下段回结肠段的3例。除5例接受手术治疗外,6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于胃肠血管畸形可提供直接的影像诊断依据;血管内栓塞术是值得推荐的胃肠血管畸形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烧伤患者细菌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检测烧伤患者感染细菌的菌种和耐药性变化。方法:应用VITEKAMS系统检测1991~1995年我院烧伤中心1225株细菌的检出率、耐药率和耐药生物型及药敏型。结果:1225株细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881株(71.92%),革兰氏阳性球菌344株(28.0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居第一、二位;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每年都有主要生物型在病房流行,混合感染和多重耐药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83.00%。结论:烧伤患者感染菌耐药性高,混合感染多,检测病原菌和药敏试验可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正常小肠血管形态及小肠腺癌血管形态。材料与方法:对10例正常小肠标本、16例经病理证实的手术切除标本,其中8例术前已作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分别采用血管铸型、血管造影、解剖镜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正常小肠血管的形态、分布与传统观点不尽相同。血管密度以十二指肠球部最低、在空、回肠呈由低增高,继而降低的变化规律。小肠腺癌术前血管造影确诊率较低(3/8)例,血管造影呈现:供血动脉增粗、杵状中断、狭窄,癌体内造影剂池,癌周血管增多、扭曲,肿块实质血管减少等特征。与正常组比,小肠腺癌血管面密度(目标总面积/统计场总面积)显著性减少(P<0.05)。结论:认识正常小肠血管分布规律,有助于小肠肿瘤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小肠腺癌癌周血管增多、变形,癌体内血管少、常见造影剂池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中经络、中脏腑的脑脊液酸碱度和气体变化的关系,揭示中经络和中脏腑的不同病理本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风提供依据。方法:用血气分析仪对100例中风患者做了脑脊液酸碱度的测定和气体分析。将中经络组、中脏腑组分别与51例正常对照组和51例脑脊液对照组比较。结果:中脏腑组与中经络组氢离子浓度(H+)均显著增高(P均<0.01),以中脏腑组更明显。中脏腑组剩余碱(BE)、标准碳酸氢根(SB)和标准剩余碱(SBE)3项指标显示代谢性酸中毒与正常对照组和中经络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结论:脑脊液中H+增高是中风的危险因素。脑脊液代谢性酸中毒是中脏腑患者的生化物质基础;脑脊液有否代谢性酸中毒是判断中经络、中脏腑患者的客观指标之一,为中风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