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浓度的变化,探讨一种早期识别和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证(ACS)预后的炎性指标。方法分三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6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9例),稳定型心绞痛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并测定糖脂代谢指标和血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在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中,急性心肌梗死亚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亚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白细胞总数呈正相关(r=0.691和r=0.603,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总数亦呈正相关(r=0.412和r=0.561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斑块稳定和未来心脏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黏附分子 1(ICAM 1)又称CD5 4。近年来 ,发现在血清中也存在ICAM 1,称为可溶性ICAM 1(sICAM 1)。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了 2 0 5例慢性胃病患者血清sICAM 1水平 ,旨在了解血清sICAM 1水平变化与胃黏膜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关系 ,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 病例选择 :收集因上消化道症状来本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慢性胃病患者 2 0 5例 ,年龄 2 1~ 70岁 ,平均年龄 4 5岁。男 132例 ,女 73例 ,诊断均经olympus电子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 5 4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10 9例 ,消化性溃疡 4 2例。每例胃…  相似文献   

3.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指导临床脑梗死病程的判断。方法采用双抗夹心AB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检测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同时设立30例脑供血不足对照组和30例健康对照组。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在脑梗死发生第1天即明显增高,高于脑供血不足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1~3d呈增高趋势,3~7d呈下降趋势,7~14d又呈增高趋势。不同脑梗死体积组的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ICAM-1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可用作监测脑梗死发生及病程进展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闻海霞  李佃淳  韩冬 《临床荟萃》2008,23(18):1353-1355
目前,炎症反应在糖尿病肾病(DN)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炎症介质的细胞间黏附分子及血管间黏附分子均参与了DN的发生[1].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间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用ELISA法测定38例急性脑梗死、33例恢复期脑梗死(RSCI)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sICAM-1、sVCAM-1。同时测定末梢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脑梗死体积。结果:ACI组血浆sICAM-1、sVCAM-1浓度明显高于RSCI组及正常对照组,ACI患者血浆sICAM-1、sVCAM-1浓度与脑梗死体积、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sICAM-1、sVCAM-1参与了ACI病理生理发展过程,sICAM-1、sVCAM-1可作为ACI后监测病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表达与急性胰腺炎 (AP)的关系及检测血清ICAM 1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ABC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 76例急性胰腺炎检测外周静脉血ICAM 1,观察入院后 1、4、7、14天ICAM 1的动态变化及其表达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 ;并探讨用检测血清ICAM 1的实验方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急性胰腺炎除轻症患者第 14天外 ,ICAM 1检测值明显高于健康献血组 ,(P <0 .0 5、P <0 .0 1) ;轻症急性胰腺炎ICAM I呈逐渐下降曲线 ,峰值在入院后第 1天 ,急性重症胰腺炎呈上升趋势曲线 ,峰值在入院后第 4天 ,各时段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P <0 .0 1) ;检测ICAM 1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为 76 .19% ,特异度为 85 .4 5 % ,准确度为 82 .89% ,阳性似然比为 5 .2 3,阴性似然比为 0 .2 7,死亡病例血清ICAM I表达明显高于存活病例 ,检测值 >正常上限 11倍。结论 急性胰腺炎血清黏附分子ICAM 1有较高表达 ,并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可通过检测血清ICAM 1的实验方法较敏感的筛选出重症AP病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75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清脂联素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7.47±6.36)μg/mL vs(13.98±5.63)μg/mL,P<0.01)],且脂联素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呈正相关。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患者的肾功能减退密切相关,并与内皮和血管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黏附分子在脑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主要由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P-选择素在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均有显著表达,他们介导了白细胞紧密黏附至血管内皮,进而迁移至内皮下空隙,加重了内皮损伤,参与缺血脑组织的炎性反应,加重脑组织损伤。我们检测了急性脑梗死患者sICAM-1和P-选择素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与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7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血管病变的情况分为无血管病变组(n=22)、微血管病变组(n=25)、大血管病变组(n=26),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并测定糖脂代谢指标和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结果 糖尿病各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血管病变组、微血管病变组和大血管病变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均逐渐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与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三酰甘油、血压呈正相关(r=0.46、0.52和0.47,P<0.0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也与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三酰甘油呈正相关(r=0.43和0.48,P<0.01).结论 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糖尿病慢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预测和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黏附分子在脑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主要由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P-选择素在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均有显著表达,他们介导了白细胞紧密黏附至血管内皮,进而迁移至内皮下空隙,加重了内皮损伤,参与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贝前列素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测定27例糖尿病无肾病患者(糖尿病无肾病组)、48例早期DN(DN组)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浓度,并将48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贝前列素钠治疗组,各24例,测定两组治疗前后sICAM-1、C反应蛋白(CRP)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 早期DN患者血清sICAM-1浓度[(1385±171) g/L与(943±167) g/L;t=1.034,P=0.002]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肾病组.贝前列素钠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浆sICAM-1、CRP及UAER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贝前列素钠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早期DN患者即存在血清sICAM-1浓度升高,贝前列素钠治疗显著降低早期DN患者血清sICAM-1、CRP及UAER浓度,对早期DN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肺炎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动态检测58例轻型肺炎,34例重型肺炎及26例健康儿童血清SICAM-1的表达,肺炎患儿同步血气分析测定氧合指数。分析血清SICAM-1浓度与病情关系。结果:肺炎组患儿血清SICAM-1较对照组患儿明显升高,重型肺炎较轻型肺炎患儿升高。92例肺炎患儿血清SICAM-1与氧合指数成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841,P<0.01.结论:SICAM-1是判断肺炎患儿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不同体积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含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0例健康人(对照组)、50例HBO加常规治疗组(HB0组)和50例常规治疗组(常规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1、7、14d进行血清sICAM-1含量的动态监测,按病灶大小分大、中、小不同体积梗死组,并进行组间比较;于入院1、14 d对神经功能缺失进行评分,评价患病两组疗效差异.结果:入院1 d时大体积组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含量高于中、小体积组,中体积组高于小体积组(P<0.01).各体积组血清sICAM-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7、14 d,HBO组与常规组各梗死体积组内患者血清sICAM-1含量逐渐降低,2个时间点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入院1 d HBO各体积组与常规组对应体积组比较,血清sICAM-1含量差异无显著性,而7、14 d,该指标均低于对应体积和时间点的常规组(P<0.01),除了7d时HBO大体积组sICAM-1含量较常规组的太体积组无明显差异.入院14 d HBO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含量与梗死体积密切相关.HBO治疗能降低不同体积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的含量,减轻炎症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陈昭华  徐红星  段艳  赵星 《检验医学》2007,22(4):442-44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9例SLE患者和24名正常对照组血清sICAM-1水平,并分析sICAM-1与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补体C3等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sICAM-1水平与ANA滴度具一定的相关性(r=0.363,P〈0.05),而与抗dsDNA抗体、补体无明显的相关。结论sICAM-1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血清sICAM-1的测定有助于SLE的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9例SLE患者和24名正常对照组血清sICAM-1水平,并分析sICAM-1与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补体C3等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sICAM-1水平与ANA滴度具一定的相关性(r=0.363,P<0.05),而与抗dsDNA抗体、补体无明显的相关。结论sICAM-1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血清sICAM-1的测定有助于SLE的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7.
王剑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3):2850-2851
目的探讨检测病毒性脑炎(VE)患儿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26例VE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20例正常儿童血清中sICAM-1[(372.6±113.6)μg/L]和可溶性P-选择素[(38.2±12.1)μg/L]的水平。结果 VE患儿急性期血清中的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显著高于对照组[(277.4±87.8)μg/L和(19.6±4.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患儿血清中sICAM-1[(305.2±99.1)μg/L]和可溶性P-选择素[(23.6±8.4)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患儿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与病程密切相关,检测血清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有助于判断VE患儿病情轻重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小儿急性肺损伤(ALI)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动态检测43例ALI患儿血清SICAM-1的表达,同步血气分析测定氧合指数.分析血清SICAM-1浓度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好转组,恶化组患儿在确诊ALI后1 h时血清SICAM-1无显著性差异,好转组ALI患儿血清SICAM-1逐渐降低,至确诊后48 h明显下降,恶化组却逐渐升高,至确诊后48 h上升明显.血清SICAM-1与氧合指数成负相关.结论SICAM-1是判断ALI患儿病情轻重、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替米沙坦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早期2型DN 60例随机分为西洛他唑联合替米沙坦组和替米沙坦组两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西洛他唑联合替米沙坦组予西洛他唑和替米沙坦治疗,替米沙坦组仅予替米沙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压及血清MCP-1、s Ic AM-1、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MCP-1、s Ic AM-1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洛他唑联合替米沙坦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MCP-1、s Ic AM-1均明显低于替米沙坦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替米沙坦可减少早期2型DN患者尿白蛋白排出,保护肾脏,延缓疾病进展,且临床应用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内外原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ALI)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肺内源性ALI患儿32例,肺外源性ALI患儿35例,使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动态检测ALI诊断成立后1、24、48、72h血清sICAM-1的表达。结果两组患儿在确诊ALI后sICAM-1均较正常值明显升高(P<0.01),肺外源性ALI患儿在确诊ALI1h时sICAM-1即开始明显升高,24h达高峰,至48h开始逐渐下降,1h和24h的sICAM-1较肺内源性ALI患儿明显升高(P<0.01),而sICAM-1在肺内源性ALI患儿的整个疾病过程中变化不明显(F=1.88,P>0.05)。结论肺内、外源性ALI患儿外周血中sICAM-1浓度的变化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