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50例病人入院后均经头颅CT 扫描,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头MRI除外脑干损伤,分为二组。微创碎吸术治疗组27例:男:20例,女:7例。其中年龄最大者:78岁,年龄最小者:54岁。GSC:3~5分23例,GCS 6~ 8分4例。常规治疗组:23例,GCS 3~5分14例,GCS 6~8分 9例。入院后经头颅可扫描,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头颅MRI 相似文献
2.
黄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4)
<正>高血压脑出血是指高血压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实质内的小血管破裂造成的脑实质内出血,该病作为一种急危重症,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的特点[1]。据相关数据显示高血压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2003年1月~2005年1月应用钻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30例大量脑出血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9~82岁,平均65.7岁;均经头颅CT证实。基底节区出血18例,出血量36~132ml,平均67.3ml;丘脑出血8例,出血量33~56ml,平均39.6ml;脑叶出血4例,出血量45~87ml,平均54.2ml;破入脑室11例。意识清醒3例,嗜睡7例,浅昏迷10例,中度昏迷8例,深昏迷2例;脑疝16例。有高血压病史16例。发病6h内手术4例,6~24h6例,24.1~72h11例,>72h9例。1.2方法依据CT片所示血肿的部位、大小和形状确定穿刺点及路径,局部… 相似文献
4.
5.
我科于2004—04~2008—05采用钻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CT定位后局麻下将颅内血肿穿刺针经头皮置入血肿腔,留置引流。结果:115例临床治愈,10例死亡(含1例家属放弃治疗),手术死亡率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病人恢复快,不失为目前治疗颅内血肿较为理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现就我院用脑立体定向维创碎吸新技术治疗163例脑出血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9.
钻颅微创碎吸治疗重度小脑出血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重度小脑出血病情凶险 ,保守治疗死亡率极高 ,目前多采用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我们于 2 0 0 0年 1月~2 0 0 2年 11月采用钻颅微创碎吸术治疗 8例 ,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6 1~ 72岁 ,平均6 5 8岁。活动中发病 4例 ,情绪激动发病 2例 ,安静状态下发病 2例。均急性起病 ,出现头痛、呕吐 8例 ,眩晕、眼球震颤 2例 ,脑膜刺激征 1例 ,消化道出血 1例。入院 6~ 72小时后逐渐意识障碍 5例 ,手术时出现嗜睡 2例、昏睡 3例、浅昏迷 3例。全部病例均经CT确诊 ,左侧小脑半球… 相似文献
10.
王春雷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8):79-80
大面积脑梗死通常是指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层支的完全性闭塞,由于梗死面积大,常引起颅内高压危象或脑疝形成,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达80%~90%[1]。2007-06—2012-03我科对23例大面积脑梗死伴脑疝患者进行微创坏死脑组织抽吸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60~75岁,平均67岁。临床体征:包括昏迷、一侧瞳孔扩大或光反应消失、偏瘫、巴宾斯基征阳性。其中浅昏迷18例,中度昏迷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碎吸清除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面的问题和护理方法。方法总结166例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经过及临床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66例患者临床治愈及好转135例,总有效率81.33%,形成植物状态2例,占1.20%,死亡29例,占17.47%。结论颅内血肿微创碎吸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做好护理工作是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亚低温联合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治疗方式,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分为观察组(44例,亚低温联合穿刺碎吸术治疗)和对照组(36例,采用穿刺碎吸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GOS评分、GCS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亚低温治疗之后,观察组GOS评分和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7 d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以通过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穿刺碎吸术的治疗效果。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后3、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面积小脑梗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的39例大面积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9例患者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标准:I级20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2例,V级2例,死亡6例;死亡率为15%。结论手术是治疗小脑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大面积脑梗死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丁立东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5):370-370
大面积脑梗死病情重、预后差。为探讨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对近5年来收治的6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碎吸清除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面的问题和护理方法 .方法 总结166例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经过及临床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66例患者临床治愈及好转135例,总有效率81.33%,形成植物状态2例,占1.20%,死亡29例,占17.47%.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碎吸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做好护理工作是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纳络酮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6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振伟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5(5):396-397
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方法将11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是在对照组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2.0mg+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静滴,每天1次,共14天。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疗效高,起效快,安全性高的特点,对病情发展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秀敏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6):51-52
小脑梗死是由小脑上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等闭塞所致,常有眩晕、恶心、呕吐、眼震、共济失调、站立不稳、肌张力降低、脑干受压及颅内压增高症状。占全部脑梗死的5%~10%,因梗死部位、病灶大小而症状各异,特别是大面积小脑梗死,形成占位效应,临床症状及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易误诊为前庭神经疾病、脑干梗死、高血压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采用不同部位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的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中,死亡14例,死亡率32.6%,远远低于文献报道,血肿清除速度也大大提高。结论采用不同部位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重症脑血出疗效可靠,病死率明显降低,颅内血肿清除速度大大加快。 相似文献
19.
亚低温联合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9)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4—2013-10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微创穿刺碎吸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亚低温进行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C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CS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但实验组C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发生MODS,对照组发生5例,2组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亚低温辅助微创穿刺碎吸术进行治疗可获得较好神经功能恢复效果,致死致残率低,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大面积脑梗死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爱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3)
目的 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症.男性多于女性,活动中发病,意识障碍多;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为主.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存活者均有智力障碍、偏瘫、失语.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等.脑疝是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肺部感染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是患者死亡的另一重要原因.迅速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关键;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