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拟获得编码IP10 (IFNγinducible protein10) 和Crg2 (cytokine responsive gene2) 的cDNA 序列。方法: 针对IP10 和Crg2 的cDNA序列设计相应引物, 通过反转录PCR技术, 分别从用IFNγ及TNFα处理的人成纤维细胞及Balb/c 小鼠肝脏中, 扩增出编码IP10 和Crg2 的全基因序列, 并将其克隆入载体pUC19及pGEM3Zf (+ ) 中, 通过酶切及序列测定鉴定重组载体。结果: 经序列测定证实, 重组载体含有正确地分别编码IP10 及Crg2 的cDNA序列。结论: 获得的阳性克隆分别含有306bp 和314bp 的重组片段, 为进一步对其生物学活性和配体进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用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D-氨基半乳糖(D-GalN)混合腹腔注射Balb/c小鼠及预先注射环孢菌素(CSA)的小鼠,动态观察小鼠肝细胞变化和血清TNF,IFN-γ水平及及小鼠死亡率。结果发现SEB+D-GalN注射后2h、6h时出现肝细胞凋亡,12h后出现肝坏死,小鼠24小时死亡率达50%。小鼠血清TNF2h升到最高,IFN-γ在6-12h较高。而预注CSA的小鼠上述指标正常。推测S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sIL2R,IL6,IL8,TNFα和IFNα2a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研究王茸金伯泉1杨琨1李智伟2苏琦2(空军第463医院检验科,沈阳1100421第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2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细胞因子在丙型肝炎免疫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肾小管的损伤及它们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方法 应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建立肾小管损伤动物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免疫组化SP法染色、放射免疫测定(RIA) 及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并测定3HTDR 掺入率。结果 肾小管上皮细胞既有ET1mRNA和TNFαmRNA 的表达(RTPCR的扩增片段分别为546 bp 和415 bp) ,还有ET1 及TNFα的蛋白合成及分泌;细胞培养上清中ET1 和TNFα含量分别为1.42 pg/ml 和0 .58 ng/ml;且肾小管损伤及再生过程中,ET1 及TNFα表达增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ET1 、TNFα,3HTDR掺入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05);并证明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有ET受体(ETR) mRNA及TNF受体(TNFR1) mRNA的表达(RTPCR 扩增片段分别为544 bp 和347 bp)。结论 损伤及再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较正常时合成和分泌更多的ET1 和TNFα,ET1 及TNFα分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HLADRB1基因cDNA片段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质粒ZIPneoSV(×)BamHI位点中,构建了HLADRB1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反义RNA重组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导入PA317细胞。方法: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富集CD34+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含编码人HLADRB1基因的pcDV1质粒,用BamHI酶解,回收HLADRB1cDNA片段,将cDNA片段反向插入pZIPneoSV(×)逆转录病毒载体,经扩增、抽提、酶切鉴定,用脂质体将反义RNA重组体导入到PA317细胞,用含G418300μg/ml培养液筛选,获抗性克隆,流式细胞仪检测HLADR抗原阳性细胞数。结果:重组质粒转染PA317细胞后,其病毒滴度达1×105CFU/ml,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经免疫磁珠富集后,CD34+细胞高达85.0%~90.0%,导入反义RNA的脐血干细胞,其HLADR抗原表达从导入前的45.0%降至28.0%,抑制率达382%,而导入空载体后从56.0%降至45.0%,差异不显著。结论:HLADR的反义RNA能导入脐血干细胞,降低HLADR抗原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白介素(IL)4 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αmRN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TNFα和IL1α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进行检测。结果 IL4 均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治疗前、后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PBMCs TNFα和IL1αmRNA的表达,在发病初期,IL4 于1 000Uml 时接近最大抑制效应;而恢复期患者,IL4 于100Uml 时即接近最大抑制效应,剂量- 反应曲线明显左移。如以100Uml 的IL4 处理PBMCs,恢复期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PBMCs TNFα和IL1αmRNA的抑制率接近50% 。另外还发现,在发病初期,IL4 对内毒素血症和HBeAg 阳性患者PBMCsTNFα和IL1α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低于阴性的患者。结论 IL4 对发病初期患者PBMCTNFα和IL1αmRNA 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恢复期患者,其原因可能与内毒素血症和病毒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抗Ⅹ型胶原B细胞反应。方法:以EL4OUrBUr/rIL2/PMA作为刺激系统,通过酶联斑点技术检测抗Ⅹ型胶原免疫球蛋白分泌B细胞(antiHCⅩISC)频率。结果:28例RA患者滑膜中11例出现antiHCⅩISC,而对照组骨性关节炎(OA)患者滑膜液中则未检测到antiHCⅩISC。RA患者外周血及滑膜液CD19+及CD20+细胞百分率于刺激前后无明显变化,但CD5+B细胞百分率却明显增加,外周血刺激前后分别为17.0±6.0,27.0±9.0,滑膜液分别为8.0±3.2,16.0±6.0。结论:(1)RA患者体内存在抗Ⅹ型胶原B细胞反应,(2)CD4+EL4OUrBUr/rIL2/PMA是激活CD5+自身抗体产生B细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AP)基因多态性及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ARMS,RFLP,SSOP检测RA患者39例及健康献血者41例TAP1333和637位,TAP2379、565、651、665、687等位氨基酸等位基因多态性。结果:健康维吾尔族人群TAP1333位和637位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别以I和D为主,表现型主要为I和DD,有1A~1D4个亚型,以1A和1B为主;TAP2379、565、651、665、687等位基因型分别以VARTQ为主,表现型以VVATRRTTQQ为主,有2A~2H共8个亚型,以2A和2B为主。RA患者TAP2379I,565T和687S频率,565TT,687SS及TAP1B频率显著升高,并且TAP1B可使DR4阳性者患RA的相对危险性增加5.33倍。结论:维吾尔族健康人群及RA患者TAP基因多态性有不同于其他民族人群的基本特点。TAP1B可使DR4阳性者患RA的相对危险性增加,并可能是维吾尔患者RA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9.
应用HiTrap Sepharose SP阳离子交换色谱纯化小鼠F6单克隆抗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单克隆抗体(mAb)是一类均一性很好的蛋白质,但由于不同mAb的理化特性有差异,纯化方法和条件也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反复实验,摸索出利用阳离子色谱介质可较好地纯化小鼠抗重组人TNF-αmAbF6(IgG1)的实验条件。1 材料和方法1-1 主要试剂 小鼠抗重组人TNFαmAbF6为本室研制,其Ig亚类为IgG1,腹水ELISA效价>10-6[1]。重组人TNFα由本校生物化学教研室提供;酶标记兔抗鼠抗体为Gibco公司产品。1-2 阳离子交换色谱 AKTAFPLC色谱仪和HiTrapSepha…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上皮HLA—DR抗原异常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敏  牛恕淼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1):34-36,T001
应用一组识别淋巴细胞活化标志,细胞因子,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的单克隆抗体及ABC免疫组化技术对500例甲状腺粗针穿刺标本进行原位研究。结果发现甲状腺上皮DR抗原异常表达与局部浸润细胞总数,Tac^+细胞,TLiSA1^+细胞,IFN-γ^+XLEQ,-2^+细胞,尤其是I2^+细胞与TNF-α,细胞百分比外周血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促甲状腺素水平呈正相关,甲状腺上皮DR抗原  相似文献   

11.
以家蚕表达的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MCSF)预先处理细胞,再接种不同病毒,观察rhMCSF对病毒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rhMCSF在人胚皮肌细胞上对所观察的单纯疱疹病毒1和2型、流感病毒A3型、鼻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腺病毒6和11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推迟或减轻细胞病变的发生;在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乳兔肾细胞的实验中能使子代病毒滴度降低100倍以上,TNFα、IFNα和γ的中和单抗均不能阻断这一作用,而TNFβ的中和单抗却能部分阻断这一作用,提示MCSF的抗病毒活性与诱生IFNβ有关  相似文献   

12.
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对大鼠白细胞粘附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GR阻断后对白细胞粘附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在体实验。观察肠系膜微循环白细胞贴壁粘附数。 2.高体实验。(1)PMN与玻璃珠粘附;PMN粘附率(%)粘附:PMN粘附率(%)=粘附前PMN计数一洗脱液PMN计数(3)PMN粘附 粘附前PMN计数分子CD18:ELISIA检测;(4)CD18表达和PMN与ICAM-1包被磁珠粘附的关系:PMN与ICAM-1包被磁珠粘附,同时测定CD18表达。结果1.在体实验。对照组仅有少量白细胞贴壁粘附(2.50±2.17),阻断GR后白细胞贴壁粘附±Dex组的粘附率与TNF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Dex±TNF组的粘附率与TNF组相比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TNF+Dex+RU486组的粘附率与TNF组和对照组相比均有差异(分别是 P<0. 05,P<0. 01)。 2. PMN与 EC粘附: TNF组与TNF+Dex组结果同PMN与玻璃珠粘附。Dex+TNF组的粘附率与TNF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TNF+Dex+RU486组的粘附率与对照组相差十分显著(P<0.01),与TNF组相比,两者无明显差异。3.PMN与ICAM-1包被磁珠粘附:TNF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细胞ELISA法,研究发现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单核细胞HLA-DR的影响。结果表明HCMV感染后1d,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显著增高(P<0.01),以后逐渐降低,d5降至对照水平;IFNγ(500U/ml).TNF(250U/ml)、IL-6(500/ml)、IL-1(500/ml)均能不同程度地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HCMV感染后,细胞因子刺激HLA-DR表达的水平在感染后d5,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IL-1+IFN-γ及TNF+IFN-γ在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时有协同作用;HCMV感染后,IFN-γ+IL-1及TNF+IFN协同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果提示:在HCMV感染引起免疫抑制过程中,其引起单核细胞HLA-DR表达降低是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HCMV感染对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细胞ELISA法,研究发现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单核细胞HLA-DR的影响。结果表明HCMV感染后1d,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显著增高(P<0.01),以后逐渐降低,d5降至对照水平;IFNγ(500U/ml).TNF(250U/ml)、IL-6(500/ml)、IL-1(500/ml)均能不同程度地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HCMV感染后,细胞因子刺激HLA-DR表达的水平在感染后d5,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IL-1+IFN-γ及TNF+IFN-γ在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时有协同作用;HCMV感染后,IFN-γ+IL-1及TNF+IFN协同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果提示:在HCMV感染引起免疫抑制过程中,其引起单核细胞HLA-DR表达降低是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cGMP升高抑制肾上腺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细胞释放的舒张因子(EDRF)增加cGMP,故其对交感神经NE的释放可能有调节作用。本文观察去内皮细胞或抑制EDRF合成后肺血管对跨膜交感神经刺激(TNS)的反应及对2-〔14C〕-NE的摄取和释放。利用磨擦损伤内皮细胞后或使用LNMMA抑制EDRF合成后,肺血管对TNS刺激的反应明显增加,尤以低频率刺激为甚。肺血管对2-〔14C〕-N  相似文献   

16.
蜂毒多肽BVI-2对T细胞及THP-1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蜂毒多肽BVI中有效的抗炎成份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蜂毒多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IL-1合成及THP-1细胞合成TNFα的影响。结果:蜂毒多肽BV、BVI、BVI-2可抑制ConA(2.5μg/ml)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IL-1合成及PMA(100ng/ml)诱导的THP-1细胞合成TNFα。结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相分离得到的蜂毒多肽BVI-2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成人肝细胞膜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放射配体分析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 ̄(125)I标记肿瘤坏死因子(TNF),建立了原代培养成人肝细胞膜TNF受体(mTNFR)的放射配体分析(RBA)法。肝细胞浓度在2×10 ̄6~10×10 ̄6/ml范围内, ̄(125)I-TNF浓度与受体结合量成正比;4℃条件下反应120min或37℃反应30min可达平衡,反应最适pH为7.0~8.0。竞争抑制试验证明 ̄(125)I-TNF与受体结合特异性良好。当 ̄(125)I-TNF≤20ng/ml时,TNFR结合参数为:Kd_0=0.13±0.02nmol,R_0=1160±236个结合位点/细胞,当 ̄(125)I-TNF>20ng/ml时可测得两种TNFR:Kd_1=0.07±0.01nmol,R_1=895±154个结合位点/细胞和Kd_2=0.18±0.03nmol,R_2=2049±463个结合位点/细胞。此法快速,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131I标记的抗人结肠癌单克隆抗体(mAb)Sc3A及其F(ab′)2作为导向治疗剂,加rHuIFN-γ治疗荷人结肠癌裸鼠获得明显的抑瘤效果。结果表明,rHuIFN-γ+^131I-Sc3A mAb或^131I-F(ab′)2的抑瘤作用分别为84.5%和91.9%,明显优于PBS+^131I-Sc3A mAb或^131I-F(ab′)2治疗组(分别为69.6%或60.5%);F(ab′)  相似文献   

19.
谷胱甘肽还原酶(EC1.6.4.2,GR)为一种黄素酶,可催化氧化型谷胱甘肽转变成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从而提高细胞液中GSH的含量。GSH具有抵抗自由基氧化对机体损伤的作用。GSH的储量与创伤、肿瘤等的预后,以及人体衰老有关〔1〕。本研究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研制了抗酵母菌GR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从而为GR的纯化及其用免疫化学法测定提供了重要的试剂。1材料和方法1.1材料酵母菌谷胱甘肽还原酶,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Balb/c小鼠,8周~12周龄,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及骨髓血IL-2、sIL-2R、IL-3、IL-6、IL-8、TNF-α、CSF和IFN-γ含量变化与骨髓造血功能的改变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A外周及骨髓血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1.治疗前患者血浆及骨髓中IL-2、sIL-2R、IL-3、IL-6、IL-8、TNF-α和IFN-γ浓度及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