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科自1990年11月~1997年12月,共收治6例因行经皮球囊导管瓣膜交界分离术而并发心包填塞的患者,均急诊行开胸止血术,并同时于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均痊愈出院。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病人中,男2例,女4例;年龄31~57岁,术前均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Ⅲ~Ⅳ级。在行经皮球囊导管懈膜交界分离术中出现导管导入不畅和心悸、气短、血压明显下降、颈静脉怒张、面色苍白等症状和体征。X线检查见心包腔内有大量积血。急诊行开胸止血术,术中引出心包腔内积班平均230毫升,并同时于全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信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后测量的方式,将16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患者按照出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组)和实验组(微信健康教育组)。对照组执行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增加微信群及微信平台推送相关内容,增进互动。分别于患者出院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服药情况、饮食情况、休息与活动情况、复诊情况、服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护士的满意度、对微信健康教育的接受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服药情况、饮食情况、休息与活动情况、复诊情况、服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护士的满意度、对微信健康教育的接受度七个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O.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实施微信形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减少抗凝不当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4.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回顾了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对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孕产妇的护理,产前做好心理护理,纠正心衰,改善心肺功能,预防感染:产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会阴部的护理,利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时使用抗凝剂,密切观察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本组2例病人产前出现心衰,1例剖宫产术后三天出现肺栓塞,经及时发现和处理全部治愈出院.认为加强换瓣术后妊娠妇女国产期的监护与护理是战少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辉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3(9):23-2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2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机械通气的效果。结果本组无1例因应用机械通气而死亡,出现肺部并发症13例,其中肺不张3例,气胸2例,肺部感染8例,经对症治疗,调整呼吸机和使用抗生素后治愈。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有效的应用机械通气可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根本解决瓣膜病的手段。能有效的解决心脏瓣膜病变所致的循环动力学改变,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此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人工瓣膜可分为生物瓣和机械瓣两大类。生物瓣的优点是术后仅需短期抗凝,但耐久性差,因而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机械瓣具有较高的耐力和持久性等特点,临床应用广泛,但机械瓣最突出的问题是病人必须终身抗凝治疗。而且有潜在性血栓栓塞或出血危险。由于患者文化水平的高低,对医学知识的缺乏,术后不能正确的自我保健。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现象,为了能使患者出院后正确进行抗凝治疗。提高患者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的能力。出院指导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分析2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足月剖宫产的护理.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9年10月份住院分娩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足月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对2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足月剖宫产产妇加强孕期监护、术前多科会诊,低分子肝素钠的合理使用及监测,术后转外科ICU持续心电监护及专人护理,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流血量等护理措施.22例产妇均顺利渡过分娩期,无一例发生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新生儿存活.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足月剖宫产产妇术前予低分子肝素钠的合理使用及监测,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子宫收缩、阴道流血量可防止产后出血、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有效降低产妇及新生儿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9.
拔牙是一个手术过程 ,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病人为预防血栓形成 ,保护术后瓣膜功能 ,需要长期服用抗凝剂 ,维持凝血酶原时间 (PT)是正常的 1.5~ 2 .0倍 ,因此 ,这类病人拔牙存在出血不止的危险。 1998年 8月~ 2 0 0 2年 7月 ,本组 12例此类病人在严密的防护措施下 ,均顺利完成拔牙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选择 1998年 8月~ 2 0 0 2年 7月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住院拔牙的病人 12例。其中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2 8~ 6 1岁。二尖瓣置换 6例 ,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 5例 ,2次二尖瓣替换 1例 ,换瓣术后时间为 3个月~ … 相似文献
10.
11.
三腔型引流装置在心脏术后引流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腔负压吸引广泛应用于气胸的治疗及纵隔、心脏术后的引流。心脏术后由于术中体外循环的抗凝及术后止血不彻底,心包、纵隔及胸腔引流量增多,采用持续胸腔负压吸引,及时有效引流胸腔积液,防止引流管堵塞,从而预防心脏压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出院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根本解决瓣膜病的手段,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患者的文化水平有限,医学知识缺乏,导致出院后不能有效地配合康复治疗,不能正确自我保健,因此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显得十分重要。出院的健康教育也是患者恢复健康的指南,特别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尤为关键,通过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正确的出院指导,提高患者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预防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保证康复质量意义重大。1临床资料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6岁,单体二尖瓣膜置换17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3例。2出院指导方法在术后恢复过程中,责任护士应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通俗易懂、形象化、生活化的方法,将出院指导内容详细告诉患者,及家属使患者逐步认识和掌握瓣膜置换术后饮食、疾病、药物等因素对抗凝药的影响,提高患者自我保健的能力。3出院指导内容3.1休息与活动术后3个月是克服手术创伤、恢复体质的重要阶段,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要有规律,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过度疲劳,术后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如散步、上肢攀墙运动,两臂画圈运动、骑慢车等。以运动后不感到疲劳为标准,半年内避免体力劳动,半年后进行全面检查,如果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15.
张丽敏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22):3285-3286
风湿性心脏病行机械瓣膜置换术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但机械瓣最突出的问题是病人必须终身抗凝治疗,而且有潜在性血栓栓塞和出血的危险。为了能使病人出院后正确进行抗凝治疗,提高病人自我保健和护理的能力,出院指导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回授法联合心脏康复计划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7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常规护理;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79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回授法开展健康教育,为病人制订并实施心脏康复方案.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的快速康复指标、基本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实施回授法联合心脏康复方案后,观察组病人的留置气管插管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基本生活活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授法联合心脏康复计划运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可以提高病人术后配合康复运动的积极性,加速病人快速康复,改善病人的基本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94年10月~2004年10月共行心脏瓣膜置换术236例,术后均给予抗凝治疗,经随访,发生栓塞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护士长:今天我们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业务查房。内容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成形术后的护理。首先请专业护士汇报病历。护士甲:患者女。36岁,十二年前确诊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右心衰Ⅱ。。先后两次经本院内科治疗后症状缓解。以后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即出现心悸、气短、腹胀等症状。于1998年7月21日门诊以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及 相似文献
19.
瓣膜置换术作为心脏瓣膜病的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从1994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8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临床路径是医院为了减少医疗成本和有效保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实施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我院心脏中心2005年实施了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路径,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