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感染情况。方法:2006年1~12月采集门诊或住院≤5岁婴幼儿腹泻标本248例,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248例腹泻标本,检出轮状病毒133例,阳性率为53.6%。轮状病毒感染对象主要为24月以内婴幼儿,占94.7%,发病高峰在8~9月。结论:轮状病毒是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监测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阿拉尔市腹泻儿童中轮状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从阿拉尔医院儿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腹泻儿童中收集粪便标本1617份,采用金标斑点渗滤法检测轮状病毒。结果:1617份粪便标本中,653份检测到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0.4%,对653份检测到轮状病毒阳性标本的患儿进行分析显示,平均发病年龄19.6月,5岁以下儿童占651例(99.7%),3月-2岁儿童583例(89.3%)。7年间以秋冬季发生率高,秋季9月份至11月份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平均达到50%以上。大便呈水样便占531例(81.3%),发热者占348例(53.3%),呕吐者占358例(54.8%)。结论:轮状病毒是阿拉尔市5岁以下住院儿童腹泻病的主要病原,3月龄至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以秋季9月份至11月份为流行高峰,大便性状以水样便、发热、呕吐为本病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3.
田登  刘桂香  易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957-3958
目的:了解西宁地区5岁以下儿童杯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西宁地区杯状病毒流行特点,为制定预防及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40份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标本,采用多重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240份婴幼儿标本中发现杯状病毒核酸阳性16份,占6.66%,流行优势株为札如病毒。结论:杯状病毒是西宁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仅次于轮状病毒,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流行优势株为札如病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602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利用胶体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腹泻患儿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分析结果。结果:602例腹泻患儿送检标本中检测到203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33.7%。6个月~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组,检测阳性率为40%。轮状病毒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0~12月份。母乳喂养及接种疫苗患儿感染轮状病毒阳性率较低。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6个月~2岁患儿是易感人群,以秋冬季节(10~12月份)为流行季节。母乳喂养及接种疫苗可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湖南省哨点医院2009-2010年常见腹泻病毒的病原学特征,为病毒性腹泻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哨点医院2009-2010年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Dako公司酶免疫试剂盒检测轮状病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进行分型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腺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星状病毒和杯状病毒,对部分PCR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加以验证。结果检测2009-2010年湖南省哨点医院婴幼儿腹泻标本759份,其中轮状病毒占22.79%(173/759)、杯状病毒占9.22%(70/759)、腺病毒占4.61%(35/759)、星状病毒占0.79%(6/759)、混合感染占2.50%(19/759)。173份轮状病毒G血清型与P基因型以G1、G3、P[4]型为优势株。四种病毒主要是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且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测序结果证实12份阳性标本的PCR产物均为其所对应的病毒。结论轮状病毒是2009-2010年湖南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杯状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也是本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松阳县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流行状况及免疫胶体金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检测和大便常规化验。结果:共检测0~5岁腹泻患儿标本386例,其中阳性150例(阳性率38.9%),蛋花样和水样便占阳性病例的72.0%,10~12月是感染高发期,2岁以下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易感人群。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蛋花样或黄色水样便腹泻是轮状病毒感染的主要临床症状,免疫胶体金检测法快速、简便、经济,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丽水市5岁以下腹泻婴幼儿粪便A群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对2010年3月-2011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3373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3373例腹泻标本中有982例RV结果阳性,阳性率为29.1%,其中6个月~1岁及1岁~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1.6%和35.9%。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0月份至次年的2月份。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以6个月至2岁组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组,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2月为感染高峰期,临床医生应重视腹泻病原的检测,以明确诊断,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使腹泻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5岁以下婴幼儿诺如病毒感染状况及对诺如病毒阳性株进行基因型分析。方法收集广州市2008年5家病毒性腹泻监测点医院的门诊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的5岁以下患儿临床资料及粪便标本692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抗原,将诺如病毒抗原阳性的标本用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扩增,阳性产物回收、纯化并测序,结合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型别流行特点分析。结果 692份标本中,ELISA方法检测4种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轮状病毒31.9%(221/692)、诺如病毒21.2%(147/692)、腺病毒6.1%(42/692)、星状病毒1.2%(8/692),混合感染占6.8%(47/692)。诺如病毒腹泻病例发病高峰在9—11月份,占51.7%(76/147),2岁以下病例数占91.8%(135/147)。临床症状以腹泻、呕吐、发热、腹痛为主。147份诺如病毒ELISA阳性标本中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率为84.4%(124/147),经测序及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比对,证实124份均属诺如病毒GⅡ遗传组,其中1份是GⅡ2型,其余均为GⅡ4型,GⅡ4型中又有不同分支。结论诺如病毒是广州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之一,仅次于轮状病毒,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流行优势株基因型为GⅡ4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开封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种类。 方法 以2012-2014年开封地区650例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标本中的轮状病毒(RV)抗原、对抗原阳性的标本进一步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RV基因分型,所有标本均采用(RT-PCR)法进行星状病毒(AstV)、杯状病毒(HuCV)检测,腺病毒(AdV)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 结果 650例样本中轮状病毒占47.69%(310/650);星状病毒占4.92%(32/650);杯状病毒占21.85%(142/650);腺病毒占2.15%(14/650);混合感染占7.85%(51/650),发病年龄大多在2岁以内。310例RV阳性样本进行G、P分型,结果显示G型102例(32.90%),以G9型比例最高;P型168例(54.19%),以P(8(为主;杯状病毒中诺如2型为主要流行株。 结论 轮状病毒为开封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G9型和P(8(型为主要血清型;除此之外,杯状病毒亦是不可忽视的病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西宁地区秋冬季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青海省主要流行株及其流行特点。方法:实验室采用巢式PCR方法对西宁地区婴幼儿腹泻的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236份标本扩增后根据条带的大小进行分析,A组轮状病毒阳性25例,占总数的10.6%。其中G3型14例,占总数的5.9%,G9型11例,占总数的4.7%。结论:2010年西宁地区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是主要病原之一,发病多在6月龄~4岁的婴幼儿,男性患儿较女性患儿多,血清型主要为G3和G9型。  相似文献   

11.
阎妍  王宇  杨山  郭江  代惠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60-2561,2567
目的探讨攀枝花地区2009年10~12月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对收集的婴幼儿腹泻标本270份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及A组轮状病毒常见的G、P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270份腹泻标本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8.6%;6月~2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为45.4%(89/196),2~5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为20.3%(15/7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104例被检测的A组轮状病毒腹泻粪便标本中G分型以G2为主,P分型以P4为主。结论轮状病毒是攀枝花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G2型和P4型为2009年的优势毒株。该病毒引起的小儿腹泻主要发生在秋冬季,6月~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和诺沃克病毒的感染情况,为腹泻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4年10月~2005年2月深圳市腹泻患儿粪便244份,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别检测轮状病毒和诺沃克病毒。结果: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4.84%(85/244),其中男性感染率为37.41%,女性感染率为30.93%;诺沃克病毒感染率为12.70%(31/244),其中男性感染率为15.65%,女性感染率为8.24%;轮状病毒和诺沃克病毒的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4例患儿为轮状病毒和诺沃克病毒混合感染,占1.64%;2岁以内儿童HRV及NLV分别占79.38%和80.04%。结论:轮状病毒是深圳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诺沃克病毒也是引起婴幼儿散发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仅次于轮状病毒排第二位,且存在着轮状病毒和诺沃克病毒混合感染的病例,2岁以内儿童是HRV及NLV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腹泻儿童轮状病毒及诺沃克病毒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对12月龄以下婴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生、脱水症状、病程的影响。 [方法] 对2001年9月~2002年9月因腹泻住院治疗的12月龄以下患儿245例进行调查,收集粪便标本。检测轮状病毒。喂养方式分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并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共检测标本245份。轮状病毒阳性85份,阳性率为34.69%。母乳喂养儿轮状病毒阳性率低于混合喂养儿和人工喂养儿(P<0.05);不同喂养方式的腹泻患儿出现脱水症状和病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母乳喂养可减少婴儿发生轮状病毒腹泻,但不影响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出现脱水症状。  相似文献   

14.
三个监测点医院2001-2004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3个监测点医院2001年8月至2004年7月住院的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状况。方法 以医院为基础的哨点监测,监测对象为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粪便标本并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和分型。结果 共检测3121份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轮状病毒检出率为51%。94%的轮状病毒腹泻发生在2岁以下儿童。G3型为流行优势株,占69.9%,其次为G1型6.6%、G2型2.9%、G9型2.2%、G4型0.3%。P[8]型为最常见的P基因型。最常见的P-G组合型是P[8]G3,占64.0%,还有其他7种不常见的P-G组合的毒株类型。结论 轮状病毒是3个监测点医院住院腹泻患儿的主要病原,P[8]G3型为主要流行株。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79例婴幼儿诺如病毒腹泻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婴幼儿诺如病毒腹泻的发病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318例急性腹泻患儿采集粪便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粪便诺如病毒抗原,同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轮状病毒。结果经检测的318份粪便标本中,诺如病毒阳性标本共79份,阳性检出率为24.8%(79/318)。其中有48例在10-12月份检出,占阳性标本的60.8%(48/79)。2岁以内患儿占91.2%。有16例同时合并轮状病毒感染。经统计学分析,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组与单纯诺如病毒感染组在发热的严重程度上有差异,但是在腹泻严重程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诺如病毒阳性患儿中有14例是以其他疾病住院,分别于住院1-11d出现腹泻。结论诺如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病原之一,也是医院内感染性腹泻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免疫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轮状病毒腹泻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军政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763-1764
[目的]进一步了解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V)感染特点和免疫胶体金检测方法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胶体金法对308例腹泻患儿的粪便进行A组RV抗原检测。[结果]308份标本A组轮状病毒阳性151例,阳性率49.0%。10月、11月、12月、1月份为RV腹泻发病高峰期。6个月~24个月年龄组RV阳性检出率最高。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是婴幼儿RV腹泻的临床症状特点。[结论]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免疫胶体金法快速、简便、经济,对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2017年宁波市北仑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方法2017年在北仑区人民医院共采集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204份,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肠道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检测。结果204份粪便标本中,有95例患者至少感染一种病毒,总阳性率为46.6%(95/204),其中以轮状病毒感染最常见,共59例,检出率为28.9%(59/204),分型全部为A群轮状病毒。其次为诺如病毒感染共48例,检出率为23.5%(48/204),其中诺如病毒1型有6例,占12.5%(6/48),诺如病毒2型有42例,占87.5%(42/48)。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2型混合感染有16例,未发现3种或3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肠道腺病毒感染有4例,占2.0%(4/204)。未感染星状病毒和札如病毒。结论A群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2型是引起病毒性腹泻主要的病原体,诺如病毒1型、肠道腺病毒也是重要的病原体,同时存在着混合感染,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昆明市儿童医院1998~2001年轮状病毒哨点监测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 了解昆明市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状况。方法 以昆明市儿童医院为哨点监测,监测对象为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的检测和分型。病毒检测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毒株分型用ELISA和/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 3年监测中共收集466份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轮状病毒的检出率为52.8%(246/466)。轮状病毒感染97%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10~12月份是流行季节。对204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G分型,G1型为流行优势株,占47.5%,其次为G2型(17.6%)、G3型(15.7%)G9型(4.9%)和G4型(1.0%)。P基因型以P[4]、P[8]和P[6]型为常见。最常见的P-G组合型是P[4]G2,占34.1%(14/41),其次是P[8]G1和P[6]G9,分别占29.3%(12/41)和12.2%(5/41),还有其他7种不常见的P-G组合的毒株类型。结论 轮状病毒是昆明地区儿童腹泻住院的主要病原,毒株呈现型的多样性,应该开发和应用轮状病毒疫苗预防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