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鼓室体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复习病历资料,采用HE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鼓室体瘤的病理特征.结果 肿瘤切除完整,病理检查肿瘤实质由上皮样主细胞和短梭形支持细胞组成.主细胞CgA、NSE和Syn呈阳性表达,支持细胞S-100蛋白阳性表达.病理诊断为鼓室体瘤,随访2年未见复发征象.结论 鼓室体瘤十分罕见,临床和病理诊断困难,常需借助免疫组化协助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和病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脉外膜下剥离切除颈动脉体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14例颈动脉体瘤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并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形态研究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14例均经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和术后并发症,11例随访1-7年,无肿瘤复发。结论 颈动脉体瘤多具有完整的包膜,动脉外膜下剥离切除颈动脉体瘤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男性盆腔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应用HE及免疫组化染色对6例男性盆腔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由上皮样和梭形细胞组成,细胞排列成编织状、巢团状,间质血窦丰富。免疫组化示瘤细胞SMA、Melan—A、HMB-45阳性表达,CD34、CD117、S-100、CgA、Syn均阴性。患者行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男性盆腔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少见,与其他部位同类肿瘤相似,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单中心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10例,年龄平均39岁(25~65),均为单侧病变。结果 Shamblin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7例。术前影像学评估包括B超、CT、核磁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其中16例经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包括伴或不伴颈外动脉切除的完整剥离;瘤体连同颈内-颈总动脉切除血管重建;瘤体连同颈总颈内动脉切除断端结扎;颅底颅内受累行颅内外联合入路手术。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随访43个月(9~108),手术并发症包括单侧喉返神经麻痹6例,其中永久性声带麻痹2例,单侧面瘫1例,单侧舌下神经麻痹2例,出血1例,脑血管意外及死亡发生率为0%。结论 DSA检查是颈动脉体瘤的重要确诊及评估手段之一。术中双极电凝的仔细分离、血管外科器械短暂的供血动脉阻断、血管外科的转流及重建技术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术后并发症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5.
脑氧饱和度监测用于颈部大动脉手术围术期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宝伟  米卫东  陈知进 《医学争鸣》2005,26(13):1206-1208
目的:探讨颈部大动脉手术围术期脑氧供需平衡的管理.方法:通过对颈部大动脉手术患者(颈动脉体瘤8例、颈动脉狭窄7例)围术期脑氧饱和度(rSO2)、动脉压和颈内动脉反流压等监测,维护患者术中脑氧供需平衡.结果:颈动脉狭窄患者和颈动脉体瘤患者双侧rSO2对照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体瘤患者术侧阻断前、中、后rSO2有显著差别(P<0.05);颈动脉狭窄患者阻断动脉开放前后即时rSO2的变化是有差别的(P<0.05);两例患者因术中反流压过低行动脉旁路术.结论:术中rSO2监测对患者围术期脑氧供需平衡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12月浙一医院外科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23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共23例,平均年龄54.5岁,男16例,女7例,均发生于胃部.病理诊断示:交界性4例,良性2例,恶性4例.其中6例行免疫组化检查.CD117,CD34(+)5例,SMA,S-100(-)6例.10例均行胃部分切除或大部切除术,其中1例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需要内窥镜、病理诊断和免疫组化的结合.手术切除是最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颈总动脉分叉部神经鞘瘤与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术后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治疗的17例颈总动脉分叉部神经鞘瘤(神经鞘瘤组)和76例颈动脉体瘤(颈动脉体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手术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临床特征相似。神经鞘瘤组手术时间较短[(94±31)min比(159±53)min,P < 0.01],术中出血量较少[(110±96)mL比(356±239)mL,P < 0.01],需要切除颈外动脉概率较小(11.8%比68.4%,P < 0.01)。两组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神经鞘瘤组无恶性病变,颈动脉体瘤组恶性病变5例(6.6%)。神经鞘瘤组的肿瘤直径较颈动脉体瘤组大[(4.5±1.4)cm比(3.1±1.0)cm,P < 0.01]。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颈动脉分叉部神经鞘瘤与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临床表现类似,但颈动脉体瘤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颈外动脉切除率较高,瘤体恶性病变的概率较高,临床处理时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颈动脉体瘤切除术中患者持续使用升压药物的危险因素,并同时分析患者术中心率、血压波动情况及其对血管活性药物的需求。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5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颈动脉体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对术中需持续使用升压药物的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同时分析Shamblin分型与术中血压心率波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108例患者,共116侧颈动脉体瘤切除手术。单因素分析中,肿瘤最长径>4 cm、术中颈内动脉损伤、颈内动脉重建、恶性病理、高Shamblin分型(Ⅱ型或Ⅲ型)、失血量≥400 ml以及手术时长>4 h的患者术中持续使用升压药物的需求增加。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出Shamblin Ⅲ型(OR=2.286,95%CI=1.324~14.926,P=0.016)、手术时长>4 h(OR=3.874,95%CI=1.020~14.623,P=0.046)为颈动脉体瘤切除术中患者需持续使用升压药物的危险因素。此外,Shamblin Ⅲ 型与术中心率异常升高、术中使用升压药物显著相关。结论 Shamblin Ⅲ型、手术时长>4 h是患者术中持续使用升压药物的危险因素。Shamblin Ⅲ型的患者术中心率异常升高、术中使用升压药物的需求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 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大便次数增多、排尿困难、血便及肛门疼痛等.7例均经病理确诊,免疫组化检测CDI17(+)7例、CD34(+)6例.术前考虑为GIST者1例,本组均经手术治疗,其中Dixon术4例,Miles术2例,经肛门肿瘤局部切除1例.随访6~120个月,死亡1例,其余6例均存活且无复发.结论 直肠间质瘤临床较少见,生物学行为多变,具有潜在恶性,确诊需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证实,手术是唯一能治愈的方法,根治性切除较局部切除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5例36侧颈动脉体瘤行手术治疗。其中颈动脉体瘤单纯剥离20例(21侧),颈动脉体瘤及颈外动脉切除3例,肿瘤及颈内动脉切除颈外替代颈内动脉2例,动脉对端吻合2例,血管移植6例,补片修复1例,动脉结扎1例。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12例采用冰帽头部局部低温。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2.8%,术后发生霍纳综合征2例,迷走神经、面神经下颌支及喉上神经损伤各1例。29例随访1-25年,全部随访患者没有复发。恶性颈动脉体瘤1例,失访。结论:手术是治疗颈动脉体瘤的最佳方法,延误反使手术增加困难。脑保护是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完整的保留或重建颈内动脉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依据和预后.方法:复习北京积水潭医院1995至2005年确诊的2例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的病理学及临床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肿瘤细胞对白细胞共同抗原(leukocyte common antigen,LCA),CD3,CD20,CD45RO,CD79a,CD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S-100,突触素(synatpophysin,Syn),嗜铬素(chromogranin A,CgA),CK7,CK19,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二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Ⅱ,Coll-Ⅱ),肌动蛋白(sarcomeric-actin),结蛋白(desmin),Ki-67,P53的表达,并进行随访.结果:2例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均发生于下肢横纹肌组织内.其主要影像学特点为肿瘤内钙化和肿瘤边缘硬化;病理组织学表现为未分化小细胞与肿瘤性软骨岛并存,小细胞区均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CD99,NSE,CgA和Syn在肿瘤小细胞呈阳性表达;S-100在软骨细胞呈阳性表达;Coll-Ⅱ在软骨基质呈阳性表达;Ki-67,P53在51%-75%的肿瘤细胞核呈阳性表达;LCA,CD3,CD20,CD45RO,CD79a,Sarcomeric-Actin,Desmin,CK7,CK19和EMA阴性. Ki-67的表达程度可能和预后有关.结论: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是小细胞原始间叶组织向幼稚软骨组织的分化,主要病理学特征是未分化小细胞与肿瘤性软骨并存的双态性结构和小细胞区形成血管外皮瘤样结构.此肿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生物学行为。方法:观察3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 例患者术前均被诊断为胃肠间质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胃血管球瘤。肿瘤组织呈结节分叶状,被平滑肌细胞分隔包绕。肿瘤细胞大小一致,圆形或卵圆形,围绕血管排列。细胞核圆形,可见核仁,核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织化学法:Vimentin、SMA、Calponin均为阳性,CgA、NSE、AE1/AE3、CD117、CD34、LCA、Desmin、CD99、S-100均为阴性。随访时间2~4年,患者术后均未见复发。结论:胃血管球瘤非常少见,具有特定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易误诊,需要和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10例SFT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进行分析。结果:10例SFT发生部位各异,组织学特征为形态多样性;免疫组化CD34、VM及bcl-2呈阳性表达。结论:SFT有细胞分布疏密不均及多态性生长方式的组织学特征。根据光镜及免疫组化特点,可与其他软组织肿瘤鉴别。此瘤有必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mmunophenotype of 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 Methods:Nine surgically treated cases of SPTP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Hematoxylin and Eosin(HE)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ere used to analyze all cases, and the general clinical data was collected. Results:Six patients were asymptomatic except for a palpable mass. Two patients complained of vague-epigastric pain. One patient appeared jaundice. The tumor was encapsulated and solid tissues alternately with cystic tissues. Histologically, the histological structure of solid portion was pseudopapillary with a fibrovascular core. Tumor cells were uniform and medium-sized which were arranged in sheets ets or nests or pseudopapillary patterns.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SPTP proved positive in vimentin(9/9 cases), AAT(9/9 cases), NSE(9/9 cases), ACT(7/9 cases), CK20(2/9 cases), CgA(1/9 cases), S-100(3/gcases), PR(4/gcases), Syn(3/9 cases) and CD56(5/9cases), negative in CEA and ER. Conclusion:SPTP is a tumor predominantly occurring in young women frequently without special symptoms. This tumor has various characteristical histological patterns with different immunophenotyp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透明细胞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来自本院胸外科的1例肺透明细胞类癌青年男性患者的手术标本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患者因体检发现右下肺包块2年入院,切除标本见肿瘤位于右下肺边缘,为一边界清楚、质地中等的灰白色类圆形结节。镜下观察见均匀一致的肿瘤细胞呈片状或巢团状排列,细胞体积较大,细胞质透明,核圆居中。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56、Syn、CgA均为强阳性,CK、TTF-1阳性,Ki-67阳性细胞数<1%,S-100蛋白灶性阳性,Vimentin间质血管阳性,而HMB45、SMA、GFAP、Actin均为阴性。病理诊断:肺透明细胞类癌。行肺叶切除术后至今(6年)未见复发转移。结论肺透明细胞类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仔细的大体检查、广泛取材和正确的免疫组化标记是诊断的关键;准确的病理组织学分型对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不同病理分级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肝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男性多见,肿瘤多位于直肠中下段。免疫组化检测显示Cg A、Syn、CD56阳性率分别为40.0%、97.8%、100%。36例Ki-67阳性指数≤2%,6例Ki-67阳性指数在3%~20%,4例Ki-67阳性指数>20%。不同病理分级的肿瘤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肝转移相关,与性别不相关。结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缺乏临床特异性症状,联合Cg A、Syn和CD56染色可提高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率。病理分级对预测肿瘤浸润深度、肝或淋巴结转移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梭形细胞鳞癌的组织形态学及蛋白表达的特点,明确其组织学来源,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运用HE染色法了解十二指肠梭形细胞鳞癌的组织形态学特点;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一步了解其蛋白表达特点。结果 HE染色显示黏膜层、黏膜下层及肌层见大小不等异型性明显的梭形肿瘤细胞,并见部分不典型细胞间桥和角化珠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梭形肿瘤细胞区域:⑴胞浆着色:CK5/6(+++)、CEA(+++)、CK8/18(++)、Syn(+)、NSE(+)、CgA(+)及S-100蛋白(+);⑵胞核着色:Ki-67(+++);⑶CD34和CD117显示阴性。结论十二指肠鳞状细胞癌起源于十二指肠黏膜基底层多潜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类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id,PH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总结3例原发性肝脏类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及随访结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原发性肝脏类癌的临床症状包括右上腹不适或疼痛;影像学显示多囊性单发或多发性结节;大体检查肿瘤呈灰黄色,多囊性,境界清楚;组织学检查肿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具有中等量嗜酸性胞浆,细胞核呈细颗粒状,可见小核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嗜铬素A(chromogranin A,CgA)等神经内分泌标记。结论原发性肝脏类癌是一种罕见的原发于肝脏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病理组织学特点及Syn、CgA等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s,CBT)的诊治经验,探讨CBT的诊断、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1例CBT患者术前均行B超检查,8例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13例行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21例术前均行颈动脉压迫试验。10例采用单纯瘤体切除,7例行瘤体与颈外动脉切除,4例瘤体连同部分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颈总动脉一并切除后行颈动脉重建术。结果:21例瘤体均完全切除,术后无死亡、偏瘫和失明病例;发生患侧口角歪斜、霍纳综合征、声音嘶哑、舌歪、饮水呛咳各1例。20例均获随访,时间4个月至15年,无术后复发及转移。结论:术前彩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CBT首选方法,术中减少脑缺血时间和脑神经的保护是预防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对28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的CD117、CD34、SMA、S-100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该组病例均手术切除,其中GIST发生部位胃占58%(16/28)、小肠32%(9/28)、结直肠10%(3/28).良性10例,肿瘤平均直径(3.2±12)cm,交界性4例,平均直径(4.3±1.3)cm,恶性14例,平均直径(8.5±1.5)cm,CD117阳性表达率89%(25/28),CD34阳性率32%(9/28),SMA阳性率25%(7/28),S-100阳性率14%(4/28).结论 肿瘤大小是判断肿瘤良恶性的一个重要指标,CD117阳性是确诊GIST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手术是GIST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