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患者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8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应用肠内外营养患者22例(治疗组),单独予以肠外静脉营养患者26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术中行空肠造瘘,术后给予PN和EN或TPN支持。结果治疗组手术前后总蛋白和白蛋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体质量变化及总蛋白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所有病例共出现中心静脉导管脱出和堵塞各2例、空肠造瘘未出现导管并发症、18例出现糖代谢严重异常。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联合PN和EN疗效优于TPN,护理治疗中应坚持严格管路护理、无菌配液、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和加强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
李志钢 《海峡药学》2011,23(2):119-120
目的 探索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实施营养支持的应用及其可行性.方法 选择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38例,随机分成肠内营养支持组(观察组)20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术后24h后给予相应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值、血糖)的变化,以及两组手术后恢复情况.结...  相似文献   

3.
<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部癌、胆总管下段癌等恶性肿瘤的常用术式。由于该技术复杂,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术后患者往往合并有贫血,低蛋白血症,胃肠、肝肾功能等障碍,所以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收集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我科37例P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围手术期肠内(EN)与肠外营养(PN)两种方式对比,现将其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6例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6例患者,术后发生胰瘘2例(3.57%),切口感染2例(3.57%),及时处理后恢复,均未出现胃肠功能障碍,无死亡患者。平均肛门排气时间(3.5±2.6)d,平均住院时间(8.4±3.8)d。有3例患者嘴唇发生干裂现象,给予唇膏或石蜡油涂擦后,裂口愈合。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方法简单、安全性高、经济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刘伟  汤宏芝 《安徽医药》2012,16(2):271-27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enteral nutrition,EEN)支持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月8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观察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营养状况、体重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特点及护理风险情况、治疗费用、住院时间等。结果 EEN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较TPN组显著提前(P0.05),EEN组术后营养指标优于TPN组(P0.05),EEN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PN组(P0.05),EEN组治疗费用少于TPN组,同时EEN的使用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护理风险。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经鼻肠管或空场造瘘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是经济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的方法,有效的护理是减少EEN并发症,提高EEN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肠外营养支持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体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7,P〈0.05)。观察组术后的肛门排气、肛门排便、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途径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评价食菅癌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4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食管癌术后,分别给予术后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测定术前1d、术后第8d体重、血浆白蛋白数值;临床观察营养支持后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指标。结果各项营养指标恢复基本相当,但EN组价格明显降低。同时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消化道不适症状不明显。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吻合口和切口的愈合,而且肠内营养支持简便,经济,无严重并发症,是手术后简便,安全,有效地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80例胃癌患者,40例术后早期经鼻空场营养管行肠内营养(EN),40例通过肠外营养(PN)。结果两组病例术前术后体重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5)。EN组术后并发症2例,PN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腹胀5例,腹痛2例,腹泻3例,均发生后术后2~3d,经调整后均得到改善,并能适应肠内营养。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是营养支持的有效手段,而有效的护理在此过程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4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24~48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单独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略高于对照组患者,但无显著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体质量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术后体质量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持续时间与对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法简便、安全、价格合理、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肝胆酶学指标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6月该院普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各33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的肝胆酶学指标丙氨酸氨基转肽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肽酶(AS)、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 L)及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体质量指数(BM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2组血清肝胆酶学指标ALT、AST、TBil、DBi L及炎性反应指标CR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EN组低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抑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应激反应,减轻肝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在恶性肿瘤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支持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5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按随机表分别进入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组(EEN+PN)或完全肠外(TPN)营养组,两组采用等热量、等氮量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费用、术后并发症、营养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种营养方式均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EEN+PN组与TPN组相比: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14.8%(4/27)与33.3%(9/27),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3.9±1.2)d与(4.5±3.1)d、住院时间(12.3±4.3)d与(15.2±5.1)d及费用(31358±3114)元与(44650±11977)元,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两组患者术后胰瘘、胆漏、切口感染、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营养相关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PD后的营养支持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 EN组)与肠外营养组( PN组)各33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的营养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氮平衡及免疫功能指标:T细胞亚群( CD4+;CD8+)、免疫球蛋白IgM、IgG。结果治疗7d后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EN组CD4+细胞、CD4+/CD8+比值、IgM、IgG水平高于PN组,CD8+细胞低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指标,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EEN)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7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EEN+PN)组和完全肠外营养(TPN)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相关生化指标、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状况评分没有显著变化(P>0.05).术后第7、10天的清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钾、钠水平亦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共2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N+ PN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TPN组(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未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却可以降低临床费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胃肠道手术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2例)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24例).肠内营养组在术后24 h即输注氨基酸,随后应用蛋白;肠外营养组采用标准的肠外营养.对比分析两组在营养支持前后体重、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各种不良反应及营养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在营养支持后明显升高,EN组高于TPN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EN组肛门排气时间较TPN明显缩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安全、可行,是有效的营养补给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6例普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各33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d的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呕吐、腹泻、腹胀发生率,每天平均血糖值、胰岛素使用量及住院时间、营养费用、总住院费用。结果治疗7 d后, 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均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呕吐、腹泻、腹胀发生率和平均血糖值及胰岛素使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PN组营养费用、住院总费用高于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指标,且肠道不耐受现象发生率未见增加,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全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内外混合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全肠内营养组(EN组,30例)和肠内外混合营养组(实验组,32例),比较术后基本营养和免疫学指标变化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混合营养支持1周后,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免疫指标(IgG、IgA、IgM)均较EN组显著改善(P<0.05)。实验组肺部并发症、腹部并发症及睡眠障碍等发生率也远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外混合营养支持能够明显的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裘文刚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49-3450
以往观点认为早期肠内营养会增加胃十二指肠患者术后消化道负担,影响肠道功能恢复,易引起腹胀,不利于吻合口及切口愈合,因而胃十二指肠患者术后患者多给予较长时间禁饮食,并行较长时间的肠外营养支持(TPN),明最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经费.针对此间题,笔者对胃十二指肠手术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EEN-PN),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绍兴县中医院施行胃十二指肠手术患者38例,其中择期胃大部切除术19例,急症胃穿孔修补术9例,胃癌根治术6例,十二指肠溃疡并幽门梗阻4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26~69岁,平均48.6岁.随机分为EEN-PN组和TPN组各19例,两组年龄、性别、术前体质量、术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手术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新方法。方法:以某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行胃手术的2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EN组(116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置鼻胃管,行肠外营养;EN组于术中置鼻肠管,于术后第2天行肠内营养支持,至术后第7天。结果:EN组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对照组除2例因输液疼痛不适不能坚持外均按计划完成治疗。EN组胃肠功能恢复快(P<0.05),术后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结论:胃手术术中经鼻置空肠营养管,术后行肠内营养,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快,营养状况等得到改善。住院天数及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符合加速康复外科要求。  相似文献   

19.
史艳敏  王淼  曲红岩  朱雪娟  井永敏 《河北医药》2013,35(10):1467-1468
目的讨论实施肠内营养(EN)及全肠外营养(TPN)两种不同的营养方式对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对术后各器官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8例接受肝移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42例)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n=56例),EN组及TPN组分别检测3组患者术前1d、术后第5天和第10天时的营养状况及肝功能的变化,观察不同营养方式对患者术后各器官恢复的影响。结果 EN组和TPN组患者术后都无明显肝功能损害加重;EN组患者术后较早达到正氮平衡,体重减轻较少,感染率较低与TP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应用EN进行营养治疗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临床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3例进展期胃癌病人随机分成3组,即早期肠内营养(EN)组、肠外营养(PN)组和对照组(C),每组21例。EEN组按Witzel法留置空肠营养胃管,经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液体能全力(nutrison fibre),TPN组经外周静脉进行,共7天,对照组常规输液治疗,肠蠕动恢复后逐渐恢复饮食。结果 营养支持后BW、TSF、MAC、TP、Alb、TF等TPN组与对照组下降较EEN组明显(P<0.05);EEN与TPN均能显著改善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支持后LDH、GGT水平TPN组高于EEN组(P<0.05);与TPN组相比,EEN组 肠功能恢复快,(P<0.05)。结论 胃癌切除早期肠内营养可安全实施,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